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 程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完 成 时 间

年 月 日

摘要: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手段。本文通过追朔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形态演进,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成因,总结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莱芜市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了成莱芜市市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莱芜市城乡一体化的建议:加快建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纠正“城市偏向”的发展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并根据变化趋势,调整公共政策的着力点,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莱芜市;问题;建议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作为整体而言,应该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要实现和谐、有序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造成我国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发展不协调、严重失衡,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现在:城市对农村的剥夺,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整个现代化进程;农村市场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过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难以进行,农村不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我们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改变传统的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

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城乡之间互动有序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平等协作关系,不断改善城乡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新的经济形势下,要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趋势,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形成城乡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统一市场体系,使城乡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劳动力等资源双向对流、公平交换,实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城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一、概念及含义 . ..................................................... 1

二、文献综述 . ....................................................... 2

1、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 ........................... 2

2、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 2

3、麦基的“城乡融合区”理论 ..................................... 2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2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 ......................................... 3

四、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 ....................................... 4

五、存在问题 . ....................................................... 5

1、制度不完善 ................................................... 5

2、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 5

3、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 ..................................... 5

4、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 ........................................... 6

5、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大 ........................... 6

6、乡镇企业发展的局限 ........................................... 6

六、原因分析 . ....................................................... 6

1、宏观方面 ..................................................... 6

2、中观方面 ..................................................... 6

3、微观方面 ..................................................... 6

七、措施 . ........................................................... 7

1、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 7

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 7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 7

4、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7

5、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 7

八、创新点 . ......................................................... 7

参考资料: . ......................................................... 8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一、概念及含义

城乡一体化在概念的界定上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来考量:

其一,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并且存在分割的状态下,打破阻碍其实现协同发展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直至最终使二者的差别得以基本消灭。换言之,城乡一体化是指逐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并得到合理的配置,城乡关系由各自分散孤立到密切关联与有机协调,社会生活有机融合的过程。

其二,从战略规划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要素(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做出统一的规划和系统安排,目的是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

其三,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生态与环境有机结合的过程,主要加强对城乡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力度,旨在促进城乡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归纳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融入的一个战略过程。推进这一过程,必须基于国情,通过制度创新破除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推进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把城乡关系发展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在经济与社会整体上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的主客观障碍,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的平等与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旧的制度体系,创立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制度,如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四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五是

城乡政策措施的一体化。

二、文献综述

1、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

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成为城市化理论中城乡协调发展的经典理论。他利用“扩散效应”、“回流效应”等概念解释一国经济发展中地理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机制。他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先进的地区更先进、落后的地区更落后,因此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

2、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美国学者阿瑟·刘易斯是最早分析二元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在 1954 年出版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结构转换。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技术可以分成使用资本的技术和不使用资本的技术;第二,农业部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生产部门的典型代表,因为传统非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传统的农业部门劳动者收入水平很低,一般只能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3、麦基的“城乡融合区”理论

麦基在对亚洲一些国家进行长期研究后提出了“Desakota ”(城乡融合区)概念,描述的是在同一地域上同时发生的城市性和农村性的双重行为的产物。它“既不是乡村亦不是城市,而是兼有两者的特征”,而且“伴随着城乡融合区的产生而发展成真正的都市圈,在乡村——都市连续体的所有层次上变得更为都市化”。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他于 1898 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

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是针对中国城乡之间的户籍、劳动用工、社会福利、住房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而提出来的,其原意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融合机制。中国城乡一体化概念主要是从制度、体制范畴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地理空间范畴上的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

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应当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以此标准衡量,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滞后 15 个百分点左右,因此,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城市化滞后造成了农村在科技、医疗、教育、卫生、环境等各方面的落后。2001 年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显示,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落后十年左右。因此,如果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禁锢,废除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的身份限制,允许城乡之间生产生活要素的自由流通。

