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顺平县逸夫小学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县考研室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师学 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大胆课改,不断探索,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 作的重中之重, 精心组织, 扎实工作, 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 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计划,力促课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的重视和管理的落实是顺利开展课改工作的前提。为此,我校在改革初 就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骨干 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 确保课程改革的扎实、 有效的开展。在认真组织课改组成员学习各级各类关于课 改问题的文件和已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核心,以促 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重点, 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良好 的个性品质为目标, 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的课改思路,并贯彻到课改过程中 并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并调整充实后期课改的内容。 二、加强教师培训,确保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课标、教材是新理念 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否领会新课标、新教材的本质,把握其中最精要的内容 是课改有效与否的关键,而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水平问题。因此,必须加 强师资培训,才能使课改卓有成效。鉴于学校的现状,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 去和在实践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等多种形式交替并进的方式。 1、认真做好课改年级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每学期参加县教育局教研室 组织的新教材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按照“边实践,边培训,边提高”的工作思路, 抓好对科任教师的校本全程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关于新课程的认识,新课 程标准及解读,各年级科学新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新学习材料,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等。每学期第 1-3 周完成系统学习任务并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常抓不懈,在 实践中边培训,边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浓化学习研究气氛,促进教 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设立学科备课组, 每月分别在星期二第 3 节集中教研、备课活动一次,要求备课活动要落到实处, 不走过场,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浓化教研氛围,要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 碰到的疑难问题。 2、组织教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要求教 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看报,查阅杂志,围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专题,推荐好文章、好材料,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各人能联 系工作实际,进行检查对照,并谈学习体会或写学习心得,把专题的学习研究引 向深入,提高学习效果。所有学习资料及时交教研组、教务处存档。 三、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教务处在进一步统一认识、 调动上下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开展新课程理念 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围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构建与新课程相适 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个中心课题,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在教 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备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行一些好的做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倡导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教 学内容的开放,除了教科书外,还应有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来自 社会生产、 生活的知识和信息; 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 形式灵活多样, 讲究实效; 三是师生关系的开放,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学生锻炼思维、 开发智力、 发展个性。 为此, 在集体备课时, 由执教老师做中心发言——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学科指导组要认真倾听,并在各自事先 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要互相探讨。 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讨,力争在课堂上出精品。为了引 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 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小结、 课后记, 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开展了随堂听课活动, 教师在本年级、 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 查评比。 四、扎实抓好教学评价改革工作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伊始,我们就对教学评价改革予 以充分重视。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在全面开展教学评价改革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 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体现以人为本,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 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 能掌握的情况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为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校着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尝试。评价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 生关系的建立。 评价教师——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评价课堂教学和教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1、教师自评。让教 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3、指导组评。由学校领导及学科指导组定期或 不定期深入课堂, 听课了解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学生——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 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 并采用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初步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 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 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从课程教学来看,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 生的兴趣、情感,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入手,寻找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些都表 明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并努力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正在向新课程要求更新,学校出现了教师合作的文化 氛围。 (二)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 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 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搜集、分析、 处理、运用信息。 (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方式的转变,更加促进教师 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 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正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 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能注意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 了宽容和帮助,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教师注意与同学交流合作,解决疑 难问题,老师们说的是鼓励性的话,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生也不再惧怕 老师。 (四)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学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 革,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 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也在探索真正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高的评价的方式方法, 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 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坐 标已由甄别式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又评价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重视评价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 感。 (五)学校管理发生了变化 首先,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 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 习化组织。其次,使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 助和创造条件上,学校管理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 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帮助,广大实验教师接 受国家最前沿、最新的课程教改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更新 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适应课程改革,按照 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为课改配备了实验设备,这些都带 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果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 会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改工作中, 我们体会到新课程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突显出教 师的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落差,他们的理念、经验、素质都与学校、与课改的要 求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当前教师没有什么辅助资料,活动准备比较费时费力。 还有,目前我校每班人数比较多,在组织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小组数量太 多,有时侯指导力度就会不够。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解决。2011 年 4 月 22 日
