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控制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牡丹江 157011)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17-01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   2010我院妇儿分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      据近期的媒体报道: 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NDM-1是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之后的又一超级耐药菌。短短的几十间,耐药细菌的队伍已逐渐壮大,据统计,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已达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长[1]。国内有资料[2]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均高达80%以上,MRSA和MRCN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药,至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耐药。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资料[3]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已迫在眉睫。但是处理抗生素耐药性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法,需要多学科协助共同应对。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家采取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遏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发展战略,一般认为下列措施值得注意[4]。   1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1.1对使用抗生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执行和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   1.2 禁止或限制在动植物中使用抗生素或禁止动植物使用人类应用的抗生素。   1.3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提供耐药性流行资料,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改进实验室诊断,建立和开展快速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治疗质量。   2 抗菌治疗策略   2.1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临床耐药性与微生物学耐药性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被忽略或不予重视的问题,但它关系到如何准确选用抗生素及其治疗结果。临床医师凭经验区别为敏感株感染或为耐药株感染,需要医师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关感染病学各种规范的严格执行。临床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在人体中的感染部位,人体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浓度,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状态,由此可决定临床治疗成功率能否与体外药敏结果或者经验的判断相一致。了解和熟悉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知识,有助于弥补临床应用中所掌握的知识不完全性。   2.2循环使用抗生素,限制使用某类抗生素: 如循环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等。开设限定性处方、在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特别处方或根据计算机筛选使用抗生素,以后再循环开药,使药物交替使用。美国一家教学医院由于多年来坚持抗生素循环使用,使第三代头孢菌素一直保持了很好的疗效。   2.3危重患者采用抗生素降价阶梯治疗方案: 开始抗感染时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其后48~72h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抗生素,以降价梯或缩窄抗生素治疗。一般感染者提倡足量、全程用药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原则,如用量过小、疗程短会无法达到所需的杀菌目的,乃至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 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3.1根据细菌耐药机制开发新药。   3.2破坏耐药基团。   3.3开发与应用抗菌疫苗。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阳宇等.重症监护病房416株革兰阳性菌耐药状况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Jun,10(3)   [3]郑锦坤、卞益民等.我院2009年住院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3):178   [4]王顺年、赵树进、蒋琳兰.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北京:人民   个人简介:艾德梅(1967-),现在工作职称:主管护师,毕业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面貌:党员,研究方向:细菌耐药性的控制。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牡丹江 157011)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17-01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   2010我院妇儿分院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      据近期的媒体报道: 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NDM-1是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之后的又一超级耐药菌。短短的几十间,耐药细菌的队伍已逐渐壮大,据统计,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已达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长[1]。国内有资料[2]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均高达80%以上,MRSA和MRCN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药,至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耐药。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资料[3]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已迫在眉睫。但是处理抗生素耐药性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法,需要多学科协助共同应对。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家采取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遏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发展战略,一般认为下列措施值得注意[4]。   1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1.1对使用抗生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执行和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   1.2 禁止或限制在动植物中使用抗生素或禁止动植物使用人类应用的抗生素。   1.3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提供耐药性流行资料,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改进实验室诊断,建立和开展快速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治疗质量。   2 抗菌治疗策略   2.1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临床耐药性与微生物学耐药性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被忽略或不予重视的问题,但它关系到如何准确选用抗生素及其治疗结果。临床医师凭经验区别为敏感株感染或为耐药株感染,需要医师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关感染病学各种规范的严格执行。临床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在人体中的感染部位,人体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浓度,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状态,由此可决定临床治疗成功率能否与体外药敏结果或者经验的判断相一致。了解和熟悉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知识,有助于弥补临床应用中所掌握的知识不完全性。   2.2循环使用抗生素,限制使用某类抗生素: 如循环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等。开设限定性处方、在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特别处方或根据计算机筛选使用抗生素,以后再循环开药,使药物交替使用。美国一家教学医院由于多年来坚持抗生素循环使用,使第三代头孢菌素一直保持了很好的疗效。   2.3危重患者采用抗生素降价阶梯治疗方案: 开始抗感染时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其后48~72h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抗生素,以降价梯或缩窄抗生素治疗。一般感染者提倡足量、全程用药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原则,如用量过小、疗程短会无法达到所需的杀菌目的,乃至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 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3.1根据细菌耐药机制开发新药。   3.2破坏耐药基团。   3.3开发与应用抗菌疫苗。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阳宇等.重症监护病房416株革兰阳性菌耐药状况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Jun,10(3)   [3]郑锦坤、卞益民等.我院2009年住院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3):178   [4]王顺年、赵树进、蒋琳兰.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北京:人民   个人简介:艾德梅(1967-),现在工作职称:主管护师,毕业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政治面貌:党员,研究方向:细菌耐药性的控制。   


相关文章

  • [重磅]14部门联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8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下文简称<行动计划>),力求遏制我国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 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 ...查看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 ・临床研究・ 2009年7月第47卷第20期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万文元1贺遵菊2张荣华,王建新- (1.湖南省衡阳县妇幼保健院:2.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医院妇产科: 3.湖南省衡阳县卫校附属医院外科,湖南衡阳42100 ...查看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38题) 一.单项选择 (5题)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 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 A ...查看


  • 述评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 <中国医刊>2001年第36卷第9期(总515) 3 ・述评・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刘又宁 佘丹阳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100853) 感染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 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 人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 ...查看


  •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11月 第8卷 第11期 ・117・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何旭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17)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纵观细菌耐药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抗生素诞生 ...查看


  • 超级细菌感染诊疗指南(2010试行版)
  • 产NDM-1泛耐药肠杆科细菌 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科细菌(以下简称DN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 ...查看


  •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word版) (出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 ...查看


  • 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摘要]通过进一步了解抗生素药物,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关键词]抗生素 合理使用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bstract] better understan ...查看


  • 超级细菌论文
  • 超级细菌 [摘要]超级细菌,指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给这类细菌统称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还指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皮肤细菌的一种,由于一般抗生素很难杀死它,所以很难诊治.一旦人类,特别是免疫力低的患者感染这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