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荡秋千

实践活动——荡秋千

临城实验小学 张保华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 页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教学难点

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认真操作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

铁架台、质量不同的砝码、长短不同的绳子、秒表一块。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荡过秋千吗?好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荡秋千有关.(板书课题:荡秋千) 感兴趣吗?荡秋千时有什么感受?

2. 学生谈荡秋千的感受:“很快乐,有飞起来的感觉,很刺激等等”

3. 教师适时提醒::老师能感觉到你们荡秋千的快乐和惬意,但是在荡秋千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4. 出示课本54页插图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5. 学生回答:“有三个小孩在荡秋千;第一个比较瘦,中间那个比胖不瘦,第三个比较胖;第一个的绳子短,中间的绳长,第三个不长不短。”

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1. 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给他们标上号。(是从左往右分别标上1、2、3号)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与同伴比什么?

2. 学生回答:“比谁荡的高;比谁荡的快;比谁荡的远;比谁荡的次数多;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谁荡的次数多。”

3. 教师总结:你们真会玩,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那我们就比荡秋千的次数吧. (板书:荡秋千的次数)

4. 教师提问:“刚才有个学生说在什么前提下比荡秋千的次数?”

学生回答:时间相同

5. 时间不相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比赛要公平,所以时间必须相同。

6. 那就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比荡秋千的次数吧。(板书:在相同的时间内。) 再看画面,你认为几号会赢,请用手指的个数来表示你的选择。(有三种选择)

7. “数学讲究的是道理,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学生回答:“一号的绳子比较短,所以他荡的次数多;一号的体重轻,所以他荡的次数多。二号的绳子最长,所以我认为二号荡的次数多;三号最重,我认为三号荡的次数多。”

8.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猜想: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会不会与质量有关,(板书:质量)二是他会不会与绳长有关,(板书:绳长)到底于什么有关,又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回答:做实验。

9. 做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怎样做试验,庆在小组内商讨验证两种猜想的方法。

三、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1. 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及时点拨指导。

2. 交流试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绳长相同,质量不同):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挂在绳子上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数各自摆了多少次。

实验提示:绳的长短怎样?物体的质量怎样?

如果物体的质量不同,绳的长短也都不相同,你还能判断出它是否与质量有关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如果一个时间长,一个时间短,时间长的肯定白的次数多;如果质量、绳长和时间都不相同,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荡秋千的次数。

实验方案二(质量相同,绳长不同):用长短不同的绳子挂上同一个物体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数各自摆了多少次。

实验提示:绳的长短怎样?物体的质量怎样?

3.小组实验操作

(1)师演示操作方法

① 老师准备三个不同质量砝码,用相同长度的绳吊着,把三个砝码从同样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② 教师换三个砝码进行同样实验。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小组长先分好工,再取出材料完成实验一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试验,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①、时间15秒,绳长相同,都是30厘米。50克的砝码摆了33次,100克的砝码摆了33次,200克的砝码摆了33次,我们组发现:绳长和时间相同,质量不同,摆动的次数相同。

②、时间15秒,绳长相同,都是15厘米。50克的砝码摆了25次,100克的砝码摆了25次,200克的砝码摆了25次,我们组发现:它们摆动的次数相同。 绳长相同,质量不同,摆动的次数相同,说明了什么?

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物体质量无关。(板书:无关)

绳长不同,摆动的次数真不相同吗?答案藏在实验二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二。 小组汇报实验二的试验情况:

实验二:时间是15秒,质量都是100克,绳长是15厘米的摆了33次。绳长是20厘米的摆了30次。绳长是25厘米的摆了28次. 我们发现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有关。

教师板书: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有怎样的关系?绳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绳越短,摆动的次数越多。

(3)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老师强调注意前提是“相同时间内”。

请同学们在回过头来看画面,现在再来让你选择,你认为几号会赢,理由是什么? 学生:1号会赢,因为他的绳子最短。

四、全课总结

1.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到了,今天学的开心吗?想说点什么?

学生回答:这节课学会了“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2. 荡秋千中有这么多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同学们平时要做个生

活有心人,用心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好吗?

板书设计

荡秋千

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荡秋千》是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次综合应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探究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猜想比赛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规则等环节,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在小组合作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都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存在的不足

1. 在“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环节时,由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疏漏,导致悬念“不悬”。

2. 在“合作探究,实验验证”环节,部分小组第一次实验失误时,我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总结教训,在第二次实验是加强合作。

使用建议

让学生多试验几次,效果更好。

实践活动——荡秋千

临城实验小学 张保华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 页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教学难点

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认真操作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具准备

铁架台、质量不同的砝码、长短不同的绳子、秒表一块。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荡过秋千吗?好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荡秋千有关.(板书课题:荡秋千) 感兴趣吗?荡秋千时有什么感受?

2. 学生谈荡秋千的感受:“很快乐,有飞起来的感觉,很刺激等等”

3. 教师适时提醒::老师能感觉到你们荡秋千的快乐和惬意,但是在荡秋千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4. 出示课本54页插图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5. 学生回答:“有三个小孩在荡秋千;第一个比较瘦,中间那个比胖不瘦,第三个比较胖;第一个的绳子短,中间的绳长,第三个不长不短。”

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1. 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给他们标上号。(是从左往右分别标上1、2、3号)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与同伴比什么?

