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庄林湖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新月诗派最有成就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的诗歌典型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风格与追求,又具有自己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徐志摩;意境;意象;抒情性;风格中国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2-0094-02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徐志摩生前出版了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 云游 。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
!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徐志
学天赋在这时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诗歌创作也开始于这一时期。可以说,1920年到1922年在剑桥大学留学的这段时间,是徐志摩生命中的一段黄金时间,剑桥大学美丽的校园环境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才情,其间经历的感情波折又拨弄了诗人多情的心弦,他开始以其充沛的才情和敏感的笔触写诗,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便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徐志摩写于离英前夕的 康桥,再会吧 ,便是对这段留学经历的一个情感概括。徐志摩写于1928年再次赴英后回国途中的 再别康桥 便是对这段留学经历的情感升华。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康桥已不仅仅是一个具象了,而是他那段在英留学的动人经历的集中写照。
从剑桥归国直至坠机身亡,徐志摩继续在这段人生历程续写传奇。期间他经历了一系列大事件,包括接待访华的泰戈尔,包括发起成立新月社、包括与陆小曼饱受社会舆论压力的热恋等。徐志摩回国初期创作的诗歌收于 志摩的诗 ,对这部集子,他是这样评价的:∀在这集子里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无关阑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而在其后的诗歌创作中,由于诗人对诗歌创作有了自觉的艺术追求,加之人生阅历的进一步增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与技巧日趋成熟,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可见,人生经历对一位诗人的创作和诗歌风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胡适对徐志摩是这样评价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由此可见,徐志摩的一生。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摩诗歌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质又与他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经历密切联系在一起。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徐志摩的传奇经历及其浪漫气质对其诗歌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徐志摩的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生于1897年,于1931年坠机身亡。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徐志摩所取得文学创作成就不俗,尤以诗歌创作成绩最为突出。徐志摩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除了得益于他充沛的才情和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之外,还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徐志摩出身封建富商家庭,其父徐申如在镇上开办各种实业,又是当地一个镇的商会会长,在当地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徐志摩是长孙独子,从小受到家里宠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读高中时,他学习成绩优异,对文学很感兴趣。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条件对徐志摩的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918年,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壮志,赴美留学。但他违背了其父让他学习金融的初衷,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诱人荣誉,与1920年离美赴英留学,进入了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广泛地接触世界各国文学名著,特别喜欢拜伦、雪莱以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作品。他的文∗2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象的诗人,他的诗
(
歌中的意象蕴含着丰富而鲜明的美学特征。徐志摩以其充沛的
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丰富的意象,这些丰富而鲜明的意向群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意境。
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夕阳、清风、柳絮、云雾、春花、飞红、落叶、白云、小溪、雪花、水莲花等柔美和轻盈的意象,具有轻
)柔美。 雪花的快乐
中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就那样轻轻地飘着,不去冷漠的幽谷,不去凄清的山麓,在半空中飞舞,落到爱人的衣襟上,
溶入她的心胸里。雪花本身就具有一种轻盈之美,诗人又对其倾注了细腻的感情,因此 雪花的快乐 中雪花这个意象具有典型的轻柔之美。
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还具有朦胧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美的忧愁+++沙扬娜拉!#这首 沙扬娜拉 以花喻人,花的姿态与人的娇羞交相辉映,花与娇羞女子这两个意象重叠在一起,让人读起来有种扑朔迷离的朦胧之感,那一声珍重里甜美的忧愁,似发自人,又似发自花。在这首诗歌里面,徐志摩以比喻的手法让两个意象重叠,从而塑造出了朦胧的诗意美。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在这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在诗歌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融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徐志摩诗歌中的抒情手法,或情寓于景,或情中显景,或者情景并茂,这些抒情手法的应用,创造出了徐志摩诗歌独特的意境美。
如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这首诗表面是写景,实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寓于景。∀完全的梦境#表明在写景时诗人的主观情感是介入的,∀一切情语皆景语#。
