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答案整理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一、

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简明中国古代史》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出的选修课,共4学分。考试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命题,考试要求要以市电大的复习要点为准。

(一)考试范围:由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教材。 (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为:满分100分。

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0%);问答题(20%)。

(五)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了解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答思考题。

(六)

应试要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试时一定带上教材、作业和综合练习题。特别要重视作业和综合练习,考题大部分来源于其中。注意选择题不要照抄字母,有可能考题的答案顺序与复习题不一样。

2、本课程的考试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根据以往该科考试情况看考试试题的题量较大,由于是历史学科,准确度要求也较高,所以考试时要细心,注意审题。对把握不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和教材。在查阅教材内容要注意方法:先查看目录,找关键词,确定内容的章节和方位,再按要求在书中找相关知识。

3、注意解题方法: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最需要准确,基本知识点需要记牢;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该名词的内涵与外延 ;2、它的作用与意义;3、简单的评价;切忌就事论事;简答题要注意将问题的要点列完整,然后根据要点稍加阐述就可以了;问答题首先应将问题的要点列出,然后根据要点来展开回答,一定要阐述,宁可多答,不可少答,不要因把握不准答案不作答或者留下空白过多造成丢分。注意时间、朝代、人物、事件及其影响的答题基本思路,不要任意简约,造成失误。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次考试有以下几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使用。

(一)重庆电大下发作业册4次练习。按照以往的惯例,本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中有70%左右来自平时的作业。因此作业册应该是大家复习的重点资料之一。

(二)教材及其练习。考试内容一般不会脱离书本,所以吃透教材就显得尤其重要。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目录的作用,学

会查找关键词,可以引导你迅速找到问题所在的位置。注意每章节后的小结,一般包括了该章节的重点提示。

(三)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这些练习是老师整理复习重点题目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重难点辅导:重难点问题一般是教材中重要和有代表性的问题,需要好好去把握。

注:作业答案、复习综合练习和重难点辅导已经上挂于巴南电大教学平台

三、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一、重点名词

北京人P10、元谋猿人P10 山顶洞人P16-17、丁村人P14 二、重点掌握 无要求。 三、一般掌握 1、劳动创造人;P10 2、氏族公社的特点P16 第二章 夏 商

一、重点名词

周武王伐纣P51 甲骨文P47 二、重点掌握

1、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 P36夏 + P44商 2、甲骨文的内容、作用。P47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

一、重点名词

国人暴动P66 李悝改革P85—87 《五经》P107 井田制P62 二、重点掌握

1、 西周分封制的性质、基础,分封的对象与方式,分封制的作用;P61 2、 主要封国的名称、地点。P61-62 3、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P88-92 三、一般掌握

1、了解初税亩的原因、内容意义 p79 2、井田制的性质、含义 P62 3、李悝改革的内容、意义。P85—87 第四章 秦、汉

一、重点名词

《史记》P251 王昭君P179-181 三公九卿制P125—127 郡县制P127 “七国之乱” P159 文景之治P155—157 《汉书》P252 班超P227

二、重点掌握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权形式;三公九卿制、郡县制;P125—127

各章节重难点: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方面的措施及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P160-168汉武帝 P205-210刘秀 3、“七国之乱”的经过、影响;P159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一、重点名词

九品中正制P268 肥水之战P286—287 西晋户调制P275 “八王之乱” P278 祖狄P284-285 刘裕P295-296 郦道元P351-352 贾思勰P353 二、重点掌握

1、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时间、过程及演变、作用。P268西晋户调制的主要内容;P275 2、北巍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主持人、以及主要内容、意义。P320 3、掌握“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含义;P282 第六章 隋唐五代

一、重点名词

大运河P361 科举制P358 均田制P380 租庸调法P381-382 唐律P382 二、重点掌握

1、唐初重要制度:中央和地方官制P373、两税法P419、府兵制P377。 2、《史典》、《通典》P455的主要内容、影响。 3、大运河起止点、各段的名称P361。 第七章 宋辽金元

一、重点名词

《资治通鉴》P577 郭守敬P574 岳飞P502 文天祥P531 黄道婆P548 马端临P571

二、重点掌握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及后果。P463-467 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P478-486 3、元代行省制设置情况、作用、影响。P534 第八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重点名词

郑和下西洋P650—653 王夫之P698 黄宗曦P698 顾炎武P698 二、重点掌握

1、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P578)的一系列措施,一条鞭法(P610)产生的时间、内容、意义。的时间、次数、所到地区;

2、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加强的六项重大事件;P654-663 3、“地丁合一”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P681-683 四、综合练习题

掌握郑和下西洋(P650)

一、填空题

1、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13、战国七雄是指齐、__楚__燕、韩、赵、魏、秦。 寒杂病论》)

25、三国时,孙权派军航至36、汉武帝时,曾两次命张骞出使__西域___,促进了著名的部落联盟是神农和__黄帝__。

2、在__马陵 _之战中,魏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虏。 3、__户调式__是西晋的基本的经济和财政制度。 4、___孙思邈__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医学家,史称药王。 5、南宋袁枢所著___通鉴纪事本末__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6、今陕西西安市的__半坡村遗址 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