中国城乡差距的客观现实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但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列在首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我国在“总体上己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党的十八大对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达成全国人民的共识。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当前,认真审视城乡差距发展态势、缩小城乡差距、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下面,本文以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个例进行详述。

四、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莱芜市位于山东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 126.95万,其中农业人口 68.8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个乡镇(街道) ,1070个村。由于莱宪钢铁集团、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大面积覆盖,莱宪的城乡差距较小。莱宪市在历史上是典型的以农立市的城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莱宪全县51.20万人全部是农业人口,农业总产值为0.3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0.02亿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3年,农业人口 54.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12%。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72年,全县农业人口 83.89万人,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莱芜农业人口 89。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9%,城镇职工平均工资602元,农民人口人均纯收入94元,农业总产值15709万元,工业总产值4。4871亿元。1990年,莱芜农业人口 92.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03%,农民人口人均纯收入822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216元。

莱芜于2003年进行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并于2008年10月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 中被正式批准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2009年5月15曰,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到莱芜调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莱芜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固定调研联系点,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确定的第二个联系点,并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称为适合中等城市的“莱芜模式”向全国推广。几年来,莱芜市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与实施框架,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莱芜市莱城区是民政部确立的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农村社区建设是莱芜市在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将莱芜市这一中等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将莱城区口镇作为乡镇研究的样本主要源于口镇在莱芜市的革命与建设史中的独特地位,口镇代表了莱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口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省级中心镇、莱芜北部新城驻地,是个古老的城镇。新中国成立初期,口镇曾作为莱芜县政府驻地,城镇化建设一直走在莱芜市前列。2012年,口镇又被确定为莱芜北部新城驻地,成为承接济南与莱芜济莱协作区的主要阵地,城市化特征明显。将“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口镇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存在问题

1、制度不完善。户籍制度、社会福利、教育政策、土地使用制度四方面来说,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乡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的障碍,也成为阻碍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其次,社会福利、教育政策、土地使用制度明显将资源使用偏向于城市。

2、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指标。农村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切农村的教育资源明显少于城市,显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3、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中国的土地资源分配是一种明显的“以乡补城”,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中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政府获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和经费主要依靠从农民手中征地买的所得。

4、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质量好,数量多,服务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少,质量差。

5、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大。农业是个弱势产业,生产率很低,农村经济以农为主的产业很不发达。

6、乡镇企业发展的局限。乡镇企业并非以小城镇为其发展的空间载体,而是呈现出高度分散的布局特征。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由于布局分散,规模小,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集聚、共享程度低,普遍存在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从而,产品质量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差,就成为乡镇企业的通病。

六、原因分析

1、宏观方面

(1)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

建国后我国在面临严峻的战争威胁、国际市场严密的封锁、苏联模式的深远影响下制定了这一战略。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走出了一条计划经济体系主导的国家工业化道路,这一条道路即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战略。为了获取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原始工业资本,国家不得不靠中央高度集权的力量,以强制性的手段通过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不平等交换来积累工业资本。

(2)国家大部分财政向城市倾斜,农业资金也要基本转移到工业。主要表现在劳动用工制度人为造成城乡分割、社会福利制度呈现城乡不平等待遇、户籍制度影响城乡分离格局。这是造成城乡发展不均衡、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份额远远低于城市,财政支出用于农业方面的比重较少。

2、中观方面

政府权力集中,“简政放权”实施的不彻底,使得乡镇政府的权利受到限制,职能交叉,导致效率低小,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

3、微观方面

主要表现在村民自治的不完善,目前,乡镇的村民自治很大一部分上是不太民主、不太透明的,例如,选举这项村民权利就带着很大的人情和金钱交易,使

得村民自治受到限制。

七、措施

1、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及产业、人口等12个专项规划,加快构建“一城六镇多点”的城镇体系,“一城”为莱城、钢城、口镇、雪野组成的带状组团式城市;“六镇”为寨里、牛泉、苗山、羊里、杨庄、辛庄等六个小城镇;“多点”为多个乡村居民点,将城市规划区外的864个行政村规划调整为87个农村社区、224个基层村,初步形成中心城、小城镇、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基层村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按照“经济区域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三大产业板块”,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按照“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的思路,重点加快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构建起覆盖市区和所有镇村的城乡公交网络。

