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第 六 单 元 快 乐 的 火 车
课 题 一 火 车 呜 呜 响
教学目标: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用生动的画面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友爱、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
《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为学生提供统一大小的画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一演----坐火车。
创设情境,用声音、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火车“出站—行驶—进站”的情景。(利用图片、电教媒体进行)
同学们,火车可以带着我们去很多地方,你们都坐过火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车呜呜响》(板书课题)
活动二:介绍火车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生答简)
很好,你懂得真多,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 (师介绍有关知识)
利用《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展示图片:
最早的火车:1825年,英国的一名锅炉工史蒂芬逊经过多次的设计和改进,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车“动力号”,并在铁路上运行成功。
播放《各种各样的火车》
活动三:画一画-----坐火车。
欣赏儿童画,讨论画中所表现的情景。
讲一讲自己坐火车时的经历,以及看到火车时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运用绘画的方法合作绘画表现火车,画在教师发的统一大小的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火车的外形画准,并添画细节。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课 题 二 火 车 带 我 去 远 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活动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活动三、创作过程:
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 (撕、剪贴)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课 题 三 我的火车真漂亮
教学目标:
通过描述、欣赏、绘画和设计制作火车等系列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未来火车的想象和设计兴趣,使他们在参与艺术活动中体验、分享快乐,扩大信息量,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火车进教室。
出示废旧物品的火车。
同学们,火车呜呜的开进了我们的教室,你看它什么东西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演示做法。
1. 根据火车外形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主体
2. 对主体进行改造
3. 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装饰
4. 细节刻画
活动二:出示粘贴画火车。
同学们,又一列火车进站了,看它是怎样制作的,它都用了哪些材料?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看了这两幅作品,知道了它们是分别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非常的有意思,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火车?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
活动三:
原来有这么多的材料可以做火车,下面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好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表扬)
活动四:成果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火车,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设想。
活动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火车带着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火车可以是什么样子呢?你来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好吗?
第七单元 我们的节日
课题一 “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歌词欣赏、舞蹈表现、集体作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兴趣和 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通过学习制作卡片,在交流中表达美好的祝愿,培养学生的 爱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谁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大家都想干点什么?
活动二:
1、听一听:
听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让学生体会在节日来到时大家的心情、情绪。
2、看一看:
观看关于儿童节活动的中外优秀影象资料。从中了解关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情景。也能看到各国小朋友在节日里的不同表现。
3、演一演:
听节日音乐,编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另外,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自由结合,编动作进行表演。
4、议一议:
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节目或同学们之间的表演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的表演。评价同学们的表演等。
课题二 节日的祝贺
教学目标:
通过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达节日的祝贺,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和创造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教师及学生准备的图片,结合教材或影视片段并对比自己的生活照,展开“面对这些小伙伴,我想说„„我想做„„”的讨论。
活动二:
制作“爱心卡”:启发学生用太阳、和平鸽、心形等形状,与表达自己心情的创意图形组合画面,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身边的小伙伴。
1.实物欣赏: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像框,欣赏其不同表现形式。
利用绒线制作:精巧细腻。
利用瓦楞纸肌理制作:粗犷原始。
利用贺卡制作:温馨浪漫。
利用绒线缠绕制作:体现心灵手巧,精细。
2.观察分析手中的材料。
3. 谈自己准备如何制作的设想。(小组交流)
4. 根据设想安排手中的材料。(小组交流)
5. 教师小结: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肌理,巧妙构思,稍作加工,就可以制成精美的卡片或小礼物。
6、展示创意较强的作品,欣赏其新颖、独特等优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听听说说迎“六一”
1、用“六一”儿童节活动录像营造节日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欢庆六一”的主题。
2、师生相互介绍有关“六一”的经历、体验。
(1)教师提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让我们把快乐分享给每一位同学,说说你过得最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把当时的情景描述一下好吗?”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六一”儿童节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六一”活动的录像或图片,并请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讲述有关“六一”的活动。
