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作业的新认识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张天梅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作业,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也是一个易被遗忘的角落。传统的语文作业似乎就是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不是抄写就是背诵,或者作文。这种作业模式不能吸引学生在主观上进行情感投入,也就不能激发学语文的积极性。所以作业模式的改革实在必行。
对照新课标,笔者进行了小小的尝试。
根据不同的内容,将作业分为几类:
语言积累及运用:这一类作业大部分放在课后完成,比如字的积累(包括字形、字音、字义),词的积累,句的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言知识的积累。一般而言,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我只给定一个大概范围,至于用什么形式完成则有学生自己决定和设计,比如归纳式、列表式等等。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比如诗歌和名家名篇的诵读,可以利用课前2-3分钟时间来一个诵读比赛。这样容易让学生兴奋起来,自然效率也比较高,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想出好多的方法、诀窍(比如联想、图画等)来把诗歌想象化,相对而言就容易多了。
阅读类:这是比较自由的,同时要求也是严格的,而且我们的阅读作业和作文练习很多时候是分不开的。在实践过程中,阅读作业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有新课标推荐的各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我还推荐了毛泽东、徐志摩、汪国真、席慕容等人的一些现代诗,路遥、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包括金庸的小说我也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让他们欣赏、感受,另外,介绍杂志《读者》、《课堂内外》、《中学生》以及与政治关联的《时事政治》,还有报刊《南京日报》等均让他们有所选择地去阅读。当然,也并非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大家一起推荐,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凡优秀的书刊、愿意与同学共享的都可拿来互相借阅。
全班分成4人为单位的阅读小组,我对阅读的要求是:一、每读一篇文章必须提出不少于两个问题并能个人或小组解答,每读一本书要能说出你的感悟或收获(一些要求成文);二、每人都要有一个摘抄本,每星期均有一定量的任务,定期检查;三、列出所读过的书刊的名称,这样学生在一定时间之后可以拿出来“回头看”,不至于读过就忘,而且在他们心中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课内阅读的作业,他们是学生对课堂所教阅读方法的体会和实践的反馈,这部分作业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延伸练习(与课外阅读接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前预习分写作背景、对作者的认识、字词整理、寻找问题等几个方面,由阅读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在课堂上让他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我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还有一个主要的“课堂作业”: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动脑思考,问出了“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才真正做到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自己思想的对话,才是真正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后练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字词的含义或者句子或者文章中心的理解等等,我经常给他们或让他们自己找类似的文章(从文体、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以课本内为主,有时,还让他们来个小品、话剧表演或对某个有争议的问题来个小小的辩论,这些都成为练习的选择,我给学生的拓展阅读很多则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趁热打铁,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迁移都能得到高效率的再现和巩固。
作文: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吃草的过程,写是挤奶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 我曾试过一种小作文练习的方式:布置每周两篇作文,固定某一天收上来,每一篇打个“阅”字,或选几篇写点评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打击。两周后,我宣布这种作文练习方式结束,刚巧到了母亲节,于是我提议学生那天回去帮母亲做一件事,哪怕是对母亲说上一句体贴的话语,然后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几乎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有对母亲的感激,有对自己的不满,有决心的表白等等。这时,我深深明白教师的放要有的放矢,“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善于在无声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去体验、感受自然,使其文章真正做到感人。于是我的作文很多都和阅读挂钩,采用“移情大法”,几个月下来,很见效果,学生热情高涨,每每跃跃欲试,在南京市“好家长”作文竞赛中两名学生取得不错的名次,几名学生才作文已见诸《好家长》等书刊之上。
当然,也不能一激动就乱了阵脚,各种文体的训练,各种写作要求的练习(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都必须有序地进行。一般一星期我都争取抽一节课时间对他们的课下作文进行讲评,让他们讨论,互相批改,互相阅读、欣赏,以达到交流,“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口语表达:“言为心声”,有时候我不要求他们写,而是让他们讲出所想说的,为之欣悦的,为之伤感的,为之紧张的,为之气愤的,„„把口语交际和阅读及作文融会与一体。
一般而言,我只有一项每天都有并且都要检查的口语作业,检查的方式就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几年下来,我的课堂已经形成“定视”,必有这项内容,而且自我感觉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一些场合礼节的掌握和语言选择能力,以及他们的胆量等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演讲”的内容也是由学生集体讨论并决定,一般循序渐进,从刚入学的“让你认识我”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到“今日要闻”、“校园之我见”、“今日我来说”等等,每一阶段一个主题,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各自愿意的主题,然后按学号进行。“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评价当堂进行,通常是学生自评,教师参加,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是观众(或听众)了,评价从内容、口齿、仪表仪态、反应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以肯定为主,对演讲者存在的不足要指出,而演讲者应该大胆地接受而非脸红了。其实,评价的过程也正是口语交际另一种方式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了,距离也拉近了,这对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我就很少布置纯粹的口语交际作业,而是把这项任务融入了综合性学习,因为后者本身就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这是全面开放性作业,基本放在最后,体现为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一般一项
