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履行军休部门职能
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
云梦县军休所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是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是军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履行军休部门职能,知难而进,倾情奉献,不折不扣地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先后接收安置了多名伤病残退休军人,做到了让部队放心,让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
一、动真情,破难点,解决监护难题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情况复杂,矛盾突出,涉及面广,需要做大量耐心的协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力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工作难点,圆满完成好了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任务。病残军人戴望来,1972年出生于云梦县下辛店镇,1991年入伍,一级士官,后因患狂躁型精神病,于2001年12月办理了病退手续。2005年春节,戴望来回家探亲时,精神病复发,将其父亲戴木苟杀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组织上安排戴望来回乡安置。几年来由于在协商安置过程中,部队与其家属在经济补偿、医疗费用、监护人确定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以致移交安置搁浅。所里领导认为,确定监护人是能否妥善接收安置好戴望来的关键。而戴望来母亲病重,弟弟远走他乡,作为监护人不现实。于是,我们特地到戴望来老家进行走访了解,认为戴望来的亲叔叔戴水苟,夫妻二人仅50余岁,身体较好,且没有子女。为此就上门对其叔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够协助侄子戴想来共同作为戴望来的法定监护人。开始其叔叔感到戴望来病情特殊,监护责任太重,不愿意担当其法定监护人。面对难题,我们毫不气馁,多次往返戴望来叔叔的家中做工作。有一天,在去戴望来老家途中突遇大雨,乡间小道崎岖泥泞,由于赶路心切,我们工作人员不慎摔倒在泥水坑里,却毫无怨言,咬紧牙关爬起来,穿着一身泥水衣服继续赶往戴望来叔叔戴水苟家里。戴水苟看到我们工作人员一身泥水为侄子办事,深深打动了他的心,感动地说:“你们来了好多次,嘴磨破了,腿跑断了,作为‘外人’都能这么热心,我做叔叔的还能袖手旁观吗?我答应作侄儿的监护人,照顾好他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监护人一确定,我们就趁热打铁,马不停蹄赶回所里联系司法公证机关,协同部队和戴望来家属一起,办理了法定监护人手续,使戴望来接收安置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二、用真劲,办实事,解决生活困难
伤病残军休人员在生活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带有一定的普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戴望来的家庭先后负债8万多元,这对于一个农村贫寒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尽管戴望来每月退休生活费有近3000元,但除去他和母亲医药、生活开销外,短期内却难还清债务。我们经过商量,决定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帮助解决他的困难。我们千里迢迢,找到沈空93286部队,将戴望来的家庭情况向部队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请求部队酌情予以帮助一点。部队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决定一次性给戴望来4万元作为困难补助。此后,我们又向县民政局领导请示,请求县局扶持一点,再发动军休人员捐助一点,这样就又筹集了3万多元,基本上解决了戴家的债务。债务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如何解决?戴望来家中住房简陋破烂,已不能住人。我们联系下辛店镇政府,准备在镇上为戴望来购买一套经济实用房。购房加装修、添置家具共计需用14万元。按照政策,部队应发给戴望来住房补贴10万元,资金缺口4万元。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县民政局领导反映,请求局领导出面,与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协商让利优惠一部分,部队和戴望来家中各承担一部分。经过反复协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优惠让利1万元,部队先垫付2万元,戴望来家里设法筹款1万元,终于在较短时间里为戴望来解决了购房资金问题,使戴望来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勤协调,健机制,落实医疗保障
我们把伤病残军休人员的医疗问题始终作为接收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县政府的重视,与县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联系,将伤病残军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行大病医疗救助,落实住院医疗费补助制度,为他们多层面提供医疗保障。2004年接收的精神病士官周云银,还患有其它多种疾病,经常住院治疗。近几年,我们通过与县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协调汇报,先后为他解决医疗费及补助近20万元,使他的疾病得到了及时救治,身体现在逐渐恢复了健康。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戴望来,家境特别困难,医疗费更是个大问题。我们赴部队洽商,看能否将戴望来评残。部队认为这一建议从人性化来讲完全合理,从规定上来说不违反政策,经研究后评定戴望来为三级伤残。在办理戴望来交接手续过程中,我们与县民政局优抚股联系,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戴望来按照三级伤残军人优抚标准,每年定期发放伤残费18220元(以后还会动态递增),医疗费用在县财政局、医保局报销。这就解决了戴望来医疗保障的后顾之忧。
四、献真心,尽绵力,实施爱心工程
伤病残军休人员年纪都比较轻,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根据他们的心理,主动为他们出谋献策,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并从多方面给他们精神慰藉,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伤病残军休人员张金武患有慢性肾炎,目前身体恢复得较好,但家境困难,30多岁了还未成家。去年,我们根据他会开车的实际,多方探寻,为他在一家私营企业找到一份兼职司机的工作,这不仅增添了他的经济收入,也让他有了精神寄托。后来,我们还留心为他牵线搭桥,给他介绍了一位善良的女朋友,目前二人正处在热恋中。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所在接收伤病残军休士官过程中,工作主动,不推卸责任;想方设法,找准症结;协调各方,耐心细致,妥善解决重重困难,确保了部队放心,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为军队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
