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孙字典,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主修行政管理,副修会计学。本科期间在各方面不断尝试,挑战自我,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曾任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副书记(主持工作)、行政管理学系本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曾获得学校“创新杯”特等奖、大创北京市立项并优秀结项、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与此同时,曾参加《一站到底》、《天才知道》、《中华好诗词》等多档文化竞技类电视节目,主持“永远的丰碑”、服饰文化节、“感动人大”等校内外大型晚会。2016年暑假又获得学校资助前往美国芝加哥秘书长办公室实习。现已以专业综合测评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成为本专业首批硕博连读生。
序言
四年之前,我从未也不敢幻想自己能够有机会参加“毕业十星“评选,用自己的故事去感染身边的人。而现在的我,即将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我?思忖良久,我的答案是:挑战。不断尝试,勇于挑战,才让我找到了今天的自己。时至今日,比起”毕业十星“的荣誉,能够有机会去回顾与讲述自己四年的挑战历程,对我来说更加有意义。四年里,我听过许多故事,而今天,我只希望用我的一个故事,换你的一个故事,去探寻这世界独一无二的你,这人间不一样的可能。
初入人大,心怀憧憬,忐忑迷茫
时光匆匆,四年前我和大多数新生一样,怀着激动和憧憬的心情踏进人大的校门。然而我又和大多数新生不一样,作为高中的非种子选手“意外“地考取人大,心中又难免有一丝忐忑和迷茫。在新生交流分享会上,聆听师兄师姐们经验感悟,感觉他们都头顶不一样光环:学习之星早出晚归,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学术大牛笔耕不出,英文中文发表不断;学生干部举步生风,台前、幕后如鱼得水;文体达人风光无限,呐喊、助威声声震天。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既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又使我产生了一种不知道怎么办的焦:。我适合什么?我该如何发展自己? 天性倔强的我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拥有多样的色彩,去发现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不知怎么办那就都尝试一下!我的挑战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学工实习,四海内外,勇攀高峰
受父母影响,自小我便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时就成为了全校唯一一名学生党员。进入人民大学后,“红船领航”新生党员计划极大地磨砺了我的意志品质和党性修养。我和小伙伴们在寒冬腊月里晨跑军训,在酷暑寒天里基层调研,挑灯夜战思想汇报,争分夺秒阅读经典,如今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我与党的故事不止于此,还有很多。我曾于大三担任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副书记(主持工作),组织开展学院学生党建活动,取得的成果获得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专题报道,并编入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例之中。与此同时,我还敢于到世界舞台挑战自己,勇攀高峰。经过层层选拨,2016年暑假我获得学校资助,前往美国芝加哥秘书长办公室实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参与了city council的会议筹备、法律档案的整理汇编等工作,系统深入地了解了美国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亲身感受了美国本土的特色文化,并与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文体活动,崭露头角,小试锋芒
我并不算是一个有特长的人,孩提时虽有涉猎琴棋书画,但随着高中课业压力的增大,它们也逐渐被我弃之身后,抛之脑后。或许是因为我开朗活泼的性格和略显“怪异”的名字,大学期间我得到了众多“偏爱”,多次被学校、学院推荐参加文艺和文化竞技类比赛。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虚心请教前辈经验,通宵研究复习资料,反复演练模拟,努力提升知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曾获得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大学组)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届五四主持人大赛最炫台风奖等奖项。与此同时,我也曾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中国教育电视台《天才知道》、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等多档文化竞技类电视节目,与媒体行业、兄弟院校的朋友们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胆识,我主动请缨,连续多年担任学院迎新和毕业晚会的主持人,还有幸参与“永远的丰碑”、服饰文化节、“感动人大”等校内外活动的主持工作。此外,尽管五体不勤,技术欠佳,但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随公共管理学院足球队斩获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足球甲级联赛第四名,这是近年来公管取得的最好成绩。参加文体活动虽然不能给我带来学业上的进步,但能有机会展示人大学子的风采,并为学校、学院争得荣誉,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
全新挑战,回归学术,乘风破浪
四年间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作为志愿者,参加全国台联2014年台湾青年千人夏令营,与台湾同胞共话家常,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消除他们对祖国的偏见;与同学一道,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调研基层农业产业化,为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力量……投身过学生工作,进行过国际交流,参与过志愿服务,比拼过文体活动,不断的尝试与挑战,不同的生活模式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成长和体验。也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经历,我渐渐明确,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沉住气的,不是这些炫彩缤纷、耀眼夺目的活动,而是学术科研,读书研究。本科四年,我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而当我找到它并为之努力时,我发现我真的可以自豪地说,我正在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一次真正接触科研,是在唐钧主任麾下。也许是因为我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又经常性地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务,唐钧老师便邀请我参与其《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的课题研究。