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民间故事

第四章 民间故事:娱乐的叙事

教学目的:通过对民间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体裁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承载的多层面意义和价值,理解民间故事反映民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本质。

教学要求:要求对故事学基本术语有较清楚的掌握,能够准确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民间故事的分类学,了解AT 分类法的理解和基本的运用。能够运用民间故事类型理论,解读民间故事。

学 时:4学时

文献调查:阅读一册本土民间故事出版物。

田野调查:你的家乡有没有哪种典型情节类型的故事?

传承训练:学讲一则民间故事。

第一节 故事学概说

故事学就是指对民间故事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学说。故事学拥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研究流派和理论观点及体系。

一般学界将西方民间故事的早期研究者确定为格林兄弟,他们的著作《儿童与家庭幻想故事》对民间故事中相似或共同情节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民间故事,代表人物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安德鲁·兰等。

俄国学者弗·普罗普和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民间故事形态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普罗普开创结构主义叙事学先河,他的《故事形态学》(1928)被视为叙事学发轫之作,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功能”。

芬兰学派。1907年,芬兰学者建立了一个民俗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也称民俗学协会,于1909年起出版不定期刊物《民俗学协会通讯》,在上面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克罗恩,安蒂·阿尔奈等,他们受到进化论、流传学派、实证主义的影响,把流传在各地的异文按情节的统计分类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若干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一切历史、地理因素的思索,以及对口头传播的某些普遍认可的事实加以适当说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故事的起源形式,并能作出似乎可信的解释,说明故事所经历的变化怎样造成了所有不同的文本。该派认为这种研究还应指出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理及其传播的过程。这就是运用历史、地理的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民间故事。 芬兰学派的重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目前在世界故事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为各国学界所熟知的的故事分类法“AT 分类法”。它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必记掌握并记忆]阿尔奈在1910年发表《故事类型索引》,比较分析芬兰和北欧其它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明文字写出概要,并按一定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分类编排,他将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三大类。他将故事编码设定为2000个,但书中实际只收有540个类型,留下的空码是计划以后发现新材料后补充进去的。由于这一索引主要以芬兰及北欧的故事为基础,显然带有局限性。美国学者汤普森对其进行修订,选资料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亚洲、南美、澳洲等,修正了故事情节提要,进一步分解故事情节,于1928年出版《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61年,该书再次修订后印行了增订版。

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钟敬文于1931年编写了《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德裔美籍学者德国学者沃·艾伯哈德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于1937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99年译为中文本出版,归纳了215种故事类型,笑话类型31种。美藉华人学者丁乃通197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记忆],1986年中文版出版,归纳了843个故事类型和次类型。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吸收和改进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选取六十个中国民间故事常见类型进行解析,是中国当代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定义与特点

一、故事的定义[必须掌握]

民间故事一词的英文是Folk tale。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承传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叙事性文学作品。(田兆元主编教材第91页定义为:指神话、传说之外的具有神异色彩而又现实性较强的叙事散文作品。)

二、民间故事的特征(田兆元本教材第91页至94页参考阅读,本小节归纳方式暂时采用陈建宪等主编的民间文学教材修订版中的方式,实际内容根据教师授课进行调整)

(一)内容特征:

1、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蒙古族的《猎人海力布》。

2、表现社会矛盾冲突。举例: “狼外婆型故事”《小红帽》。(在中国,这一型的故事最早见于清人黄之隽的《虎媪传》。反面角色,在北方多为狼外婆,在南方多为虎外婆。以象征的表达式表在了人民大众在阶级较量与斗争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旨在强调识别敌人真面目的重要性。“小鸡复仇型”、“十兄弟型”等等也表现了这一内容。

3、表现日常生活。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对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描。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是表现人性的善恶及社会道德伦理的。

(二)艺术特征

1、主人公多泛指,通称。故事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人物设置单纯鲜明。人物设置,多为两兄弟、三姐妹、两伙伴等。

2、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特点,情节的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导致了民间故事的类型化。民间故事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世代相承, 除了故事内容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社会性, 还在于故事情节结构具有易讲、易听、易记、易传的特点。

