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前言:
风险的客观存在要求有效的地预测和应对以降低损失和危害,预警由此而生。预警,即对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给予提醒和警告。企业经营无时无刻不处于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之中,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必须建立预警制度,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不可控因素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预先察觉经营中的危机,并采取有效应变措施,化解风险消除危机。
一、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危机和财务财务风险预警的定义: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和特定的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为标准。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从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
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 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表现为基本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已经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所以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第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针对财务风险展开的预警就构成了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即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分析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很早就有了,纵观国内的外的风险预警,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风险预警远远的早于我国的,并且有他的独到性和先进性。比如有一个叫安然公司的,2001年,安然公司它是在美国美国公司里排名前六位,就按他当时市值排名前六位的公司而言,这已经可是算的一家非常大的企业了,这家公司在2001年的时候,他的评级是非常高的,评级公司都给了他两个a左右的评价。这种评价当时在美国是最高的。然而这家公司在2001年7月的时候却就申请企业的破产保护了。所有可以说这些评级机构当时都没分析出这个公司的问题,没
有了解到公司的真正问题,所以才会给出这个搞的评价。很显然,连这些大的专业机构没能分析出来,更别说我们这些广大的投资人,他们是更加没有办法去分析出来了,只能跟着所谓的评级机构去亏钱了。但是如果运用财务风险与警法中的异常值分析的话,就能从中分析出来。有公司公司其实在1999年就已经进行风险预警了,预测到这个公司很可能上在未来1到2年之内就会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危机,甚至破产。其实像这样的公司很多,比如美国世通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等,他们其实也很早就做了风险预警。所以在预警这个方面,国外的的分析的方法、理论、模型具有它的独到性和先进性,更重要的预警方法他对我们这些公司都骑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的主要方法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定性预警,一种是定量预警。
(一)、定性预警分析
1、 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通过风险管理部门、保险企业、专业咨询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调查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地点、调查的对象,编制调查表,预先确定需要询问的一些问题,尽量避免忽略、遗漏某些重要事项。
(2)现场调查和访问
风险调查和访问应该密切注意那些经常引发事故的环境和工作方式。例如,风险管理部门发现高架梯经常引发事故,这时,风险管理人员会仔细调查这些架子的性能和工人使用高架梯的方法,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使用高架梯的工人违规操作,整改的方式是对使用高架梯的工人进行培训,这是对工人工作方式的现场调查。
(3)调查报告
首先应该进行现场调查,然后应该写调查报告。了解风险单位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就是调查报告,同时调查报告也是保险人承保的依据,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应在将调查时发现的情况报告委托调查的保险企业,调查报告应该指出标的物的整改方案和危险点。
调查报告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说明风险单位或各个建筑物的用途,比如,存放在建筑物里面东西、从事的活动等; 说明哪些用途、活动可能引发风险事故; 使用物品和材料引起事
故风险的详细情况,特别是伴有危险的储存和操作系统所引发的风险事故; 建筑物供电系统、供热和照明的详细情况;消防器材的详细情况,其完好状态、配备是否适当、适用性以及位置等; 水喷淋系统的等级、保护范围以及对消防装置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测试情况的评价等; 调查人员对被保险人管理水平能力的看法; 调查员关于改善保险标的安全状况、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建议等。
2、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是有特定症状的,而且是逐渐加剧的,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财务危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症状。
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资源分配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疏于风险管理;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
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
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
财务危机实现期:负债超过资产,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
根据上述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公司如有相应症状出现,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判定公司财务危机的程度,对症下药,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使公司尽快摆脱财务困境,以恢复财务的正常运作。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是如果在实际中很难将这四个阶段作截然的划分,特别是财务危机的表现症状,它们可能在各个阶段都有相似或互有关联的表现。
3、判断企业“病情”的有力武器之一是看看有没有制定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来考虑资金周转问题。这种方法关注企业是否经常检查结转下月余额对总收入的比率、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额的比率等,这对维持企业的生存极为重要。它主要的思路是当销售额逐月上升时,兑换付款票据极其容易。可是反过来,如果销售额每月下降,已经开出的付款凭据也就难以支付。而且,经济繁荣转向萧条,尤其是进入萧条期后,企业计划就往往被打乱。销售额和余小款的回收都不能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各种经费往往超过原来的计划,所以如果不制定特别细致的计划表,资金的周转就不能不令人担忧。
4、 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对识别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暴露公司潜在的风险。在公司生产经营流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点,如果在关键点上出现堵塞和发生损失,将会导致公司全部
经营活动终止或资金运转终止。在画出的流程图中,每个公司都可以找出一些关键点,对公司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在关键点处采取防范的措施,才可能有效降低风险。
5、 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评估时,每一项得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满分,不容许给中间分。所给的分数就表明了管理不善的程度,总分是100分,参照管理评分法中设置的各项目进行打分,分数越高,则公司的处境越差。在理想的公司中,这些分数应当为零;如果评价的分数总计超过25分,就表明公司正面临失败的危险;如果评价的分数总计超过35分,公司就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公司的安全得分一般小于18分。这种管理评分法试图把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这一过程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深入公司及车间,细致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对公司的管理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行之有效,但其效果还取决于评分者是否对被评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直接、相当的了解。