(4)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愿意在“六一”儿童节做的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画表现形式,如:版画、蜡笔画、水彩画等。
活动二:画画做做过“六一”
1、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感知范画所表现的节日特色、审美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2、自由创作。
将选择相同绘画材料的同学分为一组,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提示学生事先想好怎样画?怎样合作?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对学生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3、布置展览。
请全班同学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动手布置一个画展,并将各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集体布置时,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从全局出发把作品摆放的最适宜、最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
4、欣赏自己设计的画展和绘画作品,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分享快乐。
第八单元 森林的故事
课题一 熊猫咪咪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尝试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 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范作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熊猫
欣赏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反映熊猫的艺术作品或玩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引发学生喜爱熊猫的情感。
1、熊猫的脸、身体、耳朵、眼睛、四肢是椭圆形的。
2、熊猫的脸、身体是白色的,眼睛、四肢、耳朵是黑色的。
3、熊猫最愿意吃竹子。
活动二:做做熊猫
教师演示
1、画出熊猫各部分的轮廓线。
2、将各部分用手指捏住撕下。
3、熊猫的生活环境,树上、草丛中、竹林„„,再撕一些相应的背景。
4、将各部分在纸上摆摆,并粘好。
5、 展示学生的作品,使之互相欣赏、学习、促进,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创新的美好愿望。
6、讲评有创新、有趣味、装饰的漂亮的作品,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课题二 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现,初步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自由的选择工具和材料,绘画制作狮子大王,培养学生进行充满想象的创作。
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录音带
2、《狮子王》故事的VCD
3、范画、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播放课件] 学生们学着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听音乐进教室。
活动二、听一听:
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真热闹啊。嘘,听!狮子大王来了。
[播放课件]
1、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边听边启发学生,乐曲中的狮子形象。
2、分段听《狮王进行曲》[播放课件]
第一部分:
让我们踏着狮王的足迹,再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个狮子大王是不是大家所说的样子。
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第二部分:
接下来,狮子大王要干什么了?(教师提示动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狮子大王一共吼叫了几次?
请听——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播放课件]
(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同时教师可进行数指头的动作提示)
听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及表情。
(如果课堂需要,可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来一遍)
几次?(一共四次)
这个狮子大王可真够威猛的,吼叫了四次。谁能为大家学一学它吼叫的样子?
请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一下。
画一画: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画一画狮子大王的吼声。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往下听。小狮子也来了。[播放课件]
你们听出来了吗?小狮子的动作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
3、再一次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下面,让我们跟着狮子大王一起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播放课件]
提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到活动场地上进行自由表演。
活动四、说一说:
1、如果你是狮子大王的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王?
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也有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等)
那么,你能学一学凶恶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吗?
找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除了动作以外,还要注意表情。)
例如:你学的还真像呢!
大家看一下,他的表情凶吗?谁来学一学凶恶的表情。
善良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子?你能来学一学吗?
请学生模仿,并进行指导。
2、你这个狮子大王在出行的时候,会带上谁呢?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狐狸、老虎、小兔子、小狗、小猫等等)
不论学生说到哪一种小动物,都邀请学生模仿一下这种小动物,特别注意小动物的动作、表情。
3、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4、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活动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狮子大王出行时,狮王和小动物的表现,然后进行表演。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表演的最像;评一评哪位同学演得最好,像一个小表演家。
活动六、评一评:
1、学生互评:
找出表演同学的优点、缺点;说一说应如何改进。
2、小组成员自评:
谈一谈本组成员表演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评价:
活动七、拓展:
课题三 两只小象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语,听故事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谜语, 让学生猜一下, 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以奖励的方式, 送给学生一个故事.
师:我来讲, 你来猜, 看看谁的反应快?
谜语:粗腿象柱子, 长长大鼻子, 身子像堵墙
师:同学们, 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老师可根据歌曲的歌词, 编一个简单的故事, 讲给学生听, 然后告诉学生, “老师不仅能够讲故事, 还能把 故事编成歌曲唱出来呢? ”接下来,教师把歌曲范唱一遍,范唱以前,提一个问题: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唱一唱,做一做
老师范唱的时候, 适当的加一些表演, 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然后在教唱的时候, 学生才能愿意学.
