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TheCrowd》

T01014070读《乌合之众胡睿

读《乌合之众TheCrowd》

T01014070胡睿

简单引用百度百科的几句描述:“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本

”“书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乌合之众》首次出

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作者经验性

”地探讨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有力地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

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作品无疑让人讶异,勒庞对于群体心理的解释让人可以理解为何人们会抛弃文明的限制集结在一起发生暴动,甚至是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在解释间接形成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因素中,勒庞提到了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十九世纪的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当今的中国重现,勒庞的分析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该书载誉颇丰,言简意赅,不过由于我的阅历、经验有限,因而对于书中的某些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诸如书中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对这些宏观的理论我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形成直观的印象),以及在书的末尾分析异质群体时,勒庞举了陪审团、选民、议会这些例子来加以说明,我对这些群体的仅有的认识是通过影视剧,并未直接体验甚至鲜有阅读关于这些群体表述的资料,因而也不能激起回响,故避开不谈。以下是读完这本书之后,基于我的理解做出的

总结。

一、群体的特点和其形成的原因

《乌合之众》所研究的大众不是普通的人的集合,而是在某些前提条件起了作用之后,自觉地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的人们聚集成的群体,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一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的孤立个人也会获得这样的特征。勒庞将之称为心理群体,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的精神统一律支配。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和他们单独一个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

而究其原因,首先要考虑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即使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

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而不必承担责任。

传染现象也是原因之一,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还决定它所接受的倾向,传染虽然是一种很容易确定其是否存在的现象,却不易解释清楚。

决定群体特点的另一个原因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勒庞认为这样的暗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催眠现象,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不久就会发现——或是因为在群体发挥催眠影响的作用下,或是由于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状态,他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迷幻状态。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正因为如此,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组织群体最血腥的暴行。

二、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却缺乏这种能力。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通常总是处于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定事实。

群体对自己看到的事件进行歪曲的方式好像多且杂,各不相同,因为群体的个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倾向,但情况并非

如此,作为相互传染的结果,受到的歪曲是一样的,在群体中所有个人表现出同样的状态。没有必要考虑组成群体的个人的智力品质,这种品质无足轻重。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起,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

群体情绪夸张、单纯。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夸张。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宜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群体偏执、专横、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会表现的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如果以为群体中的革命本能处在主导地位,那就完全误解了它们的心思。在这件事上使我们上当的,不过是它们的暴力倾向。它们的反叛和破坏行为的爆发总是十分短暂的,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服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

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的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我们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他们当然是在无意识的实践着这些美德,然而这无碍大局,我们不应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到无意识左右,不善于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利益,我们这个星球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很少受到革新。这些观念在群体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观念的过程非常困难,这些观念一旦得到落实便具有强大的力量,历史大动荡就是这些基本观念的变化所引发的结果。

这些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因一时环境的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譬如那些只会让个人或某种理论着迷的观念。另一类是基本观念,它们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

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过去的宗教观念,以及今天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观念,都属于这种观念。被我们父辈视为人生支柱的那些伟大的基本观念,正在摇摇欲坠。每天都在形成大量上述的过眼云烟一般的观念,但是它们很少具有生命力并很少能够发挥持久的影响。

当一种观念经过了彻底的改造,使群体能够接受时,它也只有在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时才会产生影响。不过不要以为一种观念会仅仅因为它正确,便至少能在有教养者的头脑中产生作用。十分明显的证据,也许会被有教养的人所接受,但是信徒很快就会被他的无意识的自我重现带回他的原来的观点。人们将会看到,过不了几天他便会故态复萌,用同样的语言重新提出他过去的证明。实际上他仍然处在以往观念的影响之下,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感;只有这种观念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最隐秘的动机。

读读某些演说词,其中的弱点经常让人感到惊讶,但是它们对听众却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不是让哲学家阅读的,二十用来说服群体的。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且活跃,并且非常敏

感。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就像戏剧对群体的影响。所有的观众都体验着同样的情感,他们不过是幻觉的牺牲品,他的笑声和泪水,都是为了那个想象出来的离奇的故事,虚幻的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和现实一样大,他们有着对两者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的宗教形式。群体会产生狂暴而极端的情绪,同情心很快会变为崇拜,而一旦心生厌恶,也几乎理科会变成仇恨。这种感情有着十分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生存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命令。这种感情所涉及的不管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一具木头或石头偶像,还是某个英雄或政治观念,只要它具有上述特点,它便总是有着宗教的本质。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想要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