活动分组完成,“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比如,南京是遍布名胜古迹的历史名城,风景优美,因而亦是一个旅游胜地。征对这种生活大环境,我曾布置一项能体现综合能力的作业:自由组合成立旅行社,体现该性质单位应有的各种功能,具体的行情了解和策划等等诸方面的工作均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最后交给我一份“报告书”即可。
星期一,各小组将各种形式的书面报告交过来,从人员的构成上有社长、企划员、导游等角色,在成果汇报上,分别体现出:南京悠久历史的简介,南京各地风景名胜的介绍(介绍分主次有详有略),甚至有两个小组还特地实地采风,拍了照片,等等。当然,少不了旅行社的介绍(周到、热情的服务,全面、舒适的旅行设施等)。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说个个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努力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不懂的问人或查阅书刊资料或上网探寻所需材料,热情饱满。有一个学生说了一句话:原来语文也可以这么学啊,真是带劲!着实让我悟出了不少道理。
另外,除了一般的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我还让学生分组完成“我上一节阅读课”的活动(现代文一节,文言文一节),让他们分工去备课,由一人主讲,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自己去探察、研究知识点,有的内容掌握得更快、更牢固,而且也锻炼了一些人的胆识,同时也是口语训练。我让他们分组去采访:采访能去的和你认为值得去的人和地方,交给老师采访报告即可。„„
几年下来,我知道了语文综合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反应能力,对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对培养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的主动性是多么地有帮助,所以这项内容有必要被重视。但由于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活动型”课后作业得到家长的支持并不多,这也说明了语文教学改革(包括作业改革)的难度必然很大。
在作业的安排中要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业过程亦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在综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后要有个性差异,注重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业还要突出它的人文性、文学性以及审美价值的培养。
以上是笔者进行作业改革尝试的一点体会,在语文作业这片大沙漠中,我找到了新的热情,初看来好象和课堂寸步不离,实际上,作业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离开课堂就没了主心骨。
只有全面考虑、衡量、正确地“布置”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他们语文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让我们在这片沙漠中不断找到语文教学改革涌动的清泉。
对语文作业的新认识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张天梅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作业,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构成部分,也是一个易被遗忘的角落。传统的语文作业似乎就是老师布置学生完成,不是抄写就是背诵,或者作文。这种作业模式不能吸引学生在主观上进行情感投入,也就不能激发学语文的积极性。所以作业模式的改革实在必行。
对照新课标,笔者进行了小小的尝试。
根据不同的内容,将作业分为几类:
语言积累及运用:这一类作业大部分放在课后完成,比如字的积累(包括字形、字音、字义),词的积累,句的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言知识的积累。一般而言,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我只给定一个大概范围,至于用什么形式完成则有学生自己决定和设计,比如归纳式、列表式等等。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比如诗歌和名家名篇的诵读,可以利用课前2-3分钟时间来一个诵读比赛。这样容易让学生兴奋起来,自然效率也比较高,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想出好多的方法、诀窍(比如联想、图画等)来把诗歌想象化,相对而言就容易多了。
阅读类:这是比较自由的,同时要求也是严格的,而且我们的阅读作业和作文练习很多时候是分不开的。在实践过程中,阅读作业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有新课标推荐的各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我还推荐了毛泽东、徐志摩、汪国真、席慕容等人的一些现代诗,路遥、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包括金庸的小说我也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让他们欣赏、感受,另外,介绍杂志《读者》、《课堂内外》、《中学生》以及与政治关联的《时事政治》,还有报刊《南京日报》等均让他们有所选择地去阅读。当然,也并非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大家一起推荐,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凡优秀的书刊、愿意与同学共享的都可拿来互相借阅。
全班分成4人为单位的阅读小组,我对阅读的要求是:一、每读一篇文章必须提出不少于两个问题并能个人或小组解答,每读一本书要能说出你的感悟或收获(一些要求成文);二、每人都要有一个摘抄本,每星期均有一定量的任务,定期检查;三、列出所读过的书刊的名称,这样学生在一定时间之后可以拿出来“回头看”,不至于读过就忘,而且在他们心中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课内阅读的作业,他们是学生对课堂所教阅读方法的体会和实践的反馈,这部分作业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延伸练习(与课外阅读接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前预习分写作背景、对作者的认识、字词整理、寻找问题等几个方面,由阅读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在课堂上让他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我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还有一个主要的“课堂作业”: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动脑思考,问出了“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才真正做到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自己思想的对话,才是真正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后练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字词的含义或者句子或者文章中心的理解等等,我经常给他们或让他们自己找类似的文章(从文体、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以课本内为主,有时,还让他们来个小品、话剧表演或对某个有争议的问题来个小小的辩论,这些都成为练习的选择,我给学生的拓展阅读很多则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趁热打铁,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迁移都能得到高效率的再现和巩固。