民间故事的口头流传有一个漫长的锤炼过程, 这其间, 故事情节结构逐步由松到紧、由繁至精。这样就形成了程式化的结构。

故事的情节结构则主要有“单纯式”或“复合式”两种,一般的寓言、笑话及生活小故事的结构多为“单纯式”。“复合式”又分为“三段式”和“连缀式”,“三段式”故事情节往往都经过三个层次,如遇到三个难题,经历三次考验,三次较量,三次历险等。因其结构完整,国际上又称为“完型故事”。举例:格林童话《猫和老鼠合伙》、《渔夫和他的妻子》、《金鹅》

“连缀式”即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相衔接,前一个故事的结尾牵引出另一个故事的开头,故事套故事。举例:《一千零一夜》。

3、追求艺术创造的 “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无论是情节的设置,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勤劳与懒惰、无私与贪懒、真诚与欺骗等等二元对立特点。

(二)传承特征

1、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不固定。多在农家炕炉、劳动场所及节庆、红白喜事等集群性民俗活动时进行。

2、故事传承的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又分地缘传承和业缘传承)。

3、传承人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他们被称为故事家。他们能讲较多数量的故事,讲述活动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也有自己的传承路线 。(参考刘守华本P161-163)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分类[必须掌握]

分类依据:目前学界多通用钟敬文在《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中的分类,这是从民间故事的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异故事(又称幻想故事、童话等,幻想性较强)

定义:神异故事又称幻想故事、民间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神奇幻想色彩十分浓厚,以超自然、超现实的艺术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

分类:

(1)动植物故事

(2)魔法宝物故事

(3)神灵精怪故事

附:刘守华的《故事学纲要》一书,列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十个幻想故事。可参读。

2、现实故事(又称生活故事,现实性较强)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幻想性弱于幻想故事。

我国流传较广的生活故事类型主要有:

家庭伦理与交友道德故事

爱情婚姻故事

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巧女型故事

呆婿型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编织的系列故事。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著名的如:谎张三、韩老大、五娘子、钱六姐、维吾尔族阿凡提、蒙古族巴拉根仓、藏族阿古登巴、苗族老幌、壮族老登、纳西族阿一丹、布衣族甲金)等。[记忆]

3、民间寓言(形象+哲理)

民间寓言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民众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道德品质类寓言故事

哲理才智类寓言故事

社会生活类寓言故事

知识经验类寓言故事

寓言的艺术特征:

总体特征:故事简短,寓意深长。田本教材106-107页归纳如下:

是哲理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概括凝练,形象鲜明。

构思巧妙,语言简练。

4、民间笑话(喜剧性突出)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含于谈笑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凸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我国民间笑话常见有二大类:揭露嘲讽与幽默诙谐笑话。

注意:民间寓言与民间笑话的比较

第四节 经典民间故事情节类型鉴赏(教材109页经典民间故事分析的《九羽衫》、《聪明的媳妇》、《乌鸦为什么哇哇叫》请课外阅读并理解,课堂内主要介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灰娘型和毛衣女型民间故事)

(一)灰姑娘型——中国的灰姑娘故事:《叶限》

17世纪,法国作家沙尔·贝洛尔将流传于法国的此类故事载于他的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由于故事中受虐待的孤女被称为“灰姑娘”,故事亦以此命名。

英国柯克女士将欧亚各国此类故事收在一起编成《莘德莱拉》(一个在灶间做苦工的姑娘) ,1893年出版。[记忆]

19世纪,德国格林兄弟在他们的《儿童与家庭的故事》(或译《格林童话集》) 一书中亦收入同类同名故事。研究家们将此类故事统称为“灰姑娘型”。

这一类型故事的大致情节:前娘的女儿勤劳善良,聪明美丽,备受后娘欺凌;后娘的女儿娇生惯养,懒惰自私,倚仗母势处处期负姐姐;死支的前娘变成母牛、喜鹊等常在暗中护佑着自己的女儿;最后善良战胜邪恶,前娘女儿终于获得生活或婚姻上的幸福。我国的这一型式的故事的蕴藏量非常丰富。[能概述情节类型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汉族古代故事《叶限》,壮族的《达架和达仓》,东乡族的《白羽飞衣》、纳西族有《宝妹》、朝鲜族有《孔姬和葩姬》、东乡族有《孤儿和后娘》、维吾尔族有《阿姐儿》、汉族有《妈妈错错》、《竹姑》等,皆属这类型的故事。