4、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加快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如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机制,深入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健全城乡一体的文化、教育、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5、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

6、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养老、医疗、计划生育等各种城乡差别,从根本上破除城乡户籍藩篱,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打开制度通道。

八、创新点

莱芜市我的家乡,作为典型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的口镇是我生活的地方,因此,对于整个口镇以至莱芜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较为深切的体会。

参考资料:

1、姜大明. 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

2、左玉鹏. 莱宪市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问题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张军.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4、许经勇.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

5、孙久文, 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 程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完 成 时 间

年 月 日

摘要: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手段。本文通过追朔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形态演进,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成因,总结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莱芜市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了成莱芜市市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莱芜市城乡一体化的建议:加快建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纠正“城市偏向”的发展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并根据变化趋势,调整公共政策的着力点,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莱芜市;问题;建议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作为整体而言,应该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要实现和谐、有序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造成我国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发展不协调、严重失衡,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出,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现在:城市对农村的剥夺,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整个现代化进程;农村市场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过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三农”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难以进行,农村不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我们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改变传统的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

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城乡之间互动有序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平等协作关系,不断改善城乡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新的经济形势下,要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趋势,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形成城乡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统一市场体系,使城乡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劳动力等资源双向对流、公平交换,实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城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一、概念及含义 . ..................................................... 1

二、文献综述 . ....................................................... 2

1、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 ........................... 2

2、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 2

3、麦基的“城乡融合区”理论 ..................................... 2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2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 ......................................... 3

四、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 ....................................... 4

五、存在问题 . ....................................................... 5

1、制度不完善 ................................................... 5

2、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 5

3、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 ..................................... 5

4、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 ........................................... 6

5、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大 ........................... 6

6、乡镇企业发展的局限 ........................................... 6

六、原因分析 . ....................................................... 6

1、宏观方面 ..................................................... 6

2、中观方面 ..................................................... 6

3、微观方面 ..................................................... 6

七、措施 . ........................................................... 7

1、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 7

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 7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 7

4、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7

5、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 7

八、创新点 . ......................................................... 7

参考资料: . ......................................................... 8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一、概念及含义

城乡一体化在概念的界定上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来考量:

其一,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并且存在分割的状态下,打破阻碍其实现协同发展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直至最终使二者的差别得以基本消灭。换言之,城乡一体化是指逐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并得到合理的配置,城乡关系由各自分散孤立到密切关联与有机协调,社会生活有机融合的过程。

其二,从战略规划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要素(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做出统一的规划和系统安排,目的是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

其三,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生态与环境有机结合的过程,主要加强对城乡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力度,旨在促进城乡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归纳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融入的一个战略过程。推进这一过程,必须基于国情,通过制度创新破除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推进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把城乡关系发展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实现城乡在经济与社会整体上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的主客观障碍,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的平等与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旧的制度体系,创立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制度,如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四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五是

城乡政策措施的一体化。

二、文献综述

1、缪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

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理论,成为城市化理论中城乡协调发展的经典理论。他利用“扩散效应”、“回流效应”等概念解释一国经济发展中地理二元结构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机制。他认为,由于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先进的地区更先进、落后的地区更落后,因此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

2、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

美国学者阿瑟·刘易斯是最早分析二元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他在 1954 年出版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书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结构转换。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技术可以分成使用资本的技术和不使用资本的技术;第二,农业部门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生产部门的典型代表,因为传统非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传统的农业部门劳动者收入水平很低,一般只能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3、麦基的“城乡融合区”理论

