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阳货篇练习

论语《季氏》《阳货》篇练习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第十七》)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

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战栗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地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4)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B 讪:毁谤

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2、D

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

3、C

(2)此则论《诗》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孔子在这则语录中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一是认为诗歌的内容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可以使人学会正直的交往和立足社会的能力;二是说,诗歌可以提高人的讲话的水平。先秦的“赋诗言志”,就是在外交场合用《诗》句来表达自己一方的意见或观点。

(3)“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4)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5、(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论语《季氏》《阳货》篇练习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注: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第十七》)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

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亢可能认为孔子有私心,因此他才会问伯鱼孔子是怎么教他的。

B、陈亢通过与伯鱼交谈,知道孔子没有什么私心,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C、文中“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不懂得战栗的姿势。

D、文中“不学《诗》,无以言”的意思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很好地表达。

(2)这一则文字侧面地表现了《诗》在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4)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2、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B 讪:毁谤

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2、D

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

3、C

(2)此则论《诗》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孔子在这则语录中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一是认为诗歌的内容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可以使人学会正直的交往和立足社会的能力;二是说,诗歌可以提高人的讲话的水平。先秦的“赋诗言志”,就是在外交场合用《诗》句来表达自己一方的意见或观点。

(3)“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得知学《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

(4)有教无类 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其背后渗透着一个中庸的理念。

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5、(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2)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


相关文章

  • 论语八则翻译及压轴练习
  •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八则翻译与压轴练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 ...查看


  • 论语十则练习题
  •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愠( )三省( )曾参( )( )罔( ) 殆( )弘毅( )....... 后凋( )诲女( )( )陬邑( )( ) ..... 二.填空 1.孔子名____, 字_____,__ ...查看


  •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册:16.论语八则 同步练习.doc
  • 16. <论语>八则 基础知识检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 ) 不亦说乎( ) 诲女( )( )知之 默而识( )之 敏而好( )学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学而不思则w ǎng ( ) 思而不学则d ài ...查看


  • 论语十二章练习
  • <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编撰而成.它以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查看


  •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默写篇目[论语]理解性默写
  • 练习一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 ...查看


  • 初一语文古诗词句练习
  • 初一语文古诗词句练习 <童趣>测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明察秋毫( ) 2.怡然自得( ) 3.私拟作( ) ( ) 4.徐喷以烟( ) ( ) .... 5.项为之强( )( ) 6.则或千或百( ) ... 7.鹤唳( ) ...查看


  •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学习目标: 1. 学习一些常用的实词含义. 2. 理解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内容. 3. 背诵课文. 一. 积累整合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 ) 愠( ) 殆( ) 罔( ) ...查看


  • 以哲学的眼光读[论语]
  • 以哲学的眼光读<论语>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 周海春 提起<〈论语〉哲学>,很多人的一个反应是:<论语>有哲学吗?对<论语>是否有哲学的人当然大多不是学者,而是普通老百姓.不过,再 ...查看


  • 词类活用的练习
  • 词类活用.句法部分练习题 一 简答 1.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 形容词活用. 名词活用,都有特定的组合关系,请予以列举说明. 3. 普通名词做状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和所起的作用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