《叶限》

1000余年前的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卷之一《支诺皋上》中的《叶限》,就属于这一型式的故事。同德国格林兄弟收入他们童话集的《灰姑娘》一样,《叶限》同样具有“执履求女”的动人情节。《叶限》早于世界著名的《格林童话》约1000年,民间文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世界上见于文字的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

(二)毛衣女型——《毛衣女》

又称天鹅处女型故事。这一型式的故事很古老,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流传,舞剧《天鹅湖》就是根据它再创作而举世闻名的。我国有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文字记载最早的这种型式的故事——写于1500余年前的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的《毛衣女》,还有《敦煌零拾》七《搜神记》一卷(甲子岁朝春上虞罗氏印行本,1924年)中的唐代《田昆仑》。唐代《田昆仑》比晋代干宝的《毛衣女》在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篇幅达2400余字。50年代内蒙古故事讲述家秦地女讲述的,由民间文学家孙剑冰整理的同一型式故事,篇幅长达6300余字,更是脍炙人口。

延伸学习:恩施民间故事举例

思考题:

1、 民间故事有哪些基本特征?

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区别?

3、 什么是AT 分类法?

4、 笑话与寓言的区别?

5、 神异故事和生活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文献:

1、 斯蒂·汤普森著,郑凡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 丁乃通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 刘守华著:《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 《中国动物故事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5、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附《叶限》原文

叶限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士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陶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斤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干郁栖娥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乓强,三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同,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叶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在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干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

壮族《达架与达仓》提要:

达架和达仓同父异母。达架父母早亡,受后母虐待。生母变母牛帮达架绩机, 被后母所杀。后母加以达架种种杂役,歌圩之日, 让其在家中织布。生母又变成乌鸦帮忙,让达架戴金耳环,穿绿绸衣,脚登金鞋去赶歌圩。

在歌圩上,因回避洞主英俊的公子失落一只金鞋,公子寻鞋找到达架,两人相爱,约结夫妻。达架的后母和达仓谋害达架,将达架推入深潭, 达仓冒充达架到公子家。达架变为乌鸦,揭穿达仓的阴谋。

达仓将乌鸦杀死,达架又变为一丛翠竹,达仓砍翠竹并用火烧,得一老太婆相救。公子找回达架,夫妻团圆。达仓被舂碓舂死,后母气绝身亡。

《毛衣女》原文: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去,得其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之,知衣在稻积下,取之,衣而飞去。后迎复以三女,女亦得飞去。

第四章 民间故事:娱乐的叙事

教学目的:通过对民间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体裁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民间故事作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所承载的多层面意义和价值,理解民间故事反映民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本质。

教学要求:要求对故事学基本术语有较清楚的掌握,能够准确理解民间故事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民间故事的分类学,了解AT 分类法的理解和基本的运用。能够运用民间故事类型理论,解读民间故事。

学 时:4学时

文献调查:阅读一册本土民间故事出版物。

田野调查:你的家乡有没有哪种典型情节类型的故事?

传承训练:学讲一则民间故事。

第一节 故事学概说

故事学就是指对民间故事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学说。故事学拥有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研究流派和理论观点及体系。

一般学界将西方民间故事的早期研究者确定为格林兄弟,他们的著作《儿童与家庭幻想故事》对民间故事中相似或共同情节的产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以进化论的观点研究民间故事,代表人物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弗雷泽和安德鲁·兰等。

俄国学者弗·普罗普和当代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民间故事形态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普罗普开创结构主义叙事学先河,他的《故事形态学》(1928)被视为叙事学发轫之作,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由此从众多的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个“功能”。