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顺平县逸夫小学 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县考研室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教师学 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大胆课改,不断探索,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 作的重中之重, 精心组织, 扎实工作, 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 将我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计划,力促课改工作有序进行 领导的重视和管理的落实是顺利开展课改工作的前提。为此,我校在改革初 就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骨干 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工作的规划、组织和实施, 确保课程改革的扎实、 有效的开展。在认真组织课改组成员学习各级各类关于课 改问题的文件和已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核心,以促 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重点, 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良好 的个性品质为目标, 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的课改思路,并贯彻到课改过程中 并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并调整充实后期课改的内容。 二、加强教师培训,确保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课程改革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课标、教材是新理念 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能否领会新课标、新教材的本质,把握其中最精要的内容 是课改有效与否的关键,而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水平问题。因此,必须加 强师资培训,才能使课改卓有成效。鉴于学校的现状,我们采用了请进来、走出 去和在实践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等多种形式交替并进的方式。 1、认真做好课改年级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在每学期参加县教育局教研室 组织的新教材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按照“边实践,边培训,边提高”的工作思路, 抓好对科任教师的校本全程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关于新课程的认识,新课 程标准及解读,各年级科学新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新学习材料,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等。每学期第 1-3 周完成系统学习任务并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常抓不懈,在 实践中边培训,边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浓化学习研究气氛,促进教 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设立学科备课组, 每月分别在星期二第 3 节集中教研、备课活动一次,要求备课活动要落到实处, 不走过场,切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浓化教研氛围,要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 碰到的疑难问题。 2、组织教师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要求教 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看报,查阅杂志,围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 的学习方式”专题,推荐好文章、好材料,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各人能联 系工作实际,进行检查对照,并谈学习体会或写学习心得,把专题的学习研究引 向深入,提高学习效果。所有学习资料及时交教研组、教务处存档。 三、扎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教务处在进一步统一认识、 调动上下各方积极性的前提下,开展新课程理念 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围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构建与新课程相适 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个中心课题,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在教 研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备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行一些好的做法, 研究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倡导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教 学内容的开放,除了教科书外,还应有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来自 社会生产、 生活的知识和信息; 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 形式灵活多样, 讲究实效; 三是师生关系的开放,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学生锻炼思维、 开发智力、 发展个性。 为此, 在集体备课时, 由执教老师做中心发言——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学科指导组要认真倾听,并在各自事先 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要互相探讨。 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讨,力争在课堂上出精品。为了引 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提升自己, 学校要求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小结、 课后记, 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开展了随堂听课活动, 教师在本年级、 本学科和跨学科听课,以专业的眼光挖掘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然后撰写听课记录,每学期学校组织检 查评比。 四、扎实抓好教学评价改革工作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伊始,我们就对教学评价改革予 以充分重视。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在全面开展教学评价改革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 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体现以人为本,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 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 能掌握的情况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为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校着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尝试。评价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 生关系的建立。 评价教师——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评价课堂教学和教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1、教师自评。让教 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3、指导组评。由学校领导及学科指导组定期或 不定期深入课堂, 听课了解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学生——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 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 并采用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初步收获和体会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 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 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 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从课程教学来看,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 生的兴趣、情感,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入手,寻找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些都表 明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并努力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正在向新课程要求更新,学校出现了教师合作的文化 氛围。 (二)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 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 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搜集、分析、 处理、运用信息。 (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方式的转变,更加促进教师 反思与构建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的师生关系。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 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关系正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 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能注意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 了宽容和帮助,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教师注意与同学交流合作,解决疑 难问题,老师们说的是鼓励性的话,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生也不再惧怕 老师。 (四)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学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 革,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 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也在探索真正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高的评价的方式方法, 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 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坐 标已由甄别式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又评价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重视评价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 感。 (五)学校管理发生了变化 首先,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 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 习化组织。其次,使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向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 助和创造条件上,学校管理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强调合作与交 流,为教师提供一些基本的、方向性的、示范性的帮助,广大实验教师接 受国家最前沿、最新的课程教改信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更新 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为适应课程改革,按照 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为课改配备了实验设备,这些都带 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果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家长和社 会群众所接受和认可。 六、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改工作中, 我们体会到新课程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突显出教 师的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落差,他们的理念、经验、素质都与学校、与课改的要 求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当前教师没有什么辅助资料,活动准备比较费时费力。 还有,目前我校每班人数比较多,在组织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小组数量太 多,有时侯指导力度就会不够。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解决。2011 年 4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