7、_《诗经》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是___秦朝政治制度__。 9、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_夷洲_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10、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后被高氏篡政,改国号 北齐。

*11、公元916年,___耶律阿保机__称帝,国号契丹。 *12、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__70万__至20万年。

14、__匈奴__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 15、今陕西西安市的___半坡村遗址__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同6) 16、商代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__卜辞___。 1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___雒邑____,西周结束。

*18、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__宋襄公___。 19、战国时,魏国邺令___西门豹___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

20、___《诗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7同)

21、秦代统一岭南时,开凿了重要的水利工程___灵渠__。

22、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是__秦朝政治制度___。(同8)

23、公元年97年,___甘英__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国。 *24、东汉名医___张仲景___被后世尊为医圣。(《伤

___夷洲___,这是我国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纪录。(同9)

26、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___祖逖___和桓温领导的两次。 27、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后被高氏篡政,改国号___北齐___。(同10) 28、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___70万___至20万年。(同12)

*29、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实际上就是__父系公社时期_时期。

30、___司母戊方鼎__重875公斤。

31、周王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__士__,使其直接统治人民。

32、齐桓公时,任用___管仲__为相,进行改革。 33、战国七雄是指齐、___楚__、燕、韩、赵、魏、秦。(同13)

34、李斯主持文字改革,以__秦篆(或小篆)___作为规范性文字。

35、__匈奴___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同14)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7、东汉初年,权力逐渐转移到直接听命于皇帝的___尚书台___。

38、《史记》的作者是___司马迁___。

*39、司马睿称帝后,以王导为丞相,王氏兄弟执掌大权,故当时有__王与马,共天下__之说。P282 40、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父子、___建安七子___和蔡炎等。

41、隋大业七年,___王薄__在长白山起义,反抗隋朝。

*42、____《唐律疏议》(或《永微律疏》)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 *43、词又称___长短句__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文学体裁。(也叫依声)P568 44、王小波、李顺起义中,提出了__“均贫富”__的口号。

*45、___完颜阿骨打__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女真)

46、元代____驱口___的身份比佃农还低,可以公开买卖。

*47、朱元璋建立明朝,都于___应天__。(注:明朝应天是今江苏南京,宋朝应天是今河南商丘;) 48、 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发展不平衡,其中___手__发展最快。

尚书台的权利___。 51、____成吉思汗___原名铁木真,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52 、清代著名思想家_ 戴震___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批判了程朱理学。P699 55 、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____祖逖___和桓温领导的两次。(同26)

56、 唐代玄奘所著___《大唐西域记》___一书,是研究我国西北、中亚南亚等地俄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尼布楚条约》___、

599、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实际上就是__父系公社时期_时期。(同29) 60、 齐桓公时,任用___49、 春秋时期,___齐国和晋国___国最先实行了赋税改革。

50、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权力,加强了___

53、 战国时,魏国邺令___西门豹__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同19) 54、 东汉名医___张仲景__被后世尊为医圣。(同24)

史语言的珍贵史料。 57、 公元1271年,___忽必烈___建立元朝。 58、 公元1689年,清朝与

管仲__为相,进行改革。(同32)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代国都最后定于( A )

A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8、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

殷族是( C )

*14、东汉初年,刘秀重用的是( D )

A

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同10)

戚A、荷兰人

B、宦官 C、功臣B、英国人 C、西班D、士人

牙人 D、葡萄牙人 21、清代军机处建立的时期B、朝歌 C、罨A、女真族 B、D、毫

党项族 C、契丹族15、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2、肥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 A )

A、前秦 B、

前燕 C、北魏D、后赵

3、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 C )

A、洛阳 B、

开封 C、涿郡D、淮安

4、元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D ) (元曲)

A

甫B、白朴 C、马致远 D、关汉卿 5、“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D )

A、韩赵燕 B、

赵魏秦 C、齐魏赵D、赵魏韩

6、《汉书》的作者是( A )A、班固 B、

司马迁 C、蔡伦D王充

7、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

A

德D、羌族

9、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

A、泉州 B、广州 C、明州D、登州

1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 11、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

( C )(同3)

A、洛阳 B、开封C、涿郡 D、淮安 *12、五代十国时期,将幽云16州割归契丹的是( C )

A、李克用 B、柴荣 C、石敬塘D、石守信

13、秦末农民起义中,基

本上消灭了秦主力军队的一战是( C )

A、大泽乡起义B、昆阳之战 C、巨鹿

之战 D、长平之战

集团内部的大斗争是( D )

A、七国之乱B、玄武门之变 C、武

庚叛乱 D、八王之乱 16、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同7)

A,

德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17、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李白、杜甫B、王勃、骆宾王 C、白居易、元慎 D、韩愈、柳宗元

18、 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同9)

A

州B、广州 C、明州D、登州

19、《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是( A )

A、编年体B、纪传体 C、纪事

本末体 D、典志体 2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

是( A )

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

时期 D、康熙时期 22、清代的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是( C )