方法:教师听录音范唱,加表演,然后教学生演唱,可以边唱边表演。
活动三:动动手,捏一捏
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捏一对小象,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捏一只小象。 活动四:唱一唱,跳一跳
学生捏完小象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小象,边跳舞边唱歌,走出教室。
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共同来完成
演唱区: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制作区;用橡皮泥、彩纸来做小象和衣服。
第九单元 蓝色的大海
课题一 小贝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具准备:
课件、贝壳画作品,学生准备各种贝壳、水粉颜料、贝壳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教学。
活动二、情境感受,学习儿歌。
1、一幅海景的背景图。
同学们看,这是哪儿?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大海的歌。
2、学生欣赏《大海呀故乡》 你们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就像歌中唱的,像我们的妈妈, 你们对大海一定非常了解,谁来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什么?
每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常常能看到一个个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小贝壳吗?
3、教师朗诵儿歌《小贝壳》
海边小贝壳,
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纪不算大,
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
悄悄对我说,
那是条条录音带,
录下大海一支歌。
4、学生朗诵儿歌。
观察你自己带的贝壳或者图片上的贝壳,贝壳都有哪些形状? 颜色有什么不同?花纹一样吗?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对贝壳的观察体会,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多姿。 活动三、画贝壳。
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为教材中的贝壳图形添画上美丽的花纹。
活动四、综合活动。
请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贴在背景图上,相互欣赏、评价。也可可以互赠小贝壳,用〈拾贝壳〉背景音 乐,在欢笑声中结束学习。
活动五、总结、评价。
课题二 美丽的风帆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帆》,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帆船,鼓励学生想像。
2、让学生用彩泥、花布、彩纸或身边多种多样的可用物品亲自动手制作小帆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及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资料、彩泥、彩纸、彩笔、花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视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
老师有感情的介绍介绍大海的画面。
2、在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启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或表现对大海的认 识与感受,如大海的颜色,海浪的形态、声音,海面上的帆船等。
活动二、了解帆船
1、教师介绍帆船的来历。
起初有人拿一张拉的很紧的兽皮迎风伫立在船头,两手摆动兽皮,以肌肉和风的力量推动船前进,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兽皮才演变成为各式各样的帆。
现在帆船多用于体育比赛和旅游船。
你们知道吗,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行,我们青岛作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城市什么项目在青岛举行?对帆船比赛!
美丽的帆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就像美丽的蝴蝶飞在蓝色的海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白帆》。
2、学生欣赏歌曲《白帆》
活动三、做帆船
1、认识帆船的构造:
帆(三角形、长方形),船身(梯形),桅杆。
2、发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如:彩泥、树枝、彩纸、布、铁丝、纸盒等。
3、鼓励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表现帆船的美,突出色彩的表现。
4、注意构思新颖,追求与众不同、体现个性。
四、帆船游戏
学生戴上帆船头饰,分组在操场上做帆船游戏,如:分四小组,每组设相同折反距离,头戴饰物的学生,绕障碍物来回接力跑。跑道设“风浪道”“回旋道”等,帆船要根据不同的跑道做相应的动作,如时高时底、各种倾斜动作等。
课题三 神奇的海底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海底奇异的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海洋 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环保的愿望。
2、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感想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资料、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乐曲。
1、学生欣赏乐曲。 如果你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声,请你举手表示。
2、在《潜海姑娘》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游到海底,与大海中的动物一起游戏。
活动二、感受海底世界
1、学生观看海洋录像带。
2、说一说海洋世界这个大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员?(鱼类、贝类等。)
师启发学生:除了你能从电视和图片中看到的,你还能想象出海底世界还会有什么?(水晶宫、 海龙王、美人鱼、怪兽、海洋勘探器„„)
3、教师简单介绍海底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海洋。在这广阔无垠的蓝色海面下,到处生活着比陆地。 生物种类要多的海洋生物、动物。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奇妙而美丽。颜色绚丽的奇形怪状的有趣的生物和大面积的深蓝、蔚蓝、浅蓝、蓝绿色的海水向映,生动有趣。在科技知识画报上和电视片《动物世界》 中,我们能欣赏到充满生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4、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海这么神奇,你们想不想去勘探一下?今天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海底勘探员,把你勘探到的景 象描绘到画面中来。引出课题: ——神秘的海底世界
活动三、欣赏海底世界
1、欣赏书上的作品,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重点分析图片上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可加上个人的想象力。
2、学生讨论:你想在这幅画面上画哪些内容?
