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的桥梁,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家校协同;沟通;交流;合作;倾听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44―02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家庭教育指导和配合的任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可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同样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育人机制的完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包含了家庭教育又包含了学校教育。它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现在常说资源共享,其实在每个家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和工作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阅历、生存的本领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1.在协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家庭进行教育上的有效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教师在协同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杜威曾说过,“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出一种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成员”。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平等和尊重、理性和智慧。 (2)主动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更要及时通知家长。 (3)公正的原则。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家长协同教育时要不亢不卑,不因家长的贫富、职位的高低、学生成绩优劣等而区别对待。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 (4)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看法并表示理解。在尊重家长人格的同时,还必须尊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其教育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求同存异。教师应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根据教育科学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上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导。 (5)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要更加关注和爱护。如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多人没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是文盲,这为家校协同教育带来许多困难。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消除家校协同教育的障碍。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家长,将关爱更多地给他们。 另外,要重视特殊家庭的家校协同教育。如对身体残疾的学生、智障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状态家庭(夫妻中一人长期在外地)、留守孩子等,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和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与学校联系手册、电话、通信、运用网络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沟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平台。 (1)个别联系。1)家访。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先进了,但因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访工作。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实地的踏访。”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一种好的形式,我们不能抛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想法与要求,学生在家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等情况,双方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2)随机个别交谈或约请家长来学校。教师可与家长在短暂的相见时,抓住时机随时进行交谈。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就要约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量解决和处理的办法。3)书面联系。一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利用“家校联系簿”、“联系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充分地交流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配合,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学校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或开辟父母专栏指导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一般工作都很紧张,这就需要开办专栏,创办简报、专刊等通报信息,介绍各种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树立和宣传家教典型,指导家庭教育。 (2)集体联系(和多位家长联系)。1)召开家长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互相联系的好机会,是教师倾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双方相互沟通的好方式。2)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况,与教师互通学生教育的信息,同时学校开放日活动也展示了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架起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3)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4)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教子有方的家长举办专题性讲座和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家长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5)通过网络、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互通信息,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建立校园网,家长聊天室。家长、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这种系统了解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家长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帮助。 3.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家长应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默契配合 首先,家长的知识、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倾听他人说话,不粗暴地打断他人谈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家长有善于倾听教师的习惯,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多一分沟通,少一分隔阂;多一层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份行动,少一些抱怨,为同一教育目标从不同的教育角度,各司其职,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学生的合力。 第三,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有些家庭对学校和子女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考取名校作为唯一的出路,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家庭不能制订具体的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进行细节量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在协同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有些家长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合作,只等教师找家长。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但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沟通多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能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夏春秋(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杨唯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的桥梁,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家校协同;沟通;交流;合作;倾听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44―02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家庭教育指导和配合的任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可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同样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育人机制的完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包含了家庭教育又包含了学校教育。它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现在常说资源共享,其实在每个家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和工作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阅历、生存的本领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1.在协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家庭进行教育上的有效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教师在协同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杜威曾说过,“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出一种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成员”。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平等和尊重、理性和智慧。 (2)主动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更要及时通知家长。 (3)公正的原则。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家长协同教育时要不亢不卑,不因家长的贫富、职位的高低、学生成绩优劣等而区别对待。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 (4)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看法并表示理解。在尊重家长人格的同时,还必须尊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其教育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求同存异。教师应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根据教育科学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上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导。 (5)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要更加关注和爱护。如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多人没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是文盲,这为家校协同教育带来许多困难。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消除家校协同教育的障碍。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家长,将关爱更多地给他们。 另外,要重视特殊家庭的家校协同教育。如对身体残疾的学生、智障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状态家庭(夫妻中一人长期在外地)、留守孩子等,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和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与学校联系手册、电话、通信、运用网络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沟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平台。 (1)个别联系。1)家访。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先进了,但因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访工作。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实地的踏访。”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一种好的形式,我们不能抛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想法与要求,学生在家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等情况,双方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2)随机个别交谈或约请家长来学校。教师可与家长在短暂的相见时,抓住时机随时进行交谈。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就要约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量解决和处理的办法。3)书面联系。一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利用“家校联系簿”、“联系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充分地交流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配合,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学校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或开辟父母专栏指导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一般工作都很紧张,这就需要开办专栏,创办简报、专刊等通报信息,介绍各种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树立和宣传家教典型,指导家庭教育。 (2)集体联系(和多位家长联系)。1)召开家长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互相联系的好机会,是教师倾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双方相互沟通的好方式。2)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况,与教师互通学生教育的信息,同时学校开放日活动也展示了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架起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3)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4)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教子有方的家长举办专题性讲座和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家长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5)通过网络、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互通信息,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建立校园网,家长聊天室。家长、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这种系统了解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家长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帮助。 3.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家长应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默契配合 首先,家长的知识、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倾听他人说话,不粗暴地打断他人谈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家长有善于倾听教师的习惯,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多一分沟通,少一分隔阂;多一层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份行动,少一些抱怨,为同一教育目标从不同的教育角度,各司其职,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学生的合力。 第三,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有些家庭对学校和子女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考取名校作为唯一的出路,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家庭不能制订具体的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进行细节量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在协同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有些家长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合作,只等教师找家长。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但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沟通多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能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夏春秋(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杨唯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