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近日发行了3月期的短期融资券,本次融资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综合评定,铁道部的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为AAA级。而在此之前,该评级机构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对于铁道部获得的这一几乎完美的信用评价,市场却并不十分认可。
专业评级在金融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重要功能。近期,全球股市就因标普调降美国长期信用评级而引发“地震”,足以彰显评级“指挥棒”的巨大威力。但需要提及的是,在看似简单的评级结论背后,是大量基础评判工作的交织与融合,需要以严谨、客观的心态面对。相形之下,铁道部虽获得了最高评级“殊荣”,但显然难以得到市场观点的认可,就此而言,国内专业评级机构的发展之路仍是漫漫兮。
按大公国际评级标准的定义,AAA级表示债务人具有非常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购买这类债券几乎没风险。根据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AAA级债券也意味着其发行成本可与国债利率水平相看齐,利率水平则应该处于最低水平。但是,市场反应却大相径庭。铁道部此次3月期短期融资券的中标利率为5.55%,远高于财政部代表地方政府同天发行的五年期债务利率4.12%,而同一级别发债主体中石油剩余期限同样的债券,也只以5.1%的利率报买。显然,一方面铁道部愿意为此次融资支付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投资者根本不认可大公评级给出的高信用等级。而在资金日渐稀缺、经历了上期铁道部200亿短债流标、动车事故之后,买方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明显高于理论标准。以此而论,铁道部此番AAA评级实际上已失去了价格指导意义。
国内评级界有一项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但凡有中央财政提供担保的债券,均向最高级别看齐。这次大公国际的评级结论,也是依该惯性思维而来。根据该机构的解释,铁道部是国家机关,又是企业法人,铁道部发行的债券有中央财政隐形担保。而且,大公国际认为,“作为公共事业机构,铁道部本来就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机构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难看才是。”此番解释又涉及到了评级业的评级模式,即评级机构在接触被评对象之初,一般会先要对被评主体的行业归属进行分类,而各行业财务指标的评分标准则是预先设定,相关定量评价会由系统自动生成。只有遇到特殊问题,评级人员才会对最终评分进行人为修订。
或许大公国际认为,这些业内规则足以支持其对铁道部债券的评级结论。但这种“一厢情愿”的评级思路,着实难以与市场思维路径对接。事实上,作为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早已是负债累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铁道部总负债1983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58.24%,外部融资规模在“借新还旧”的往复中越滚越大,以至于银监会都对铁道部归还本金的能力发出了质疑之声。而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并未给铁路部门带来预期的高收益,反而是在亏损面减少的实际目标中苦苦挣扎,例如京津城际高铁年度亏损金额就在7亿元左右。不可否认,如果铁道部频频发行的短期融资产品遭遇信用风险,中央财政极有可能出手相救。但这也就相当于是全体纳税人买单,与买方将左口袋的钱填补右口袋的亏空有何差异?所以,站在全民的角度评判,国家信用支撑下的债券只是放大了偿债承担主体,而相应的风险却没有实质性被化解。而从行业划分的角度看,大公国际将铁道部简单归为“公共事业”就有些牵强了。需要指出的是,公共事业部门向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公共产品,而日渐昂贵的铁路服务,其公益性难免彰显不足。因为既然是公共产品,那么就要在产品定价、供给类型等方面体现出公开透明的特征,应该有诸如听证会等形式广泛汲取民意。然而铁路部门的现实情况却是,广大乘客只有被动接受高铁动车等票价的核定结果,甚至随后大幅度减少传统低票价火车车型和路线也是由铁路部门“一言堂”所决定,“公共”二字鲜有体现。