3、分析如何来描绘出这些海洋生物和景象。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美。
4、出示一条鱼的模型,学生上来摆出它在水中游泳的方向。
5、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拼摆成一幅画。
活动五、画画海底世界
1、想象力要丰富,构图要饱满,表现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色彩要鲜艳。
2、要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3、画面内容涂画完后,再添画海水。
4、用蓝色来平涂画面中的空白部分来表现海水。
5、用蓝色画波浪线来代表水纹。
6、用油画棒涂海洋生物,用水彩平涂海水,油色分离,也可产生较好的效果。
活动四、作业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和自己是怎样在画面上进行表现的。
活动五、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第十单元 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 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 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 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 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 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 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 主。
四、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
五、拓展:
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一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第 六 单 元 快 乐 的 火 车
课 题 一 火 车 呜 呜 响
教学目标: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用生动的画面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友爱、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
《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为学生提供统一大小的画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一演----坐火车。
创设情境,用声音、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火车“出站—行驶—进站”的情景。(利用图片、电教媒体进行)
同学们,火车可以带着我们去很多地方,你们都坐过火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火车呜呜响》(板书课题)
活动二:介绍火车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生答简)
很好,你懂得真多,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是谁发明的? (师介绍有关知识)
利用《艺术》配套多媒体光碟展示图片:
最早的火车:1825年,英国的一名锅炉工史蒂芬逊经过多次的设计和改进,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车“动力号”,并在铁路上运行成功。
播放《各种各样的火车》
活动三:画一画-----坐火车。
欣赏儿童画,讨论画中所表现的情景。
讲一讲自己坐火车时的经历,以及看到火车时的所思、所感。引导学生运用绘画的方法合作绘画表现火车,画在教师发的统一大小的纸上。教师指导学生将火车的外形画准,并添画细节。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课 题 二 火 车 带 我 去 远 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师准备火车头的头饰。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过程: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去过的或听家长讲的外地的风土人情。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戴上火车的头饰跟老师一起“乘上列车”到各地去看一看。“我是小小火车头,整天东跑又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
活动二、认识过程:
1、利用电脑网络观看各地景色:
活动三、创作过程:
1、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让我们当个小画家,画出你在旅途中的见闻,好吗?
先说说你想画哪里?画什么?(鼓励学生找出各地最适合用绘画方式表现的情景。)除了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各地的景色? (撕、剪贴)
构思自己准备表现的景色。
(在大白纸上贴上火车)让我们把旅途中的见闻画下来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添加人物和景物。(最好分配给各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如:1组负责画人贴到火车上,2组负责画北京的风土人情„„)
让学生回家把本课学到的祖国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跟父母讲一讲。要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注意自己身边的美感。
课 题 三 我的火车真漂亮
教学目标:
通过描述、欣赏、绘画和设计制作火车等系列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未来火车的想象和设计兴趣,使他们在参与艺术活动中体验、分享快乐,扩大信息量,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火车进教室。
出示废旧物品的火车。
同学们,火车呜呜的开进了我们的教室,你看它什么东西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演示做法。
1. 根据火车外形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主体
2. 对主体进行改造
3. 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做装饰
4. 细节刻画
活动二:出示粘贴画火车。
同学们,又一列火车进站了,看它是怎样制作的,它都用了哪些材料?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看了这两幅作品,知道了它们是分别用了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非常的有意思,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火车?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
活动三:
原来有这么多的材料可以做火车,下面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好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表扬)
活动四:成果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火车,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设想。
活动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火车带着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希望今后我们的火车可以是什么样子呢?你来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好吗?
第七单元 我们的节日
课题一 “六一”国际儿童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歌词欣赏、舞蹈表现、集体作画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与即兴创作的兴趣和 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通过学习制作卡片,在交流中表达美好的祝愿,培养学生的 爱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谁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大家都想干点什么?