芬兰学派。1907年,芬兰学者建立了一个民俗学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也称民俗学协会,于1909年起出版不定期刊物《民俗学协会通讯》,在上面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克罗恩,安蒂·阿尔奈等,他们受到进化论、流传学派、实证主义的影响,把流传在各地的异文按情节的统计分类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若干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一切历史、地理因素的思索,以及对口头传播的某些普遍认可的事实加以适当说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触及故事的起源形式,并能作出似乎可信的解释,说明故事所经历的变化怎样造成了所有不同的文本。该派认为这种研究还应指出故事起源的时间、地理及其传播的过程。这就是运用历史、地理的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民间故事。 芬兰学派的重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目前在世界故事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为各国学界所熟知的的故事分类法“AT 分类法”。它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必记掌握并记忆]阿尔奈在1910年发表《故事类型索引》,比较分析芬兰和北欧其它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的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以简明文字写出概要,并按一定原则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分类编排,他将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三大类。他将故事编码设定为2000个,但书中实际只收有540个类型,留下的空码是计划以后发现新材料后补充进去的。由于这一索引主要以芬兰及北欧的故事为基础,显然带有局限性。美国学者汤普森对其进行修订,选资料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亚洲、南美、澳洲等,修正了故事情节提要,进一步分解故事情节,于1928年出版《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61年,该书再次修订后印行了增订版。

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钟敬文于1931年编写了《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德裔美籍学者德国学者沃·艾伯哈德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于1937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99年译为中文本出版,归纳了215种故事类型,笑话类型31种。美藉华人学者丁乃通197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记忆],1986年中文版出版,归纳了843个故事类型和次类型。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吸收和改进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选取六十个中国民间故事常见类型进行解析,是中国当代相关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定义与特点

一、故事的定义[必须掌握]

民间故事一词的英文是Folk tale。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承传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叙事性文学作品。(田兆元主编教材第91页定义为:指神话、传说之外的具有神异色彩而又现实性较强的叙事散文作品。)

二、民间故事的特征(田兆元本教材第91页至94页参考阅读,本小节归纳方式暂时采用陈建宪等主编的民间文学教材修订版中的方式,实际内容根据教师授课进行调整)

(一)内容特征:

1、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蒙古族的《猎人海力布》。

2、表现社会矛盾冲突。举例: “狼外婆型故事”《小红帽》。(在中国,这一型的故事最早见于清人黄之隽的《虎媪传》。反面角色,在北方多为狼外婆,在南方多为虎外婆。以象征的表达式表在了人民大众在阶级较量与斗争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旨在强调识别敌人真面目的重要性。“小鸡复仇型”、“十兄弟型”等等也表现了这一内容。

3、表现日常生活。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对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描。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是表现人性的善恶及社会道德伦理的。

(二)艺术特征

1、主人公多泛指,通称。故事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人物设置单纯鲜明。人物设置,多为两兄弟、三姐妹、两伙伴等。

2、情节结构具有程式化特点,情节的构思具有类同性特点,导致了民间故事的类型化。民间故事之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世代相承, 除了故事内容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社会性, 还在于故事情节结构具有易讲、易听、易记、易传的特点。

民间故事的口头流传有一个漫长的锤炼过程, 这其间, 故事情节结构逐步由松到紧、由繁至精。这样就形成了程式化的结构。

故事的情节结构则主要有“单纯式”或“复合式”两种,一般的寓言、笑话及生活小故事的结构多为“单纯式”。“复合式”又分为“三段式”和“连缀式”,“三段式”故事情节往往都经过三个层次,如遇到三个难题,经历三次考验,三次较量,三次历险等。因其结构完整,国际上又称为“完型故事”。举例:格林童话《猫和老鼠合伙》、《渔夫和他的妻子》、《金鹅》

“连缀式”即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相衔接,前一个故事的结尾牵引出另一个故事的开头,故事套故事。举例:《一千零一夜》。

3、追求艺术创造的 “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无论是情节的设置,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勤劳与懒惰、无私与贪懒、真诚与欺骗等等二元对立特点。

(二)传承特征

1、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不固定。多在农家炕炉、劳动场所及节庆、红白喜事等集群性民俗活动时进行。

