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 的孔子

一. 至圣先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这是官方对孔子的评语,可谓公正。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其时天下诸侯纷争,礼制不存。孔子极为就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是当之无愧的北方大汉。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乘田”,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但是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了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时代的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但也同样是时代的原因,孔子能够将很大的精力投放在教育事业上,成就其万古至圣先师的功绩!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他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二. 天地一过客

大哉孔子。伟哉孔子。然而至大至伟的孔夫子,也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也只是这悠悠天地中的过客。这天不会因他改变,这地也不会为他动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人生即将落幕的时刻,夫子也同样有着时光如梭,岁月不饶人的感慨。他知道,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也明白,这一切的一切在冥冥中只有定数。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子不语怪、力、乱、神。

唯理性主义的孔子在生命即将离去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关于命数的感慨。这让我想到了佛宗大德有预见自己生死的能力。与这和其相似。所谓命数,所谓天命,大概都是早已注定了的吧。

易经里面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大概是孔子对命数,对天命最真实的态度吧。天命有常,君子应顺天景命,自强不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对于生死,夫子大概是看的最开的吧。一部论语里面有太多关于生死的语录。中心大概也就是这么一句话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夫子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有得意时,但更多的是失意。

在陈粮绝,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遇诸多苦难。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够笑着面对,这可以说是自强不息,也能够说是一种人生的豁达。但总而言之,他的这种乐观和执着成为他和弟子们能够完成游历的最坚实的动力。

我想他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吧。在天下诸侯都信奉霸道以逐鹿中原的时候,也只有他这样的性格才能坚持下他的仁道,教化众生了。

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孔子是可亲可敬的。他就在我面身边,他虽死犹生。他是有血有肉的,他的经历放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也是可以想象并理解的。但每当我回溯悠悠岁月长河,看到某个历史时空里的夫子。看到他在黄河边上感慨的时候,我又会觉得他的身影是那么的伟岸。

中华五千年的星空上闪烁过无数耀眼的明星,唯独孔子独一无二,他不是星星,而是整片星空。

这样的孔子,这样的生命,却也只是天地之间的一个过客!该喜,该忧?

三. 诗书礼乐易春秋,而今不如关云长

孔子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这些经典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华大地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说他们是中华文明的泉眼并不为过。

儒家与孔子密不可分。现世的孔子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的理想通过一系列的儒家经典延续了下去。在诸子百家的竞争中,儒家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始,他统治中华文明2000多年。现在所谓的中华文明,也可以说是儒家文明。

然而历史总是开着巨大的玩笑。夫子看不到他理想实现的一天,也当然无法解决它观念中的不足。于是这不足越来越大,直到慢慢失去了原来的精髓,变成另一副模样。所幸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没有失去,于是中华名族一次次的浴火重生,磕磕绊绊的走到了今天。

也许是历史的原因,或者是有心人的推动,现在的人们对儒家,对孔子知之甚少。诗书礼乐易春秋,而今不如关云长。我想这不是夸大,而是现实。

我们说要重整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但当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埋头于蝇营狗苟的时候,如何跟他们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整个民族都陷入浮躁的情绪的时候,我们跟他们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得来的怕只是一声冷笑。

关云长,三国名将。少读春秋,通战事。辅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后屯军荆州,为吕蒙所杀。不管是后世吹捧,还是确有其事,他被神化。现在沿海各家多有供奉关公神像以求平安,发财诸事的。

然而环顾中华大地,供关公有之,供耶稣有之,供各路神灵有之,可曾见到哪家哪户供过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仅与改革开放有关系,我想更多的是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某些政策,我们的信仰等等有关。

所幸的是,在这片大地上,还是有真的君子在努力。我们应该相信,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暂时被蒙蔽的华夏人民骨子里的某些深具儒家色彩的特质。

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也是儒家弟子数千年来一直践行的理想。可惜的是,数千年来,只有少数的几段治世中能够勉强达到。到了今天,物质文明上,我想已经达到了几千年前孔子理想中的生活,甚至远远超过。但是精神文明上,怕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真的是冲突的吗?这是一个很深的课题,我不想深究。但就夫子的理想来看,应该是能够同时达到的吧。最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对立中的统一。所谓繁荣,所谓盛世,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大繁荣就行了吗?