麦基在对亚洲一些国家进行长期研究后提出了“Desakota ”(城乡融合区)概念,描述的是在同一地域上同时发生的城市性和农村性的双重行为的产物。它“既不是乡村亦不是城市,而是兼有两者的特征”,而且“伴随着城乡融合区的产生而发展成真正的都市圈,在乡村——都市连续体的所有层次上变得更为都市化”。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推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他于 1898 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

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是针对中国城乡之间的户籍、劳动用工、社会福利、住房政策、教育政策以及土地使用制度等不同政策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格局而提出来的,其原意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创建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融合机制。中国城乡一体化概念主要是从制度、体制范畴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地理空间范畴上的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

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应当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以此标准衡量,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滞后 15 个百分点左右,因此,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城市化滞后造成了农村在科技、医疗、教育、卫生、环境等各方面的落后。2001 年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显示,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落后十年左右。因此,如果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禁锢,废除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的身份限制,允许城乡之间生产生活要素的自由流通。

中国城乡差距的客观现实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但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列在首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我国在“总体上己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党的十八大对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达成全国人民的共识。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当前,认真审视城乡差距发展态势、缩小城乡差距、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下面,本文以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个例进行详述。

四、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莱芜市位于山东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 126.95万,其中农业人口 68.8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个乡镇(街道) ,1070个村。由于莱宪钢铁集团、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大面积覆盖,莱宪的城乡差距较小。莱宪市在历史上是典型的以农立市的城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莱宪全县51.20万人全部是农业人口,农业总产值为0.3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0.02亿元。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3年,农业人口 54.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12%。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发展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72年,全县农业人口 83.89万人,农业总产值1.32亿元,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莱芜农业人口 89。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9.9%,城镇职工平均工资602元,农民人口人均纯收入94元,农业总产值15709万元,工业总产值4。4871亿元。1990年,莱芜农业人口 92.4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03%,农民人口人均纯收入822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216元。

莱芜于2003年进行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并于2008年10月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 中被正式批准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2009年5月15曰,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到莱芜调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莱芜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固定调研联系点,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确定的第二个联系点,并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称为适合中等城市的“莱芜模式”向全国推广。几年来,莱芜市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与实施框架,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莱芜市莱城区是民政部确立的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之一,农村社区建设是莱芜市在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将莱芜市这一中等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将莱城区口镇作为乡镇研究的样本主要源于口镇在莱芜市的革命与建设史中的独特地位,口镇代表了莱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口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省级中心镇、莱芜北部新城驻地,是个古老的城镇。新中国成立初期,口镇曾作为莱芜县政府驻地,城镇化建设一直走在莱芜市前列。2012年,口镇又被确定为莱芜北部新城驻地,成为承接济南与莱芜济莱协作区的主要阵地,城市化特征明显。将“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口镇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存在问题

1、制度不完善。户籍制度、社会福利、教育政策、土地使用制度四方面来说,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限制了城乡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的障碍,也成为阻碍城乡一体化的障碍。其次,社会福利、教育政策、土地使用制度明显将资源使用偏向于城市。

2、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指标。农村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切农村的教育资源明显少于城市,显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3、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中国的土地资源分配是一种明显的“以乡补城”,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中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政府获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和经费主要依靠从农民手中征地买的所得。

4、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质量好,数量多,服务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少,质量差。

5、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大。农业是个弱势产业,生产率很低,农村经济以农为主的产业很不发达。

6、乡镇企业发展的局限。乡镇企业并非以小城镇为其发展的空间载体,而是呈现出高度分散的布局特征。绝大多数乡镇企业由于布局分散,规模小,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集聚、共享程度低,普遍存在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从而,产品质量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差,就成为乡镇企业的通病。

六、原因分析

1、宏观方面

(1)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

建国后我国在面临严峻的战争威胁、国际市场严密的封锁、苏联模式的深远影响下制定了这一战略。核心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超高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走出了一条计划经济体系主导的国家工业化道路,这一条道路即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战略。为了获取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原始工业资本,国家不得不靠中央高度集权的力量,以强制性的手段通过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不平等交换来积累工业资本。