活动二:
1、听一听:
听歌曲《快乐的节日》,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让学生体会在节日来到时大家的心情、情绪。
2、看一看:
观看关于儿童节活动的中外优秀影象资料。从中了解关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情景。也能看到各国小朋友在节日里的不同表现。
3、演一演:
听节日音乐,编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编创自己喜欢的动作。另外,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自由结合,编动作进行表演。
4、议一议:
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节目或同学们之间的表演有什么优点,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的表演。评价同学们的表演等。
课题二 节日的祝贺
教学目标:
通过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达节日的祝贺,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引导学生学习记忆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和创造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展示教师及学生准备的图片,结合教材或影视片段并对比自己的生活照,展开“面对这些小伙伴,我想说„„我想做„„”的讨论。
活动二:
制作“爱心卡”:启发学生用太阳、和平鸽、心形等形状,与表达自己心情的创意图形组合画面,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身边的小伙伴。
1.实物欣赏: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像框,欣赏其不同表现形式。
利用绒线制作:精巧细腻。
利用瓦楞纸肌理制作:粗犷原始。
利用贺卡制作:温馨浪漫。
利用绒线缠绕制作:体现心灵手巧,精细。
2.观察分析手中的材料。
3. 谈自己准备如何制作的设想。(小组交流)
4. 根据设想安排手中的材料。(小组交流)
5. 教师小结: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肌理,巧妙构思,稍作加工,就可以制成精美的卡片或小礼物。
6、展示创意较强的作品,欣赏其新颖、独特等优点。
第二课时
活动一:听听说说迎“六一”
1、用“六一”儿童节活动录像营造节日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欢庆六一”的主题。
2、师生相互介绍有关“六一”的经历、体验。
(1)教师提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让我们把快乐分享给每一位同学,说说你过得最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把当时的情景描述一下好吗?”
(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六一”儿童节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3)观看世界各地有关“六一”活动的录像或图片,并请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讲述有关“六一”的活动。
(4)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愿意在“六一”儿童节做的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画表现形式,如:版画、蜡笔画、水彩画等。
活动二:画画做做过“六一”
1、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感知范画所表现的节日特色、审美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2、自由创作。
将选择相同绘画材料的同学分为一组,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提示学生事先想好怎样画?怎样合作?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对学生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3、布置展览。
请全班同学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动手布置一个画展,并将各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集体布置时,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从全局出发把作品摆放的最适宜、最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
4、欣赏自己设计的画展和绘画作品,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分享快乐。
第八单元 森林的故事
课题一 熊猫咪咪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尝试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 教具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范作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熊猫
欣赏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反映熊猫的艺术作品或玩具,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熊猫的形态与色彩特点,引发学生喜爱熊猫的情感。
1、熊猫的脸、身体、耳朵、眼睛、四肢是椭圆形的。
2、熊猫的脸、身体是白色的,眼睛、四肢、耳朵是黑色的。
3、熊猫最愿意吃竹子。
活动二:做做熊猫
教师演示
1、画出熊猫各部分的轮廓线。
2、将各部分用手指捏住撕下。
3、熊猫的生活环境,树上、草丛中、竹林„„,再撕一些相应的背景。
4、将各部分在纸上摆摆,并粘好。
5、 展示学生的作品,使之互相欣赏、学习、促进,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创新的美好愿望。
6、讲评有创新、有趣味、装饰的漂亮的作品,提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课题二 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与形体表现,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动态与神情的模仿与表现,初步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自由的选择工具和材料,绘画制作狮子大王,培养学生进行充满想象的创作。
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录音带
2、《狮子王》故事的VCD
3、范画、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播放课件] 学生们学着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听音乐进教室。
活动二、听一听:
森林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真热闹啊。嘘,听!狮子大王来了。
[播放课件]
1、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边听边启发学生,乐曲中的狮子形象。
2、分段听《狮王进行曲》[播放课件]
第一部分:
让我们踏着狮王的足迹,再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个狮子大王是不是大家所说的样子。
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第二部分:
接下来,狮子大王要干什么了?(教师提示动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要求: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狮子大王一共吼叫了几次?