四、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决定这些的因素被勒庞分为两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简介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它能够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某些观念的爆发并被付诸行动,有时看起来显得十分突然。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结果,在它背后肯定能找到

一种延续良久的准备性力量。直接因素指的是,随着上述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不过如果没有准备性工作,它们也不会发生作用。

(一)间接因素

1、种族。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个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化。环境和事件代表着一时的社会暗示性因素,它们可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如果和种族暗示因素相对立,换言之,如果它与一个种族继承下来的因素相反,它便只能是暂时的。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2、传统。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发生变化,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3、时间。时间对于社会问题就像对生物学问题一样,是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它时唯一的创造者也是唯一伟大的毁灭者。具体而言,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或者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壤。一个观念可以实现于一个时代,却不能实现于另一时代,原因就在这里。是时间把各种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积成山,从而使某个时代能够产生出它的观念。

4、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端。各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感情和习俗并不会随着改写法典而被一并改写。各种制度没有固定的优点,就它们本身而言,它们无所谓好坏。在特定的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是极为有害的。但是为强行建立某些制度而进行的血腥战争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发生,而且还会继续发生,人们像对待圣人的遗骨那样对待这些制度,赋予这些制度以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5、教育。在这个时代(十九世纪的法国)的主要观念中,首当其冲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教育能够使人大大改变,它会万无一失的改造他们,甚至能让他们变成平等的人。当然不能说,即使正确引导的教育,也不会造成十分有益的实际结果——谁也没有坚持过这种主张,就算它不会提升道德水平,至少也会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发展。

错误的观点是认为智力是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高的,由于接受了这种观点,人们尽可能的强化许多手册中的知识。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课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的好,模仿的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而且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这种教育的惟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们变得无能。

如果这种教育仅仅是无用,人们还可以对孩子们示以同情,然而这种教育带来的危险要严重的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的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再想做工人,农民不再想当农民,而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于是只好让另外一些人无事可做。被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很多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加任何革命。

教科书和字典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他们放在脑力里却没有任何用处。年轻人应该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应该和顾客、工作者、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干的是好是坏,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各种细节,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默默推敲,在心中逐渐成型,或迟或早会产生一些提示。

在规定的某一天,几个小时内,他们怀着对科学家团体,对一切人类知识的活清单的敬畏,要做出正确的或者接近正确的的解答。但用不了一两个月,他们就不可能再通过考试了,他们脑子里那些过多的、过于沉重的所学不断流失,且没有新东西补进去。

(二)直接因素

1、形象、词语和套话。群体易于被形象产生的印象左右。这些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巧妙的将他们激活。

2、幻觉。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设立祭坛。毫无以为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幻影,但是这些我们梦想中的产物却使各民族创造出了辉煌壮丽值得夸耀的艺术或伟大文明。

3、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4、理性。让群众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他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他们的看法。

五、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法

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理科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以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领袖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这种作用也可以被定期出版物所替代,虽然往往效果不佳。这些首领和煽动家可以明显的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那些充满活力,但只一时拥有坚强意志的人,和他们相比另一类人更

为罕见,他们的意志力更持久。这种持久的意志力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感染。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群体的热情,让他们采取任何性质的行动,就必须让群体对暗示做出迅速的反应,其中效果最大的就是榜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群体应当在事前就有一些环境上的准备,尤其是希望影响他们的人具有某种品质,对于这种深入研究的品质,勒庞称之为名望。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证据证明越贫乏就越有威力。但如果没有不断重复断言,仍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原因就在此。当一个断言得到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强大的传染过程于此启动。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个人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接受一些感情模式。

名望。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样的统治力量,无论它是观念还是人,其权利得到加强,主要都是利用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它的名称是,名望。名望所涉及的感情即可能是赞赏也可能是畏惧。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麻痹我们的判断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

七、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我们的起点是简单的人群。当许多人组成的人群是属于不同种族时,我们便看到它的最初级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形成团结的共同纽带是头领或多或少受到尊敬的意志。我们把这些有机的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又分为无名称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异质性群体由有着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

