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

◆简答★必考

1、 安全心理学: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

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消除事故的科学。

2.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⑴心理过程 ②情感过程---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情操 心理现象→ ③意志过程---人在工作时不怕困难,去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⑵个性心理 ①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 现代安全科学:安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

5.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 研究生产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如何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② 研究工作设计和环境设计如何适合人的心理特点。

③ 研究人如何适应机器设备和工作的要求

④ 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如何相互适应

⑤ 研究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规律

⑥ 研究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

6.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心理测量、实验法、模拟仿真

7. 暗适应时间较长,一般要经过4~5min才能基本适应,在暗处停留30min左右,眼睛才

能达到完全适应;明适应时间较短,一般要经过1min左右就可达到完全适应。

8. 视错觉:指当注意只集中于某一因素时,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感知的结果于事实不符

的特殊视知觉。

9. 在交通中利用圆形比同等面积的三角形或正方形显得要大1/10的视错觉,规定用圆形

作为表示“禁止”或“强制”的标志。

10.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辨认顺序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

所以,停车、危险等信号标志都采用红色。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时候,辨认顺序为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因而在公路两旁的交通标志长用黄底黑字。

11. 能力: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2. 动机: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动力,简单的说,它是人们为达到任何目的

而付出的努力。

13.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

产生的态度。

14. ◆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⑴人机工程学分析⑵一般事故统计分析3个案事故分

析4、事故的流行病分析

15. 事故: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

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导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失能伤害并使工作中断的一切意外事故。

16. 攻击性行为常是引起工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也是男性事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因

素之一。

17. 炫目的光线使人感到不愉快;被试者都尽量避免眩光和反射光。许多人还喜欢光从左侧

投射。

18. 在同一平面上暖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远。

19. 噪声:指一切对人们生活与工作有妨碍的声音。或者说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愉

快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20.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直至生命终止,都存在着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规律。每一周期的上半周期对人起到一个积极、良好的作用为高潮期。体力表现为体力充沛,情绪表现为有创造力,心情愉快、乐观,智力表现为思维敏捷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半周期对人活动有一个消极、抑制的作用,为低潮期。体力表现为容易疲劳、做事拖拉,情绪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智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准确性下降。在情绪周期与体力周期的临界日相重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三重临界日一年一次,发生危险的概率最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理论来更有效地指导安全生产,提醒操作者的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上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事故的回顾分析;二是避开临界日的预防事故。在运用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生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差异性不容忽视;其次,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有一定偶然性;第三,生物节律理论,可以自我提醒,但会产生负作用。

21. 事故倾向理论:事故与人的个性有关。有些人由于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因而比其他人更

易发生事故。(((21和22必考其一)))

22. ◆事故倾向性不足:某些人在某些环境可能更容易发生事故,若换个环境则不一定容易

出事故,在某一工种容易发生事故,在另一工种则不一定是这样,因此事故倾向性可能是指特定的环境而言,而非所有环境一般的倾向。事故倾向性如果存在的话,可能不单单是人的失误,而主要是人—机—环系统的失误。

23. 易出事故者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即: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

稳定性、低有恒性、低自律性。

24. 生活事件:在生活的过程中,那些对本人产生显著影响或关键性变化的事件。

25.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群体心理。

26. 注意: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具有明确的意识状

态和选择特征。

27.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活动中,

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8. ◆性格的特征:(1)性格结构的静态特征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

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结构的动态特征a人的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使人的性格在结构上有一个相对的完整性。B人的性格具有相对完整性c人的性格的可塑性

29. 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事故:①攻击型性格。②性情孤僻、固执、心胸狭窄、

对人冷漠。③性情不稳定者,易受情绪感染支配,易于冲动。④主导心境抑郁、浮躁不安着。⑤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惊慌失措、优柔寡断或轻率决定、胆怯或鲁莽者。⑥马虎、敷衍、粗心。⑦感知、思维、运动迟钝、不爱活动、懒惰者。⑧懦弱、胆怯、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没有主见者。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疲劳: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 (((95%考))))) 疲劳产生的原因:(1)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2)作业速度;(3)作业态度;(4)作业时刻(5)作业环境;(6)影响疲劳的具体因素 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时刻通常是在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两个小时,一般事故高峰期是上午的11点和下午的4点。 应激: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又无法或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为应激。 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个性因素 ◆应激的效应:(1)生理身体的变化;(2)心理和态度的变化;(3)工作效绩的变化;(4)行为策略和方式的变化。 ◆职务分析的作用:(1)用于职工的招聘、配置和晋升工作;(2)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3)用于确立职务的任务;(4)用于设置适当的职务;(5)作为安全管理和改善业务的资料。 精神机能不均衡的人,发生事故较多。兴奋型和抑郁型人的神经活动不均衡,而活泼型和安静型的神经活动均衡。 造成行为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心理因素;(4)生理因素。 人的行为共同特征:(1)自发行为;(2)有原因的行为;(3)有目的行为;(4)持久性行为;(5)可改变的行为 在一些作业场所,头戴安全帽是最低限度的安全措施。如果突然出现落下物,必须采取行动,哪怕只偏离落下点半步也可。其次,就是尽量缩小与危险物接触的表面积,采取身体蜷曲的姿势,千万不可用伸手企图去接住落下物。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失误的原因:(1)感觉过程失误;(2)判断过程失误;(3)行为过程失误。 安全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人的可靠性:指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采光:把室外的阳光用于作业场所的照明。 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1)自然采光;(2)适宜的照度和好的光线质量;(3)保证照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4)安全要求 ◆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传播;(3)个体防护 高温作业对人的影响:(1)高温环境使人心率和呼吸加快;(2)高温作业环境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高热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4)高温环境下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 瑟利的事故决策模式