请听——边听边进行动作模仿。[ 播放课件]
(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同时教师可进行数指头的动作提示)
听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及表情。
(如果课堂需要,可再让学生跟着音乐来一遍)
几次?(一共四次)
这个狮子大王可真够威猛的,吼叫了四次。谁能为大家学一学它吼叫的样子?
请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一下。
画一画: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画一画狮子大王的吼声。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往下听。小狮子也来了。[播放课件]
你们听出来了吗?小狮子的动作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
3、再一次完整听《狮王进行曲》
下面,让我们跟着狮子大王一起到森林里去巡视一下。[播放课件]
提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到活动场地上进行自由表演。
活动四、说一说:
1、如果你是狮子大王的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大王?
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也有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等)
那么,你能学一学凶恶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吗?
找学生上讲台为大家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跟着他模仿。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除了动作以外,还要注意表情。)
例如:你学的还真像呢!
大家看一下,他的表情凶吗?谁来学一学凶恶的表情。
善良的狮子大王是什么样子?你能来学一学吗?
请学生模仿,并进行指导。
2、你这个狮子大王在出行的时候,会带上谁呢?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狐狸、老虎、小兔子、小狗、小猫等等)
不论学生说到哪一种小动物,都邀请学生模仿一下这种小动物,特别注意小动物的动作、表情。
3、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凶恶、威猛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4、假如你是小动物,正在森林里玩耍,当你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来了,你会怎样?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作为小动物,看见善良、温柔的狮子大王的动作、表情。(特别注意表情的体现) 活动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狮子大王出行时,狮王和小动物的表现,然后进行表演。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表演的最像;评一评哪位同学演得最好,像一个小表演家。
活动六、评一评:
1、学生互评:
找出表演同学的优点、缺点;说一说应如何改进。
2、小组成员自评:
谈一谈本组成员表演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评价:
活动七、拓展:
课题三 两只小象
教具准备: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谜语,听故事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谜语, 让学生猜一下, 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以奖励的方式, 送给学生一个故事.
师:我来讲, 你来猜, 看看谁的反应快?
谜语:粗腿象柱子, 长长大鼻子, 身子像堵墙
师:同学们, 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老师可根据歌曲的歌词, 编一个简单的故事, 讲给学生听, 然后告诉学生, “老师不仅能够讲故事, 还能把 故事编成歌曲唱出来呢? ”接下来,教师把歌曲范唱一遍,范唱以前,提一个问题: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为什么?
活动二:唱一唱,做一做
老师范唱的时候, 适当的加一些表演, 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然后在教唱的时候, 学生才能愿意学.
方法:教师听录音范唱,加表演,然后教学生演唱,可以边唱边表演。
活动三:动动手,捏一捏
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橡皮泥捏一对小象,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自己捏一只小象。 活动四:唱一唱,跳一跳
学生捏完小象后,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小象,边跳舞边唱歌,走出教室。
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共同来完成
演唱区: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制作区;用橡皮泥、彩纸来做小象和衣服。
第九单元 蓝色的大海
课题一 小贝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具准备:
课件、贝壳画作品,学生准备各种贝壳、水粉颜料、贝壳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教学。
活动二、情境感受,学习儿歌。
1、一幅海景的背景图。
同学们看,这是哪儿?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关于大海的歌。
2、学生欣赏《大海呀故乡》 你们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就像歌中唱的,像我们的妈妈, 你们对大海一定非常了解,谁来说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什么?
每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常常能看到一个个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小贝壳吗?