同质性群体又可以分为派别如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如军人、僧侣、劳工等,和阶级如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派别是同质性群体组织过程的第一步。一个派别包括在教育、职业和社会阶级的归属方面大不相同的个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而身份团体则由职业相同的个人组成,因为他们有相似的教养和相当一致的社会地位。阶级是来源不同的个人组成的,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某种利益、生活习惯以及几乎相同的教育。

TheCrowd》

T01014070读《乌合之众胡睿

读《乌合之众TheCrowd》

T01014070胡睿

简单引用百度百科的几句描述:“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本

”“书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乌合之众》首次出

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作者经验性

”地探讨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有力地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

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作品无疑让人讶异,勒庞对于群体心理的解释让人可以理解为何人们会抛弃文明的限制集结在一起发生暴动,甚至是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在解释间接形成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因素中,勒庞提到了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十九世纪的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当今的中国重现,勒庞的分析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该书载誉颇丰,言简意赅,不过由于我的阅历、经验有限,因而对于书中的某些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诸如书中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对这些宏观的理论我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因而不能形成直观的印象),以及在书的末尾分析异质群体时,勒庞举了陪审团、选民、议会这些例子来加以说明,我对这些群体的仅有的认识是通过影视剧,并未直接体验甚至鲜有阅读关于这些群体表述的资料,因而也不能激起回响,故避开不谈。以下是读完这本书之后,基于我的理解做出的

总结。

一、群体的特点和其形成的原因

《乌合之众》所研究的大众不是普通的人的集合,而是在某些前提条件起了作用之后,自觉地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的人们聚集成的群体,这并不意味着需要一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的孤立个人也会获得这样的特征。勒庞将之称为心理群体,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的精神统一律支配。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和他们单独一个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

而究其原因,首先要考虑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作用。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即使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

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而不必承担责任。

传染现象也是原因之一,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还决定它所接受的倾向,传染虽然是一种很容易确定其是否存在的现象,却不易解释清楚。

决定群体特点的另一个原因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勒庞认为这样的暗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催眠现象,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不久就会发现——或是因为在群体发挥催眠影响的作用下,或是由于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状态,他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迷幻状态。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正因为如此,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组织群体最血腥的暴行。

二、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却缺乏这种能力。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通常总是处于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定事实。

群体对自己看到的事件进行歪曲的方式好像多且杂,各不相同,因为群体的个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倾向,但情况并非

如此,作为相互传染的结果,受到的歪曲是一样的,在群体中所有个人表现出同样的状态。没有必要考虑组成群体的个人的智力品质,这种品质无足轻重。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起,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

群体情绪夸张、单纯。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夸张。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宜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群体偏执、专横、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所左右,它会表现的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如果以为群体中的革命本能处在主导地位,那就完全误解了它们的心思。在这件事上使我们上当的,不过是它们的暴力倾向。它们的反叛和破坏行为的爆发总是十分短暂的,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服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

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的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我们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他们当然是在无意识的实践着这些美德,然而这无碍大局,我们不应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到无意识左右,不善于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利益,我们这个星球根本就不会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

三、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每一种文明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基本观念的产物,这些观念很少受到革新。这些观念在群体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观念的过程非常困难,这些观念一旦得到落实便具有强大的力量,历史大动荡就是这些基本观念的变化所引发的结果。

这些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因一时环境的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譬如那些只会让个人或某种理论着迷的观念。另一类是基本观念,它们因为环境、遗传规律和公众意

见而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过去的宗教观念,以及今天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观念,都属于这种观念。被我们父辈视为人生支柱的那些伟大的基本观念,正在摇摇欲坠。每天都在形成大量上述的过眼云烟一般的观念,但是它们很少具有生命力并很少能够发挥持久的影响。

当一种观念经过了彻底的改造,使群体能够接受时,它也只有在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时才会产生影响。不过不要以为一种观念会仅仅因为它正确,便至少能在有教养者的头脑中产生作用。十分明显的证据,也许会被有教养的人所接受,但是信徒很快就会被他的无意识的自我重现带回他的原来的观点。人们将会看到,过不了几天他便会故态复萌,用同样的语言重新提出他过去的证明。实际上他仍然处在以往观念的影响之下,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情感;只有这种观念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最隐秘的动机。

读读某些演说词,其中的弱点经常让人感到惊讶,但是它们对听众却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不是让哲学家阅读的,二十用来说服群体的。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且活跃,并且非常敏

