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现状调查报告
据温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温州市累计出口鞋5.28亿双,比上年(下同) 下降1.4%,价值2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出现量跌价扬。据温州海关分析,2008年出口鞋平均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6%,呈现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良好势头,但与国外名牌皮鞋几十甚至上百美元一双的价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鞋类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仍主要靠低价策略。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将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对利润率已很低的制鞋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导致出口意愿下降。此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温州制鞋业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这对本来就是靠薄利多销的制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目前,为帮助包括鞋类企业的众多中小企业抵御金融危机,国家规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将鞋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2月份温州市鞋出口量也出现回升,但该政策的刺激作用能否长期持续,仍然需要长期关注。
鞋革行业是浙江省的一大支柱产业,温州是浙江最主要的鞋革生产基地,素有“中国鞋都”之称。目前温州鞋出口由于成本上涨、贸易壁垒等因素,可谓内忧外患、今年形势不容乐观。欧盟反倾销措施变相延长将影响今后出口。欧盟于2006年10月起对中国的皮鞋实行了为期两年的反倾销措施,该措施本应于2008年10月到期,但08年10月4日欧盟对中国皮鞋启动了“日落复审”(即期满复审,指在反
倾销措施实施届满前的合理时间内,调查机关应利害关系方申请发起或调查机关主动发起的复审程序) 。这就意味着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皮鞋等产品征收为期两年的16.5%反倾销税将再延长12至15个月,这使得反倾销措施得以变相延长,对温州皮鞋出口企业继续不利影响。 “中国制造”声誉受损,影响廉价鞋出口。在连续发生从中国进口的“毒”沙发和“毒”鞋造成消费者过敏案件后,法国12月6日宣布,从12月7日起将禁止进口含有二甲基甲酰胺的中国产椅子和鞋类。这一禁令将严重影响中国鞋对法国的出口,并且一旦法国这一禁令被其他国家效仿,将进一步恶化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环境。“环保壁垒”依然困扰温州鞋出口。当前,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由,不断制定苛刻的涉及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对我国鞋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输欧的劳保鞋要取得欧盟CE 安全认证标志,对制鞋用皮的PCP 残留量要进行严格测定等。此外,备受关注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生效,其中对出口美国的童鞋的技术指标做出硬性规定。诸多技术壁垒的存在造成温州鞋出口难度不断加大。业内人士认为,温州鞋企除了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还需加大质量、设计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敦促企业自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众多温州民营企业主反映,2010年他们的销售额增长不少,但利润却大幅下降,甚至有的比金融危机时还要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
长周德文说,现在大量传统中小企业毛利润率只有1%到3%,“生存压力比金融危机时还要大。”两年前金融危机时,众多温州企业外销锐减,致使一些企业关闭、停产半停产。2010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去年大量温州传统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在无力转型升级背景下,一些企业只能选择“离场”。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温州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中半数为制造及与制造关联的企业。尽管这比2008年该市注销3000多家企业要好一些,但“利润大缩减”依然令企业形势严峻。销售额增长,利润下降。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说,去年1至11月,温州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264亿元,同比增长30%多点,出口也增长了20%以上,但是企业普遍反映“利润已经很少很少”。在温州的“中国鞋都”,一家鞋革企业负责人指着一个车间说,这里原来有14条生产线,现在已经停掉4条,主要原因是招不到工人。他说,原来工人工资为1200元/月,现在涨至1500-1800元/月,即便如此还是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据了解,目前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20%的用工缺口,农民工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的失业问题。而工业用房的租金除了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2010年和200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5%以上的涨幅。再加上,原材料上涨20%左右,温州鞋革企业利润已从原先的8%,下降至现在的2%至3%都不到。 在企业利润大缩减下,税收还有增加迹象。一位温州行业协会负责人说,为完成税收任务,一些部门人员要求企业预缴下一年度的税款,出于
无奈一些企业只好先缴了。“税负压力比较大。”该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税负水平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超过了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另外,节能减排、加息等,也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去年9月中旬,温州市有关部门对全市129家骨干工业企业运行监测显示,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只有33.3%的企业盈利实现增长。一位温州市工商部门人士分析,去年由于各项成本上升,服饰、鞋革等制造企业,“增订单反倒降利润”的现象相当普遍,并影响到与制造企业相关联的贸易等相关企业,不少企业难以为继。在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中,制造及关联企业就占了半数,如鹿城区在被吊销营业执照的500多家企业中,服饰、鞋革等企业及关联企业就达300多家。“在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下,企业只能自己承担成本上涨压力。”喀麦隆中国商品城创办者吴建海说,与生产企业利润下降不同,现在他的商贸利润比金融危机时好一些,但远远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之前一位南非温商说,因为杀价严重,商品贸易利润已经很低,服装、鞋、帽利润率已不足2000年时的1/10,甚至更低。另一个现象是,与温州产品外销紧密相连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有订单不敢签的尴尬状况。
温州鞋业现状调查报告