3、教师朗诵儿歌《小贝壳》
海边小贝壳,
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纪不算大,
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
悄悄对我说,
那是条条录音带,
录下大海一支歌。
4、学生朗诵儿歌。
观察你自己带的贝壳或者图片上的贝壳,贝壳都有哪些形状? 颜色有什么不同?花纹一样吗?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对贝壳的观察体会,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多姿。 活动三、画贝壳。
分组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为教材中的贝壳图形添画上美丽的花纹。
活动四、综合活动。
请学生把创作好的作品贴在背景图上,相互欣赏、评价。也可可以互赠小贝壳,用〈拾贝壳〉背景音 乐,在欢笑声中结束学习。
活动五、总结、评价。
课题二 美丽的风帆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帆》,逐步引导学生关注帆船,鼓励学生想像。
2、让学生用彩泥、花布、彩纸或身边多种多样的可用物品亲自动手制作小帆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及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图片、资料、彩泥、彩纸、彩笔、花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视资料或展示有关图片。
老师有感情的介绍介绍大海的画面。
2、在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之后,启发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形体动作描述或表现对大海的认 识与感受,如大海的颜色,海浪的形态、声音,海面上的帆船等。
活动二、了解帆船
1、教师介绍帆船的来历。
起初有人拿一张拉的很紧的兽皮迎风伫立在船头,两手摆动兽皮,以肌肉和风的力量推动船前进,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兽皮才演变成为各式各样的帆。
现在帆船多用于体育比赛和旅游船。
你们知道吗,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行,我们青岛作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城市什么项目在青岛举行?对帆船比赛!
美丽的帆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就像美丽的蝴蝶飞在蓝色的海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白帆》。
2、学生欣赏歌曲《白帆》
活动三、做帆船
1、认识帆船的构造:
帆(三角形、长方形),船身(梯形),桅杆。
2、发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如:彩泥、树枝、彩纸、布、铁丝、纸盒等。
3、鼓励学生富有想象力的表现帆船的美,突出色彩的表现。
4、注意构思新颖,追求与众不同、体现个性。
四、帆船游戏
学生戴上帆船头饰,分组在操场上做帆船游戏,如:分四小组,每组设相同折反距离,头戴饰物的学生,绕障碍物来回接力跑。跑道设“风浪道”“回旋道”等,帆船要根据不同的跑道做相应的动作,如时高时底、各种倾斜动作等。
课题三 神奇的海底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海底奇异的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海洋 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环保的愿望。
2、引导和启发学生用艺术的形式把自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感想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图片、资料、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乐曲。
1、学生欣赏乐曲。 如果你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声,请你举手表示。
2、在《潜海姑娘》音乐的伴奏下,让我们游到海底,与大海中的动物一起游戏。
活动二、感受海底世界
1、学生观看海洋录像带。
2、说一说海洋世界这个大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员?(鱼类、贝类等。)
师启发学生:除了你能从电视和图片中看到的,你还能想象出海底世界还会有什么?(水晶宫、 海龙王、美人鱼、怪兽、海洋勘探器„„)
3、教师简单介绍海底世界: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是海洋。在这广阔无垠的蓝色海面下,到处生活着比陆地。 生物种类要多的海洋生物、动物。它们形状各异,颜色奇妙而美丽。颜色绚丽的奇形怪状的有趣的生物和大面积的深蓝、蔚蓝、浅蓝、蓝绿色的海水向映,生动有趣。在科技知识画报上和电视片《动物世界》 中,我们能欣赏到充满生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4、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海这么神奇,你们想不想去勘探一下?今天我们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海底勘探员,把你勘探到的景 象描绘到画面中来。引出课题: ——神秘的海底世界
活动三、欣赏海底世界
1、欣赏书上的作品,开拓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重点分析图片上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可加上个人的想象力。
2、学生讨论:你想在这幅画面上画哪些内容?
3、分析如何来描绘出这些海洋生物和景象。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美。
4、出示一条鱼的模型,学生上来摆出它在水中游泳的方向。
5、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拼摆成一幅画。
活动五、画画海底世界
1、想象力要丰富,构图要饱满,表现出画面的主要内容。色彩要鲜艳。
2、要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3、画面内容涂画完后,再添画海水。
4、用蓝色来平涂画面中的空白部分来表现海水。
5、用蓝色画波浪线来代表水纹。
6、用油画棒涂海洋生物,用水彩平涂海水,油色分离,也可产生较好的效果。
活动四、作业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和自己是怎样在画面上进行表现的。
活动五、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
第十单元 民族的大家庭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 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 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 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 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 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 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 主。
四、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
五、拓展:
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