2、故事传承的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又分地缘传承和业缘传承)。

3、传承人是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才能的人,他们被称为故事家。他们能讲较多数量的故事,讲述活动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讲述技巧,有独特的风格与创造才能,也有自己的传承路线 。(参考刘守华本P161-163)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分类[必须掌握]

分类依据:目前学界多通用钟敬文在《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中的分类,这是从民间故事的内容的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异故事(又称幻想故事、童话等,幻想性较强)

定义:神异故事又称幻想故事、民间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神奇幻想色彩十分浓厚,以超自然、超现实的艺术形式反映人民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

分类:

(1)动植物故事

(2)魔法宝物故事

(3)神灵精怪故事

附:刘守华的《故事学纲要》一书,列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十个幻想故事。可参读。

2、现实故事(又称生活故事,现实性较强)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幻想性弱于幻想故事。

我国流传较广的生活故事类型主要有:

家庭伦理与交友道德故事

爱情婚姻故事

长工斗地主及民斗官的故事

巧女型故事

呆婿型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编织的系列故事。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著名的如:谎张三、韩老大、五娘子、钱六姐、维吾尔族阿凡提、蒙古族巴拉根仓、藏族阿古登巴、苗族老幌、壮族老登、纳西族阿一丹、布衣族甲金)等。[记忆]

3、民间寓言(形象+哲理)

民间寓言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民众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道德品质类寓言故事

哲理才智类寓言故事

社会生活类寓言故事

知识经验类寓言故事

寓言的艺术特征:

总体特征:故事简短,寓意深长。田本教材106-107页归纳如下:

是哲理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概括凝练,形象鲜明。

构思巧妙,语言简练。

4、民间笑话(喜剧性突出)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含于谈笑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凸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我国民间笑话常见有二大类:揭露嘲讽与幽默诙谐笑话。

注意:民间寓言与民间笑话的比较

第四节 经典民间故事情节类型鉴赏(教材109页经典民间故事分析的《九羽衫》、《聪明的媳妇》、《乌鸦为什么哇哇叫》请课外阅读并理解,课堂内主要介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灰娘型和毛衣女型民间故事)

(一)灰姑娘型——中国的灰姑娘故事:《叶限》

17世纪,法国作家沙尔·贝洛尔将流传于法国的此类故事载于他的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由于故事中受虐待的孤女被称为“灰姑娘”,故事亦以此命名。

英国柯克女士将欧亚各国此类故事收在一起编成《莘德莱拉》(一个在灶间做苦工的姑娘) ,1893年出版。[记忆]

19世纪,德国格林兄弟在他们的《儿童与家庭的故事》(或译《格林童话集》) 一书中亦收入同类同名故事。研究家们将此类故事统称为“灰姑娘型”。

这一类型故事的大致情节:前娘的女儿勤劳善良,聪明美丽,备受后娘欺凌;后娘的女儿娇生惯养,懒惰自私,倚仗母势处处期负姐姐;死支的前娘变成母牛、喜鹊等常在暗中护佑着自己的女儿;最后善良战胜邪恶,前娘女儿终于获得生活或婚姻上的幸福。我国的这一型式的故事的蕴藏量非常丰富。[能概述情节类型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灰姑娘型故事:汉族古代故事《叶限》,壮族的《达架和达仓》,东乡族的《白羽飞衣》、纳西族有《宝妹》、朝鲜族有《孔姬和葩姬》、东乡族有《孤儿和后娘》、维吾尔族有《阿姐儿》、汉族有《妈妈错错》、《竹姑》等,皆属这类型的故事。

《叶限》

1000余年前的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卷之一《支诺皋上》中的《叶限》,就属于这一型式的故事。同德国格林兄弟收入他们童话集的《灰姑娘》一样,《叶限》同样具有“执履求女”的动人情节。《叶限》早于世界著名的《格林童话》约1000年,民间文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世界上见于文字的最早的灰姑娘型故事。

(二)毛衣女型——《毛衣女》

又称天鹅处女型故事。这一型式的故事很古老,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流传,舞剧《天鹅湖》就是根据它再创作而举世闻名的。我国有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文字记载最早的这种型式的故事——写于1500余年前的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的《毛衣女》,还有《敦煌零拾》七《搜神记》一卷(甲子岁朝春上虞罗氏印行本,1924年)中的唐代《田昆仑》。唐代《田昆仑》比晋代干宝的《毛衣女》在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篇幅达2400余字。50年代内蒙古故事讲述家秦地女讲述的,由民间文学家孙剑冰整理的同一型式故事,篇幅长达6300余字,更是脍炙人口。

延伸学习:恩施民间故事举例

思考题:

1、 民间故事有哪些基本特征?