(二)、定量预警分析
1、 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单一财务变量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模型。主要有美国学者比弗(Beaver)于1966年提出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他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大量失败企业和成功企业比较研究,对14种财务比率进行取舍,最终得出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依次为: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比弗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但各比率判断准确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一组财务比率,而不是一个比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指使用多个变量组成的鉴别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最早美国学者奥曼(Altman)开始研究,他选取了1946—1965年间的33家破产的和正常经营的公司,使用了22个财务比率来分析潜在的失败危机。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 (MDA)逐步取5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式的鉴别函数-Z计分法模式。该模型是通过五个变量 (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
营运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表达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场价值/负债账面总价值;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
奥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2.99,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即1.81是企业破产发生的定量界定。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l、X4)、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和运营能力的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
多变量模型除了以上介绍的Z计分法模型以外,还有奥曼改进的第二代模型一一ZETA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國台湾陈肇荣的多元预测模型,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以及其他国外学者研究的考虑现金流量因素的预警模型和考虑产业因素的预警模型等。但是,这几种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就目前为止, Z计分法模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总结
通过以上对预警的方法的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风险预警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和企业而言都是非常的重要,各种方法虽然都有自己的利弊。但是所有各种对企业的风险的预警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各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风险,避免的损失。
参考文献:
《高级财务管理学》 汤谷良
《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陈静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周首华
高级财务管理学作业
班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李凯
学号:[1**********]6
综述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前言:
风险的客观存在要求有效的地预测和应对以降低损失和危害,预警由此而生。预警,即对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风险情况给予提醒和警告。企业经营无时无刻不处于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之中,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必须建立预警制度,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不可控因素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预先察觉经营中的危机,并采取有效应变措施,化解风险消除危机。
一、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危机和财务财务风险预警的定义: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和特定的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为标准。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从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
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 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来看,表现为基本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已经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所以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第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针对财务风险展开的预警就构成了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即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分析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很早就有了,纵观国内的外的风险预警,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风险预警远远的早于我国的,并且有他的独到性和先进性。比如有一个叫安然公司的,2001年,安然公司它是在美国美国公司里排名前六位,就按他当时市值排名前六位的公司而言,这已经可是算的一家非常大的企业了,这家公司在2001年的时候,他的评级是非常高的,评级公司都给了他两个a左右的评价。这种评价当时在美国是最高的。然而这家公司在2001年7月的时候却就申请企业的破产保护了。所有可以说这些评级机构当时都没分析出这个公司的问题,没
有了解到公司的真正问题,所以才会给出这个搞的评价。很显然,连这些大的专业机构没能分析出来,更别说我们这些广大的投资人,他们是更加没有办法去分析出来了,只能跟着所谓的评级机构去亏钱了。但是如果运用财务风险与警法中的异常值分析的话,就能从中分析出来。有公司公司其实在1999年就已经进行风险预警了,预测到这个公司很可能上在未来1到2年之内就会出现重大的财务风险危机,甚至破产。其实像这样的公司很多,比如美国世通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等,他们其实也很早就做了风险预警。所以在预警这个方面,国外的的分析的方法、理论、模型具有它的独到性和先进性,更重要的预警方法他对我们这些公司都骑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的主要方法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定性预警,一种是定量预警。
(一)、定性预警分析
1、 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通过风险管理部门、保险企业、专业咨询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调查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地点、调查的对象,编制调查表,预先确定需要询问的一些问题,尽量避免忽略、遗漏某些重要事项。
(2)现场调查和访问
风险调查和访问应该密切注意那些经常引发事故的环境和工作方式。例如,风险管理部门发现高架梯经常引发事故,这时,风险管理人员会仔细调查这些架子的性能和工人使用高架梯的方法,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使用高架梯的工人违规操作,整改的方式是对使用高架梯的工人进行培训,这是对工人工作方式的现场调查。
(3)调查报告