感。在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现实的因素总是比现实的因素更重要。就像戏剧对群体的影响。所有的观众都体验着同样的情感,他们不过是幻觉的牺牲品,他的笑声和泪水,都是为了那个想象出来的离奇的故事,虚幻的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和现实一样大,他们有着对两者不加区分的明显倾向。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的宗教形式。群体会产生狂暴而极端的情绪,同情心很快会变为崇拜,而一旦心生厌恶,也几乎理科会变成仇恨。这种感情有着十分简单的特点,比如对想象中某个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对生命赖以生存的某种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命令。这种感情所涉及的不管是一个看不见的上帝、一具木头或石头偶像,还是某个英雄或政治观念,只要它具有上述特点,它便总是有着宗教的本质。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想要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

四、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决定这些的因素被勒庞分为两类: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简介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它能够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某些观念的爆发并被付诸行动,有时看起来显得十分突然。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结果,在它背后肯定能找到

一种延续良久的准备性力量。直接因素指的是,随着上述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不过如果没有准备性工作,它们也不会发生作用。

(一)间接因素

1、种族。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个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化。环境和事件代表着一时的社会暗示性因素,它们可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如果和种族暗示因素相对立,换言之,如果它与一个种族继承下来的因素相反,它便只能是暂时的。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2、传统。民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因此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它只能通过缓慢的遗传积累发生变化,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3、时间。时间对于社会问题就像对生物学问题一样,是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它时唯一的创造者也是唯一伟大的毁灭者。具体而言,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或者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壤。一个观念可以实现于一个时代,却不能实现于另一时代,原因就在这里。是时间把各种信仰和思想的碎屑堆积成山,从而使某个时代能够产生出它的观念。

4、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端。各种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而观念、感情和习俗并不会随着改写法典而被一并改写。各种制度没有固定的优点,就它们本身而言,它们无所谓好坏。在特定的时刻对一个民族有益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也许是极为有害的。但是为强行建立某些制度而进行的血腥战争和暴力革命一直都在发生,而且还会继续发生,人们像对待圣人的遗骨那样对待这些制度,赋予这些制度以创造幸福的超自然力量。

5、教育。在这个时代(十九世纪的法国)的主要观念中,首当其冲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教育能够使人大大改变,它会万无一失的改造他们,甚至能让他们变成平等的人。当然不能说,即使正确引导的教育,也不会造成十分有益的实际结果——谁也没有坚持过这种主张,就算它不会提升道德水平,至少也会有益于专业技能的发展。

错误的观点是认为智力是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高的,由于接受了这种观点,人们尽可能的强化许多手册中的知识。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课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受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背书和服从。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的好,模仿的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而且默认教师不可能犯错,这种教育的惟一结果就是贬低自我,让我们变得无能。

如果这种教育仅仅是无用,人们还可以对孩子们示以同情,然而这种教育带来的危险要严重的多。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的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极想逃之夭夭。工人不再想做工人,农民不再想当农民,而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除了吃国家职员这碗饭以外,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从事任何别的职业。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然而它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于是只好让另外一些人无事可做。被选中的人数是有限的,因此肯定有很多心怀不满的人,他们随时会参加任何革命。

教科书和字典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他们放在脑力里却没有任何用处。年轻人应该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应该和顾客、工作者、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干的是好是坏,也不管他们是赚是赔。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才能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各种细节,有些微不足道的理解。默默推敲,在心中逐渐成型,或迟或早会产生一些提示。

在规定的某一天,几个小时内,他们怀着对科学家团体,对一切人类知识的活清单的敬畏,要做出正确的或者接近正确的的解答。但用不了一两个月,他们就不可能再通过考试了,他们脑子里那些过多的、过于沉重的所学不断流失,且没有新东西补进去。

(二)直接因素

1、形象、词语和套话。群体易于被形象产生的印象左右。这些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巧妙的将他们激活。

2、幻觉。自从出现文明以来,群体便一直处在幻觉的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设立祭坛。毫无以为这些不过是无用的幻影,但是这些我们梦想中的产物却使各民族创造出了辉煌壮丽值得夸耀的艺术或伟大文明。

3、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4、理性。让群众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他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他们的看法。

五、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法

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人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理科便处在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众中的大多数人,除了自己的行业以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清楚而合理的想法,领袖的作用就是充当他们的引路人,这种作用也可以被定期出版物所替代,虽然往往效果不佳。这些首领和煽动家可以明显的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那些充满活力,但只一时拥有坚强意志的人,和他们相比另一类人更