2. 学生回答:“比谁荡的高;比谁荡的快;比谁荡的远;比谁荡的次数多;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谁荡的次数多。”

3. 教师总结:你们真会玩,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那我们就比荡秋千的次数吧. (板书:荡秋千的次数)

4. 教师提问:“刚才有个学生说在什么前提下比荡秋千的次数?”

学生回答:时间相同

5. 时间不相同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因为比赛要公平,所以时间必须相同。

6. 那就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比比荡秋千的次数吧。(板书:在相同的时间内。) 再看画面,你认为几号会赢,请用手指的个数来表示你的选择。(有三种选择)

7. “数学讲究的是道理,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学生回答:“一号的绳子比较短,所以他荡的次数多;一号的体重轻,所以他荡的次数多。二号的绳子最长,所以我认为二号荡的次数多;三号最重,我认为三号荡的次数多。”

8.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猜想: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会不会与质量有关,(板书:质量)二是他会不会与绳长有关,(板书:绳长)到底于什么有关,又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回答:做实验。

9. 做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怎样做试验,庆在小组内商讨验证两种猜想的方法。

三、实验验证,探究新知

1. 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及时点拨指导。

2. 交流试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绳长相同,质量不同):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挂在绳子上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数各自摆了多少次。

实验提示:绳的长短怎样?物体的质量怎样?

如果物体的质量不同,绳的长短也都不相同,你还能判断出它是否与质量有关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如果一个时间长,一个时间短,时间长的肯定白的次数多;如果质量、绳长和时间都不相同,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荡秋千的次数。

实验方案二(质量相同,绳长不同):用长短不同的绳子挂上同一个物体摆一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数数各自摆了多少次。

实验提示:绳的长短怎样?物体的质量怎样?

3.小组实验操作

(1)师演示操作方法

① 老师准备三个不同质量砝码,用相同长度的绳吊着,把三个砝码从同样高度荡起,用力均匀。

② 教师换三个砝码进行同样实验。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小组长先分好工,再取出材料完成实验一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试验,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①、时间15秒,绳长相同,都是30厘米。50克的砝码摆了33次,100克的砝码摆了33次,200克的砝码摆了33次,我们组发现:绳长和时间相同,质量不同,摆动的次数相同。

②、时间15秒,绳长相同,都是15厘米。50克的砝码摆了25次,100克的砝码摆了25次,200克的砝码摆了25次,我们组发现:它们摆动的次数相同。 绳长相同,质量不同,摆动的次数相同,说明了什么?

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物体质量无关。(板书:无关)

绳长不同,摆动的次数真不相同吗?答案藏在实验二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二。 小组汇报实验二的试验情况:

实验二:时间是15秒,质量都是100克,绳长是15厘米的摆了33次。绳长是20厘米的摆了30次。绳长是25厘米的摆了28次. 我们发现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有关。

教师板书:荡秋千的次数与绳长有怎样的关系?绳越长,摆动的次数越少;绳越短,摆动的次数越多。

(3)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老师强调注意前提是“相同时间内”。

请同学们在回过头来看画面,现在再来让你选择,你认为几号会赢,理由是什么? 学生:1号会赢,因为他的绳子最短。

四、全课总结

1.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到了,今天学的开心吗?想说点什么?

学生回答:这节课学会了“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2. 荡秋千中有这么多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同学们平时要做个生

活有心人,用心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好吗?

板书设计

荡秋千

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荡秋千》是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次综合应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探究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本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猜想比赛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规则等环节,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在小组合作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都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独特想法与个性魅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存在的不足

1. 在“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环节时,由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疏漏,导致悬念“不悬”。

2. 在“合作探究,实验验证”环节,部分小组第一次实验失误时,我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总结教训,在第二次实验是加强合作。

使用建议

让学生多试验几次,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荡秋千教学设计
  • <荡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查看


  • 第七册音乐课荡秋千教学设计
  • <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2.生动地演唱歌曲,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3.用歌声展示孩子们的童心.童趣. 教材分析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 ...查看


  •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 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资料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 ...查看


  • 论"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
  • 朗读即"出声读书", 要求朗读者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一方面, 朗读者要用眼看, 输入语言符号; 另一方面, 朗读者要用嘴发声, 输出有声语言.朗读也是对作 ...查看


  • 1._找春天_教学设计_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害羞.探出.嫩芽.音符.触到.喜鹊.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语. 2.技能目标: 品味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品味美感.. 3.情感目标 ...查看


  •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 题目:<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姓名:郑 凤 斌 工作单位 :城 关 小 学 联系电话:[1**********]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摘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现代生活理念发生的变化和 ...查看


  • 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融于生活 顺乎自然
  • 崔乐泉 编者按: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据说在古希腊奥林匹亚,曾先后举行了292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事实上,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大会也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且与西方体育运动较偏重竞技性相比,更讲求娱乐性.教育性 ...查看


  • 42清明节主题班会
  • 清明节主题班会 四(2)中队 活动背景: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却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 ...查看


  •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