首先应该进行现场调查,然后应该写调查报告。了解风险单位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就是调查报告,同时调查报告也是保险人承保的依据,因此,风险管理人员应在将调查时发现的情况报告委托调查的保险企业,调查报告应该指出标的物的整改方案和危险点。
调查报告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说明风险单位或各个建筑物的用途,比如,存放在建筑物里面东西、从事的活动等; 说明哪些用途、活动可能引发风险事故; 使用物品和材料引起事
故风险的详细情况,特别是伴有危险的储存和操作系统所引发的风险事故; 建筑物供电系统、供热和照明的详细情况;消防器材的详细情况,其完好状态、配备是否适当、适用性以及位置等; 水喷淋系统的等级、保护范围以及对消防装置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测试情况的评价等; 调查人员对被保险人管理水平能力的看法; 调查员关于改善保险标的安全状况、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建议等。
2、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公司财务运营情况不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是有特定症状的,而且是逐渐加剧的,财务运营病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财务危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症状。
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资源分配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疏于风险管理;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
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
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
财务危机实现期:负债超过资产,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
根据上述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公司如有相应症状出现,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判定公司财务危机的程度,对症下药,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使公司尽快摆脱财务困境,以恢复财务的正常运作。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是如果在实际中很难将这四个阶段作截然的划分,特别是财务危机的表现症状,它们可能在各个阶段都有相似或互有关联的表现。
3、判断企业“病情”的有力武器之一是看看有没有制定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来考虑资金周转问题。这种方法关注企业是否经常检查结转下月余额对总收入的比率、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额的比率等,这对维持企业的生存极为重要。它主要的思路是当销售额逐月上升时,兑换付款票据极其容易。可是反过来,如果销售额每月下降,已经开出的付款凭据也就难以支付。而且,经济繁荣转向萧条,尤其是进入萧条期后,企业计划就往往被打乱。销售额和余小款的回收都不能按照计划进行,但是各种经费往往超过原来的计划,所以如果不制定特别细致的计划表,资金的周转就不能不令人担忧。
4、 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对识别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暴露公司潜在的风险。在公司生产经营流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关键点,如果在关键点上出现堵塞和发生损失,将会导致公司全部
经营活动终止或资金运转终止。在画出的流程图中,每个公司都可以找出一些关键点,对公司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在关键点处采取防范的措施,才可能有效降低风险。
5、 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评估时,每一项得分要么是零分,要么是满分,不容许给中间分。所给的分数就表明了管理不善的程度,总分是100分,参照管理评分法中设置的各项目进行打分,分数越高,则公司的处境越差。在理想的公司中,这些分数应当为零;如果评价的分数总计超过25分,就表明公司正面临失败的危险;如果评价的分数总计超过35分,公司就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公司的安全得分一般小于18分。这种管理评分法试图把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这一过程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深入公司及车间,细致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对公司的管理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行之有效,但其效果还取决于评分者是否对被评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直接、相当的了解。
(二)、定量预警分析
1、 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单一财务变量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模型。主要有美国学者比弗(Beaver)于1966年提出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他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大量失败企业和成功企业比较研究,对14种财务比率进行取舍,最终得出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依次为: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比弗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但各比率判断准确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一组财务比率,而不是一个比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指使用多个变量组成的鉴别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最早美国学者奥曼(Altman)开始研究,他选取了1946—1965年间的33家破产的和正常经营的公司,使用了22个财务比率来分析潜在的失败危机。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 (MDA)逐步取5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式的鉴别函数-Z计分法模式。该模型是通过五个变量 (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
营运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表达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场价值/负债账面总价值;X5=销售收入/总资产。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
奥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2.99,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即1.81是企业破产发生的定量界定。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l、X4)、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和运营能力的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
多变量模型除了以上介绍的Z计分法模型以外,还有奥曼改进的第二代模型一一ZETA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國台湾陈肇荣的多元预测模型,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以及其他国外学者研究的考虑现金流量因素的预警模型和考虑产业因素的预警模型等。但是,这几种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就目前为止, Z计分法模型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总结
通过以上对预警的方法的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风险预警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和企业而言都是非常的重要,各种方法虽然都有自己的利弊。但是所有各种对企业的风险的预警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各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到企业的风险,避免的损失。
参考文献:
《高级财务管理学》 汤谷良
《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陈静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周首华
高级财务管理学作业
班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李凯
学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