A、《丛书集成》 B、

《古今图书集成》 C、《四

库全书》 D、《永乐大典》 23、秦末农民起义中,基本上消灭了秦主力军队的一战是( C )(同13)

A、大泽乡起义

B、昆阳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24、东汉初年,刘秀重用的是( D ) (同14)

A

B、宦官 C、功臣

D、士人

25、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大斗争是( D )(同15)

A、七国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武庚叛乱 D、八王之乱 26、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同7、16)

A,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27、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同17)

A、李白、杜甫

B、王勃、骆宾王 C、白居易、元慎 D、韩愈、柳宗元

28、 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同9、18)

A

B、广州 C、明州 D、登州

29、《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是( A )(同19)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D、典志体 3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同10、20)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 31、清代军机处建立的时期是( A )(同21)

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时期 D、康熙时期

二、

名词解释

涿郡(今北京西南)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沟通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把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这*1

商代已有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称为甲骨文。甲骨卜辞是商朝国家档案,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文字特点为象形文字为主。文字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推动文明的发展。P46

*2

、吴王刘濞不满削藩,联合楚、赵等六王,并与匈奴、东越贵族等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发动了同姓王的联合大叛乱。景帝以捕杀晁错乞求刘濞退兵,被拒。景帝被迫以武力镇压叛乱,历时三月,大破叛军。刘濞兵败被杀,其余六王自杀,吴、楚、赵等七国被废。七国之乱平定使分裂割据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朝廷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P159 *3

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成三段,北起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P361

*4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著。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共294卷,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以事系年,以叙事论人为主,兼及政治、经济制度及天文、地理、民族、科技等等,为后人提供了系统完备的可靠资料。该书对王朝的兴亡或帝王的成败多所评论,虽以儒家正统观点为据,但其批妄疾恶、倡导明治的精神,还是有积极意义的。P571

5

“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诗》也叫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 《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

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也叫做《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编年体历史著作P107 6制订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内容就是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礼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人士,列为九等,可备选用。这一制度在开始时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增强了曹魏集团的实力。但是后来逐步演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

己势力的工具。P268 7的年号。开元年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为巩固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唐朝进入亟胜时期,史称开元之

治。P390

8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数学、地理、机械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曾修成《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良的

一部历法。P574 9会经济发展较快。厉王时,

一措施引起人们的不满。厉王不但不听劝告,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一旦发现有“谤王”者,立即捉去杀死, “国人”是居住在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暴动给予

统治者沉重打击。P66 *10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 。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这种统治呈宝塔状,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

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P61 11的魏文侯时期任用相国李悝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如

下:1)选贤任能,赏罚严明;2)尽地力;3)善平籴;4)制定《法经》等。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强14

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乘势猛攻,杀符融,大败秦军。淝水之战的胜利,进一步稳固了东晋在江南的统治,但东晋也无力收复中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P85+87 12

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此外,则设有十个行省,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但例不常设)、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以处理一省的政务,举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很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13

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了。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北京人四肢进化较快,开始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P10

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如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修治宫室等。P125-126 *15

年,前秦统一北方,其帝符坚决定南下灭东晋。符坚弟符融率前锋二十五万人先行南下,东晋以谢石(谢安之弟)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迎敌,相拒于淝水。谢玄决定速战,要求符军于西岸小退,以渡河决战。符军出于战术考虑,下令退军,但因内部不稳,一旦退却,不可复止,自相践踏,自行溃散。晋军

原,以致南北对峙的局面长其延续下来。P286-287

16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从1405年——1433年,郑和受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20余年,经历了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的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伟大的意义。P620-622

四、简答题

1、简述秦朝的中央机构。124-125

答:(1)退功臣,进文吏 :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给予他力。但是后来逐步演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3、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P320-325 6项 答: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六)改易习俗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易鲜卑服装为汉服2、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5、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P486

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东汉初年,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机构。

(3)加强监察制度 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

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4)集军权于中央 刘秀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大的战争要依靠中央的军队。 2.简述“九品中正制”。P268 答:“九品中正制”是魏国曹丕时制订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内容就是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 的“礼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人士,列为九等,可备选用。这一制度在开始时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增强了曹魏集团的实

(一)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

(二)均田制 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2、露田、桑田不得买卖。3、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三)三长制 继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四)户调制 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减轻了很多;

(五)迁都洛阳 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

4、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二、改革的意义重大:1、整顿吏治,对于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2、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3、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4、简述明初中央机构的改革。P578-584

答:(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这样一切大权都集中于皇帝,

(2)设置殿、阁大学士,内阁之名自此始,但这时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到后来,内阁的权利逐渐增大。

(3)中央除六部外,还有五府、度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门。通过机构的改革,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6、简述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P618 答: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当然还很微弱,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稀疏地存在着。

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某些地方某些手工业中出现,如在苏州丝织业中最为明显。

此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见之于其他手工业部门。如在松江棉布袜制

造业中,即存在着包买商形式的资本主义经营。在浙江嘉兴县石门镇的榨油业中,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记载。该镇有油坊二十家,共有雇工八百余人,平均每家四十余人,对雇工按日计答: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3.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

