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小论文主要叙述了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微探针、 医疗病理分析以及靶向药物治疗法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列举了纳米材料特别是抗菌材料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纳米材料,医学,药学
前言
纳米材料 (Nanomateria1)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粒子尺寸范围在1~100 nm之间。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通过组建和利用纳米材料来实现特有功能和智能作用的高科技先进技术。21世纪的健康科学,将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现代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代药物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领域——纳米医药。纳米技术在生命领域的应用前景已逐渐展现。并且许多设想已经逐渐实现。可以预见纳米技术将渗透至生物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方方面面。[1]
1.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纳米材料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肿瘤、心血管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方面显示其重大的意义。
1.1纳米材料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2-5]
在影像学诊断中,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例如,静脉注射纳米氧化铁造影剂以后,氧化铁颗粒被血液带到身体的各部位,但只在肝脏和脾脏被网状内皮细胞吸收。恶性肿瘤组织仅含极少量的网状内皮细胞,只能吸收少量氧化铁。纳米氧化铁造影就是利用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之间的这种功能差别,显示出其对病灶诊断的特异性。由于纳米氧化铁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数量不同,会造成信号强度的差别,因此病灶与正常组织在磁共振图像上会有较大的对比。Drezek等专门研究用于体内组织病理的光学成像技术,正在开发一种仅在遇到特定分子时发光的成像试剂。通过可降解的多肽交联剂与金纳米粒连接在一起,得到了一种分子成像试剂,在与特定分解酶结合时才改变颜色。
植入传感器诊断利用纳米级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传感器,根据不同的诊
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此项技术可能成为2l世纪医学界常用的手段。
遗传病诊断方面:为判断胎儿是否具有遗传缺陷,以前常采用价格昂贵并对人体有损害的羊水诊断技术。如今应用纳米技术,可以简便安全地达到目的,妇女怀孕8周左右,在血液中开始⋯观非常少量的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
细胞分离诊断:目前生物芯片材料已成功运用于单细胞分离、基因突变分析、基因扩增与免疫分析(如在癌症等临床诊断中作为细胞内部信号的传感器)。美国等科学家利用纳米磁性粒子成功地分离出人体骨髓中癌细胞,从而达到检查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2纳米材料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6-8]
纳米磁粒靶问基因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实验研究。张铁民等人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磁粒,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2PCR)克隆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并构建高拷贝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乳化复合技术合成磁粒基因复合微球。使用纳米磁粒靶向VEGF基因治疗实验性血管闭塞性病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创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方法纳水技术在肿瘤。
日本科学家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级微粒子,它可以同人或动物体内的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用深入血管的光导纤维来检测反应所产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初步实验已成功地检测出放进溶液中的神经传达物质乙酰胆碱。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辨别身体内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检测神经传递信号物质和测量人体内的血糖值及表示身体疲劳程度的乳酸值,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今纳米材料问世,在纳米尺度上建造的设备已使科学突飞猛进。纳米技术为当前基因疗法中的难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并为癌症和糖尿病等顽症的疗法带来显著的疗效、器官移植方面,纳米科技昕要做的是寻找生物兼容物质。纳米无机材料Fe3O4是一种天然无机磁性材料,对细胞毒性小,且容易被代谢 对磁性Fe3O4品粒表面加以修饰,使其包覆一层或多层生物高分予,如多聚糖,蛋白质等而形成核壳式结构,可增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将使Fe3O4颗粒作为理想的基因载体成为可能。
2.纳米材料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2.1纳米磁性颗粒[9]
纳米磁性颗粒药物在外磁场作用下,通过纳米微粒的磁性导航,使药物移向病变部位,达到定向治疗目的。德国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注入患者肿瘤里,然后将患者置于可变化的磁场中,患者肿瘤里的氧化铁纳米颗粒迅速升温到45~47℃,烧毁痛细胞;而周围健康组织不会受到伤害,开辟了癌症崭新的治疗途径;在对动脉硬化、动脉血栓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如林本兰等人制备磁性纳米粒阿霉素自蛋白微球靶向抗癌药物。纳米智能药物载体。纳米智能药物载体的制备是纳米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智能纳米药物就是在靶向给药的基础上,设计合成缓释药包膜,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药物粒子,结合靶向给药和智能释药优点,用纳米技术完成制备智能纳米缓释药的目的。