上页——上页
认真履行军休部门职能
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
云梦县军休所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是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是军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履行军休部门职能,知难而进,倾情奉献,不折不扣地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先后接收安置了多名伤病残退休军人,做到了让部队放心,让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
一、动真情,破难点,解决监护难题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情况复杂,矛盾突出,涉及面广,需要做大量耐心的协调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力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工作难点,圆满完成好了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任务。病残军人戴望来,1972年出生于云梦县下辛店镇,1991年入伍,一级士官,后因患狂躁型精神病,于2001年12月办理了病退手续。2005年春节,戴望来回家探亲时,精神病复发,将其父亲戴木苟杀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组织上安排戴望来回乡安置。几年来由于在协商安置过程中,部队与其家属在经济补偿、医疗费用、监护人确定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以致移交安置搁浅。所里领导认为,确定监护人是能否妥善接收安置好戴望来的关键。而戴望来母亲病重,弟弟远走他乡,作为监护人不现实。于是,我们特地到戴望来老家进行走访了解,认为戴望来的亲叔叔戴水苟,夫妻二人仅50余岁,身体较好,且没有子女。为此就上门对其叔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够协助侄子戴想来共同作为戴望来的法定监护人。开始其叔叔感到戴望来病情特殊,监护责任太重,不愿意担当其法定监护人。面对难题,我们毫不气馁,多次往返戴望来叔叔的家中做工作。有一天,在去戴望来老家途中突遇大雨,乡间小道崎岖泥泞,由于赶路心切,我们工作人员不慎摔倒在泥水坑里,却毫无怨言,咬紧牙关爬起来,穿着一身泥水衣服继续赶往戴望来叔叔戴水苟家里。戴水苟看到我们工作人员一身泥水为侄子办事,深深打动了他的心,感动地说:“你们来了好多次,嘴磨破了,腿跑断了,作为‘外人’都能这么热心,我做叔叔的还能袖手旁观吗?我答应作侄儿的监护人,照顾好他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监护人一确定,我们就趁热打铁,马不停蹄赶回所里联系司法公证机关,协同部队和戴望来家属一起,办理了法定监护人手续,使戴望来接收安置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二、用真劲,办实事,解决生活困难
伤病残军休人员在生活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带有一定的普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戴望来的家庭先后负债8万多元,这对于一个农村贫寒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尽管戴望来每月退休生活费有近3000元,但除去他和母亲医药、生活开销外,短期内却难还清债务。我们经过商量,决定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帮助解决他的困难。我们千里迢迢,找到沈空93286部队,将戴望来的家庭情况向部队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请求部队酌情予以帮助一点。部队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决定一次性给戴望来4万元作为困难补助。此后,我们又向县民政局领导请示,请求县局扶持一点,再发动军休人员捐助一点,这样就又筹集了3万多元,基本上解决了戴家的债务。债务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又如何解决?戴望来家中住房简陋破烂,已不能住人。我们联系下辛店镇政府,准备在镇上为戴望来购买一套经济实用房。购房加装修、添置家具共计需用14万元。按照政策,部队应发给戴望来住房补贴10万元,资金缺口4万元。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县民政局领导反映,请求局领导出面,与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协商让利优惠一部分,部队和戴望来家中各承担一部分。经过反复协商,当地政府和开发商优惠让利1万元,部队先垫付2万元,戴望来家里设法筹款1万元,终于在较短时间里为戴望来解决了购房资金问题,使戴望来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勤协调,健机制,落实医疗保障
我们把伤病残军休人员的医疗问题始终作为接收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县政府的重视,与县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联系,将伤病残军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行大病医疗救助,落实住院医疗费补助制度,为他们多层面提供医疗保障。2004年接收的精神病士官周云银,还患有其它多种疾病,经常住院治疗。近几年,我们通过与县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协调汇报,先后为他解决医疗费及补助近20万元,使他的疾病得到了及时救治,身体现在逐渐恢复了健康。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戴望来,家境特别困难,医疗费更是个大问题。我们赴部队洽商,看能否将戴望来评残。部队认为这一建议从人性化来讲完全合理,从规定上来说不违反政策,经研究后评定戴望来为三级伤残。在办理戴望来交接手续过程中,我们与县民政局优抚股联系,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戴望来按照三级伤残军人优抚标准,每年定期发放伤残费18220元(以后还会动态递增),医疗费用在县财政局、医保局报销。这就解决了戴望来医疗保障的后顾之忧。
四、献真心,尽绵力,实施爱心工程
伤病残军休人员年纪都比较轻,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根据他们的心理,主动为他们出谋献策,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并从多方面给他们精神慰藉,使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伤病残军休人员张金武患有慢性肾炎,目前身体恢复得较好,但家境困难,30多岁了还未成家。去年,我们根据他会开车的实际,多方探寻,为他在一家私营企业找到一份兼职司机的工作,这不仅增添了他的经济收入,也让他有了精神寄托。后来,我们还留心为他牵线搭桥,给他介绍了一位善良的女朋友,目前二人正处在热恋中。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所在接收伤病残军休士官过程中,工作主动,不推卸责任;想方设法,找准症结;协调各方,耐心细致,妥善解决重重困难,确保了部队放心,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为军队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我们应有的努力。
上页——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