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支付结算风险
(一)虚假开户情况增多,银行面临开户合规性考验
不法分子或利用虚假证件进行开户,或是企图利用银行账户进行非法行为而冒用他人名义开立账户,如近期热议的网购身份证开户事件,利用他人真实身份证冒用他人名义开立账户;或是为了掩藏实际收入规避资金监管利用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开立虚假账户,为非法资金转移提供有利渠道。从银行柜台堵截不合规开户行为数量来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银行机构在开户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得逞,进而产生结算风险。
(二)电信诈骗频发且手段多样,客户损失惨重
电信诈骗类案件近年来发展突出且形式多样,受害群体范围广泛。除了利用电话、短信、QQ等渠道以冒充熟人、发布中奖信息等方式为诱饵实施诈骗外,还有利用网上购物平台、网银平台等设立钓鱼网站诱骗受害人,更有甚者冒充公检法、工商、银行、电信等单位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以被他人盗用身份证、银行卡消费、电话欠费等理由骗取受害人汇入资金,损失惨重。
(三)内外勾结案件时有发生,防范形势严峻
有些银行内部人员与企业会计相互勾结,通过私备证件,伪造银行预留印鉴卡,冒充其他单位名义开立结算账户,利用银行管理漏洞及自身职务之便挪用企业资金;有的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违规给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并利用银行公章管理不严的空隙以银行名义为企业借用过桥资金提供担保,帮助企业以虚假贸易合同、虚假交易背景、虚假交易主体获得大额资金,令银行蒙受巨额损失。此类牵扯银行内部人员的案件往往涉案金额巨大,不但使银行面临财产损失,也面临着一定的声誉损失。
(四)围绕信用卡进行的违法行为增多,应引起关注
信用卡因其特有的“先消费、后还款”功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成为很多犯罪分子关注的对象。他们有的打着银行的名义成立虚假中介公司以交纳保证金为前提以为其办理大额信用卡为诱饵进行诈骗;有的非法盗用他人信息多头办卡从而进行盗刷或者恶意套现,长时间占用银行资金;有的用非法获取的持卡人卡片信息进行网络交易、电话邮购等。以信用卡为中心的违法犯罪行为如何防范,应引起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重视。
(五)利用英特网进行高科技作案的违法行为日益突出
支付电子化已成为近来支付结算的发展方向,但它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轻视的风险。比如某些虚假购物网站利用货品打折、转让等方式诱使受害人完成网上资金支付却拒绝交付货品或者盗用受害人网络注册信息盗取资金;比如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一些支付平台为方便客户提供的一些小额支付免输密码等服务,一旦手机丢失就将面临资金被盗的风险隐患,类似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六)票据风险主要向“银行承兑汇票”集中,“变造票”频现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的金融案件也较为常见,由于银行承兑票据具有金额大,流通范围广且易于变现等特点,已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伪造票
据的水平越来越高,几可乱真。而票面要素完全相同的“小票”改“大票”,迷惑性更强,电子查询无法发现,隐蔽性强,破坏力大,成为不法分子主要的作案方式。
(七)银行核心系统不同程度存在漏洞,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银行机构都有适合自身的一整套完整的操作系统,但安全性参差不齐,仍无法避免系统出现漏洞,为“有心人”作案提供便利。有些银行操作系统历史悠久,无法兼容新技术新功能,比如部分银行仍无法实现电子验印功能,业务量大时又将传统的人工折角验印流于形式,为支付结算业务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比如有些银行操作系统对内部账户或内部科目缺乏监管,对某些科目的长期挂账没有及时清理,为内部人员作案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新形势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把“开户”关
银行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应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将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鉴别假身份证件的专业培训,提高柜面鉴别能力。对于盗用他人身份证件开户情况,要更加重视,要反复核对照片和真人信息,重点对五官中的耳、鼻、口等认真核对,对于有疑问的要通过进一步交谈或提供辅助证件等进一步核实,严禁核对形式化,及时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的虚假开户资料特征,严把“开户”关。
(二)加强电信诈骗公益宣传,做好防诈骗提醒
银行应积极对支付结算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利用自身网点、媒体等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客户正确认识支付结算业务,尤其是对不断涌现的电信诈骗类案件,要做好公益类宣传,对于柜台发现的疑似诈骗转账业务,要主动提醒客户,避免客户损失。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电信诈骗类案件要积极响应,调动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落实问责机制,警钟长鸣