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制造靶向输送医疗药物。是目前医药学研究的热点。通常的靶向纳米药物载体是运用了载体对机体各组织或病变部位亲和力的不同。或将单克隆抗体与载体结合。使药物能够转运到特定的治疗部位。但如果制备的载药颗粒过大。如处于微米量级、可能会引起血栓样血管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而纳米级的磁性颗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l一2个数量级,用其作为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向系统控制,可将药物靶向输送到病变部位释放。以增强疗效,制备出生物相容性和单分散性较好的无机磁性纳米颗粒载体(主要为铁系氧化物),再用生物高分子(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等)包覆磁性纳米颗粒载体,再将包覆好的磁性载体与药物分子结合。将这种载有药物分子的磁性纳米粒子注射到生物体内,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纳米颗粒的磁性导向性使药物更准确地移向病变部位,增强其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性,有利于提高药效,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从而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改变目前放疗和化疗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统统被杀死的状况,减少副作用。动物临床实验证实,载药磁性纳米微粒具有高效、低毒、高滞留性的优点,它在治疗结束后可以通过人体肝脏和脾脏自然排泄。
2.2树枝形聚合物[10]
10多年来,dendrimers在生物医学领域从简单的药物运送载体,到复杂的医疗成像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主要包括:纳米级生物传感器、纳米级催化剂、微型纳米泵、纳米级药物及基因载体,以及免疫诊断纳米试剂等。Dendrimers具有精确的纳米构造,其合成方法有发散法和会聚法。由合成步骤决定了dendrimers精确的代数(generations,
或层数layers)与体积。与普通高分子聚合物不同,dendrimers具有低粘度、高溶解性、可混合性以及高反应性等特点。同时。其体积和形态还可在合成过程中加以专一性的控制。比如,设计出具有巨大内部疏水空间(hydrophobic void spaces),而表面却是亲水性质的树枝状聚合物。树枝状高聚物(dendrimers)的分子表面有极高的官能团密度,分子有球状外形,分子内部有广阔的空腔,这些不同寻常的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从简单的药物运送载体,到复杂的医疗成像等许多方面,诸如纳米级生物传感器,纳米级药物及基因载体,以及免疫诊断纳米级试剂等都得到了应用。
3.纳米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11-13]
在多种使用了纳米技术的医疗器械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纳米抗菌剂,纳米ZnO、纳米银等,其中又以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最为普遍。我国目前的产品有医用绷带、敷料、黏剂、凝胶剂、栓剂、洗液、泡腾片等,但是机理都是纳米银的抗菌作用。美国I-FLOW生物材料公司上市了含有该公司专利技术的“纳米银”系列无菌导管,就是在普通聚丙烯制医用导管表面涂有一层纳米级银离子,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发,,有利于今后尝试为各种医疗器械“穿上”一层具有有效抗菌作用的薄外衣,从而可大大降低病人在医院治疗期间交叉感染的危险,节省医疗费用。
传统的氧化物陶瓷已经是生物医学的一种重要材料,如人工骨骼、人工关节、骨螺钉、人工齿、耳听骨骼复体等,利用纳米陶瓷的优越性能,人工器官的制造和临床应用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2001年,清华大学北京精细陶瓷实验室承担的纳米陶瓷复合人工股骨头及钴铬钼合金股骨柄,耐磨性远优于人工髋关节。精密的纳米陶瓷手术刀克服了传统手术刀在使用和加热时易腐蚀、钝化、寿命低的缺陷。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伸缩性和灵敏性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机械和电学性能,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碳管的长度会规律地伸展或收缩,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人造肌肉纤维,用于人类肌肉纤维的移植和修复。日本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利用纳米碳管作为药物传送系统运载载体的基础实验。利用这一药物传送系统,科学家成功地使抗炎症药物吸附在碳纳米管内,这种载体纯度高,尺寸一致、对人体毒性较小、比表面积大、携带药物量大,若能成为磁性靶向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对癌症的治疗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中,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21世纪医药学主要发展方向将进入纳米医药学时代,人们将设计和组装大量有着各
种各样奇效的纳米分子装置和纳米药物,应用于诊断与防治。人类将进入分子细胞水平的诊断、修复、更替。未来20年纳米与医药学的联系更为紧密,其趋势为:纳米材料将使诊断、检测技术向微观、微量、微型、微创或无创、快速、实时、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用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复合物和分子组装的研究,将在病毒结构、细胞器结构细节和自身装配机理上取得进展;将使药物的作用实现器官和细胞内结构靶向化,这样不但减少了药物在其他健康细胞上的毒副作用,也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疗效,还可降低制药成本。随着世界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目前纳米医学、纳米医药等新科技领域已经萌生,我国的纳米技术将会在医药领域率先取得长足的发展,引导21世纪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参考文献
[1]李霞,彭蜀晋,张云龙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6,11:10-13.
