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 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 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 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对此, 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 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 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关键词]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起来的。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以及语言的功能性。其渊源于柏拉图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 师承弗斯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 秉承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 继承了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 因而, 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 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 二是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 三是弗斯的语言理论。

这三方面理论可以看作是韩礼德理论的学术背景。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实地调查, 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语言中的意义由语境决定而不是由它自己本身来决定。沃尔夫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发现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该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及其不可能与语境分开, 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一种功能。语境不同, 语言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弗斯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这一原则, 并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 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 同时, 韩礼德还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说(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 。他认为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 并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这一理论。

(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类。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对语言功能的关注, 从而相应地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系统语言学视语言本身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 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 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 它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 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具体而言, 系统语言学对语言的探索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 里予以阐述, 并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里的子系统进行描写。

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的智者派尤其是普罗塔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的语言观, 带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倾向。这一学派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研究语言时重视人与社会而不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功能语言学的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 它视语言在实际情景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 将这些具体用途和功能概括、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 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进行交往, 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观点、行为等, 也包括用语言来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思想等。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 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 另外, 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概念功能作用于主体与客体, 人际功能作用于主体之间, 而语篇功能则是对语言表达的概念与人际功能(意义) 进行组织, 辅助上述两种功能(意义) 的实现。虽然三者的角色、侧重点不同, 但都是关于言语者之间基于一定的目的, 围绕某个“内

容”,借助语篇这一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在对比其他任何不同语言学派的理论时, 无论情况多么复杂,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都重视以下方面, 即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

1.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在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 是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子系统; 语言交际是人的活动, 而人是社会的成员, 是社会人, 因而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始终把语言的社会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来加以研究。用韩礼德的话来说,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研究“机体之间”关系的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是意义的源泉和潜能, 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后天发展而成的, 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韩礼德在研究语言的掌握时, 使用“语言发展”这一说法, 其用意就是在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的同时, 强调语言能力的后天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作为系统来研究, 包含了语音学、语法与词汇、语义学、语言变体、语言变迁和语言发展史等领域。韩礼德认为这种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将语言当作某种行为的研究涉及语言功能和交际、社会学以及社会人类学等领域, 系统功能语言学即属于这些领域研究的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社会语言学立场出发研究语言的, 因此, 韩礼德有着对语言性质的独特看法。韩礼德借鉴伯恩斯坦(Beinstein)的社会学思想,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在儿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语言学家的任务。世界上任何一个语言学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与语言相关的问题。每个语言学家都为自己确定了一定的研究任务, 而这类任务的确定又是与他们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分不开的。韩礼德同意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看法, 但他反对把语言学研究局限于“语言”。他明确指出, 语言学应既研究“语言”,也研究“言语”。他没有采用索绪尔“语言”和“言语”这对术语, 而是选择了“能做”和“做”这一说法。所谓“能做”,指的是“语义潜能”,这种潜能为人类使用语言交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做”则指对这些可能性所作的实际选择, 也就是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对语义系统所作的选择。

韩礼德等人认为, 语言学家应研究人类真正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研究凭空想象的所谓理想的语言结构。韩礼德所说的真正语言既包括口语, 也包括书面语, 既包括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现象, 也包括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可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出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所谓倾向或原则, 就是最常见的但可以有例外的语言使用模式。

韩礼德认为, 语言并非独立存在的, 语义的产生和对它的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家有必要找出语境因素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家应注意语言的各种变体和这些变体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因此,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变异性, 是语言在不同

的情景中运用而表现出来的特性。对韩礼德来说, 重要的问题是语言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结构, 结构的变化除了受语言规则本身的制约外, 还有其他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对意义和功能的研究。他们认为, 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离开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就很难确定语言的意义。韩礼德等人接受了前人的语境思想, 对语境的含义、分类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语篇被界定为一段有意义的连贯的话语。它可能是书面的, 也可能是口头的。第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重视人们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素材, 更不是某人随意造出来的句子。在系统语言学家看来, 凡是人们使用的语言, 无论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都值得研究而且必须研究。第四, 韩礼德等人采用的是功能切分法, 从不同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

(四)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命力。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欧洲功能主义学派中派生出来的学派, 它吸收了前人的许多成果。受弗斯的影响, 韩礼德认为, 要深入研究语言, 就必须走出语言,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语言, 因为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而社会又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语言。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 韩礼德又认为语法在实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要深入研究语言, 就必须建立一种语义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虽然是在欧洲功能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理论, 但它又绝不是对任何一种现成理论的简单重复或刻意模仿。它有自己鲜明的语言符号观、独特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重点和既定的奋斗目标。