再如 为要寻找一颗明星 ,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黑暗的天空,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而是深入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强烈感情在诗句中喷发而出,使得整首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再如其诗作 太平景象 ,诗人以几个当炮灰的士兵的对话,画出了这样一幅骇人听闻的军阀战争罪恶图:∀前边稻田里的尸体,简直像牛粪,全的,残的,死透的,半死的,烂臭,难闻#;∀这世界!做鬼不幸,活着也不称心,谁没有家人老小,谁愿意来当兵拼命?#诗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军阀战争罪恶图,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力度。 ∀人变兽# 中诗人同样以充分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愤慨描绘出军阀战争的罪恶图景:∀柳林中有乌鸦们在争吵,分不匀死人身上的脂膏。#
大帅 揭露伤兵员被当作死人而活埋的罪恶; 先生!先生! 写在冰冷的北风里,∀一个单布褂的女孩颤动着呼声#,为着∀又饿又冻又病,躺在道儿边直呻#的妈妈,向∀车里戴大皮帽的先生#乞讨−−
在艺术手法方面,徐志摩的批判现实的诗作,蕴含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字里行间透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诗人往往构思独特,立意高远,运用多种手法,不拘一格,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徐志摩的诗歌自成一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以及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并于1923年3月发起成立了新月社。由此可见徐志摩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以上我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谢冕: 徐志摩名作欣赏 ,中国和平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8页。
∃顾永棣编注: 徐志摩诗全集 ,学林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第582页。
∋胡适: 追悼胡适 。
(徐志摩: 猛虎集 序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第518+520页。
)徐士博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 理论观察 2008年第1期。
,乐齐主编: 精读徐志摩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第8页。
(庄林湖(1988-)男,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文学)
3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
浪漫主义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调,徐志摩写的最多、最好的,还
,
是情诗。但是,在徐志摩的诗歌中,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不满社
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战争,同情广大下层民众的诗作,显示出了徐志摩的民主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他某些诗作所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
如其诗作 灰色人生 ,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图景,贫富悬殊的社会畸形,在其诗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来,我邀你们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的人生&!#诗人以其充沛的才情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流露出了他不满社会现实,渴望公平的心声。
∗95∗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庄林湖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作为新月诗派最有成就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的诗歌典型地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风格与追求,又具有自己的特性。本文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徐志摩;意境;意象;抒情性;风格中国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2-0094-02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徐志摩生前出版了 志摩的诗 、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 云游 。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
!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徐志
学天赋在这时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诗歌创作也开始于这一时期。可以说,1920年到1922年在剑桥大学留学的这段时间,是徐志摩生命中的一段黄金时间,剑桥大学美丽的校园环境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才情,其间经历的感情波折又拨弄了诗人多情的心弦,他开始以其充沛的才情和敏感的笔触写诗,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基调,便是在这一时期确定的。徐志摩写于离英前夕的 康桥,再会吧 ,便是对这段留学经历的一个情感概括。徐志摩写于1928年再次赴英后回国途中的 再别康桥 便是对这段留学经历的情感升华。在诗人的情感世界里,康桥已不仅仅是一个具象了,而是他那段在英留学的动人经历的集中写照。
从剑桥归国直至坠机身亡,徐志摩继续在这段人生历程续写传奇。期间他经历了一系列大事件,包括接待访华的泰戈尔,包括发起成立新月社、包括与陆小曼饱受社会舆论压力的热恋等。徐志摩回国初期创作的诗歌收于 志摩的诗 ,对这部集子,他是这样评价的:∀在这集子里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无关阑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而在其后的诗歌创作中,由于诗人对诗歌创作有了自觉的艺术追求,加之人生阅历的进一步增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与技巧日趋成熟,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可见,人生经历对一位诗人的创作和诗歌风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胡适对徐志摩是这样评价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由此可见,徐志摩的一生。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摩诗歌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质又与他的性格特征和个人经历密切联系在一起。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徐志摩的传奇经历及其浪漫气质对其诗歌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徐志摩的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生于1897年,于1931年坠机身亡。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徐志摩所取得文学创作成就不俗,尤以诗歌创作成绩最为突出。