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最终做到所有业务都有规可依,避免出现制度“盲区”。要特别加强开户环节、大额支付环节和对账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检查,切实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和完善问责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以对违规人员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四)建立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有效管理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营销人员应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实地探访办卡客户工作单位,确保本人填写开卡申请表,并对客户做出必要的风险提示。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对出现恶意套现等违法行为的持卡人作出例如加入黑名单管理、降低信用卡额度及法律追缴等措施,有效管理信用卡风险。
(五)制订电子化支付管理办法,统一规范银行及支付网站操作规定
人行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电子支付管理的制度法规,以规范电子支付行为,对银行及电子支付平台形成统一的约束指导,并从制度上约束电子支付操作行为。尤其应统一将账户支付密码作为支付的必须依据,避免出现因规定不一致造成的公众上当受骗的情况。同
时,银行应严格网上银行的准入条件、资料审查等,对办理网上银行的客户给予必要的防风险提示。
(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票据风险防范能力
针对不断翻新的票据造假手段,银行也应该加强票据识假辨假知识的培训,提升票据业务人员识假辨假的能力,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做好票据识别工作。在签发票据环节,应准确了解掌握客户真实的贸易背景等相关信息,避免出现“大票带小票”现象。
(七)不断完善核心系统,提高“机控”水平
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核心操作系统,从系统上对内部账户等敏感环节进行控制与约束,减少系统漏洞,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环节加强“机控”,着力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为风险防控提供系统支持。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支付结算的重要载体,理应确保每一笔支付资金的安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银行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避免出现资金支付风险案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只有不断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种监督制约措施,才能全面提高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能力。
一、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支付结算风险
(一)虚假开户情况增多,银行面临开户合规性考验
不法分子或利用虚假证件进行开户,或是企图利用银行账户进行非法行为而冒用他人名义开立账户,如近期热议的网购身份证开户事件,利用他人真实身份证冒用他人名义开立账户;或是为了掩藏实际收入规避资金监管利用伪造变造开户证明文件开立虚假账户,为非法资金转移提供有利渠道。从银行柜台堵截不合规开户行为数量来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银行机构在开户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得逞,进而产生结算风险。
(二)电信诈骗频发且手段多样,客户损失惨重
电信诈骗类案件近年来发展突出且形式多样,受害群体范围广泛。除了利用电话、短信、QQ等渠道以冒充熟人、发布中奖信息等方式为诱饵实施诈骗外,还有利用网上购物平台、网银平台等设立钓鱼网站诱骗受害人,更有甚者冒充公检法、工商、银行、电信等单位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以被他人盗用身份证、银行卡消费、电话欠费等理由骗取受害人汇入资金,损失惨重。
(三)内外勾结案件时有发生,防范形势严峻
有些银行内部人员与企业会计相互勾结,通过私备证件,伪造银行预留印鉴卡,冒充其他单位名义开立结算账户,利用银行管理漏洞及自身职务之便挪用企业资金;有的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违规给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并利用银行公章管理不严的空隙以银行名义为企业借用过桥资金提供担保,帮助企业以虚假贸易合同、虚假交易背景、虚假交易主体获得大额资金,令银行蒙受巨额损失。此类牵扯银行内部人员的案件往往涉案金额巨大,不但使银行面临财产损失,也面临着一定的声誉损失。
(四)围绕信用卡进行的违法行为增多,应引起关注
信用卡因其特有的“先消费、后还款”功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成为很多犯罪分子关注的对象。他们有的打着银行的名义成立虚假中介公司以交纳保证金为前提以为其办理大额信用卡为诱饵进行诈骗;有的非法盗用他人信息多头办卡从而进行盗刷或者恶意套现,长时间占用银行资金;有的用非法获取的持卡人卡片信息进行网络交易、电话邮购等。以信用卡为中心的违法犯罪行为如何防范,应引起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重视。
(五)利用英特网进行高科技作案的违法行为日益突出
支付电子化已成为近来支付结算的发展方向,但它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轻视的风险。比如某些虚假购物网站利用货品打折、转让等方式诱使受害人完成网上资金支付却拒绝交付货品或者盗用受害人网络注册信息盗取资金;比如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一些支付平台为方便客户提供的一些小额支付免输密码等服务,一旦手机丢失就将面临资金被盗的风险隐患,类似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六)票据风险主要向“银行承兑汇票”集中,“变造票”频现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的金融案件也较为常见,由于银行承兑票据具有金额大,流通范围广且易于变现等特点,已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伪造票