[2]吴吴,屠美,姚平,等.关节液中纳米颗粒的测量对关节疾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173-177.
[3]易家康.纳米医学正在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J].世界科学,2006,1:20-21.
[4]Massimo Bottini,Shane Bruckner,Konstantina Nika,et a1.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duce Tlymphocyte apoptosis[J].Tox—iol Lett.2006,160(2):121~126.
[5]李霞.纳米材料在医学中的妙用[J].世界科学,2004,11:24—25.
[6]张效岩等,磁性纳米例子的制备与应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12(35), 2004.
[7]林本兰,沈晓冬,崔升等.磁性纳米粒阿霉素微球制备的初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24-426.
[8]CuiD,TianF,OzkanCS,eta1.Effect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sonhumanHEK293 cells[J].ToxicolLett.2005,155(1);73—85.
[9]谭葆春,杨明华.纳米材料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开发.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28(1):27~29.
[10]刘毅.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23(1):1-3.
[11]Manna SK,Sarkar S,Barr J,et a1.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es nuclear tran scription factorkappaB in human keratinocytes [J].Nano Lett.2005,5(9):1676-1684.
[12]何喜生,徐雪青,沈辉,等.纳米靶向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
料,2005,33(8):18-20.
[13]张晓琨,于滨.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22(7):465-467.
纳米材料在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小论文主要叙述了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微探针、 医疗病理分析以及靶向药物治疗法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列举了纳米材料特别是抗菌材料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纳米材料,医学,药学
前言
纳米材料 (Nanomateria1)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粒子尺寸范围在1~100 nm之间。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通过组建和利用纳米材料来实现特有功能和智能作用的高科技先进技术。21世纪的健康科学,将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纳米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现代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代药物的开发与创新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领域——纳米医药。纳米技术在生命领域的应用前景已逐渐展现。并且许多设想已经逐渐实现。可以预见纳米技术将渗透至生物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方方面面。[1]
1.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纳米材料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肿瘤、心血管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方面显示其重大的意义。
1.1纳米材料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2-5]
在影像学诊断中,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例如,静脉注射纳米氧化铁造影剂以后,氧化铁颗粒被血液带到身体的各部位,但只在肝脏和脾脏被网状内皮细胞吸收。恶性肿瘤组织仅含极少量的网状内皮细胞,只能吸收少量氧化铁。纳米氧化铁造影就是利用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之间的这种功能差别,显示出其对病灶诊断的特异性。由于纳米氧化铁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数量不同,会造成信号强度的差别,因此病灶与正常组织在磁共振图像上会有较大的对比。Drezek等专门研究用于体内组织病理的光学成像技术,正在开发一种仅在遇到特定分子时发光的成像试剂。通过可降解的多肽交联剂与金纳米粒连接在一起,得到了一种分子成像试剂,在与特定分解酶结合时才改变颜色。
植入传感器诊断利用纳米级微小探针技术,可向人体内植入传感器,根据不同的诊
断和监测目的,可定位于体内的不同部位,也可随血液在体内运行,随时将体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反馈于体外记录装置。此项技术可能成为2l世纪医学界常用的手段。
遗传病诊断方面:为判断胎儿是否具有遗传缺陷,以前常采用价格昂贵并对人体有损害的羊水诊断技术。如今应用纳米技术,可以简便安全地达到目的,妇女怀孕8周左右,在血液中开始⋯观非常少量的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
细胞分离诊断:目前生物芯片材料已成功运用于单细胞分离、基因突变分析、基因扩增与免疫分析(如在癌症等临床诊断中作为细胞内部信号的传感器)。美国等科学家利用纳米磁性粒子成功地分离出人体骨髓中癌细胞,从而达到检查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2纳米材料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6-8]
