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立早闲人,本名颜永章,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后谈泊明志,致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成文字,写出人性之廉耻,告诫世人勿疯巅。
曹操一出场就被一语点出其出身: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一句话,二十二个字,就将作者对曹操的深恶痛绝溢于言表。曹操的父亲是螟蛉之子,还是极品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从黄门从官做起,小黄门、中常侍,后封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这是东汉时期太监之最高级。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民不聊生。尤其是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老百姓受战乱、天灾和瘟疫的三重打击下,对统治者,特别是十常侍恨之入骨。事隔千年,罗贯中仍能想像出东汉末年老百姓悲惨生活,故对十常侍切齿腐心。再说曹腾常自诩为汉初名相曹参之后。故一个“冒”字,即表现老百姓对安邦定国之能人的极度渴望,又说明对宦官乱政的痛恨,特别是那些祸国殃民的宦官。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十五个字将曹操的本性一览无遗。老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从曹操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性格表现就能勾勒出曹操的人生轮廓,即奸诈、狠毒、阴险、多疑和狭隘之奸雄本性。在乱世中,求生存就已不易了。如缺了奸诈、狠毒、阴险、多疑和狭隘,曹阿瞒岂敢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胆大妄为的叛逆大罪。一旦失败,满门抄斩算是轻的,起码是夷三族,甚至是诛九族。赤壁之战失败,竟还敢耿耿于怀: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历史有一歇后语点明出曹操的奸诈,即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所用第一计,瞒天过海之计,即瞒董卓曹操献刀,也是三国中的“八献”中的第一献,献宝刀。曹操对王允献计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足见其之奸,利用董卓对自己的信任,借助能靠近董卓之便利,以献刀为名趁机杀他。曹操当时的官职就是个骁骑校尉,这个校尉还是董卓封的,相当今天的校级军官,顶到天就是个师长级别。可曹操却敢答应王允去刺杀自己的上级董卓,其目的是为了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迫不得已,只好铤而走险。当曹操刺杀不成变成献刀之时,其诈的一面就完全显现出来。曹操见董卓躺卧在床,脸朝里,就拔出刀来准备刺杀其老板。当被董卓发觉,“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恩”字,将曹操的诈表现了淋漓尽致。曹操应承去刺杀自己的老板,即是想为自己捞些政治资本又不想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杀身成仁英雄,如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那样做个悲情英雄,记入史册。这一杀一献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奸诈,如今通用解释为:奸伪狡猾,做事刁钻、诡诈,极其阴险狡猾。现实生活碰到做事刁钻之人倒不可怕,最怕就是那种内心阴险狡猾的,让人一直摸不透其想法,一不如他意,就会被人在背后插刀子。做事刁钻,大可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式方法。或许是对自己要求较高,所追求结果尽善尽美。因自己做事做人都要高人一等,同时也强迫别人尽可能做到类似自己那样,这也是一个人所需要的掌控力。而那种诡诈,阴险狡猾的人,那就要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替罪羔羊,辛辛苦苦地做事,勤勤恳恳地工作,到头来什么都不落好,还被人拿来顶黑锅,那简直比窦娥还冤!有苦没地方诉,有冤没地方伸。
笔者按:在现实生活中,奸诈之人无处不在。对于奸诈之人存在,谁也没办法拒绝,也无法避免,不然就不会有“人心叵测”之说。唯一可做就是自己不要奸诈。 对于奸诈之人奸诈之事,我们做事做人要更加奸诈,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不可用羊的教育来应对狼的社会;而对忠诚之人,我们更要真心相待,时时刻刻保持拥有一双清澄的眼睛和一颗明亮的心。
作者简介:立早闲人,本名颜永章,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后谈泊明志,致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成文字,写出人性之廉耻,告诫世人勿疯巅。
曹操一出场就被一语点出其出身: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一句话,二十二个字,就将作者对曹操的深恶痛绝溢于言表。曹操的父亲是螟蛉之子,还是极品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从黄门从官做起,小黄门、中常侍,后封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这是东汉时期太监之最高级。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民不聊生。尤其是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老百姓受战乱、天灾和瘟疫的三重打击下,对统治者,特别是十常侍恨之入骨。事隔千年,罗贯中仍能想像出东汉末年老百姓悲惨生活,故对十常侍切齿腐心。再说曹腾常自诩为汉初名相曹参之后。故一个“冒”字,即表现老百姓对安邦定国之能人的极度渴望,又说明对宦官乱政的痛恨,特别是那些祸国殃民的宦官。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十五个字将曹操的本性一览无遗。老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从曹操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性格表现就能勾勒出曹操的人生轮廓,即奸诈、狠毒、阴险、多疑和狭隘之奸雄本性。在乱世中,求生存就已不易了。如缺了奸诈、狠毒、阴险、多疑和狭隘,曹阿瞒岂敢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胆大妄为的叛逆大罪。一旦失败,满门抄斩算是轻的,起码是夷三族,甚至是诛九族。赤壁之战失败,竟还敢耿耿于怀: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历史有一歇后语点明出曹操的奸诈,即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所用第一计,瞒天过海之计,即瞒董卓曹操献刀,也是三国中的“八献”中的第一献,献宝刀。曹操对王允献计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足见其之奸,利用董卓对自己的信任,借助能靠近董卓之便利,以献刀为名趁机杀他。曹操当时的官职就是个骁骑校尉,这个校尉还是董卓封的,相当今天的校级军官,顶到天就是个师长级别。可曹操却敢答应王允去刺杀自己的上级董卓,其目的是为了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迫不得已,只好铤而走险。当曹操刺杀不成变成献刀之时,其诈的一面就完全显现出来。曹操见董卓躺卧在床,脸朝里,就拔出刀来准备刺杀其老板。当被董卓发觉,“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恩”字,将曹操的诈表现了淋漓尽致。曹操应承去刺杀自己的老板,即是想为自己捞些政治资本又不想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杀身成仁英雄,如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那样做个悲情英雄,记入史册。这一杀一献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奸诈,如今通用解释为:奸伪狡猾,做事刁钻、诡诈,极其阴险狡猾。现实生活碰到做事刁钻之人倒不可怕,最怕就是那种内心阴险狡猾的,让人一直摸不透其想法,一不如他意,就会被人在背后插刀子。做事刁钻,大可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式方法。或许是对自己要求较高,所追求结果尽善尽美。因自己做事做人都要高人一等,同时也强迫别人尽可能做到类似自己那样,这也是一个人所需要的掌控力。而那种诡诈,阴险狡猾的人,那就要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替罪羔羊,辛辛苦苦地做事,勤勤恳恳地工作,到头来什么都不落好,还被人拿来顶黑锅,那简直比窦娥还冤!有苦没地方诉,有冤没地方伸。
笔者按:在现实生活中,奸诈之人无处不在。对于奸诈之人存在,谁也没办法拒绝,也无法避免,不然就不会有“人心叵测”之说。唯一可做就是自己不要奸诈。 对于奸诈之人奸诈之事,我们做事做人要更加奸诈,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不可用羊的教育来应对狼的社会;而对忠诚之人,我们更要真心相待,时时刻刻保持拥有一双清澄的眼睛和一颗明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