据温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温州市累计出口鞋5.28亿双,比上年(下同) 下降1.4%,价值2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出现量跌价扬。据温州海关分析,2008年出口鞋平均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6%,呈现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良好势头,但与国外名牌皮鞋几十甚至上百美元一双的价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鞋类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仍主要靠低价策略。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将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对利润率已很低的制鞋企业来说,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导致出口意愿下降。此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温州制鞋业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这对本来就是靠薄利多销的制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目前,为帮助包括鞋类企业的众多中小企业抵御金融危机,国家规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将鞋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2月份温州市鞋出口量也出现回升,但该政策的刺激作用能否长期持续,仍然需要长期关注。
鞋革行业是浙江省的一大支柱产业,温州是浙江最主要的鞋革生产基地,素有“中国鞋都”之称。目前温州鞋出口由于成本上涨、贸易壁垒等因素,可谓内忧外患、今年形势不容乐观。欧盟反倾销措施变相延长将影响今后出口。欧盟于2006年10月起对中国的皮鞋实行了为期两年的反倾销措施,该措施本应于2008年10月到期,但08年10月4日欧盟对中国皮鞋启动了“日落复审”(即期满复审,指在反
倾销措施实施届满前的合理时间内,调查机关应利害关系方申请发起或调查机关主动发起的复审程序) 。这就意味着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皮鞋等产品征收为期两年的16.5%反倾销税将再延长12至15个月,这使得反倾销措施得以变相延长,对温州皮鞋出口企业继续不利影响。 “中国制造”声誉受损,影响廉价鞋出口。在连续发生从中国进口的“毒”沙发和“毒”鞋造成消费者过敏案件后,法国12月6日宣布,从12月7日起将禁止进口含有二甲基甲酰胺的中国产椅子和鞋类。这一禁令将严重影响中国鞋对法国的出口,并且一旦法国这一禁令被其他国家效仿,将进一步恶化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环境。“环保壁垒”依然困扰温州鞋出口。当前,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和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由,不断制定苛刻的涉及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对我国鞋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输欧的劳保鞋要取得欧盟CE 安全认证标志,对制鞋用皮的PCP 残留量要进行严格测定等。此外,备受关注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生效,其中对出口美国的童鞋的技术指标做出硬性规定。诸多技术壁垒的存在造成温州鞋出口难度不断加大。业内人士认为,温州鞋企除了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还需加大质量、设计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敦促企业自律,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众多温州民营企业主反映,2010年他们的销售额增长不少,但利润却大幅下降,甚至有的比金融危机时还要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
长周德文说,现在大量传统中小企业毛利润率只有1%到3%,“生存压力比金融危机时还要大。”两年前金融危机时,众多温州企业外销锐减,致使一些企业关闭、停产半停产。2010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去年大量温州传统企业的经营压力,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在无力转型升级背景下,一些企业只能选择“离场”。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温州2000多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其中半数为制造及与制造关联的企业。尽管这比2008年该市注销3000多家企业要好一些,但“利润大缩减”依然令企业形势严峻。销售额增长,利润下降。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浙江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说,去年1至11月,温州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264亿元,同比增长30%多点,出口也增长了20%以上,但是企业普遍反映“利润已经很少很少”。在温州的“中国鞋都”,一家鞋革企业负责人指着一个车间说,这里原来有14条生产线,现在已经停掉4条,主要原因是招不到工人。他说,原来工人工资为1200元/月,现在涨至1500-1800元/月,即便如此还是招不到足够的工人。据了解,目前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20%的用工缺口,农民工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的失业问题。而工业用房的租金除了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2010年和2009年同期相比依然有5%以上的涨幅。再加上,原材料上涨20%左右,温州鞋革企业利润已从原先的8%,下降至现在的2%至3%都不到。 在企业利润大缩减下,税收还有增加迹象。一位温州行业协会负责人说,为完成税收任务,一些部门人员要求企业预缴下一年度的税款,出于
无奈一些企业只好先缴了。“税负压力比较大。”该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税负水平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超过了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另外,节能减排、加息等,也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去年9月中旬,温州市有关部门对全市129家骨干工业企业运行监测显示,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只有33.3%的企业盈利实现增长。一位温州市工商部门人士分析,去年由于各项成本上升,服饰、鞋革等制造企业,“增订单反倒降利润”的现象相当普遍,并影响到与制造企业相关联的贸易等相关企业,不少企业难以为继。在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中,制造及关联企业就占了半数,如鹿城区在被吊销营业执照的500多家企业中,服饰、鞋革等企业及关联企业就达300多家。“在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下,企业只能自己承担成本上涨压力。”喀麦隆中国商品城创办者吴建海说,与生产企业利润下降不同,现在他的商贸利润比金融危机时好一些,但远远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之前一位南非温商说,因为杀价严重,商品贸易利润已经很低,服装、鞋、帽利润率已不足2000年时的1/10,甚至更低。另一个现象是,与温州产品外销紧密相连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有订单不敢签的尴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