三、变法的意义: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支援对匈奴的战争和其他经济需要。

均输、平准 均输

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使市面工资。这样的油坊可以看作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了。又在广东韶州、惠州等处的冶铁业中,也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在云南的铜矿业中,也存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明代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个别的零散的现象。尽管如此,封建社会内部毕竟出现了属未来社会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处在封建制社会的末期了。

7、简述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P654-663 (5) 答: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叛乱、统一新疆 、土尔扈特归国 、平罗卜藏丹津叛乱,改土归流、反对沙俄侵略、制止廓尔喀侵扰 五、论述题

1、试述商秧变法。P88-92

力薄弱。关东的大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决心彻底改革,开始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1)制定二十级爵——制定二十级爵,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2)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3)实行什伍制度——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

2.经济方面——三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2)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

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为何改革财政?列举改革措施。P164-167 答: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但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

改革币制 元狩五

年,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

总一盐铁 汉武帝

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

物价保持稳定。

算缗、告缗 算缗

就是征收财产税。算缗令下后,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具报。武帝令杨可主持告缗事,鼓励揭发。算缗、告缗事件是与汉武帝的财政改革联在一起的,虽然打击了许多大、中商人,但也有大量的地主。此事件并非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打败匈奴的侵扰,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 3.试述东汉初年对中枢决策机构进行的改革。P205-210 4点

答:(1)退功臣,进文吏 :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东

汉初年,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机构。

(3)加强监察制度 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

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三、两税法的进步意义:一、此法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的财权,设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的政权。皇帝的权力相应加强。在地方限制地方长官的权力,长官由文官担任,又设立通判,使之互相牵制。

6.试述明代施行一条鞭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意义。P613-614

答: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4)集军权于中央 刘秀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大的战争要依靠中央的军队。 4、试述唐代两税法。P418-419

答:一、原因: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和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实行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

二、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6、“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

二、此法比一律按丁征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但是两税法也有许多弊病。实行两税法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任何限制而发展得越发严重。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即货币增值,物价下跌。如果原来交纳一匹绢,此时就要交纳两匹,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5、试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P463-467

答:一、措施:(1)集中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设枢密院以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以分割宰相

(2)集中财权。除在中央设三司使主持财政外,在地方设转运使负责财政。规定地方的财政收入除地方行政经费外,一律上交中央。

(3)集中司法权。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并规定凡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

(4)集中军权。解除重臣的军权,把中央禁军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中央禁军,并在京城大量驻军,以保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发兵与握兵分离,统兵将领不固定,以防止武将专权。

二、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过分削弱地方力量,造成地方政府无所作为,大量养兵,滥设官职,造成支出浩大,将帅与士卒互不相知,削弱了军事力量,以致北宋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①

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第二,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的大部分摊入田赋征收,小部分仍然按丁征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的大部分仍然按丁征收,而小部分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将户丁银按田赋和按丁平均分配。总之,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地摊入田赋。第三,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第四,赋役的征收解运,由

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一条鞭法主要有三点进步意义:第一,将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因为在封建社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第三,赋役一概征银,这就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又反转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试述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口不实的严重问题。

二、改革分两步:改革的第一步是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数额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口不再加税。第二步是逐步实行地丁合一。所谓地丁合一,实行后,田多的人丁税负担就多,无地少地的贫苦人民可以免去或减轻丁税负担。人民不在有添丁纳税之忧,因而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

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会里,土地的多数总是在地主一方,而户丁的多数总是在农民一方,现在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自然就相对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第二,把力役改为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

度。P680-682

答:一、背景: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使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清初沿袭明的一条鞭法,但按丁征收丁银容易引起社会问题,使封建国家征收丁税发生困难,造成人

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土地上,具体做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

三、作用:地丁合一

进步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简明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

一、

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简明中国古代史》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出的选修课,共4学分。考试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命题,考试要求要以市电大的复习要点为准。

(一)考试范围:由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教材。 (二)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三)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为:满分100分。

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0%);问答题(20%)。

(五)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了解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答思考题。

(六)

应试要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试时一定带上教材、作业和综合练习题。特别要重视作业和综合练习,考题大部分来源于其中。注意选择题不要照抄字母,有可能考题的答案顺序与复习题不一样。

2、本课程的考试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根据以往该科考试情况看考试试题的题量较大,由于是历史学科,准确度要求也较高,所以考试时要细心,注意审题。对把握不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和教材。在查阅教材内容要注意方法:先查看目录,找关键词,确定内容的章节和方位,再按要求在书中找相关知识。

3、注意解题方法: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最需要准确,基本知识点需要记牢;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该名词的内涵与外延 ;2、它的作用与意义;3、简单的评价;切忌就事论事;简答题要注意将问题的要点列完整,然后根据要点稍加阐述就可以了;问答题首先应将问题的要点列出,然后根据要点来展开回答,一定要阐述,宁可多答,不可少答,不要因把握不准答案不作答或者留下空白过多造成丢分。注意时间、朝代、人物、事件及其影响的答题基本思路,不要任意简约,造成失误。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本次考试有以下几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使用。