通过多年的努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 以及它在以上诸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引起了整个语言学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抽象的语言能力和具体的语言使用视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它注重理论性, 但更注重理论的可实用性。在韩礼德看来, “最合适的语言学是一组在最近对语言的形式和实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精确描述方法。应用和理论没有冲突。在应用上最实用的方法可在那些在理论上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中找到。”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包罗了语言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因而研究者可以根据此理论研究多种语言现象:从语音到语音实体的体现过程, 由文字到文字实体的体现过程; 词汇语法与音系的关系; 词汇语法与语义的关系; 语言与情景的关系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其规律, 而且还能够直接运用于教学、翻译、语言对比分析、语言规划、人工智能等许多非常实用的语言交际行为中。除此之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可以与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等相联系, 以求得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五)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不足。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因而韩礼德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主体理论框架的建立上, 而没有对某些具体的理论范畴作深入的探讨。韩礼德的学说目前尚未能用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描写语言的连续运作和运作规律, 解释讲话者怎样选择又怎样用所选的词项表达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还不是很完善, 还存在着不一致、理论漏洞、理论没有包容性的语言现象。朱永生、严世清在其《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认为韩礼德等人在系统理论方面的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虽然韩礼德等人对英语的子系统作了大量的描写, 但由于语言系统本身十分庞杂, 很难说这种描写已经全部完成。此外, 许多子系统可大可小, 取决于变数的多少。什么时候应考虑所有的变数, 什么时候只要考虑其中的几个变数, 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回答。(2) 对语言系统的描写至今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对于这一问题, 韩礼德也承认:“意义系统的动态模式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制定, 这是语言理论家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3) 虽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语言使用的复杂性、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他们所提出的语言理论显然比那些不注意此类因素的语言理论更贴近语言事实, 但迄今为止, 韩礼德等人对语言系统所作的研究, 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在社会交流中充当媒介, 同时与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关系密切。因此, 对语言的研究既可以从社会的, 即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进行, 也可以从心理的, 即从生物体内部的角度进行。两种描述方法既可相互重叠, 又能相互补充, 所以只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必然要留下一些漏洞, 这可以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流派所共有的一种局限性。”

形式与意义相比具有高度的简化性, 通常几个意义或一类意义只由一种形式特征表达, 因而形式特征易于规则化。然而形式特征是用以表达意义的。对形式特征的解码必须借助情景中的功能。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可以弥补形式主义的缺陷, 还可以解释形式特征出现的动因。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显著优势, 但是如果只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则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一致性和空缺现象, 从而导致不确定性。这又构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限性。此外, 由于情

景与意义的关系是盖然性的, 因而难以理论化。

(六)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来的任务和发展方向。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来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五方面: (1) 继续完善理论框架本身, 需对语言学的核心领域:词汇、语法、语义学、音系学进行研究。(2) 继续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 语言变异和语域理论。(3) 继续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应用, 使该理论与高科技相联系, 促进该理论的发展。(4) 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发展以语料为基础的研究, 发展参考语法。(5) 继续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语言教学、儿童语言发育、言语病理学与语言失调、语言与神经科学、翻译理论与多语处理、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以及描述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 Edward Arnold, 1978.

[2]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Edward Arnold, 1994.

[3] Halliday, M. A. K.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 Longman, 1976.

[4]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司显柱.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 . 外语教学,2004, (4) .

[6]武姜生. 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 . 福建外语,2001, (3) .

[7]俞洪亮, 朱叶秋. 英国现代语言学传统与伦敦学派的发展历程[J] . 外语教学,2003, (1) .

[8]张德禄. 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内部条件[J] .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4) .

[9]朱永生, 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J] . 外语研究,2002, (4) .

[11]朱永生等. 功能语言学导论[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 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 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 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对此, 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 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 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关键词]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起来的。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以及语言的功能性。其渊源于柏拉图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 师承弗斯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 秉承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 继承了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 因而, 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 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 二是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 三是弗斯的语言理论。

这三方面理论可以看作是韩礼德理论的学术背景。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实地调查, 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语言中的意义由语境决定而不是由它自己本身来决定。沃尔夫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发现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该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及其不可能与语境分开, 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一种功能。语境不同, 语言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弗斯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这一原则, 并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 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 同时, 韩礼德还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说(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 。他认为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 并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这一理论。

(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类。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对语言功能的关注, 从而相应地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系统语言学视语言本身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 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 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 它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 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具体而言, 系统语言学对语言的探索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 里予以阐述, 并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里的子系统进行描写。

