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2

高一语文教学案 诗两首

审核人:周明 命题人:马思宇 序号:6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高一语文教学案 诗两首

审核人:周明 命题人:马思宇 序号:6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相关文章

  • 206再别康桥
  •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浙江海宁人.他是新月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从1922年自英国留学归来,到1931年因飞机失事身亡,他的诗歌创作只有十年,留下的诗集有四本:<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查看


  •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康桥]之根本
  • 解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之根本 [摘要]读懂"性灵"之含意是读好<我所知道的康桥>之文的关键,也是读懂徐志摩之人之文的关键.<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的四大部分多次提及"性灵 ...查看


  • 再别康桥教学版
  • 再 别 康 桥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查看


  • 静默神圣的归依--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 静默神圣的归依 --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有一种震撼,来自于静默,抑如自然,在瞬间沉入心底,溶于灵魂,异常神圣,成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支撑. 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发现生命中的真实,这时的灵魂是安静的,所以在投入双眸的幻 ...查看


  • 再别康桥教案
  • 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师: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 "两卷 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 ...查看


  •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徐志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 ...查看


  • [再别康桥]赏析
  • <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作之一. 徐志摩(1897-1931),字摩诘,浙江海宁人.早年留学美.英等国.回国后组织新月社.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主要的作品集有<猛虎集>.<云 ...查看


  • ★再别康桥读后感800字_读后感800字
  •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新诗,作者将剑桥的景色和缅怀之情融入诗中,将自己告别剑桥的淡淡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再别康桥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再别康桥读后感800字(一)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 ...查看


  • 课题再别康桥.doc1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石榴初级中学 孙成静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悟诗人淡淡的忧愁: 2.通过意象,体会诗人对康桥的爱与眷恋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体悟诗人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往往体会不到纯粹的,本真的情感,尤其是我 ...查看


  • 再别康桥说课稿 1
  • <再别康桥>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