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欣然前往,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是课题组中少有的大二本科生。作为一张“白纸”,我在课题组中主要负责典型案例的分类收集,工作量虽然巨大,但我却感到十分充实,并且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曾有过的知识。可能这次科研的经历太美好,世界从那天起就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同样是在大二,我又加入了王丛虎教授《食品安全责任追究》课题组,深入河南省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与此同时,我开始尝试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同学一道独立开展调查研究。我们的作品《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市场运行模式研究》成功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市级立项并在前不久优秀结项;我连续 2 年参加学校“创新杯”、学院“远见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其中《闻铃而动,“救死扶伤”: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特等奖。大四这一年,我更是有幸担任外专千人计划Tom Christensen教授和马亮副教授的研究助理,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更加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学术技能。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将科研作为自己未来职业选择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当自己读到一篇很好的研究时,都特别的激动,非常想与别人分享。一直到昨天,我还在看文献修改文章,我想,这大概就是真心喜欢一件事的感觉了吧,在没有 deadline,没有强制要求的时候,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想去做的事。将自己钟爱的事情作为未来的事业是十分幸福的,更重要的是,我遇见了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引导每个人成为他自己,那么我在人民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无疑非常成功,它让我将目光投向自己的世界,坚定不移地追求心中的爱。如今,我以专业综合测评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成为本专业首批硕博连读生,即将开始全新的挑战,对于我来说,学术科研绝对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甚至读到此处,很多人会轻声嘲笑,然而这不就是挑战吗?“长风破浪会有时”,我相信,在挑战中成长,我的明天一定会灿烂辉煌!
结语
总有低年级的师弟师妹问我大学应该怎么过,我的答案一向都是“大胆尝试,不断挑战”。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回答往往嘴上不说,心里总会觉得我保守小气,藏着掖着。大学生活真的存在完美的选择,成功的路径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我的父亲告诉我,人生不在于拥有一副好牌,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什么牌,打好这副不尽如人意的牌。朋友们,只有大胆尝试种种可能,不断挑战各种生活,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的喜悦和挫折,才能最终找到自己。很感谢四年里遇到的每一个人与经历的每一个故事,在体验过不同的事物后,我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定下自己未来的方向,充满信心地开始崭新的研究生生活。最后,想起毛主席《实践论》里面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
共勉。
关于我
孙字典,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主修行政管理,副修会计学。本科期间在各方面不断尝试,挑战自我,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曾任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副书记(主持工作)、行政管理学系本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曾获得学校“创新杯”特等奖、大创北京市立项并优秀结项、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与此同时,曾参加《一站到底》、《天才知道》、《中华好诗词》等多档文化竞技类电视节目,主持“永远的丰碑”、服饰文化节、“感动人大”等校内外大型晚会。2016年暑假又获得学校资助前往美国芝加哥秘书长办公室实习。现已以专业综合测评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成为本专业首批硕博连读生。
序言
四年之前,我从未也不敢幻想自己能够有机会参加“毕业十星“评选,用自己的故事去感染身边的人。而现在的我,即将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我?思忖良久,我的答案是:挑战。不断尝试,勇于挑战,才让我找到了今天的自己。时至今日,比起”毕业十星“的荣誉,能够有机会去回顾与讲述自己四年的挑战历程,对我来说更加有意义。四年里,我听过许多故事,而今天,我只希望用我的一个故事,换你的一个故事,去探寻这世界独一无二的你,这人间不一样的可能。
初入人大,心怀憧憬,忐忑迷茫
时光匆匆,四年前我和大多数新生一样,怀着激动和憧憬的心情踏进人大的校门。然而我又和大多数新生不一样,作为高中的非种子选手“意外“地考取人大,心中又难免有一丝忐忑和迷茫。在新生交流分享会上,聆听师兄师姐们经验感悟,感觉他们都头顶不一样光环:学习之星早出晚归,图书馆、宿舍两点一线;学术大牛笔耕不出,英文中文发表不断;学生干部举步生风,台前、幕后如鱼得水;文体达人风光无限,呐喊、助威声声震天。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既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又使我产生了一种不知道怎么办的焦:。我适合什么?我该如何发展自己? 天性倔强的我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拥有多样的色彩,去发现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有故事的人,不知怎么办那就都尝试一下!我的挑战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学工实习,四海内外,勇攀高峰
受父母影响,自小我便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时就成为了全校唯一一名学生党员。进入人民大学后,“红船领航”新生党员计划极大地磨砺了我的意志品质和党性修养。我和小伙伴们在寒冬腊月里晨跑军训,在酷暑寒天里基层调研,挑灯夜战思想汇报,争分夺秒阅读经典,如今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刻苦铭心的经历。我与党的故事不止于此,还有很多。我曾于大三担任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副书记(主持工作),组织开展学院学生党建活动,取得的成果获得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专题报道,并编入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例之中。与此同时,我还敢于到世界舞台挑战自己,勇攀高峰。经过层层选拨,2016年暑假我获得学校资助,前往美国芝加哥秘书长办公室实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参与了city council的会议筹备、法律档案的整理汇编等工作,系统深入地了解了美国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亲身感受了美国本土的特色文化,并与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文体活动,崭露头角,小试锋芒