为罕见,他们的意志力更持久。这种持久的意志力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感染。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群体的热情,让他们采取任何性质的行动,就必须让群体对暗示做出迅速的反应,其中效果最大的就是榜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群体应当在事前就有一些环境上的准备,尤其是希望影响他们的人具有某种品质,对于这种深入研究的品质,勒庞称之为名望。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证据证明越贫乏就越有威力。但如果没有不断重复断言,仍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广告之所以有令人吃惊的威力,原因就在此。当一个断言得到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强大的传染过程于此启动。传染的威力甚大,它不但能迫使个人接受某些意见,而且能让接受一些感情模式。

名望。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样的统治力量,无论它是观念还是人,其权利得到加强,主要都是利用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它的名称是,名望。名望所涉及的感情即可能是赞赏也可能是畏惧。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麻痹我们的判断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

七、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我们的起点是简单的人群。当许多人组成的人群是属于不同种族时,我们便看到它的最初级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够形成团结的共同纽带是头领或多或少受到尊敬的意志。我们把这些有机的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又分为无名称群体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群体如陪审团、议会等。异质性群体由有着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

同质性群体又可以分为派别如政治派别、宗教派别等,身份团体如军人、僧侣、劳工等,和阶级如中产阶级、农民阶级等。派别是同质性群体组织过程的第一步。一个派别包括在教育、职业和社会阶级的归属方面大不相同的个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而身份团体则由职业相同的个人组成,因为他们有相似的教养和相当一致的社会地位。阶级是来源不同的个人组成的,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某种利益、生活习惯以及几乎相同的教育。


相关文章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在读<乌合之众>之前,从没读过任何的心理学专业的书籍.也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抱着粗略学习和认识心理学的心态读完了这本著作.读完之后也仅仅是清楚本书讲的内容,但关于心理学认识还是没有很大的提高,但 ...查看


  • 三国读书笔记600字
  • [三国读书笔记600字] 三国读书笔记600字(一)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三国读书笔记600字.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 ...查看


  • 杂文选萃--假如我是孔子
  • 杂文选萃 编辑制作:林夕梦 [<杂文选刊>杯第三届全国校园杂文大赛作品选登] 假如我是孔子 董寅生 (作者系邯郸学院历史系学生) 假如我是孔子,我希望不被人们膜拜,也不被人们玷污:不被人们高举,也不被人们亵渎.我尤其希望我的塑像 ...查看


  • 提升思想深度的10本书
  • 决定一个人能站多高.走多远的,是他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一个有思想的人,总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深藏在其中的蕴意.然而,思想深度的提升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提升思想深度与宽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思考,平时也要多看书.本期荐书堂整 ...查看


  • 乌合之众读书报告
  •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读书报告 本书着重在于对大众心理的研究,分析大众心理形成的机制.特征.表现以及群体心理影响下的行为分析.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生活在群体之中的我们可能一不留神就会卷入这种集体的无意识之中,做出甚至连我们自己 ...查看


  • 乌合之众-读书报告 1
  • <乌合之众> -------读书报告 对<乌合之众>这本书最初的印象除了老师的推荐还有着百度百科上的这样一句话"有两位政治人物,尤其忙于通读勒庞的著作.他们将勒庞制定的规则付诸实践,并且及其认真的将他们分门 ...查看


  • 关于读书节的演讲稿
  • 关于读书节的演讲稿 说实在话,对于我来说,有时候想想真正的潜心读书起步不是太早,参加工作后的读书先缘于自己的学历不足,为自己的工作添加筹码,苦读数年,获得大专.本科学历.真正的读书可能应了"教然后知困",真正明白了&qu ...查看


  • 简议写作中的材料问题
  • 发布时间: 2009-08-05 07:43:37   作    者: 李占忠 来    源: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摘  要:笔者立足于政论文写作的视角,着意于撰写领导讲话之类行政公文涉及的材料的含义.材料的积累.材料的选择三个常见 ...查看


  • 净水电器工程市场推广方案若干"套路"
  • 没有前面这些工程市场的谋划,就会让工程市场的策划"无依无靠".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经典镜头,身材还算健硕的周星星,正想欺负对面那位矮小的对象,当其正摆出居高临下,胜券在握的"伟大胜利者"形象时,却看矮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