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区别?

3、 什么是AT 分类法?

4、 笑话与寓言的区别?

5、 神异故事和生活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文献:

1、 斯蒂·汤普森著,郑凡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 丁乃通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 刘守华著:《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 《中国动物故事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

5、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附《叶限》原文

叶限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士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陶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斤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干郁栖娥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乓强,三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同,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叶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在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媒祀,求女必应。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干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

壮族《达架与达仓》提要:

达架和达仓同父异母。达架父母早亡,受后母虐待。生母变母牛帮达架绩机, 被后母所杀。后母加以达架种种杂役,歌圩之日, 让其在家中织布。生母又变成乌鸦帮忙,让达架戴金耳环,穿绿绸衣,脚登金鞋去赶歌圩。

在歌圩上,因回避洞主英俊的公子失落一只金鞋,公子寻鞋找到达架,两人相爱,约结夫妻。达架的后母和达仓谋害达架,将达架推入深潭, 达仓冒充达架到公子家。达架变为乌鸦,揭穿达仓的阴谋。

达仓将乌鸦杀死,达架又变为一丛翠竹,达仓砍翠竹并用火烧,得一老太婆相救。公子找回达架,夫妻团圆。达仓被舂碓舂死,后母气绝身亡。

《毛衣女》原文: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去,得其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之,知衣在稻积下,取之,衣而飞去。后迎复以三女,女亦得飞去。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第(1-5)编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故事(一)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故事(二)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故事(三)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故事(四)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故事(五)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一编 神话 ...查看


  •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讲稿
  • 2014 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 学员专用讲义 中公教育学员内部资料 前 言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 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的规范教师队伍,发扬"学高为师 ...查看


  • [转载]中小学生各单元作文大全
  • 中小学生各单元作文大全> 生命里的温暖欢迎您光临 博客留言 进入主页 我的日志 我的相册 进入微博 小学三年级上册作文 第一单元-课余生活 第二单元-熟悉的人 第三单元-秋天的画 第四单元-观察日记 第五单元-我最想告诉你 第六单元- ...查看


  • [小熊温尼菩]
  • <小熊温尼菩> 第一章:小熊与蜜蜂 5月9日 一. 规定一下纪律(卫生.桌子等) 二. 准备一个硬抄本 三. 学习: 1. 读<小熊温尼菩>的第一章:小熊和蜜蜂(老师读)学生听:写下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设计的问题: ...查看


  • 政策|山东出台我国首部省级地方金融监管法规
  • 3月30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将于7月1日实施. 抬高民间融资机构批准.设立门槛,赋予县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相应职权,建立地方金融组织信息披露制度,规范金融类广告发布--3月30日,省十 ...查看


  • 中国民间剪纸技法教程
  • 基本资料 中国民间剪纸技法教程 作者: 梁春兰著 出版社: 出版年: 2006年6月 页数: 定价: 36.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物:本书内容包括:剪纸杂谈.剪纸符号.折叠剪纸技法.对称剪纸技法.平剪剪纸技 ...查看


  •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学情分析
  • 识字4 教材分析: <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成语理解建议: ①分组教学,抓住重点.如:第一 ...查看


  • 一段被男性图腾缠绕的故事:男根山
  • 作者:吴景娅     分类:两性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本书以女主人公奕华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她在家乡.在学校.在社会中接触到的男男女女:视为母亲的上官子丹老师.无耻而热烈的赵俐俐.过于聪明.强势的母亲.正气浩然.儒雅.体贴温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