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影响研究

1定义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2何谓“影响”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概念的区别: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外力作用下的结果。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影响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影响与接受 接受是一种阅读经验,仅表明影响的潜在性,只有当作家创作出作品来,影响才算真正实现。 《飘》虽风靡一时却未曾影响文学作品,《神曲》阅读者虽少,但影响甚广。影响过程分为三步:作品力量——阅读经验——创作因素,接受还停留在阅读经验层面,只有进入创作过程才算发挥了影响。 影响与模仿 模仿是作家极尽可能将自己的创作个性服从于另一作家,或者说完全失去创作个性;而影响则是某种文学现象的创造性变形,被影响的作家所产生的作品本质上是属于他自己的。鲁迅的《伤逝》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影响与类同 指没有任何联系的两部作品在风格、结构、情调或观念等方面的近似,而影响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有时间的先后,因果上的机遇等,也就是说它需要有明确的事实作依据。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展现了儿童飘忽不定的思绪,很像伍尔夫的意识流。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3影响产生的条件

A.

B.

C.

A.

B. 接受国的社会环境 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欣赏习惯 被影响者个人的内在条件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正影响和负影响 4影响的类型

正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积极的,它推动、丰富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吸收、消化外来因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负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对影响者的某些因素加以抵制和否定

5影响研究的范围

(一)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

(二)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和影响

(三)文学史上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影响研究经过的路线,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描述

6影响研究的局限

首先,影响研究偏重于事实联系,注重来源与影响的研究,把研究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和考证上,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其次,影响研究强调实证,使其范围受到限制。

二、平行研究

1定义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2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一)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A.

B. 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普遍的人性

中国哲学强调统一,整体,和谐。 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太极图”

西方更注重差异,多元,矛盾。 西方文化的象征是“十字架”。

自然观,历史观,民族关系

(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A. 文学本体及其存在形式的共同性。

B. 文学的体验形式、创作形式又是在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中实现的。

C.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正是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3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是一种求异研究。

类比和对比是平行研究的主要方法,类比是比较的前提,对比是比较的价值所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往往交叉运用。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

准确地指出不同体系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地解释这些类同和差别的原因;

在研究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或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或提出一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4平行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一)平行研究的特点

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

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平行研究的局限

平行研究的对象还有待于限定和选择

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的异质性问题

总之,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它们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相继形成,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的研讨。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一、影响研究

1定义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2何谓“影响”

比较文学的“影响”概念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概念的区别: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外力作用下的结果。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影响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影响与接受 接受是一种阅读经验,仅表明影响的潜在性,只有当作家创作出作品来,影响才算真正实现。 《飘》虽风靡一时却未曾影响文学作品,《神曲》阅读者虽少,但影响甚广。影响过程分为三步:作品力量——阅读经验——创作因素,接受还停留在阅读经验层面,只有进入创作过程才算发挥了影响。 影响与模仿 模仿是作家极尽可能将自己的创作个性服从于另一作家,或者说完全失去创作个性;而影响则是某种文学现象的创造性变形,被影响的作家所产生的作品本质上是属于他自己的。鲁迅的《伤逝》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影响与类同 指没有任何联系的两部作品在风格、结构、情调或观念等方面的近似,而影响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有时间的先后,因果上的机遇等,也就是说它需要有明确的事实作依据。废名的小说《竹林的故事》展现了儿童飘忽不定的思绪,很像伍尔夫的意识流。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3影响产生的条件

A.

B.

C.

A.

B. 接受国的社会环境 接受国的艺术传统、欣赏习惯 被影响者个人的内在条件 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正影响和负影响 4影响的类型

正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积极的,它推动、丰富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吸收、消化外来因素,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负影响指影响者对被影响者的作用是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了他国的创作;或者说,被影响者对影响者的某些因素加以抵制和否定

5影响研究的范围

(一)作家作品的实际联系和影响

(二)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互相呼应和影响

(三)文学史上的外来渗透和对外影响

影响研究经过的路线,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描述

6影响研究的局限

首先,影响研究偏重于事实联系,注重来源与影响的研究,把研究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和考证上,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其次,影响研究强调实证,使其范围受到限制。

二、平行研究

1定义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2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一)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A.

B. 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普遍的人性

中国哲学强调统一,整体,和谐。 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太极图”

西方更注重差异,多元,矛盾。 西方文化的象征是“十字架”。

自然观,历史观,民族关系

(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A. 文学本体及其存在形式的共同性。

B. 文学的体验形式、创作形式又是在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中实现的。

C. 平行研究的基础在于文化、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完全相同,甲等于乙,没有比较的必要;甲与乙不相干,没有比较的可能。正是文化和文学的这种普适性与差异性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3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这是一种求异研究。

类比和对比是平行研究的主要方法,类比是比较的前提,对比是比较的价值所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往往交叉运用。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

准确地指出不同体系或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地解释这些类同和差别的原因;

在研究中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或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或提出一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4平行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一)平行研究的特点

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

对于中国比较文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平行研究的局限

平行研究的对象还有待于限定和选择

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的异质性问题

总之,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它们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相继形成,并在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文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的研讨。


相关文章

  •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 摘要 目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经济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促使广大第一产业劳动者涌入城市,成为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面对如此的就业局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本文总结了主 ...查看


  • 翻译学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第三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纷呈,翻译学研究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翻译研究呈现出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既对立有互为补充的多元特征. 重点人物:奈达 将当代翻译理论的流变表述为从语文学,语言学, ...查看


  • 大学生消费支付方式调查报告 4(1)
  • 单位代码 10642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 大学生消费支付方式调查报告 学 院: 专 业: 经济统计学 班 级: 13统计学 学生姓名: 计成 柯振武 雷义顺 姚川忠 指导教师: 陈晓东 职 称: 提交日期: 2017 年 ...查看


  • 比较文学讲义
  • 比较文学讲义 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 John Turner将"烟花三月下扬州"翻译成: Mid April mists and blossoms go "扬州"一词略去未译.译者以为这是一个普通 ...查看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1
  •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全书共有九章,主线为: 科研概述及科研素养---选题----文献查阅---经典研究方法---现代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处理---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管理---知识产权及保护. 第一章 科学研究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 ...查看


  • 会计专业以及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
  • 会计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 2.审计.很多财务制度健全的单位都有自己的 ...查看


  •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简要地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文献分析法 (一)文献分析法概述 1.含义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献.它包括图书 ...查看


  • 高中物理目录与考点分布(沪科版)
  • 高中物理教科书目录与考点分布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本套教材咸阳市大部分学校使用,与人教版内容基本相同,知识的安排顺序有部分区别.本目录为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其中必修1与必修2高一学习,选修3-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结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涵义: 1.方法与方法论 (1)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它是联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