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教师

浅论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沈三初 陈舟蓉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且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它除了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外,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多方面。

新课程使课堂的外延有了极大的延伸,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由于新课标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的过程,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将在教与学中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重要的组成。“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文本素质;而在决定教师文本素质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教师的阅读视野是最基本的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教得好、出新意,讲课时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就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一、教师的阅读视野宽阔,会为教师独立解读文本提供一个自如的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教师在教读每篇课文前,除认真研读文本外,还要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著作、背景资料等方面中去。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丰富自己,获得课文中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加深对课文解读的层次。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一味地依赖“教师用书”、“教案选”,只知利用其中现成的解析与观点,久而久之,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便会日益萎缩。反之如果读的书多了,大脑中的

库存必定多了,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会比较深刻与独到。当你充满哲理的思想展现于教学时,一定会让课堂充满穿透力,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而影响他的一生。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学生必定会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和内容产生困惑,茨威格没有赞美成功者,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为什么?其实这是整个文本最能引起学生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之处。作者通过赞美失败,来赞美勇于探索、勇于献身、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来赞美这种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教师可以以自己丰厚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理解人类历史上失败的英雄:岳飞精忠报国,虽遭杀害,但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的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但英名留芳;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却从此结束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徒步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气温高达70度的戈壁中一去不返,却用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后两则故事是学生不太了解的,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因深深迷恋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大量地深入阅读,在课堂上便化为一种教例,如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科学沉冤了三百年;维萨里《人体构造》引来横祸,赎罪惨死海岛的故事又在课堂里都成了加深学生对这个“悲剧”的不一样的理解。当教学《真正的英雄》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毁于一旦,7 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悲剧再次上演,学生已能从奋斗、从事业的追求、从自我的挑战中去看待人生的价值,了解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每个如何去展示自己人生的价值。作品要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内涵。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翻开《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的集子时,便会有更长久的思考了。

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尔基说:“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二、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要熏陶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光课文还是不够的,语文教师必须大量引进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吸取充盈的人文性的精气。这就要语文教师自己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有充沛的人文精神。如果自己缺少作品的积累,自然就无法感悟到语言美和文章的气质、神韵。教师阅读的缺失,必将导致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固且不谈教学只能从课文到课文,从形式到形式,拘谨死板僵化,学生整体的素质受到影响外,教师阅读能力的缺乏又将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无序和低效。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要我们语文教师重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兴趣、方法、择书等方面做好向导。优秀的书籍,可使学生得到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受到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缺乏阅读的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每一个青少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自我教育目的。”语文教师要从心灵成长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择书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避免学生陷入盲目读书的误区。教师根据作品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作家、写作背景、作品疑难点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运用的方法等。这就势必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所推荐的课外书目有细致深入的阅读。只有经过自己细致的研读,才能与经典文本对话,与大师对话,与文化对话。人文阅读,并且只有人文阅读,才能给予我们智慧、感情和灵魂,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在精神上完整的人,才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并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进行准确地评价。让那些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信念的书,在学生中构筑起一个阅读世界。如小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曾经陪伴着我度过许多充满思辩的夜晚,它以古老寓言形式诉说一个追寻梦想的牧羊少年故事,1993年起从拉丁美洲红遍全球,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译成57种语言,被誉为现代人心灵的圣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虽然没有在“课程标准”的推介范围里,但经过竭力的推荐,其中的故事和隐含的哲理,使学生深受教益,启迪了学生对人生梦想的追寻。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三、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信息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我提倡教师要“越界阅读”。越界阅读是心智的饮食,给心智阅读的饮食要多元均衡。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读精思”是享用阅读美食的不同方法。阅读让教师丰富自己,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生常常搞不清“振聋发聩”和“震耳欲聋”中此“振”与彼“震”的区别。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亦语焉不详。在阅读国学著作《龙•神话与真相》一书“龙神话之谜的揭破”时,有对“辰”有关的一类字群的阐释。其中“雷发声,连房屋都可以打破,叫做震”;“使潜伏的东西爬起来叫做振”。 “振聋发聩”的“振”与“发”在同一个成语中,会不会表达相同的意思?学生对“奋发”的词语是从小学起便深入于心的,会不会“振”亦有“奋”的意思?于是就查阅了《说文》,其云,劈历,振物者;从雨辰声,而振字,《说文》云,振,一曰奋也;《广韵》云:裂也,又动也。敲锣鼓使发声也叫做振。因验证了“振”与“奋”的关系,在教学中大胆地教于学生如何区别这两个“振”与“震”,于是便再也没有写错这两个字的学生了。教师因为阅读和阅读中产生的联想,能在教学中运用以一种语音为联系的纽带而衍生整整一个字族的系统性语义,如“辰”有关的“震”、“振”、“赈”、“晨”及“娠”等,通过区分其各自的意思,这种方法要比仅着眼于个别字的孤立字形而想当然,猜谜一般的说解,望文生义要高明得多了。在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既提高识字的效率,又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脑海中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四、把语文教出语文味,取决于老师内在的语文修养;让语文教学富有高度,更取决于教师读书的深度。教师爱读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书的喜爱,教师的语文修养决定着对学生素养的提升。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但有些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消化,替换和阐释,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阅读功底。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美学小品。教学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专业知之不多。如果阅读了吴冠中的散文《我负丹青》和《望尽天涯路》,便会对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吴冠中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教师因为对作者艺术追求的了解,教学中便自然会从“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切入课文,抓住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入手,“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即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文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教师引领着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时,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让学生在品味“桥之美”的同时,还进行了一次审美活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使其的人文内涵又增加了一个层次。