纳米磁粒靶问基因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实验研究。张铁民等人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磁粒,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2PCR)克隆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并构建高拷贝的真核表达质粒,应用乳化复合技术合成磁粒基因复合微球。使用纳米磁粒靶向VEGF基因治疗实验性血管闭塞性病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创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方法纳水技术在肿瘤。
日本科学家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级微粒子,它可以同人或动物体内的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用深入血管的光导纤维来检测反应所产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初步实验已成功地检测出放进溶液中的神经传达物质乙酰胆碱。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辨别身体内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检测神经传递信号物质和测量人体内的血糖值及表示身体疲劳程度的乳酸值,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今纳米材料问世,在纳米尺度上建造的设备已使科学突飞猛进。纳米技术为当前基因疗法中的难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并为癌症和糖尿病等顽症的疗法带来显著的疗效、器官移植方面,纳米科技昕要做的是寻找生物兼容物质。纳米无机材料Fe3O4是一种天然无机磁性材料,对细胞毒性小,且容易被代谢 对磁性Fe3O4品粒表面加以修饰,使其包覆一层或多层生物高分予,如多聚糖,蛋白质等而形成核壳式结构,可增加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将使Fe3O4颗粒作为理想的基因载体成为可能。
2.纳米材料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2.1纳米磁性颗粒[9]
纳米磁性颗粒药物在外磁场作用下,通过纳米微粒的磁性导航,使药物移向病变部位,达到定向治疗目的。德国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注入患者肿瘤里,然后将患者置于可变化的磁场中,患者肿瘤里的氧化铁纳米颗粒迅速升温到45~47℃,烧毁痛细胞;而周围健康组织不会受到伤害,开辟了癌症崭新的治疗途径;在对动脉硬化、动脉血栓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如林本兰等人制备磁性纳米粒阿霉素自蛋白微球靶向抗癌药物。纳米智能药物载体。纳米智能药物载体的制备是纳米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智能纳米药物就是在靶向给药的基础上,设计合成缓释药包膜,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药物粒子,结合靶向给药和智能释药优点,用纳米技术完成制备智能纳米缓释药的目的。
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制造靶向输送医疗药物。是目前医药学研究的热点。通常的靶向纳米药物载体是运用了载体对机体各组织或病变部位亲和力的不同。或将单克隆抗体与载体结合。使药物能够转运到特定的治疗部位。但如果制备的载药颗粒过大。如处于微米量级、可能会引起血栓样血管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而纳米级的磁性颗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磁性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l一2个数量级,用其作为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向系统控制,可将药物靶向输送到病变部位释放。以增强疗效,制备出生物相容性和单分散性较好的无机磁性纳米颗粒载体(主要为铁系氧化物),再用生物高分子(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等)包覆磁性纳米颗粒载体,再将包覆好的磁性载体与药物分子结合。将这种载有药物分子的磁性纳米粒子注射到生物体内,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纳米颗粒的磁性导向性使药物更准确地移向病变部位,增强其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性,有利于提高药效,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从而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改变目前放疗和化疗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统统被杀死的状况,减少副作用。动物临床实验证实,载药磁性纳米微粒具有高效、低毒、高滞留性的优点,它在治疗结束后可以通过人体肝脏和脾脏自然排泄。
2.2树枝形聚合物[10]
10多年来,dendrimers在生物医学领域从简单的药物运送载体,到复杂的医疗成像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主要包括:纳米级生物传感器、纳米级催化剂、微型纳米泵、纳米级药物及基因载体,以及免疫诊断纳米试剂等。Dendrimers具有精确的纳米构造,其合成方法有发散法和会聚法。由合成步骤决定了dendrimers精确的代数(generations,
或层数layers)与体积。与普通高分子聚合物不同,dendrimers具有低粘度、高溶解性、可混合性以及高反应性等特点。同时。其体积和形态还可在合成过程中加以专一性的控制。比如,设计出具有巨大内部疏水空间(hydrophobic void spaces),而表面却是亲水性质的树枝状聚合物。树枝状高聚物(dendrimers)的分子表面有极高的官能团密度,分子有球状外形,分子内部有广阔的空腔,这些不同寻常的性质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从简单的药物运送载体,到复杂的医疗成像等许多方面,诸如纳米级生物传感器,纳米级药物及基因载体,以及免疫诊断纳米级试剂等都得到了应用。