(一)重庆电大下发作业册4次练习。按照以往的惯例,本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中有70%左右来自平时的作业。因此作业册应该是大家复习的重点资料之一。

(二)教材及其练习。考试内容一般不会脱离书本,所以吃透教材就显得尤其重要。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目录的作用,学

会查找关键词,可以引导你迅速找到问题所在的位置。注意每章节后的小结,一般包括了该章节的重点提示。

(三)期末复习综合练习。这些练习是老师整理复习重点题目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重难点辅导:重难点问题一般是教材中重要和有代表性的问题,需要好好去把握。

注:作业答案、复习综合练习和重难点辅导已经上挂于巴南电大教学平台

三、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一、重点名词

北京人P10、元谋猿人P10 山顶洞人P16-17、丁村人P14 二、重点掌握 无要求。 三、一般掌握 1、劳动创造人;P10 2、氏族公社的特点P16 第二章 夏 商

一、重点名词

周武王伐纣P51 甲骨文P47 二、重点掌握

1、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 P36夏 + P44商 2、甲骨文的内容、作用。P47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

一、重点名词

国人暴动P66 李悝改革P85—87 《五经》P107 井田制P62 二、重点掌握

1、 西周分封制的性质、基础,分封的对象与方式,分封制的作用;P61 2、 主要封国的名称、地点。P61-62 3、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P88-92 三、一般掌握

1、了解初税亩的原因、内容意义 p79 2、井田制的性质、含义 P62 3、李悝改革的内容、意义。P85—87 第四章 秦、汉

一、重点名词

《史记》P251 王昭君P179-181 三公九卿制P125—127 郡县制P127 “七国之乱” P159 文景之治P155—157 《汉书》P252 班超P227

二、重点掌握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权形式;三公九卿制、郡县制;P125—127

各章节重难点: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方面的措施及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P160-168汉武帝 P205-210刘秀 3、“七国之乱”的经过、影响;P159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一、重点名词

九品中正制P268 肥水之战P286—287 西晋户调制P275 “八王之乱” P278 祖狄P284-285 刘裕P295-296 郦道元P351-352 贾思勰P353 二、重点掌握

1、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时间、过程及演变、作用。P268西晋户调制的主要内容;P275 2、北巍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主持人、以及主要内容、意义。P320 3、掌握“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含义;P282 第六章 隋唐五代

一、重点名词

大运河P361 科举制P358 均田制P380 租庸调法P381-382 唐律P382 二、重点掌握

1、唐初重要制度:中央和地方官制P373、两税法P419、府兵制P377。 2、《史典》、《通典》P455的主要内容、影响。 3、大运河起止点、各段的名称P361。 第七章 宋辽金元

一、重点名词

《资治通鉴》P577 郭守敬P574 岳飞P502 文天祥P531 黄道婆P548 马端临P571

二、重点掌握

1、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及后果。P463-467 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P478-486 3、元代行省制设置情况、作用、影响。P534 第八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重点名词

郑和下西洋P650—653 王夫之P698 黄宗曦P698 顾炎武P698 二、重点掌握

1、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P578)的一系列措施,一条鞭法(P610)产生的时间、内容、意义。的时间、次数、所到地区;

2、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加强的六项重大事件;P654-663 3、“地丁合一”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P681-683 四、综合练习题

掌握郑和下西洋(P650)

一、填空题

1、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13、战国七雄是指齐、__楚__燕、韩、赵、魏、秦。 寒杂病论》)

25、三国时,孙权派军航至36、汉武帝时,曾两次命张骞出使__西域___,促进了著名的部落联盟是神农和__黄帝__。

2、在__马陵 _之战中,魏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虏。 3、__户调式__是西晋的基本的经济和财政制度。 4、___孙思邈__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医学家,史称药王。 5、南宋袁枢所著___通鉴纪事本末__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6、今陕西西安市的__半坡村遗址 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

7、_《诗经》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是___秦朝政治制度__。 9、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_夷洲_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10、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后被高氏篡政,改国号 北齐。

*11、公元916年,___耶律阿保机__称帝,国号契丹。 *12、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__70万__至20万年。

14、__匈奴__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 15、今陕西西安市的___半坡村遗址__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同6) 16、商代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__卜辞___。 1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___雒邑____,西周结束。

*18、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__宋襄公___。 19、战国时,魏国邺令___西门豹___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

20、___《诗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7同)

21、秦代统一岭南时,开凿了重要的水利工程___灵渠__。

22、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是__秦朝政治制度___。(同8)

23、公元年97年,___甘英__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国。 *24、东汉名医___张仲景___被后世尊为医圣。(《伤

___夷洲___,这是我国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纪录。(同9)

26、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___祖逖___和桓温领导的两次。 27、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后被高氏篡政,改国号___北齐___。(同10) 28、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___70万___至20万年。(同12)

*29、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实际上就是__父系公社时期_时期。

30、___司母戊方鼎__重875公斤。

31、周王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__士__,使其直接统治人民。

32、齐桓公时,任用___管仲__为相,进行改革。 33、战国七雄是指齐、___楚__、燕、韩、赵、魏、秦。(同13)