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的智者派尤其是普罗塔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的语言观, 带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倾向。这一学派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研究语言时重视人与社会而不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功能语言学的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 它视语言在实际情景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 将这些具体用途和功能概括、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 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进行交往, 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观点、行为等, 也包括用语言来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思想等。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 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 另外, 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概念功能作用于主体与客体, 人际功能作用于主体之间, 而语篇功能则是对语言表达的概念与人际功能(意义) 进行组织, 辅助上述两种功能(意义) 的实现。虽然三者的角色、侧重点不同, 但都是关于言语者之间基于一定的目的, 围绕某个“内

容”,借助语篇这一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在对比其他任何不同语言学派的理论时, 无论情况多么复杂,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都重视以下方面, 即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

1.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在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 是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子系统; 语言交际是人的活动, 而人是社会的成员, 是社会人, 因而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始终把语言的社会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来加以研究。用韩礼德的话来说,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研究“机体之间”关系的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是意义的源泉和潜能, 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后天发展而成的, 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韩礼德在研究语言的掌握时, 使用“语言发展”这一说法, 其用意就是在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的同时, 强调语言能力的后天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作为系统来研究, 包含了语音学、语法与词汇、语义学、语言变体、语言变迁和语言发展史等领域。韩礼德认为这种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将语言当作某种行为的研究涉及语言功能和交际、社会学以及社会人类学等领域, 系统功能语言学即属于这些领域研究的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社会语言学立场出发研究语言的, 因此, 韩礼德有着对语言性质的独特看法。韩礼德借鉴伯恩斯坦(Beinstein)的社会学思想,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在儿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语言学家的任务。世界上任何一个语言学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与语言相关的问题。每个语言学家都为自己确定了一定的研究任务, 而这类任务的确定又是与他们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分不开的。韩礼德同意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看法, 但他反对把语言学研究局限于“语言”。他明确指出, 语言学应既研究“语言”,也研究“言语”。他没有采用索绪尔“语言”和“言语”这对术语, 而是选择了“能做”和“做”这一说法。所谓“能做”,指的是“语义潜能”,这种潜能为人类使用语言交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做”则指对这些可能性所作的实际选择, 也就是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对语义系统所作的选择。

韩礼德等人认为, 语言学家应研究人类真正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研究凭空想象的所谓理想的语言结构。韩礼德所说的真正语言既包括口语, 也包括书面语, 既包括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现象, 也包括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可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出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所谓倾向或原则, 就是最常见的但可以有例外的语言使用模式。

韩礼德认为, 语言并非独立存在的, 语义的产生和对它的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家有必要找出语境因素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家应注意语言的各种变体和这些变体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因此,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变异性, 是语言在不同

的情景中运用而表现出来的特性。对韩礼德来说, 重要的问题是语言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结构, 结构的变化除了受语言规则本身的制约外, 还有其他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对意义和功能的研究。他们认为, 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离开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就很难确定语言的意义。韩礼德等人接受了前人的语境思想, 对语境的含义、分类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语篇被界定为一段有意义的连贯的话语。它可能是书面的, 也可能是口头的。第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重视人们使用的语言, 而不是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素材, 更不是某人随意造出来的句子。在系统语言学家看来, 凡是人们使用的语言, 无论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都值得研究而且必须研究。第四, 韩礼德等人采用的是功能切分法, 从不同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

(四)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命力。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欧洲功能主义学派中派生出来的学派, 它吸收了前人的许多成果。受弗斯的影响, 韩礼德认为, 要深入研究语言, 就必须走出语言,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语言, 因为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而社会又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语言。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 韩礼德又认为语法在实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要深入研究语言, 就必须建立一种语义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虽然是在欧洲功能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理论, 但它又绝不是对任何一种现成理论的简单重复或刻意模仿。它有自己鲜明的语言符号观、独特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重点和既定的奋斗目标。

