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勒夏特列原理的一点应用

2009-1教学实践

浅谈勒夏特列原理的一点应用

■张成新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夏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判断有时会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PCl(t℃时,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PCl5后,反应:5gPCl(+Cl())达到平衡,当向体系中再加入1molPCl5反应物时,3g2g对该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解释:

(1)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

1L1mol

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

再加另一个1L的容器内含1mol五氯化磷

1L1mol1L1mol五氯化磷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已达到平衡再加入1L1mol五氯化磷

1L2mol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

抽去中间隔膜并加压体积变为1L(恒温)

问题中所涉及的过程,就是Ⅰ→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等效于平衡必然向正方向移动;动,所以,增加PCl5的浓度,

(2)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Ⅲ的Ⅰ→Ⅲ→Ⅱ的整个过程。

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为使讨论中只有单个因素改变,可以直动。所以,增加PCl5的浓度,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压强增大,平

接讨论等效过程Ⅰ→Ⅲ→Ⅱ的整个过程。其中,在Ⅰ→Ⅲ的过程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方向移动。对原来一由于另外再加了一个1L含1mol五氯化磷的容器,显然,同样一个问题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肯定只能有一个中,

“旧体系”未改变任何因素,“旧体系”平衡不移动,且两个容器答案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同一问题时会产个

在Ⅲ→Ⅱ的过程中,抽去中间的隔膜,再使体积减小的平衡相同。生截然不同而且自相矛盾的答案呢?

显然,在Ⅲ→Ⅱ过程中,平衡向逆方相当于给体系Ⅲ加压,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是由于在使用勒一半,

向移动;由于Ⅰ→Ⅲ→Ⅱ的整个过程中,过程Ⅰ→Ⅲ不影响平衡夏特列原理时忽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

只有过程Ⅲ→Ⅱ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可以把过程Ⅰ→Ⅱ勒夏特列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任一个条移动,

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时,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总的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看作就是过程Ⅲ→Ⅱ的平衡移动影响因

即过程Ⅰ→Ⅱ,相当于过程Ⅰ→Ⅲ→Ⅱ,相当于过程Ⅲ→Ⅱ,也可见,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能“单一因素”素,

所以,在本问题中,第(2)种解释是发生改变。如上述问题中,当原来的1molPCl5已达到平衡后,再相当于加压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加入1molPCl5不仅仅使反应物浓度增加,同时也使整个反应体正确的。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时应明确:当改变某个反应条件时,可能会系的压强增加,在两个因素同时改变时,显然不能单独考虑浓度引

引起多个因素的同时改变,分析平衡移动时就必须单一因素逐个起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图像解释法:

对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邑县第一中学化学组

2009-1教学实践

浅谈勒夏特列原理的一点应用

■张成新

化学平衡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经常会碰到与勒夏特列原理有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其判断有时会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PCl(t℃时,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PCl5后,反应:5gPCl(+Cl())达到平衡,当向体系中再加入1molPCl5反应物时,3g2g对该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解释:

(1)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

1L1mol

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

再加另一个1L的容器内含1mol五氯化磷

1L1mol1L1mol五氯化磷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已达到平衡再加入1L1mol五氯化磷

1L2mol五氯化磷已达到平衡

抽去中间隔膜并加压体积变为1L(恒温)

问题中所涉及的过程,就是Ⅰ→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等效于平衡必然向正方向移动;动,所以,增加PCl5的浓度,

(2)由勒夏特列原理知,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Ⅲ的Ⅰ→Ⅲ→Ⅱ的整个过程。

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为使讨论中只有单个因素改变,可以直动。所以,增加PCl5的浓度,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压强增大,平

接讨论等效过程Ⅰ→Ⅲ→Ⅱ的整个过程。其中,在Ⅰ→Ⅲ的过程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方向移动。对原来一由于另外再加了一个1L含1mol五氯化磷的容器,显然,同样一个问题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肯定只能有一个中,

“旧体系”未改变任何因素,“旧体系”平衡不移动,且两个容器答案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同一问题时会产个

在Ⅲ→Ⅱ的过程中,抽去中间的隔膜,再使体积减小的平衡相同。生截然不同而且自相矛盾的答案呢?

显然,在Ⅲ→Ⅱ过程中,平衡向逆方相当于给体系Ⅲ加压,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是由于在使用勒一半,

向移动;由于Ⅰ→Ⅲ→Ⅱ的整个过程中,过程Ⅰ→Ⅲ不影响平衡夏特列原理时忽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

只有过程Ⅲ→Ⅱ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可以把过程Ⅰ→Ⅱ勒夏特列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任一个条移动,

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时,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总的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看作就是过程Ⅲ→Ⅱ的平衡移动影响因

即过程Ⅰ→Ⅱ,相当于过程Ⅰ→Ⅲ→Ⅱ,相当于过程Ⅲ→Ⅱ,也可见,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能“单一因素”素,

所以,在本问题中,第(2)种解释是发生改变。如上述问题中,当原来的1molPCl5已达到平衡后,再相当于加压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加入1molPCl5不仅仅使反应物浓度增加,同时也使整个反应体正确的。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时应明确:当改变某个反应条件时,可能会系的压强增加,在两个因素同时改变时,显然不能单独考虑浓度引

引起多个因素的同时改变,分析平衡移动时就必须单一因素逐个起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

图像解释法:

对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进行分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邑县第一中学化学组


相关文章

  • 2013高考综合复习勒夏特列原理应用
  • 2013高考综合复习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平衡移动原理) 1.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地方向 2.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条件的改变 例题:在高温下,反应2HI(g) H2(g)+I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 ...查看


  • 20110312勒夏特列原理备份
  • 广外中山外校 高二化学理科学案 设计:计庆国 2011-03-11 化学平衡(三) 勒夏特列原理 课标要求: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 ...查看


  •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 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给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漏选给2分 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m mol A和n mol B,发生 ...查看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移动人教实验版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移动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平衡移动 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勒夏特列原理 二. 重点.难点 1.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 ...查看


  •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了解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 ...查看


  • 高中化学平衡定义
  •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溶解过程的可逆性: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正反应:_______________进行的反应 逆反应: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2可逆反应:在____ ...查看


  •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学设计
  •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学设计 蒙城第一中学 刘文永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 ...查看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学案
  • 选修4 第二章第二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侯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 ...查看


  • 化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
  • 作者:苏香妹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年06期 一.问题的提出 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