34、李斯主持文字改革,以__秦篆(或小篆)___作为规范性文字。

35、__匈奴___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同14)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7、东汉初年,权力逐渐转移到直接听命于皇帝的___尚书台___。

38、《史记》的作者是___司马迁___。

*39、司马睿称帝后,以王导为丞相,王氏兄弟执掌大权,故当时有__王与马,共天下__之说。P282 40、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父子、___建安七子___和蔡炎等。

41、隋大业七年,___王薄__在长白山起义,反抗隋朝。

*42、____《唐律疏议》(或《永微律疏》)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 *43、词又称___长短句__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文学体裁。(也叫依声)P568 44、王小波、李顺起义中,提出了__“均贫富”__的口号。

*45、___完颜阿骨打__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女真)

46、元代____驱口___的身份比佃农还低,可以公开买卖。

*47、朱元璋建立明朝,都于___应天__。(注:明朝应天是今江苏南京,宋朝应天是今河南商丘;) 48、 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发展不平衡,其中___手__发展最快。

尚书台的权利___。 51、____成吉思汗___原名铁木真,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52 、清代著名思想家_ 戴震___在天理与人欲问题上,批判了程朱理学。P699 55 、东晋建立前后,曾九次北伐,影响较大的是____祖逖___和桓温领导的两次。(同26)

56、 唐代玄奘所著___《大唐西域记》___一书,是研究我国西北、中亚南亚等地俄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尼布楚条约》___、

599、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实际上就是__父系公社时期_时期。(同29) 60、 齐桓公时,任用___49、 春秋时期,___齐国和晋国___国最先实行了赋税改革。

50、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权力,加强了___

53、 战国时,魏国邺令___西门豹__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同19) 54、 东汉名医___张仲景__被后世尊为医圣。(同24)

史语言的珍贵史料。 57、 公元1271年,___忽必烈___建立元朝。 58、 公元1689年,清朝与

管仲__为相,进行改革。(同32)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代国都最后定于( A )

A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8、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

殷族是( C )

*14、东汉初年,刘秀重用的是( D )

A

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同10)

戚A、荷兰人

B、宦官 C、功臣B、英国人 C、西班D、士人

牙人 D、葡萄牙人 21、清代军机处建立的时期B、朝歌 C、罨A、女真族 B、D、毫

党项族 C、契丹族15、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2、肥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 A )

A、前秦 B、

前燕 C、北魏D、后赵

3、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 C )

A、洛阳 B、

开封 C、涿郡D、淮安

4、元杂剧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D ) (元曲)

A

甫B、白朴 C、马致远 D、关汉卿 5、“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D )

A、韩赵燕 B、

赵魏秦 C、齐魏赵D、赵魏韩

6、《汉书》的作者是( A )A、班固 B、

司马迁 C、蔡伦D王充

7、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

A

德D、羌族

9、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

A、泉州 B、广州 C、明州D、登州

1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 11、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

( C )(同3)

A、洛阳 B、开封C、涿郡 D、淮安 *12、五代十国时期,将幽云16州割归契丹的是( C )

A、李克用 B、柴荣 C、石敬塘D、石守信

13、秦末农民起义中,基

本上消灭了秦主力军队的一战是( C )

A、大泽乡起义B、昆阳之战 C、巨鹿

之战 D、长平之战

集团内部的大斗争是( D )

A、七国之乱B、玄武门之变 C、武

庚叛乱 D、八王之乱 16、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同7)

A,

德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17、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李白、杜甫B、王勃、骆宾王 C、白居易、元慎 D、韩愈、柳宗元

18、 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同9)

A

州B、广州 C、明州D、登州

19、《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是( A )

A、编年体B、纪传体 C、纪事

本末体 D、典志体 2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

是( A )

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

时期 D、康熙时期 22、清代的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是( C )

A、《丛书集成》 B、

《古今图书集成》 C、《四

库全书》 D、《永乐大典》 23、秦末农民起义中,基本上消灭了秦主力军队的一战是( C )(同13)

A、大泽乡起义

B、昆阳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24、东汉初年,刘秀重用的是( D ) (同14)

A

B、宦官 C、功臣

D、士人

25、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集团内部的大斗争是( D )(同15)

A、七国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武庚叛乱 D、八王之乱 26、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

的领导人是( A )(同7、16)

A,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27、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同17)

A、李白、杜甫

B、王勃、骆宾王 C、白居易、元慎 D、韩愈、柳宗元

28、 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 A )(同9、18)

A

B、广州 C、明州 D、登州

29、《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是( A )(同19)

A、编年体

B、纪传体 C、纪事本末体 D、典志体 30、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 D )(同10、20)

A、荷兰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 31、清代军机处建立的时期是( A )(同21)

A、雍正时期

B、乾隆时期 C、嘉庆时期 D、康熙时期

二、

名词解释

涿郡(今北京西南)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沟通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把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这*1

商代已有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称为甲骨文。甲骨卜辞是商朝国家档案,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文字特点为象形文字为主。文字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推动文明的发展。P46