据的水平越来越高,几可乱真。而票面要素完全相同的“小票”改“大票”,迷惑性更强,电子查询无法发现,隐蔽性强,破坏力大,成为不法分子主要的作案方式。
(七)银行核心系统不同程度存在漏洞,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银行机构都有适合自身的一整套完整的操作系统,但安全性参差不齐,仍无法避免系统出现漏洞,为“有心人”作案提供便利。有些银行操作系统历史悠久,无法兼容新技术新功能,比如部分银行仍无法实现电子验印功能,业务量大时又将传统的人工折角验印流于形式,为支付结算业务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比如有些银行操作系统对内部账户或内部科目缺乏监管,对某些科目的长期挂账没有及时清理,为内部人员作案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新形势下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把“开户”关
银行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应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将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鉴别假身份证件的专业培训,提高柜面鉴别能力。对于盗用他人身份证件开户情况,要更加重视,要反复核对照片和真人信息,重点对五官中的耳、鼻、口等认真核对,对于有疑问的要通过进一步交谈或提供辅助证件等进一步核实,严禁核对形式化,及时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的虚假开户资料特征,严把“开户”关。
(二)加强电信诈骗公益宣传,做好防诈骗提醒
银行应积极对支付结算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利用自身网点、媒体等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客户正确认识支付结算业务,尤其是对不断涌现的电信诈骗类案件,要做好公益类宣传,对于柜台发现的疑似诈骗转账业务,要主动提醒客户,避免客户损失。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电信诈骗类案件要积极响应,调动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落实问责机制,警钟长鸣
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最终做到所有业务都有规可依,避免出现制度“盲区”。要特别加强开户环节、大额支付环节和对账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检查,切实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和完善问责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以对违规人员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四)建立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有效管理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营销人员应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实地探访办卡客户工作单位,确保本人填写开卡申请表,并对客户做出必要的风险提示。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险防范体系,对出现恶意套现等违法行为的持卡人作出例如加入黑名单管理、降低信用卡额度及法律追缴等措施,有效管理信用卡风险。
(五)制订电子化支付管理办法,统一规范银行及支付网站操作规定
人行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电子支付管理的制度法规,以规范电子支付行为,对银行及电子支付平台形成统一的约束指导,并从制度上约束电子支付操作行为。尤其应统一将账户支付密码作为支付的必须依据,避免出现因规定不一致造成的公众上当受骗的情况。同
时,银行应严格网上银行的准入条件、资料审查等,对办理网上银行的客户给予必要的防风险提示。
(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票据风险防范能力
针对不断翻新的票据造假手段,银行也应该加强票据识假辨假知识的培训,提升票据业务人员识假辨假的能力,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做好票据识别工作。在签发票据环节,应准确了解掌握客户真实的贸易背景等相关信息,避免出现“大票带小票”现象。
(七)不断完善核心系统,提高“机控”水平
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核心操作系统,从系统上对内部账户等敏感环节进行控制与约束,减少系统漏洞,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环节加强“机控”,着力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为风险防控提供系统支持。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支付结算的重要载体,理应确保每一笔支付资金的安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银行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避免出现资金支付风险案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只有不断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种监督制约措施,才能全面提高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