汉室江山,绵延数百年,唐时国祚,傲然几十代。这近千年的强盛,怕不只是几块肉,几杯酒能够铸就的。就好像后世之葡萄牙,西班牙诸国,兴盛百年便告衰落,偶然中怕也有其必然。

近代以来的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倒退仿佛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尤其明显,这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想这与儒家文化的被漠视有着深刻的联系。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像那无根之木,不足为惧。可悲的是,国人自己把原有的信仰推翻,却又找不到另外的能够替代的信仰,所谓精神文明缺失,浮躁社会加剧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同社会,与我们共产主义目标和其相似。这是古代的共产主义,却让千年以来的儒者为之奋斗不息。同样的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必然会在共产党员的奋斗中,不断的实现。

惟愿夫子在地下能够安息,惟愿儒家共产党共发展!

会计1102杨健桥

2012年11月9日

我心中 的孔子

一. 至圣先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这是官方对孔子的评语,可谓公正。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其时天下诸侯纷争,礼制不存。孔子极为就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是当之无愧的北方大汉。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乘田”,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但是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了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时代的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但也同样是时代的原因,孔子能够将很大的精力投放在教育事业上,成就其万古至圣先师的功绩!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他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二. 天地一过客

大哉孔子。伟哉孔子。然而至大至伟的孔夫子,也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也只是这悠悠天地中的过客。这天不会因他改变,这地也不会为他动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人生即将落幕的时刻,夫子也同样有着时光如梭,岁月不饶人的感慨。他知道,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也明白,这一切的一切在冥冥中只有定数。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子不语怪、力、乱、神。

唯理性主义的孔子在生命即将离去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关于命数的感慨。这让我想到了佛宗大德有预见自己生死的能力。与这和其相似。所谓命数,所谓天命,大概都是早已注定了的吧。

易经里面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大概是孔子对命数,对天命最真实的态度吧。天命有常,君子应顺天景命,自强不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对于生死,夫子大概是看的最开的吧。一部论语里面有太多关于生死的语录。中心大概也就是这么一句话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夫子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有得意时,但更多的是失意。

在陈粮绝,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周游列国,途中遇诸多苦难。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够笑着面对,这可以说是自强不息,也能够说是一种人生的豁达。但总而言之,他的这种乐观和执着成为他和弟子们能够完成游历的最坚实的动力。

我想他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吧。在天下诸侯都信奉霸道以逐鹿中原的时候,也只有他这样的性格才能坚持下他的仁道,教化众生了。

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孔子是可亲可敬的。他就在我面身边,他虽死犹生。他是有血有肉的,他的经历放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也是可以想象并理解的。但每当我回溯悠悠岁月长河,看到某个历史时空里的夫子。看到他在黄河边上感慨的时候,我又会觉得他的身影是那么的伟岸。

中华五千年的星空上闪烁过无数耀眼的明星,唯独孔子独一无二,他不是星星,而是整片星空。

这样的孔子,这样的生命,却也只是天地之间的一个过客!该喜,该忧?

三. 诗书礼乐易春秋,而今不如关云长

孔子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这些经典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华大地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说他们是中华文明的泉眼并不为过。

儒家与孔子密不可分。现世的孔子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的理想通过一系列的儒家经典延续了下去。在诸子百家的竞争中,儒家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始,他统治中华文明2000多年。现在所谓的中华文明,也可以说是儒家文明。

然而历史总是开着巨大的玩笑。夫子看不到他理想实现的一天,也当然无法解决它观念中的不足。于是这不足越来越大,直到慢慢失去了原来的精髓,变成另一副模样。所幸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没有失去,于是中华名族一次次的浴火重生,磕磕绊绊的走到了今天。

也许是历史的原因,或者是有心人的推动,现在的人们对儒家,对孔子知之甚少。诗书礼乐易春秋,而今不如关云长。我想这不是夸大,而是现实。

我们说要重整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但当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埋头于蝇营狗苟的时候,如何跟他们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整个民族都陷入浮躁的情绪的时候,我们跟他们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得来的怕只是一声冷笑。

关云长,三国名将。少读春秋,通战事。辅助刘备建立蜀汉王朝,后屯军荆州,为吕蒙所杀。不管是后世吹捧,还是确有其事,他被神化。现在沿海各家多有供奉关公神像以求平安,发财诸事的。

