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主题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朔城区第四中学 张铀
大家好!
很开心也很荣幸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对“主题阅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聆听了刘宪华校长关于“主题阅读、塑造心灵的阅读”的报告。刘校长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史”、“一个人从小喜欢读什么书,将来就有可能走什么样的路,乃至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唯一桥梁”、“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要”。这些话语发人深思,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难以忘却。刘俊祥老师执教的“以文代写”课《心灵上的小鸟》也深深感动了我及现场的每一个人,这节课为我们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指引了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把课堂引向生活,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把生活引进课堂,用我们的真情去描述世界,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主题阅读”享受最好的语文教育。
“主题阅读”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这样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有了充分的落实,从而保障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完成,让我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题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老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提问,听到最多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专注的自学。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不求甚解的读有天壤之别。的确,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和“单元主题教学法”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着心灵与思想的塑造。我想,这也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读”和“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我坚信,这样的课程能够扎实、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听了几节“主题阅读”展示课,课堂上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谓“口诵心为”。我是一名身处一线的小学语文教
师,有着1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一直以来,我以“精讲品读”的模式去授课,自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在与“主题阅读”近距离接触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题阅读“情感诵读”的魅力。我也在课堂上运用“情感诵读”法进行教学,虽然用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读书的兴趣比过去要浓厚得多,以前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背诵效果也不错。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情感诵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诵读的价值所在。语言是美的,只有被吟诵的语言,才能有如此丰富的生命力,才能如此深刻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如此浓浓的语文情感。正如陆恕校长所说:诵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方法,是载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情感,积累语言才是目的。
我觉得,儿童在阅读的实践中,会慢慢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转变,“主题阅读”正是在追求语文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于示正老师说: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基在课外。得阅读者得天下,成阅读者成一生-----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之“乐”就得到了语文的魂。这正是刘宪华校长倡导的“主题阅读”的宗旨。今天,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道路上,我相信,我们四中人一定会将“主题阅读”进行到底,“主题阅读”也将会在我们四中生根发芽,在朔州乃至在全国遍地开花,最终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以上是我对“主题阅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受,说是认识,其实很多地方是引用了《主题阅读三人行》中三位专家的语言,我这也算是“以藤串瓜”吧,串得不好,有不妥之处,还望在座各位批评指正,我们互相学习,以求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
浅谈对“主题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朔城区第四中学 张铀
大家好!
很开心也很荣幸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对“主题阅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聆听了刘宪华校长关于“主题阅读、塑造心灵的阅读”的报告。刘校长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史”、“一个人从小喜欢读什么书,将来就有可能走什么样的路,乃至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唯一桥梁”、“读什么书比读不读书更重要”。这些话语发人深思,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难以忘却。刘俊祥老师执教的“以文代写”课《心灵上的小鸟》也深深感动了我及现场的每一个人,这节课为我们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问题指引了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把课堂引向生活,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把生活引进课堂,用我们的真情去描述世界,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主题阅读”享受最好的语文教育。
“主题阅读”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多读书。这样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有了充分的落实,从而保障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完成,让我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题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老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提问,听到最多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专注的自学。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不求甚解的读有天壤之别。的确,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和“单元主题教学法”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着心灵与思想的塑造。我想,这也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读”和“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我坚信,这样的课程能够扎实、快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听了几节“主题阅读”展示课,课堂上师生声情并茂的诵读,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谓“口诵心为”。我是一名身处一线的小学语文教
师,有着1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一直以来,我以“精讲品读”的模式去授课,自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在与“主题阅读”近距离接触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题阅读“情感诵读”的魅力。我也在课堂上运用“情感诵读”法进行教学,虽然用得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但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读书的兴趣比过去要浓厚得多,以前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背诵效果也不错。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情感诵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方法,这就是诵读的价值所在。语言是美的,只有被吟诵的语言,才能有如此丰富的生命力,才能如此深刻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如此浓浓的语文情感。正如陆恕校长所说:诵读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方法,是载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情感,积累语言才是目的。
我觉得,儿童在阅读的实践中,会慢慢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转变,“主题阅读”正是在追求语文自身规律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于示正老师说: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三分筑基在课内,七分筑基在课外。得阅读者得天下,成阅读者成一生-----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得到阅读之“乐”就得到了语文的魂。这正是刘宪华校长倡导的“主题阅读”的宗旨。今天,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道路上,我相信,我们四中人一定会将“主题阅读”进行到底,“主题阅读”也将会在我们四中生根发芽,在朔州乃至在全国遍地开花,最终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以上是我对“主题阅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受,说是认识,其实很多地方是引用了《主题阅读三人行》中三位专家的语言,我这也算是“以藤串瓜”吧,串得不好,有不妥之处,还望在座各位批评指正,我们互相学习,以求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