*2

、吴王刘濞不满削藩,联合楚、赵等六王,并与匈奴、东越贵族等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发动了同姓王的联合大叛乱。景帝以捕杀晁错乞求刘濞退兵,被拒。景帝被迫以武力镇压叛乱,历时三月,大破叛军。刘濞兵败被杀,其余六王自杀,吴、楚、赵等七国被废。七国之乱平定使分裂割据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朝廷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P159 *3

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成三段,北起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P361

*4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著。是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共294卷,上起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以事系年,以叙事论人为主,兼及政治、经济制度及天文、地理、民族、科技等等,为后人提供了系统完备的可靠资料。该书对王朝的兴亡或帝王的成败多所评论,虽以儒家正统观点为据,但其批妄疾恶、倡导明治的精神,还是有积极意义的。P571

5

“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诗》也叫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 《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

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春秋》也叫做《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编年体历史著作P107 6制订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内容就是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礼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人士,列为九等,可备选用。这一制度在开始时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增强了曹魏集团的实力。但是后来逐步演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

己势力的工具。P268 7的年号。开元年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为巩固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唐朝进入亟胜时期,史称开元之

治。P390

8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数学、地理、机械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曾修成《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良的

一部历法。P574 9会经济发展较快。厉王时,

一措施引起人们的不满。厉王不但不听劝告,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一旦发现有“谤王”者,立即捉去杀死, “国人”是居住在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厉王逃到彘,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暴动给予

统治者沉重打击。P66 *10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 。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这种统治呈宝塔状,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

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P61 11的魏文侯时期任用相国李悝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如

下:1)选贤任能,赏罚严明;2)尽地力;3)善平籴;4)制定《法经》等。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强14

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乘势猛攻,杀符融,大败秦军。淝水之战的胜利,进一步稳固了东晋在江南的统治,但东晋也无力收复中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P85+87 12

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此外,则设有十个行省,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但例不常设)、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以处理一省的政务,举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很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13

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了。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四十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北京人四肢进化较快,开始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P10

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如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修治宫室等。P125-126 *15

年,前秦统一北方,其帝符坚决定南下灭东晋。符坚弟符融率前锋二十五万人先行南下,东晋以谢石(谢安之弟)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迎敌,相拒于淝水。谢玄决定速战,要求符军于西岸小退,以渡河决战。符军出于战术考虑,下令退军,但因内部不稳,一旦退却,不可复止,自相践踏,自行溃散。晋军

原,以致南北对峙的局面长其延续下来。P286-287

16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从1405年——1433年,郑和受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20余年,经历了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的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伟大的意义。P620-622

四、简答题

1、简述秦朝的中央机构。124-125

答:(1)退功臣,进文吏 :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给予他力。但是后来逐步演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3、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P320-325 6项 答: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六)改易习俗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易鲜卑服装为汉服2、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5、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P486

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东汉初年,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机构。

(3)加强监察制度 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

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4)集军权于中央 刘秀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大的战争要依靠中央的军队。 2.简述“九品中正制”。P268 答:“九品中正制”是魏国曹丕时制订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内容就是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 的“礼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人士,列为九等,可备选用。这一制度在开始时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增强了曹魏集团的实

(一)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

(二)均田制 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2、露田、桑田不得买卖。3、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三)三长制 继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四)户调制 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减轻了很多;

(五)迁都洛阳 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

4、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二、改革的意义重大:1、整顿吏治,对于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2、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3、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4、简述明初中央机构的改革。P578-584

答:(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这样一切大权都集中于皇帝,

(2)设置殿、阁大学士,内阁之名自此始,但这时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到后来,内阁的权利逐渐增大。

(3)中央除六部外,还有五府、度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门。通过机构的改革,明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所谓变法,只是对封建统治的某些环节做部分改良,因之就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变法后,原来社会上最突出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未解决,贫苦农民从新法中得到的好处甚少,因之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6、简述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P618 答: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当然还很微弱,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稀疏地存在着。

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某些地方某些手工业中出现,如在苏州丝织业中最为明显。

此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见之于其他手工业部门。如在松江棉布袜制

造业中,即存在着包买商形式的资本主义经营。在浙江嘉兴县石门镇的榨油业中,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记载。该镇有油坊二十家,共有雇工八百余人,平均每家四十余人,对雇工按日计答: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3.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

三、变法的意义: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支援对匈奴的战争和其他经济需要。

均输、平准 均输

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使市面工资。这样的油坊可以看作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了。又在广东韶州、惠州等处的冶铁业中,也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在云南的铜矿业中,也存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明代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个别的零散的现象。尽管如此,封建社会内部毕竟出现了属未来社会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处在封建制社会的末期了。

7、简述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P654-663 (5) 答: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叛乱、统一新疆 、土尔扈特归国 、平罗卜藏丹津叛乱,改土归流、反对沙俄侵略、制止廓尔喀侵扰 五、论述题

1、试述商秧变法。P88-92

力薄弱。关东的大国看不起秦国。秦孝公,决心彻底改革,开始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1)制定二十级爵——制定二十级爵,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2)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3)实行什伍制度——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

2.经济方面——三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2)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