教师阅读视野的开阔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巨大的。一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智慧的光辉总是充溢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大量阅读后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必定会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也吸拾着其中的精气,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语文考分的提高,更多的会是一种精神的财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让我们通过阅读聚合百家精华,做一个有责任心又幸福的语文教师。

浅论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沈三初 陈舟蓉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且还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它除了语言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外,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多方面。

新课程使课堂的外延有了极大的延伸,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由于新课标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学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的过程,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将在教与学中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重要的组成。“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文本素质;而在决定教师文本素质高低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教师的阅读视野是最基本的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一个语文教师,要想教得好、出新意,讲课时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就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一、教师的阅读视野宽阔,会为教师独立解读文本提供一个自如的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教师在教读每篇课文前,除认真研读文本外,还要将阅读的范围扩大到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著作、背景资料等方面中去。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丰富自己,获得课文中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加深对课文解读的层次。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一味地依赖“教师用书”、“教案选”,只知利用其中现成的解析与观点,久而久之,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便会日益萎缩。反之如果读的书多了,大脑中的

库存必定多了,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会比较深刻与独到。当你充满哲理的思想展现于教学时,一定会让课堂充满穿透力,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而影响他的一生。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学生必定会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和内容产生困惑,茨威格没有赞美成功者,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为什么?其实这是整个文本最能引起学生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之处。作者通过赞美失败,来赞美勇于探索、勇于献身、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来赞美这种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教师可以以自己丰厚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理解人类历史上失败的英雄:岳飞精忠报国,虽遭杀害,但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的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但英名留芳;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却从此结束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徒步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气温高达70度的戈壁中一去不返,却用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后两则故事是学生不太了解的,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因深深迷恋这种英雄主义的情结,大量地深入阅读,在课堂上便化为一种教例,如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科学沉冤了三百年;维萨里《人体构造》引来横祸,赎罪惨死海岛的故事又在课堂里都成了加深学生对这个“悲剧”的不一样的理解。当教学《真正的英雄》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毁于一旦,7 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悲剧再次上演,学生已能从奋斗、从事业的追求、从自我的挑战中去看待人生的价值,了解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每个如何去展示自己人生的价值。作品要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内涵。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翻开《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的集子时,便会有更长久的思考了。

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高尔基说:“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

二、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要熏陶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光课文还是不够的,语文教师必须大量引进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吸取充盈的人文性的精气。这就要语文教师自己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有充沛的人文精神。如果自己缺少作品的积累,自然就无法感悟到语言美和文章的气质、神韵。教师阅读的缺失,必将导致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固且不谈教学只能从课文到课文,从形式到形式,拘谨死板僵化,学生整体的素质受到影响外,教师阅读能力的缺乏又将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无序和低效。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要我们语文教师重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兴趣、方法、择书等方面做好向导。优秀的书籍,可使学生得到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滋养,受到健康精神思想的导引,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缺乏阅读的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每一个青少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自我教育目的。”语文教师要从心灵成长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择书来引导孩子们的阅读,避免学生陷入盲目读书的误区。教师根据作品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作家、写作背景、作品疑难点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运用的方法等。这就势必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对所推荐的课外书目有细致深入的阅读。只有经过自己细致的研读,才能与经典文本对话,与大师对话,与文化对话。人文阅读,并且只有人文阅读,才能给予我们智慧、感情和灵魂,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在精神上完整的人,才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并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和质,进行准确地评价。让那些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信念的书,在学生中构筑起一个阅读世界。如小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曾经陪伴着我度过许多充满思辩的夜晚,它以古老寓言形式诉说一个追寻梦想的牧羊少年故事,1993年起从拉丁美洲红遍全球,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译成57种语言,被誉为现代人心灵的圣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虽然没有在“课程标准”的推介范围里,但经过竭力的推荐,其中的故事和隐含的哲理,使学生深受教益,启迪了学生对人生梦想的追寻。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

