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读吴官正《闲来笔潭》有感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时代主人》编辑室 江先贞
近日,笔者利用工作余暇认真拜读了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这是一部极其独特的领导人著作,书中没有任何工作文稿,都是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记录,洋溢着质朴的真情实感。可谓是一部别致的饱含生命情怀、政治情怀和人文情怀的心灵随感录。
掩卷沉思,笔者感慨万千,其中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童年、少年乃至青年吴官正的经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苦难”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童年时,“当时爷爷奶奶、我们一家,还有大叔一家、细叔都挤在一幢很小的三间瓦房里。”“全家六口挤在一张旧床上”“家里生活非常苦,常常吃了上顿难保下顿”“只能吃糠拌菜,两天拉不出大便”“9岁那年,在殿嘴上耙田时,不小心摔倒了,脚被耙齿割得鲜血直流,痛得死去活来”„„
求学期间,吴官正为了筹集上初中的学费,“我四处捡猪粪、拾瓜子,备钱上学。”在余干中学上学时,冬天“还只穿一条单裤,袜子也没有,手像鸡爪子”;保送到鄱阳中学上高中报到时,他身上“只有八角钱,还要留下用”;考上了清华大学,却“愁的是到北京去的路费”“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晚上常饿得肚子痛,有时爬起来喝自来水。”
结婚时,吴官正“只有两床高中读书时盖过的旧被子,就住在牛栏里,床是破船板拼的,上面还有很多钉子。”参加工作后哪怕是担任武汉市科委副主任,“酷热的夏天我们也从没买过一个西瓜吃。”当了武汉市市长后“生活仍然很艰苦。爱人下班后常到菜市场去买扒堆的菜,有时买上几十斤,晒干做咸菜。整幢楼几十家,就我们一家晒菜,而且晾在阳台上的被子、衣服破旧,连小偷都不愿光顾。”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吴官正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和无奈,生活中的这些磨难,不仅没有压垮和摧毁吴官正,反而给了他同苦难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把这些艰苦岁月作为人生的一番难得阅历,把这种坎坷经历作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个人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刻苦地去追求,去奋斗,去拼搏,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发奋学习。也许是差点失学的原因,吴官正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动力十足,“抓紧时间记,抓紧时间领会,抓紧时间做练习”到初二下学期,他就把初中的数理化全部学完;刚上高中就把高一的全部课程自学完了;高一期间就把高二、高三的课程全部自学完;从高二开始,用了两年时间学完了大学数学的极限、导数、微分、积分、概率论、复变函数和偏微分方程等课程。发奋读书,刻苦学习,使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并获得校长颁发的奖章和证书,还得到了校长和北京市委分管文教的领导接见。这种发奋学习的精神深入了吴官正的骨髓,一直延续到他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勤奋工作。不管是在工厂当技术人员还是担任地方领导,乃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一心扑在工作上,干任何事情都一
丝不苟,对自己严格要求,有时近乎苛刻,立志要将自己的所学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在武汉葛店化工厂时,他“工作十分卖力,技术也好。平时在工厂里转,没有故障时,就坐下来看书、设计、做实验,晚上常在值班室睡觉,一旦新上的技术系统出现故障,就立即赶过去。”在地方担任主要领导时,只要“出现紧急情况,他总是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这一切无不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限忠诚。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亲民爱民。“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出生贫寒农家的吴官正,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走到哪里都不忘亲民爱民。在江西工作时,他多次把自己的稿费寄给困难学生。在山东工作时,他曾经“有两次发火,印象比较深刻。”其中一次是一个县连续发生了三起乡镇干部作风粗暴,方法蛮横,造成群众伤亡的恶性事件,他“非常震怒,拍了桌子,拿起电话训人。”要求必须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就是素以廉政和体恤民情而著称的吴官正,从他的所作所为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心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读完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之后,我对这句名言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读吴官正《闲来笔潭》有感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时代主人》编辑室 江先贞
近日,笔者利用工作余暇认真拜读了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这是一部极其独特的领导人著作,书中没有任何工作文稿,都是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的自我记录,洋溢着质朴的真情实感。可谓是一部别致的饱含生命情怀、政治情怀和人文情怀的心灵随感录。
掩卷沉思,笔者感慨万千,其中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童年、少年乃至青年吴官正的经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苦难”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童年时,“当时爷爷奶奶、我们一家,还有大叔一家、细叔都挤在一幢很小的三间瓦房里。”“全家六口挤在一张旧床上”“家里生活非常苦,常常吃了上顿难保下顿”“只能吃糠拌菜,两天拉不出大便”“9岁那年,在殿嘴上耙田时,不小心摔倒了,脚被耙齿割得鲜血直流,痛得死去活来”„„
求学期间,吴官正为了筹集上初中的学费,“我四处捡猪粪、拾瓜子,备钱上学。”在余干中学上学时,冬天“还只穿一条单裤,袜子也没有,手像鸡爪子”;保送到鄱阳中学上高中报到时,他身上“只有八角钱,还要留下用”;考上了清华大学,却“愁的是到北京去的路费”“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晚上常饿得肚子痛,有时爬起来喝自来水。”
结婚时,吴官正“只有两床高中读书时盖过的旧被子,就住在牛栏里,床是破船板拼的,上面还有很多钉子。”参加工作后哪怕是担任武汉市科委副主任,“酷热的夏天我们也从没买过一个西瓜吃。”当了武汉市市长后“生活仍然很艰苦。爱人下班后常到菜市场去买扒堆的菜,有时买上几十斤,晒干做咸菜。整幢楼几十家,就我们一家晒菜,而且晾在阳台上的被子、衣服破旧,连小偷都不愿光顾。”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吴官正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和无奈,生活中的这些磨难,不仅没有压垮和摧毁吴官正,反而给了他同苦难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把这些艰苦岁月作为人生的一番难得阅历,把这种坎坷经历作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个人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刻苦地去追求,去奋斗,去拼搏,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发奋学习。也许是差点失学的原因,吴官正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动力十足,“抓紧时间记,抓紧时间领会,抓紧时间做练习”到初二下学期,他就把初中的数理化全部学完;刚上高中就把高一的全部课程自学完了;高一期间就把高二、高三的课程全部自学完;从高二开始,用了两年时间学完了大学数学的极限、导数、微分、积分、概率论、复变函数和偏微分方程等课程。发奋读书,刻苦学习,使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并获得校长颁发的奖章和证书,还得到了校长和北京市委分管文教的领导接见。这种发奋学习的精神深入了吴官正的骨髓,一直延续到他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勤奋工作。不管是在工厂当技术人员还是担任地方领导,乃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一心扑在工作上,干任何事情都一
丝不苟,对自己严格要求,有时近乎苛刻,立志要将自己的所学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在武汉葛店化工厂时,他“工作十分卖力,技术也好。平时在工厂里转,没有故障时,就坐下来看书、设计、做实验,晚上常在值班室睡觉,一旦新上的技术系统出现故障,就立即赶过去。”在地方担任主要领导时,只要“出现紧急情况,他总是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这一切无不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限忠诚。
经历了苦难才使他懂得要更加亲民爱民。“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出生贫寒农家的吴官正,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走到哪里都不忘亲民爱民。在江西工作时,他多次把自己的稿费寄给困难学生。在山东工作时,他曾经“有两次发火,印象比较深刻。”其中一次是一个县连续发生了三起乡镇干部作风粗暴,方法蛮横,造成群众伤亡的恶性事件,他“非常震怒,拍了桌子,拿起电话训人。”要求必须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就是素以廉政和体恤民情而著称的吴官正,从他的所作所为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心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读完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之后,我对这句名言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