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为何改革财政?列举改革措施。P164-167 答: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但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

改革币制 元狩五

年,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

总一盐铁 汉武帝

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

物价保持稳定。

算缗、告缗 算缗

就是征收财产税。算缗令下后,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具报。武帝令杨可主持告缗事,鼓励揭发。算缗、告缗事件是与汉武帝的财政改革联在一起的,虽然打击了许多大、中商人,但也有大量的地主。此事件并非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打败匈奴的侵扰,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 3.试述东汉初年对中枢决策机构进行的改革。P205-210 4点

答:(1)退功臣,进文吏 :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

(2)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刘秀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东

汉初年,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机构。

(3)加强监察制度 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

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三、两税法的进步意义:一、此法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的财权,设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的政权。皇帝的权力相应加强。在地方限制地方长官的权力,长官由文官担任,又设立通判,使之互相牵制。

6.试述明代施行一条鞭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意义。P613-614

答: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对加强皇帝的权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4)集军权于中央 刘秀一再削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大的战争要依靠中央的军队。 4、试述唐代两税法。P418-419

答:一、原因: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和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实行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

二、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6、“量出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

二、此法比一律按丁征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但是两税法也有许多弊病。实行两税法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任何限制而发展得越发严重。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布帛交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钱重物轻”的现象,即货币增值,物价下跌。如果原来交纳一匹绢,此时就要交纳两匹,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5、试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P463-467

答:一、措施:(1)集中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设枢密院以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以分割宰相

(2)集中财权。除在中央设三司使主持财政外,在地方设转运使负责财政。规定地方的财政收入除地方行政经费外,一律上交中央。

(3)集中司法权。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并规定凡死刑需报请中央复审。

(4)集中军权。解除重臣的军权,把中央禁军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中央禁军,并在京城大量驻军,以保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发兵与握兵分离,统兵将领不固定,以防止武将专权。

二、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过分削弱地方力量,造成地方政府无所作为,大量养兵,滥设官职,造成支出浩大,将帅与士卒互不相知,削弱了军事力量,以致北宋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①

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役,由政府雇人充役。第二,把一部分力役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的大部分摊入田赋征收,小部分仍然按丁征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的大部分仍然按丁征收,而小部分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将户丁银按田赋和按丁平均分配。总之,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地摊入田赋。第三,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项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第四,赋役的征收解运,由

过去的民收民解(即由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一条鞭法主要有三点进步意义:第一,将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因为在封建社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第三,赋役一概征银,这就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又反转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7.试述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口不实的严重问题。

二、改革分两步:改革的第一步是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数额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口不再加税。第二步是逐步实行地丁合一。所谓地丁合一,实行后,田多的人丁税负担就多,无地少地的贫苦人民可以免去或减轻丁税负担。人民不在有添丁纳税之忧,因而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

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会里,土地的多数总是在地主一方,而户丁的多数总是在农民一方,现在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自然就相对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第二,把力役改为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

度。P680-682

答:一、背景: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使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清初沿袭明的一条鞭法,但按丁征收丁银容易引起社会问题,使封建国家征收丁税发生困难,造成人

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土地上,具体做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

三、作用:地丁合一

进步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12-13下期末考试方案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按照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第18周为考试周,为确保我院本次考试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明确职责,提高质量,根据学校关于本学期期末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制定本工作方 ...查看


  •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策略作者
  •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策略作者:高中堂 在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习惯上将复习分成三轮:一轮,梳理课本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训练基本技能:二轮,重点专题选讲:三轮,综合训练.其中一轮是整个总复习的基础性工程,时间较长.二轮和三轮时 ...查看


  • 高三语文期末教学计划
  • 高三语文期末教学计划 杨启春 为了科学有效地搞好语文复课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度,我带三.四两个班的语文课.共计60名学生.他们大多基础薄弱,语文素养差.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字写得不美,创新意识差.要在短期内提 ...查看


  • [言语交际学]形考答案(王新华)
  • 作业1 一. 填空 1.索绪尔 2.历史 内在模式 3.符号 所指 能指 4.概念 音响形象 5.语言 转换生成语言学 6.语言能力 话语 7.语言 言语 8.交际 9.传递信息 10. 语言能力 11.语音 语义 语法 文字 12.正确和 ...查看


  • 高一历史期末大题复习
  • 2012年1月高一历史期末大题复习 期末4道题共60分 考点一:美国政治制度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1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国家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掌握军队,没有统一的宪法.各邦拥有 ...查看


  • 2011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2011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通过复习考察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基本能力.技能掌握的程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举一反三. 2.通过复习综合提高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让每个学生考出好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查看


  • 针对初一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
  • 针对初一学生的各科学习方法 初一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和史地政这六个科目,针对很多初一的同学刚进入初中,对于初中的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我们提供了各科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到这些初一的孩子. 一. 怎样学好语文 首先,语文的学习无 ...查看


  • [孔孟论学习]
  • <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 ...查看


  •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组教学计划
  •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组教学计划及后期复习准备 宜宾南溪区二中学校 谢玉军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充分利用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三历史组全体教师根据高三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学期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