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朝代 夏 商 周
建立时间 BC2070年 BC1600年 BC1046年
建立者 禹 汤 武王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国家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夏商的政治制度
政务官: 相、卿士
史 官: 卜、祝、史
武 官: 师
:侯、伯
地方职责: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3.影响: 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与发展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概况:武王开始,周王推广
2.内容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与义务:权利: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朝觐述职
3.评价
积极: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消极: 诸侯权力过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基本概念
地位: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来源: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特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即嫡长子继承制
2.基本内容
3.结果及影响
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1、诸侯争霸
2、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统一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统一运用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4)统一的条件:(学会套用)
A.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B.人民渴望统一
C.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D.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E.秦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F.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G.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 H.法家的理论思想
统一的结果: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统一的意义:(政治、经济、民族等)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左、右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职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监察
太尉:军务(虚有其位)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色:三权分立 相互配合 互相牵制 不得世袭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
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作用:这套官僚体制的建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 秦朝的疆域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长城、驰道、灵渠⑤移民
3、评价或影响:
积极影响: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影响: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汉:起因: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时间:汉武帝时期
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效果:解决王国问题
2.宋朝: 起因: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时间:宋太祖
措施书P13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3.元:起因:疆域扩大
时间:元初
措施:行省制度
效果:省制的开端P13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
知识回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奴隶社会: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希腊——海洋文明 地中海
地理位置: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 地理环境的特点:海洋文明,良港众多, 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 重要概念:城邦
城市国家、奴隶制国家
时间:公元前8—前6C
地域: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定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1、雅典民主确立的条件
自然条件:海洋文化、重叠山峦
经济条件:商业活动盛行(追求自由平等) 历史条件:城邦政治 A、能直接参政,追求民主
(追求民主) B、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小国寡民的必然选择) 民族精神:自由、进取、勇于求索
客观条件:奴隶劳动、亚非文明(东方古埃及、古巴伦文明)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2、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
(1)按财产多寡等级
(2)建公民大会
(3)建四百人议事会
(4)建公民陪审法庭;
(5)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P23
3、克利斯提尼改革
内容:(1)建10个地域部落
(2)设立500人议事会;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5)实行陶片放逐法
作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P23
4、伯利克里改革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前5世纪)
1、内容:
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②改革公民大会
③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④提高陪审法庭地位权力 ⑤发放工资、津贴
2、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四、雅典民主评价
1、雅典民主的特征:
①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②公民集体内部平等
③法律至上
2、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历史作用: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②使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③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 局限性:①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②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朝代 夏 商 周
建立时间 BC2070年 BC1600年 BC1046年
建立者 禹 汤 武王
夏商的政治制度
1.国家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夏商的政治制度
政务官: 相、卿士
史 官: 卜、祝、史
武 官: 师
:侯、伯
地方职责: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3.影响: 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与发展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概况:武王开始,周王推广
2.内容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与义务:权利:在封地拥有自己的特权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朝觐述职
3.评价
积极: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消极: 诸侯权力过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基本概念
地位: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来源: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特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即嫡长子继承制
2.基本内容
3.结果及影响
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1、诸侯争霸
2、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统一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统一运用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4)统一的条件:(学会套用)
A.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B.人民渴望统一
C.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D.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E.秦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F.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G.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 H.法家的理论思想
统一的结果: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统一的意义:(政治、经济、民族等)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左、右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职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监察
太尉:军务(虚有其位)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色:三权分立 相互配合 互相牵制 不得世袭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
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作用:这套官僚体制的建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
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 秦朝的疆域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长城、驰道、灵渠⑤移民
3、评价或影响:
积极影响: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影响: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汉:起因: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时间:汉武帝时期
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效果:解决王国问题
2.宋朝: 起因: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时间:宋太祖
措施书P13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3.元:起因:疆域扩大
时间:元初
措施:行省制度
效果:省制的开端P13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
知识回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奴隶社会: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2、封建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希腊——海洋文明 地中海
地理位置: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 地理环境的特点:海洋文明,良港众多, 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 重要概念:城邦
城市国家、奴隶制国家
时间:公元前8—前6C
地域: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定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1、雅典民主确立的条件
自然条件:海洋文化、重叠山峦
经济条件:商业活动盛行(追求自由平等) 历史条件:城邦政治 A、能直接参政,追求民主
(追求民主) B、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小国寡民的必然选择) 民族精神:自由、进取、勇于求索
客观条件:奴隶劳动、亚非文明(东方古埃及、古巴伦文明)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2、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
(1)按财产多寡等级
(2)建公民大会
(3)建四百人议事会
(4)建公民陪审法庭;
(5)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P23
3、克利斯提尼改革
内容:(1)建10个地域部落
(2)设立500人议事会;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5)实行陶片放逐法
作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P23
4、伯利克里改革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前5世纪)
1、内容:
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②改革公民大会
③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④提高陪审法庭地位权力 ⑤发放工资、津贴
2、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四、雅典民主评价
1、雅典民主的特征:
①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②公民集体内部平等
③法律至上
2、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历史作用: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②使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③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 局限性:①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②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