(2)国家大部分财政向城市倾斜,农业资金也要基本转移到工业。主要表现在劳动用工制度人为造成城乡分割、社会福利制度呈现城乡不平等待遇、户籍制度影响城乡分离格局。这是造成城乡发展不均衡、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份额远远低于城市,财政支出用于农业方面的比重较少。

2、中观方面

政府权力集中,“简政放权”实施的不彻底,使得乡镇政府的权利受到限制,职能交叉,导致效率低小,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

3、微观方面

主要表现在村民自治的不完善,目前,乡镇的村民自治很大一部分上是不太民主、不太透明的,例如,选举这项村民权利就带着很大的人情和金钱交易,使

得村民自治受到限制。

七、措施

1、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及产业、人口等12个专项规划,加快构建“一城六镇多点”的城镇体系,“一城”为莱城、钢城、口镇、雪野组成的带状组团式城市;“六镇”为寨里、牛泉、苗山、羊里、杨庄、辛庄等六个小城镇;“多点”为多个乡村居民点,将城市规划区外的864个行政村规划调整为87个农村社区、224个基层村,初步形成中心城、小城镇、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基层村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按照“经济区域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三大产业板块”,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按照“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的思路,重点加快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构建起覆盖市区和所有镇村的城乡公交网络。

4、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加快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如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机制,深入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健全城乡一体的文化、教育、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5、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

6、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养老、医疗、计划生育等各种城乡差别,从根本上破除城乡户籍藩篱,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打开制度通道。

八、创新点

莱芜市我的家乡,作为典型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的口镇是我生活的地方,因此,对于整个口镇以至莱芜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较为深切的体会。

参考资料:

1、姜大明. 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第十二次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

2、左玉鹏. 莱宪市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问题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张军. 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4、许经勇.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

5、孙久文, 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相关文章

  • 200915_山东省_莱芜市_中考地理试题
  • 山东省莱芜市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1分,共10分) 1.小强的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田野里,咖啡园一望无际:街头巷尾的小伙子们,一边踢足球一边展示桑 ...查看


  • 莱芜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实践报告
  • 莱芜城乡公交一体化调研实践报告 学校:山东大学 学院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年级:2011级 班级:热工1班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20日 至2月7日 共 11天 关于"莱芜城乡公交 ...查看


  • 山东中考试题分析
  • 山东省2010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分析及2011年中考命题预测 张 太 峰 2010年山东省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可以说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各地试题的命制均以2010年应届毕业生实际学过的教材(七年级两册.八年级两册.九年级一册)和2009年5月 ...查看


  • 省会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
  •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旅游发展规划 (2014-2030) 文 本 山东省旅游局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014年12月 项目单位:山东省旅游局 项目名称: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于 冲 张明池 ...查看


  • 重庆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理论考试
  • 领导干部理论考试复习题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6为"六个为什么"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1)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查看


  • 山东试行城乡客运一体化
  • 早在2005年底,山东省就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乡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如何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2011年初开始,山东省在莱芜.邹平等十余县(市)试点"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推行城乡公交化&q ...查看


  • 总结表彰大会讲话稿
  • 篇一:2014年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 在全 市2014年总结表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2月8日) 王 良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 意改革.开拓创新, ...查看


  • 城市化水平测定的方法与实证分析_刘志刚
  • DOI:10.16202/j.cnki.tnrs.2006.02.003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6・ 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 中图分类号:F299.21 2006No.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查看


  • 莱芜市场调研报告
  • 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湖项目 专题市场调研报告 营销策划部 2011年3月17日 前 言 对于处在莱芜雪野湖2000亩大体量的项目开发而言,重点是能不能做,采用何种开发模式,面对何种市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可以说,我们内心喜忧参半--喜悦的是,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