然而环顾中华大地,供关公有之,供耶稣有之,供各路神灵有之,可曾见到哪家哪户供过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仅与改革开放有关系,我想更多的是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某些政策,我们的信仰等等有关。

所幸的是,在这片大地上,还是有真的君子在努力。我们应该相信,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暂时被蒙蔽的华夏人民骨子里的某些深具儒家色彩的特质。

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也是儒家弟子数千年来一直践行的理想。可惜的是,数千年来,只有少数的几段治世中能够勉强达到。到了今天,物质文明上,我想已经达到了几千年前孔子理想中的生活,甚至远远超过。但是精神文明上,怕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真的是冲突的吗?这是一个很深的课题,我不想深究。但就夫子的理想来看,应该是能够同时达到的吧。最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对立中的统一。所谓繁荣,所谓盛世,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大繁荣就行了吗?

汉室江山,绵延数百年,唐时国祚,傲然几十代。这近千年的强盛,怕不只是几块肉,几杯酒能够铸就的。就好像后世之葡萄牙,西班牙诸国,兴盛百年便告衰落,偶然中怕也有其必然。

近代以来的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倒退仿佛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尤其明显,这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想这与儒家文化的被漠视有着深刻的联系。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像那无根之木,不足为惧。可悲的是,国人自己把原有的信仰推翻,却又找不到另外的能够替代的信仰,所谓精神文明缺失,浮躁社会加剧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同社会,与我们共产主义目标和其相似。这是古代的共产主义,却让千年以来的儒者为之奋斗不息。同样的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必然会在共产党员的奋斗中,不断的实现。

惟愿夫子在地下能够安息,惟愿儒家共产党共发展!

会计1102杨健桥

2012年11月9日


相关文章

  • 浅谈孔子心中的鬼神
  • 浅谈孔子心中的鬼神 ([**************] 袁慊 植物所) 关于孔子相不相信鬼神的存在问题,我最先听说的是一个哲学老师的观点,他认为孔子是不相信鬼神的,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当时我就对这个观点产生了疑问-- ...查看


  • 为了心中那轮满月--[亲爱的孔子老师]读后感
  • 为了心中那轮千古的明月 --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 By Whiteswan 上学期因为看了<读者>上转载的部分,就到当当网上买了一本<亲爱的孔子老师>,感觉此书值得一看,至少可以让我们从孔子唯一的经商 ...查看


  • 孔子的君子之道
  • 摘要:纵观<论语>,孔子始终把人看得最紧要,其中不少言论都是围绕"人应该怎样为人"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的,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君子之道,已经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沉淀在我们的民族意识和行为规范里,而今天看来依然对我们进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 元<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下设的第四个活动主题. <课程标准> ...查看


  • [优秀作文]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
  • 亲爱的孔子老师,这个书名有点调皮,不过是些老故事吧.孔子何人?是历史上那个瘦弱耄耄.正襟危坐的老师.发黄的图画,太久的隔阂,两千多年来历史给予孔子太多的误读.孔子,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先贤.接过妈妈递过来的新书,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打开书,迎接 ...查看


  • [忠恕之道就是儒家心法]
  • <忠恕之道就是儒家心法> 俗话说:"半部论语打天下,落实一句终生益." 在我们粗略地读完<论语>后,我有一句论语和大家分享,借此对论语的心得做一个小结. <论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查看


  • 孔子与政治
  • 穿越历史的风尘,我们看到一位哲人从泰山脚下缓缓向我们走来.他如一只生在乱世的麒麟,虽不被当权者理解,他的学说他的思想却如藤蔓般深深植入了华夏儿女的心中.二千五百年来,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断被后人完善,不断被搬上最高统治者的案台.自西汉后,他 ...查看


  • "沂水春风"是"礼乐仁和"理想社会的缩影
  • 沂水春风"典故出自孔子与四位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一次对话.孔子各问其志,前三者的回答基本得到老师的肯定,但孔子感觉不尽心意.曾皙用"浴沂.归咏"等恬淡景致描绘出一幅"沂水春风"般雍 ...查看


  • 孔子的为师之道与班主任工作
  • 孔子的为师之道与班主任工作 从<论语>中发现孔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在当代看来,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典型.孔子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孜孜不倦.治班有方的班主任老师,并且从弟子对其的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