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出书记录广州方言熟语:粤语是古汉语活化石
2016年03月08日 06: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3人参与 18评论
原标题:广州话是古汉语活化石
《千载风情广州话》出版,岭南“雅言”故事多:
日前,叶永椿先生的新书《千载风情广州话》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广州话正名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作者介绍,据邢公畹等先生考证,早在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就发生了一场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的“夏语化”运动;到西周时期,进而形成以夏语原生地——秦晋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见《汉藏语系研究和中国考古学》),粤语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向年轻人展示本土俗语
叶永椿先生的《千载风情广州话》,从一位土生土长广州人的角度,收集和记录了他所熟悉的广州方言熟语,饱含深情。叶先生用丰富的广州生活经验,解释“过海”“万花筒”等体现广州社会时代特点的语汇的来源,向年轻一代的新广州人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广州本土俗语及广州民俗风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明清南方汉语研究”首席专家李炜表示,该书还收集了“食咸水”“瘦田冇人耕,耕落有人争”等使用频率高的熟语。这些高频说法并不常见于学术词典。相对于学院派的研究,叶永椿先生这样的民间探索,更接地气,更带有个人体验和强烈情感,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更大,与学院派的研究形成一种很有意思的互补关系。
岭南风情(资料图片)
叶氏注音法学粤语更快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较详细地阐述了近百年来广州话流行语、俗语或习惯语的起源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广州和珠三角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本书以通俗生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广州话娓娓道来,让读者从中得到丰富知识和美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独创“叶氏注音法”注音。“叶氏注音法”易学易懂。任何人,包括外国人,只要懂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和略懂英语,学习“叶氏注音法”半小时左右,即可准确地拼出书中的广州话读音。
作者告诉记者,“广州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书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对有志于学习和研究广州话的人士,也将大有裨益。”
大学教授出书记录广州方言熟语:粤语是古汉语活化石
2016年03月08日 06: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3人参与 18评论
原标题:广州话是古汉语活化石
《千载风情广州话》出版,岭南“雅言”故事多:
日前,叶永椿先生的新书《千载风情广州话》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广州话正名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作者介绍,据邢公畹等先生考证,早在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就发生了一场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的“夏语化”运动;到西周时期,进而形成以夏语原生地——秦晋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见《汉藏语系研究和中国考古学》),粤语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向年轻人展示本土俗语
叶永椿先生的《千载风情广州话》,从一位土生土长广州人的角度,收集和记录了他所熟悉的广州方言熟语,饱含深情。叶先生用丰富的广州生活经验,解释“过海”“万花筒”等体现广州社会时代特点的语汇的来源,向年轻一代的新广州人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广州本土俗语及广州民俗风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明清南方汉语研究”首席专家李炜表示,该书还收集了“食咸水”“瘦田冇人耕,耕落有人争”等使用频率高的熟语。这些高频说法并不常见于学术词典。相对于学院派的研究,叶永椿先生这样的民间探索,更接地气,更带有个人体验和强烈情感,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更大,与学院派的研究形成一种很有意思的互补关系。
岭南风情(资料图片)
叶氏注音法学粤语更快
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较详细地阐述了近百年来广州话流行语、俗语或习惯语的起源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广州和珠三角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本书以通俗生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广州话娓娓道来,让读者从中得到丰富知识和美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独创“叶氏注音法”注音。“叶氏注音法”易学易懂。任何人,包括外国人,只要懂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和略懂英语,学习“叶氏注音法”半小时左右,即可准确地拼出书中的广州话读音。
作者告诉记者,“广州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本书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对有志于学习和研究广州话的人士,也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