通过多年的努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 以及它在以上诸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引起了整个语言学界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抽象的语言能力和具体的语言使用视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它注重理论性, 但更注重理论的可实用性。在韩礼德看来, “最合适的语言学是一组在最近对语言的形式和实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精确描述方法。应用和理论没有冲突。在应用上最实用的方法可在那些在理论上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中找到。”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包罗了语言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因而研究者可以根据此理论研究多种语言现象:从语音到语音实体的体现过程, 由文字到文字实体的体现过程; 词汇语法与音系的关系; 词汇语法与语义的关系; 语言与情景的关系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其规律, 而且还能够直接运用于教学、翻译、语言对比分析、语言规划、人工智能等许多非常实用的语言交际行为中。除此之外, 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可以与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等相联系, 以求得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五)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不足。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因而韩礼德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主体理论框架的建立上, 而没有对某些具体的理论范畴作深入的探讨。韩礼德的学说目前尚未能用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描写语言的连续运作和运作规律, 解释讲话者怎样选择又怎样用所选的词项表达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还不是很完善, 还存在着不一致、理论漏洞、理论没有包容性的语言现象。朱永生、严世清在其《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认为韩礼德等人在系统理论方面的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虽然韩礼德等人对英语的子系统作了大量的描写, 但由于语言系统本身十分庞杂, 很难说这种描写已经全部完成。此外, 许多子系统可大可小, 取决于变数的多少。什么时候应考虑所有的变数, 什么时候只要考虑其中的几个变数, 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回答。(2) 对语言系统的描写至今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对于这一问题, 韩礼德也承认:“意义系统的动态模式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制定, 这是语言理论家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3) 虽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语言使用的复杂性、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他们所提出的语言理论显然比那些不注意此类因素的语言理论更贴近语言事实, 但迄今为止, 韩礼德等人对语言系统所作的研究, 离理想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在社会交流中充当媒介, 同时与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关系密切。因此, 对语言的研究既可以从社会的, 即从生物体之间的角度进行, 也可以从心理的, 即从生物体内部的角度进行。两种描述方法既可相互重叠, 又能相互补充, 所以只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必然要留下一些漏洞, 这可以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流派所共有的一种局限性。”

形式与意义相比具有高度的简化性, 通常几个意义或一类意义只由一种形式特征表达, 因而形式特征易于规则化。然而形式特征是用以表达意义的。对形式特征的解码必须借助情景中的功能。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可以弥补形式主义的缺陷, 还可以解释形式特征出现的动因。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显著优势, 但是如果只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则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一致性和空缺现象, 从而导致不确定性。这又构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另一限性。此外, 由于情

景与意义的关系是盖然性的, 因而难以理论化。

(六)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来的任务和发展方向。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来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五方面: (1) 继续完善理论框架本身, 需对语言学的核心领域:词汇、语法、语义学、音系学进行研究。(2) 继续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 语言变异和语域理论。(3) 继续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应用, 使该理论与高科技相联系, 促进该理论的发展。(4) 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发展以语料为基础的研究, 发展参考语法。(5) 继续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语言教学、儿童语言发育、言语病理学与语言失调、语言与神经科学、翻译理论与多语处理、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 以及描述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 Edward Arnold, 1978.

[2]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Edward Arnold, 1994.

[3] Halliday, M. A. K. &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 Longman, 1976.

[4]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司显柱. 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 . 外语教学,2004, (4) .

[6]武姜生. 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 . 福建外语,2001, (3) .

[7]俞洪亮, 朱叶秋. 英国现代语言学传统与伦敦学派的发展历程[J] . 外语教学,2003, (1) .

[8]张德禄. 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内部条件[J] .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4) .

[9]朱永生, 严世清.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朱永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J] . 外语研究,2002, (4) .

[11]朱永生等. 功能语言学导论[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语言学概论 1
  • 语言学概论 第一讲 语言学概说(一) • 1.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 2.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 3. 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 语言是人类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 <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考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大纲中 所规定的内容,系统地学习本阶段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 ...查看


  • 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 ...查看


  • 第七章白居易第八章古文运动
  • 第七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772-864) 元稹(779-831) 概说一: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 ...查看


  • 简报和工作信息概说
  • -.简报和工作信息概说 (一)含义. 常见的简报有三种:一是会议简报,主要反映会议交流.进展情况:二是 情况简报,反映人们关注的问题,供机关领导参考:三是工作简报,报告重大问 题的处理情况以及工作动态.经验或问题等. (二)特点. 简报具有 ...查看


  • 议论文教学概说
  •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概说 一.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 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 ...查看


  • 韩礼德语言功能探究
  • 2008年第4期 广西社会科学 NO.4,2008 (总第154期) GUANGXISHEHUIKEXUE (Cumulatively,NO.154) 韩礼德"语言功能"探略 袁晓红1.戴卫平2 (1.华北电力大学外语学 ...查看


  •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一 年级 二 学期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是学 ...查看


  • 课外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 说明文的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造太阳><洲际导弹的自述><和黑洞搏斗>的阅读,加强对说明文学习方法的理解 2.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说明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