作文: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吃草的过程,写是挤奶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 我曾试过一种小作文练习的方式:布置每周两篇作文,固定某一天收上来,每一篇打个“阅”字,或选几篇写点评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打击。两周后,我宣布这种作文练习方式结束,刚巧到了母亲节,于是我提议学生那天回去帮母亲做一件事,哪怕是对母亲说上一句体贴的话语,然后把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几乎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有对母亲的感激,有对自己的不满,有决心的表白等等。这时,我深深明白教师的放要有的放矢,“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善于在无声处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去体验、感受自然,使其文章真正做到感人。于是我的作文很多都和阅读挂钩,采用“移情大法”,几个月下来,很见效果,学生热情高涨,每每跃跃欲试,在南京市“好家长”作文竞赛中两名学生取得不错的名次,几名学生才作文已见诸《好家长》等书刊之上。
当然,也不能一激动就乱了阵脚,各种文体的训练,各种写作要求的练习(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都必须有序地进行。一般一星期我都争取抽一节课时间对他们的课下作文进行讲评,让他们讨论,互相批改,互相阅读、欣赏,以达到交流,“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口语表达:“言为心声”,有时候我不要求他们写,而是让他们讲出所想说的,为之欣悦的,为之伤感的,为之紧张的,为之气愤的,„„把口语交际和阅读及作文融会与一体。
一般而言,我只有一项每天都有并且都要检查的口语作业,检查的方式就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几年下来,我的课堂已经形成“定视”,必有这项内容,而且自我感觉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一些场合礼节的掌握和语言选择能力,以及他们的胆量等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演讲”的内容也是由学生集体讨论并决定,一般循序渐进,从刚入学的“让你认识我”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到“今日要闻”、“校园之我见”、“今日我来说”等等,每一阶段一个主题,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各自愿意的主题,然后按学号进行。“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评价当堂进行,通常是学生自评,教师参加,这时,教师的角色就是观众(或听众)了,评价从内容、口齿、仪表仪态、反应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以肯定为主,对演讲者存在的不足要指出,而演讲者应该大胆地接受而非脸红了。其实,评价的过程也正是口语交际另一种方式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了,距离也拉近了,这对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除此之外,我就很少布置纯粹的口语交际作业,而是把这项任务融入了综合性学习,因为后者本身就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这是全面开放性作业,基本放在最后,体现为学生自主、自由的活动,一般一项
活动分组完成,“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比如,南京是遍布名胜古迹的历史名城,风景优美,因而亦是一个旅游胜地。征对这种生活大环境,我曾布置一项能体现综合能力的作业:自由组合成立旅行社,体现该性质单位应有的各种功能,具体的行情了解和策划等等诸方面的工作均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最后交给我一份“报告书”即可。
星期一,各小组将各种形式的书面报告交过来,从人员的构成上有社长、企划员、导游等角色,在成果汇报上,分别体现出:南京悠久历史的简介,南京各地风景名胜的介绍(介绍分主次有详有略),甚至有两个小组还特地实地采风,拍了照片,等等。当然,少不了旅行社的介绍(周到、热情的服务,全面、舒适的旅行设施等)。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说个个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努力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不懂的问人或查阅书刊资料或上网探寻所需材料,热情饱满。有一个学生说了一句话:原来语文也可以这么学啊,真是带劲!着实让我悟出了不少道理。
另外,除了一般的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我还让学生分组完成“我上一节阅读课”的活动(现代文一节,文言文一节),让他们分工去备课,由一人主讲,这样的活动能让他们自己去探察、研究知识点,有的内容掌握得更快、更牢固,而且也锻炼了一些人的胆识,同时也是口语训练。我让他们分组去采访:采访能去的和你认为值得去的人和地方,交给老师采访报告即可。„„
几年下来,我知道了语文综合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反应能力,对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对培养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的主动性是多么地有帮助,所以这项内容有必要被重视。但由于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活动型”课后作业得到家长的支持并不多,这也说明了语文教学改革(包括作业改革)的难度必然很大。
在作业的安排中要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业过程亦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在综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后要有个性差异,注重能力的培养。语文作业还要突出它的人文性、文学性以及审美价值的培养。
以上是笔者进行作业改革尝试的一点体会,在语文作业这片大沙漠中,我找到了新的热情,初看来好象和课堂寸步不离,实际上,作业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离开课堂就没了主心骨。
只有全面考虑、衡量、正确地“布置”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他们语文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让我们在这片沙漠中不断找到语文教学改革涌动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