三、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信息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不仅限于书本,还应该不断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我提倡教师要“越界阅读”。越界阅读是心智的饮食,给心智阅读的饮食要多元均衡。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读精思”是享用阅读美食的不同方法。阅读让教师丰富自己,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生常常搞不清“振聋发聩”和“震耳欲聋”中此“振”与彼“震”的区别。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亦语焉不详。在阅读国学著作《龙•神话与真相》一书“龙神话之谜的揭破”时,有对“辰”有关的一类字群的阐释。其中“雷发声,连房屋都可以打破,叫做震”;“使潜伏的东西爬起来叫做振”。 “振聋发聩”的“振”与“发”在同一个成语中,会不会表达相同的意思?学生对“奋发”的词语是从小学起便深入于心的,会不会“振”亦有“奋”的意思?于是就查阅了《说文》,其云,劈历,振物者;从雨辰声,而振字,《说文》云,振,一曰奋也;《广韵》云:裂也,又动也。敲锣鼓使发声也叫做振。因验证了“振”与“奋”的关系,在教学中大胆地教于学生如何区别这两个“振”与“震”,于是便再也没有写错这两个字的学生了。教师因为阅读和阅读中产生的联想,能在教学中运用以一种语音为联系的纽带而衍生整整一个字族的系统性语义,如“辰”有关的“震”、“振”、“赈”、“晨”及“娠”等,通过区分其各自的意思,这种方法要比仅着眼于个别字的孤立字形而想当然,猜谜一般的说解,望文生义要高明得多了。在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既提高识字的效率,又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脑海中时,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四、把语文教出语文味,取决于老师内在的语文修养;让语文教学富有高度,更取决于教师读书的深度。教师爱读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书的喜爱,教师的语文修养决定着对学生素养的提升。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但有些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消化,替换和阐释,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阅读功底。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美学小品。教学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专业知之不多。如果阅读了吴冠中的散文《我负丹青》和《望尽天涯路》,便会对作者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吴冠中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如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使画面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教师因为对作者艺术追求的了解,教学中便自然会从“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切入课文,抓住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入手,“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即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文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教师引领着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时,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让学生在品味“桥之美”的同时,还进行了一次审美活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使其的人文内涵又增加了一个层次。

教师阅读视野的开阔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巨大的。一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智慧的光辉总是充溢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大量阅读后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必定会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也吸拾着其中的精气,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语文考分的提高,更多的会是一种精神的财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让我们通过阅读聚合百家精华,做一个有责任心又幸福的语文教师。


相关文章

  • 农村高中教师阅读现状调查
  • 图1 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所占比例 图2 一周用于看书的时间所占比例 图3 一周用于看书的时间大约占教师空暇时间的比例 图4 平时的阅读媒介所占比例 调查者说: 淡化阅读的功利性,增强阅读的自觉性.教师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优异成 ...查看


  •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中心校教师专业阅读方案)
  • 阅读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最佳的路径,没有阅读的滋润,教师的教育生活便会枯燥而干瘪:没有阅读的奠基,教师的专业成长便会失去根基.因此,为教师搭建阅读的平台,把教师引上幸福的阅读之路,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应有的情怀.几年的阅读实践,给我镇教师 ...查看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
  • 摘 要: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以读促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方式,并运用多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解: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让 ...查看


  • 2到3岁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 2009-12-17 婴幼儿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两岁以前,幼儿就可以经过感觉-运动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观念.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不管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也可以发展一种早期的 ...查看


  • 浅谈阅读教学
  • 浅谈阅读教学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加强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运用 ...查看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视频(特级教师辅导)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发布日期:2013-02-13 18:53:39浏览次数:31文章好评: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特级教师辅导教学视频-[阅读全文] 小学五 ...查看


  • 教师的阅读时间从哪里来?
  • 编者按: 一所好学校要有响亮的歌声.开心的笑声,还要有琅琅的读书声:一名好教师要有纯粹的爱心.高超的教育艺术,更要有阅读的习惯.现实中,那些杰出的教师无不是坚持不懈地阅读.对于经常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没有时间阅读的教师来说,怎样才能挤出阅读时 ...查看


  •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相统一的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们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值得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查看


  • 谈教师广泛阅读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 ...查看


  • 同步拓展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 三间堂小学同步拓展阅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积累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低学段:注重识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