(1) 感觉过程的两个步骤:1)有无发生危险的征兆,有明显征兆的危险易

被察觉,但有些危险不易被人的感官所觉察,必须通过能为人所察觉的形式表达出来;2)能否觉察到危险征兆

(2) 认识过程:这是关键性的过程,只有认识到危险,才能谈得上采取避

免危险的行动。包括三个步骤:1)能否认识危险征兆;2)能否知道如何避免危险;3)是否决定采取避免危险的行动。

(3) 行为响应过程:这取决于行为的响应是否正确、及时,是否为操作者

能力所及。

(4) 意义: 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

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即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首先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地显现出来,这样才有预防或控制事故的条件和可能;其次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危险信号的敏感性,第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危险发生或控制其后果。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则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行为响应。这样,事故就会在相当大地程度上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简答★必考

1、 安全心理学: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

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消除事故的科学。

2.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⑴心理过程 ②情感过程---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情操 心理现象→ ③意志过程---人在工作时不怕困难,去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⑵个性心理 ①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 现代安全科学:安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

5.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 研究生产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如何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② 研究工作设计和环境设计如何适合人的心理特点。

③ 研究人如何适应机器设备和工作的要求

④ 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如何相互适应

⑤ 研究如何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规律

⑥ 研究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

6. 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心理测量、实验法、模拟仿真

7. 暗适应时间较长,一般要经过4~5min才能基本适应,在暗处停留30min左右,眼睛才

能达到完全适应;明适应时间较短,一般要经过1min左右就可达到完全适应。

8. 视错觉:指当注意只集中于某一因素时,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感知的结果于事实不符

的特殊视知觉。

9. 在交通中利用圆形比同等面积的三角形或正方形显得要大1/10的视错觉,规定用圆形

作为表示“禁止”或“强制”的标志。

10.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辨认顺序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

所以,停车、危险等信号标志都采用红色。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时候,辨认顺序为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因而在公路两旁的交通标志长用黄底黑字。

11. 能力: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2. 动机: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动力,简单的说,它是人们为达到任何目的

而付出的努力。

13.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

产生的态度。

14. ◆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分析方法:⑴人机工程学分析⑵一般事故统计分析3个案事故分

析4、事故的流行病分析

15. 事故: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

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导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失能伤害并使工作中断的一切意外事故。

16. 攻击性行为常是引起工伤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也是男性事故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因

素之一。

17. 炫目的光线使人感到不愉快;被试者都尽量避免眩光和反射光。许多人还喜欢光从左侧

投射。

18. 在同一平面上暖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远。

19. 噪声:指一切对人们生活与工作有妨碍的声音。或者说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愉

快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20.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直至生命终止,都存在着周期分别为23天,28天,33天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变化规律。每一周期的上半周期对人起到一个积极、良好的作用为高潮期。体力表现为体力充沛,情绪表现为有创造力,心情愉快、乐观,智力表现为思维敏捷更具有逻辑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半周期对人活动有一个消极、抑制的作用,为低潮期。体力表现为容易疲劳、做事拖拉,情绪喜怒无常、烦躁、意志沮丧,智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准确性下降。在情绪周期与体力周期的临界日相重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三重临界日一年一次,发生危险的概率最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理论来更有效地指导安全生产,提醒操作者的注意,合理安排工作。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上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事故的回顾分析;二是避开临界日的预防事故。在运用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生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具体的个体而言,差异性不容忽视;其次,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有一定偶然性;第三,生物节律理论,可以自我提醒,但会产生负作用。

21. 事故倾向理论:事故与人的个性有关。有些人由于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因而比其他人更

易发生事故。(((21和22必考其一)))

22. ◆事故倾向性不足:某些人在某些环境可能更容易发生事故,若换个环境则不一定容易

出事故,在某一工种容易发生事故,在另一工种则不一定是这样,因此事故倾向性可能是指特定的环境而言,而非所有环境一般的倾向。事故倾向性如果存在的话,可能不单单是人的失误,而主要是人—机—环系统的失误。

23. 易出事故者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即: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

稳定性、低有恒性、低自律性。

24. 生活事件:在生活的过程中,那些对本人产生显著影响或关键性变化的事件。

25. ★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省能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群体心理。

26. 注意: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注意具有明确的意识状

态和选择特征。

27.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一个人的全部活动中,

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28. ◆性格的特征:(1)性格结构的静态特征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