随着信息要素流动日渐畅通,市场主体的行为愈加理性。评级业务只有体现出更加科学的前瞻性,才可能说明其存在的意义。如若铁道部短融享有最高评级被视为理所应当之事,那么国内评级难免会陷入自娱自乐的怪圈之中而无法自拔了。(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铁道部近日发行了3月期的短期融资券,本次融资经大公国际资信评估公司综合评定,铁道部的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为AAA级。而在此之前,该评级机构对中国本外币给出的信用评级为AA+。对于铁道部获得的这一几乎完美的信用评价,市场却并不十分认可。
专业评级在金融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重要功能。近期,全球股市就因标普调降美国长期信用评级而引发“地震”,足以彰显评级“指挥棒”的巨大威力。但需要提及的是,在看似简单的评级结论背后,是大量基础评判工作的交织与融合,需要以严谨、客观的心态面对。相形之下,铁道部虽获得了最高评级“殊荣”,但显然难以得到市场观点的认可,就此而言,国内专业评级机构的发展之路仍是漫漫兮。
按大公国际评级标准的定义,AAA级表示债务人具有非常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购买这类债券几乎没风险。根据市场经济中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AAA级债券也意味着其发行成本可与国债利率水平相看齐,利率水平则应该处于最低水平。但是,市场反应却大相径庭。铁道部此次3月期短期融资券的中标利率为5.55%,远高于财政部代表地方政府同天发行的五年期债务利率4.12%,而同一级别发债主体中石油剩余期限同样的债券,也只以5.1%的利率报买。显然,一方面铁道部愿意为此次融资支付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投资者根本不认可大公评级给出的高信用等级。而在资金日渐稀缺、经历了上期铁道部200亿短债流标、动车事故之后,买方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明显高于理论标准。以此而论,铁道部此番AAA评级实际上已失去了价格指导意义。
国内评级界有一项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但凡有中央财政提供担保的债券,均向最高级别看齐。这次大公国际的评级结论,也是依该惯性思维而来。根据该机构的解释,铁道部是国家机关,又是企业法人,铁道部发行的债券有中央财政隐形担保。而且,大公国际认为,“作为公共事业机构,铁道部本来就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机构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难看才是。”此番解释又涉及到了评级业的评级模式,即评级机构在接触被评对象之初,一般会先要对被评主体的行业归属进行分类,而各行业财务指标的评分标准则是预先设定,相关定量评价会由系统自动生成。只有遇到特殊问题,评级人员才会对最终评分进行人为修订。
或许大公国际认为,这些业内规则足以支持其对铁道部债券的评级结论。但这种“一厢情愿”的评级思路,着实难以与市场思维路径对接。事实上,作为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早已是负债累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铁道部总负债1983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58.24%,外部融资规模在“借新还旧”的往复中越滚越大,以至于银监会都对铁道部归还本金的能力发出了质疑之声。而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并未给铁路部门带来预期的高收益,反而是在亏损面减少的实际目标中苦苦挣扎,例如京津城际高铁年度亏损金额就在7亿元左右。不可否认,如果铁道部频频发行的短期融资产品遭遇信用风险,中央财政极有可能出手相救。但这也就相当于是全体纳税人买单,与买方将左口袋的钱填补右口袋的亏空有何差异?所以,站在全民的角度评判,国家信用支撑下的债券只是放大了偿债承担主体,而相应的风险却没有实质性被化解。而从行业划分的角度看,大公国际将铁道部简单归为“公共事业”就有些牵强了。需要指出的是,公共事业部门向社会提供的应该是公共产品,而日渐昂贵的铁路服务,其公益性难免彰显不足。因为既然是公共产品,那么就要在产品定价、供给类型等方面体现出公开透明的特征,应该有诸如听证会等形式广泛汲取民意。然而铁路部门的现实情况却是,广大乘客只有被动接受高铁动车等票价的核定结果,甚至随后大幅度减少传统低票价火车车型和路线也是由铁路部门“一言堂”所决定,“公共”二字鲜有体现。
随着信息要素流动日渐畅通,市场主体的行为愈加理性。评级业务只有体现出更加科学的前瞻性,才可能说明其存在的意义。如若铁道部短融享有最高评级被视为理所应当之事,那么国内评级难免会陷入自娱自乐的怪圈之中而无法自拔了。(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