徐志摩辉煌的诗歌创作成就,除了得益于他充沛的才情和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之外,还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徐志摩出身封建富商家庭,其父徐申如在镇上开办各种实业,又是当地一个镇的商会会长,在当地是个有钱有势的人物。徐志摩是长孙独子,从小受到家里宠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读高中时,他学习成绩优异,对文学很感兴趣。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条件对徐志摩的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918年,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的爱国壮志,赴美留学。但他违背了其父让他学习金融的初衷,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诱人荣誉,与1920年离美赴英留学,进入了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广泛地接触世界各国文学名著,特别喜欢拜伦、雪莱以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作品。他的文∗2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象的诗人,他的诗
(
歌中的意象蕴含着丰富而鲜明的美学特征。徐志摩以其充沛的
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丰富的意象,这些丰富而鲜明的意向群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意境。
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夕阳、清风、柳絮、云雾、春花、飞红、落叶、白云、小溪、雪花、水莲花等柔美和轻盈的意象,具有轻
)柔美。 雪花的快乐
中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就那样轻轻地飘着,不去冷漠的幽谷,不去凄清的山麓,在半空中飞舞,落到爱人的衣襟上,
溶入她的心胸里。雪花本身就具有一种轻盈之美,诗人又对其倾注了细腻的感情,因此 雪花的快乐 中雪花这个意象具有典型的轻柔之美。
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还具有朦胧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美的忧愁+++沙扬娜拉!#这首 沙扬娜拉 以花喻人,花的姿态与人的娇羞交相辉映,花与娇羞女子这两个意象重叠在一起,让人读起来有种扑朔迷离的朦胧之感,那一声珍重里甜美的忧愁,似发自人,又似发自花。在这首诗歌里面,徐志摩以比喻的手法让两个意象重叠,从而塑造出了朦胧的诗意美。
徐志摩诗歌的意境在这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在诗歌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融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徐志摩诗歌中的抒情手法,或情寓于景,或情中显景,或者情景并茂,这些抒情手法的应用,创造出了徐志摩诗歌独特的意境美。
如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这首诗表面是写景,实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寓于景。∀完全的梦境#表明在写景时诗人的主观情感是介入的,∀一切情语皆景语#。
再如 为要寻找一颗明星 ,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黑暗的天空,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而是深入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诗人的强烈感情在诗句中喷发而出,使得整首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再如其诗作 太平景象 ,诗人以几个当炮灰的士兵的对话,画出了这样一幅骇人听闻的军阀战争罪恶图:∀前边稻田里的尸体,简直像牛粪,全的,残的,死透的,半死的,烂臭,难闻#;∀这世界!做鬼不幸,活着也不称心,谁没有家人老小,谁愿意来当兵拼命?#诗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军阀战争罪恶图,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力度。 ∀人变兽# 中诗人同样以充分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愤慨描绘出军阀战争的罪恶图景:∀柳林中有乌鸦们在争吵,分不匀死人身上的脂膏。#
大帅 揭露伤兵员被当作死人而活埋的罪恶; 先生!先生! 写在冰冷的北风里,∀一个单布褂的女孩颤动着呼声#,为着∀又饿又冻又病,躺在道儿边直呻#的妈妈,向∀车里戴大皮帽的先生#乞讨−−
在艺术手法方面,徐志摩的批判现实的诗作,蕴含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字里行间透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诗人往往构思独特,立意高远,运用多种手法,不拘一格,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徐志摩的诗歌自成一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以及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并于1923年3月发起成立了新月社。由此可见徐志摩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以上我主要从徐志摩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影响、徐志摩诗歌的丰富意象与独特意境以及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这三个方面对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
!谢冕: 徐志摩名作欣赏 ,中国和平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8页。
∃顾永棣编注: 徐志摩诗全集 ,学林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第582页。
∋胡适: 追悼胡适 。
(徐志摩: 猛虎集 序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第518+520页。
)徐士博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 理论观察 2008年第1期。
,乐齐主编: 精读徐志摩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第8页。
(庄林湖(1988-)男,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文学)
3浪漫主义主调下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
浪漫主义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调,徐志摩写的最多、最好的,还
,
是情诗。但是,在徐志摩的诗歌中,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不满社
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战争,同情广大下层民众的诗作,显示出了徐志摩的民主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他某些诗作所蕴含着的现实批判性。
如其诗作 灰色人生 ,不同阶级、阶层的生活图景,贫富悬殊的社会畸形,在其诗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来,我邀你们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的人生&!#诗人以其充沛的才情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世界,流露出了他不满社会现实,渴望公平的心声。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