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结构的动态特征a人的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使人的性格在结构上有一个相对的完整性。B人的性格具有相对完整性c人的性格的可塑性

29. 具有如下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事故:①攻击型性格。②性情孤僻、固执、心胸狭窄、

对人冷漠。③性情不稳定者,易受情绪感染支配,易于冲动。④主导心境抑郁、浮躁不安着。⑤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惊慌失措、优柔寡断或轻率决定、胆怯或鲁莽者。⑥马虎、敷衍、粗心。⑦感知、思维、运动迟钝、不爱活动、懒惰者。⑧懦弱、胆怯、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没有主见者。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疲劳: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 (((95%考))))) 疲劳产生的原因:(1)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2)作业速度;(3)作业态度;(4)作业时刻(5)作业环境;(6)影响疲劳的具体因素 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时刻通常是在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两个小时,一般事故高峰期是上午的11点和下午的4点。 应激: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又无法或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者呈现的状态为应激。 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环境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个性因素 ◆应激的效应:(1)生理身体的变化;(2)心理和态度的变化;(3)工作效绩的变化;(4)行为策略和方式的变化。 ◆职务分析的作用:(1)用于职工的招聘、配置和晋升工作;(2)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3)用于确立职务的任务;(4)用于设置适当的职务;(5)作为安全管理和改善业务的资料。 精神机能不均衡的人,发生事故较多。兴奋型和抑郁型人的神经活动不均衡,而活泼型和安静型的神经活动均衡。 造成行为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心理因素;(4)生理因素。 人的行为共同特征:(1)自发行为;(2)有原因的行为;(3)有目的行为;(4)持久性行为;(5)可改变的行为 在一些作业场所,头戴安全帽是最低限度的安全措施。如果突然出现落下物,必须采取行动,哪怕只偏离落下点半步也可。其次,就是尽量缩小与危险物接触的表面积,采取身体蜷曲的姿势,千万不可用伸手企图去接住落下物。 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失误的原因:(1)感觉过程失误;(2)判断过程失误;(3)行为过程失误。 安全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人的可靠性:指人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采光:把室外的阳光用于作业场所的照明。 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1)自然采光;(2)适宜的照度和好的光线质量;(3)保证照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4)安全要求 ◆噪声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传播;(3)个体防护 高温作业对人的影响:(1)高温环境使人心率和呼吸加快;(2)高温作业环境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高热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4)高温环境下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 瑟利的事故决策模式

(1) 感觉过程的两个步骤:1)有无发生危险的征兆,有明显征兆的危险易

被察觉,但有些危险不易被人的感官所觉察,必须通过能为人所察觉的形式表达出来;2)能否觉察到危险征兆

(2) 认识过程:这是关键性的过程,只有认识到危险,才能谈得上采取避

免危险的行动。包括三个步骤:1)能否认识危险征兆;2)能否知道如何避免危险;3)是否决定采取避免危险的行动。

(3) 行为响应过程:这取决于行为的响应是否正确、及时,是否为操作者

能力所及。

(4) 意义: 瑟利模型不仅分析了危险出现、释放直至导致事故的原

因,而且还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即要想预防和控制事故,首先应采用技术的手段使危险状态充分地显现出来,这样才有预防或控制事故的条件和可能;其次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感觉危险信号的敏感性,第三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使操作者在感觉到警告之后,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并知道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危险发生或控制其后果。同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则应通过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使人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做出行为响应。这样,事故就会在相当大地程度上得到控制,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关文章

  •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生产 时间:2009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从国家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部门, ...查看


  •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到不安全心里的控制.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 ...查看


  • 论文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隐患
  •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隐患 武小龙13安全B082 摘要: 很多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除了规章制度执行不够或设备因素造成之外,还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被人忽视.安全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方面对电力安全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进行分析 ...查看


  • 煤矿安全心理学
  • 第三部分 煤矿安全心理学 一.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对象和方法 安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所以它的理论也同心理学一样,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三大基础之上的. 二.安全心理 (一)感觉知觉与安全 人类对复杂 ...查看


  • 论班组的安全管理
  • 论班组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铁路由于直接担负着输送旅客和各项物资的重任,安全生产更使丝毫不能放松.如何加强铁路班组的安全管理预防人身及设备事故的法生,安全心理是起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概述 根据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约有80% ...查看


  • 交通心理学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摘 要 将交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通过对驾驶员心理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交通事故的对策. 关键词 交通心理学 驾驶员心理 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号:U491.254 文献标识码:A 1 交通心理学概述 1.1 交通心理学的概念 交 ...查看


  •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摘 要]"安全生产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而要做好安全生产,就必须从"要我安全"的思想中转变为"我要安全".首先 ...查看


  • 学院"平安校园"工作总结
  • 学院"平安校园"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为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计划的安排,某学院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现就我院开展创建活动情况总结 ...查看


  • 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
  • 试论铁路行车安全与心理因素 一.铁路安全行车概述 铁路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速度快.费用低.运输量大.运输距离长等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而关于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行车的 ...查看


  • 毕业论文(设计)-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初探
  • 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初探 (黄明蕾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 430062 )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规模.质量与学生的安全稳定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