我并不算是一个有特长的人,孩提时虽有涉猎琴棋书画,但随着高中课业压力的增大,它们也逐渐被我弃之身后,抛之脑后。或许是因为我开朗活泼的性格和略显“怪异”的名字,大学期间我得到了众多“偏爱”,多次被学校、学院推荐参加文艺和文化竞技类比赛。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虚心请教前辈经验,通宵研究复习资料,反复演练模拟,努力提升知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曾获得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大学组)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届五四主持人大赛最炫台风奖等奖项。与此同时,我也曾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中国教育电视台《天才知道》、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等多档文化竞技类电视节目,与媒体行业、兄弟院校的朋友们结下了深刻的友谊。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胆识,我主动请缨,连续多年担任学院迎新和毕业晚会的主持人,还有幸参与“永远的丰碑”、服饰文化节、“感动人大”等校内外活动的主持工作。此外,尽管五体不勤,技术欠佳,但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随公共管理学院足球队斩获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足球甲级联赛第四名,这是近年来公管取得的最好成绩。参加文体活动虽然不能给我带来学业上的进步,但能有机会展示人大学子的风采,并为学校、学院争得荣誉,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
全新挑战,回归学术,乘风破浪
四年间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作为志愿者,参加全国台联2014年台湾青年千人夏令营,与台湾同胞共话家常,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消除他们对祖国的偏见;与同学一道,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调研基层农业产业化,为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力量……投身过学生工作,进行过国际交流,参与过志愿服务,比拼过文体活动,不断的尝试与挑战,不同的生活模式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成长和体验。也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经历,我渐渐明确,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沉住气的,不是这些炫彩缤纷、耀眼夺目的活动,而是学术科研,读书研究。本科四年,我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而当我找到它并为之努力时,我发现我真的可以自豪地说,我正在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一次真正接触科研,是在唐钧主任麾下。也许是因为我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又经常性地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务,唐钧老师便邀请我参与其《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的课题研究。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欣然前往,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是课题组中少有的大二本科生。作为一张“白纸”,我在课题组中主要负责典型案例的分类收集,工作量虽然巨大,但我却感到十分充实,并且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曾有过的知识。可能这次科研的经历太美好,世界从那天起就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同样是在大二,我又加入了王丛虎教授《食品安全责任追究》课题组,深入河南省开展调研并撰写报告。与此同时,我开始尝试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同学一道独立开展调查研究。我们的作品《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市场运行模式研究》成功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市级立项并在前不久优秀结项;我连续 2 年参加学校“创新杯”、学院“远见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其中《闻铃而动,“救死扶伤”: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杯”特等奖。大四这一年,我更是有幸担任外专千人计划Tom Christensen教授和马亮副教授的研究助理,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更加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学术技能。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将科研作为自己未来职业选择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当自己读到一篇很好的研究时,都特别的激动,非常想与别人分享。一直到昨天,我还在看文献修改文章,我想,这大概就是真心喜欢一件事的感觉了吧,在没有 deadline,没有强制要求的时候,在一个人的时候,我想去做的事。将自己钟爱的事情作为未来的事业是十分幸福的,更重要的是,我遇见了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引导每个人成为他自己,那么我在人民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无疑非常成功,它让我将目光投向自己的世界,坚定不移地追求心中的爱。如今,我以专业综合测评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成为本专业首批硕博连读生,即将开始全新的挑战,对于我来说,学术科研绝对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甚至读到此处,很多人会轻声嘲笑,然而这不就是挑战吗?“长风破浪会有时”,我相信,在挑战中成长,我的明天一定会灿烂辉煌!
结语
总有低年级的师弟师妹问我大学应该怎么过,我的答案一向都是“大胆尝试,不断挑战”。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回答往往嘴上不说,心里总会觉得我保守小气,藏着掖着。大学生活真的存在完美的选择,成功的路径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我的父亲告诉我,人生不在于拥有一副好牌,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有什么牌,打好这副不尽如人意的牌。朋友们,只有大胆尝试种种可能,不断挑战各种生活,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的喜悦和挫折,才能最终找到自己。很感谢四年里遇到的每一个人与经历的每一个故事,在体验过不同的事物后,我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定下自己未来的方向,充满信心地开始崭新的研究生生活。最后,想起毛主席《实践论》里面的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