3.纳米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11-13]
在多种使用了纳米技术的医疗器械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纳米抗菌剂,纳米ZnO、纳米银等,其中又以纳米银作为抗菌剂最为普遍。我国目前的产品有医用绷带、敷料、黏剂、凝胶剂、栓剂、洗液、泡腾片等,但是机理都是纳米银的抗菌作用。美国I-FLOW生物材料公司上市了含有该公司专利技术的“纳米银”系列无菌导管,就是在普通聚丙烯制医用导管表面涂有一层纳米级银离子,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发,,有利于今后尝试为各种医疗器械“穿上”一层具有有效抗菌作用的薄外衣,从而可大大降低病人在医院治疗期间交叉感染的危险,节省医疗费用。
传统的氧化物陶瓷已经是生物医学的一种重要材料,如人工骨骼、人工关节、骨螺钉、人工齿、耳听骨骼复体等,利用纳米陶瓷的优越性能,人工器官的制造和临床应用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2001年,清华大学北京精细陶瓷实验室承担的纳米陶瓷复合人工股骨头及钴铬钼合金股骨柄,耐磨性远优于人工髋关节。精密的纳米陶瓷手术刀克服了传统手术刀在使用和加热时易腐蚀、钝化、寿命低的缺陷。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伸缩性和灵敏性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表面、机械和电学性能,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碳管的长度会规律地伸展或收缩,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人造肌肉纤维,用于人类肌肉纤维的移植和修复。日本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利用纳米碳管作为药物传送系统运载载体的基础实验。利用这一药物传送系统,科学家成功地使抗炎症药物吸附在碳纳米管内,这种载体纯度高,尺寸一致、对人体毒性较小、比表面积大、携带药物量大,若能成为磁性靶向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对癌症的治疗会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中,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21世纪医药学主要发展方向将进入纳米医药学时代,人们将设计和组装大量有着各
种各样奇效的纳米分子装置和纳米药物,应用于诊断与防治。人类将进入分子细胞水平的诊断、修复、更替。未来20年纳米与医药学的联系更为紧密,其趋势为:纳米材料将使诊断、检测技术向微观、微量、微型、微创或无创、快速、实时、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用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复合物和分子组装的研究,将在病毒结构、细胞器结构细节和自身装配机理上取得进展;将使药物的作用实现器官和细胞内结构靶向化,这样不但减少了药物在其他健康细胞上的毒副作用,也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疗效,还可降低制药成本。随着世界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目前纳米医学、纳米医药等新科技领域已经萌生,我国的纳米技术将会在医药领域率先取得长足的发展,引导21世纪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
参考文献
[1]李霞,彭蜀晋,张云龙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6,11:10-13.
[2]吴吴,屠美,姚平,等.关节液中纳米颗粒的测量对关节疾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173-177.
[3]易家康.纳米医学正在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J].世界科学,2006,1:20-21.
[4]Massimo Bottini,Shane Bruckner,Konstantina Nika,et a1.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duce Tlymphocyte apoptosis[J].Tox—iol Lett.2006,160(2):121~126.
[5]李霞.纳米材料在医学中的妙用[J].世界科学,2004,11:24—25.
[6]张效岩等,磁性纳米例子的制备与应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12(35), 2004.
[7]林本兰,沈晓冬,崔升等.磁性纳米粒阿霉素微球制备的初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24-426.
[8]CuiD,TianF,OzkanCS,eta1.Effect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sonhumanHEK293 cells[J].ToxicolLett.2005,155(1);73—85.
[9]谭葆春,杨明华.纳米材料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开发.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28(1):27~29.
[10]刘毅.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23(1):1-3.
[11]Manna SK,Sarkar S,Barr J,et a1.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in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activates nuclear tran scription factorkappaB in human keratinocytes [J].Nano Lett.2005,5(9):1676-1684.
[12]何喜生,徐雪青,沈辉,等.纳米靶向材料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
料,2005,33(8):18-20.
[13]张晓琨,于滨.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22(7):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