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5 古诗词三首

郝连玲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

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

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

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反复读几遍这三首诗词,通过查字典、读资料、结合课文注释等方式,

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三首诗词大体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二、合作交流

(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谈一谈古诗词三首的题目和作者,老师再补充介绍。

2.指名读诗词,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乐、媪”的读音。

3.再读古诗词,想想每句诗词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词的意思。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牧童》,体会情感。

1.《牧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

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读相关诗句。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诗吗?

4.透过诗句,你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吗?(师补充资料引导理解)

5.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时

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6.全班齐读此诗。

(二)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

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清平乐·村

居》。

2.自由读诗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三)集体交流,领悟诗情。

1.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2.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

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四、巩固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推荐背诵杨万里的《池上》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板书设计:

草葱笛悠

寄情于景

牧童

情景交融

晚归休憩

天真可爱

舟过安仁 :江上所见 稚趣横生

景物 世外桃源乡村景

清平乐·村居

人物 悠然自得农家情

5 古诗词三首

郝连玲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

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

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

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反复读几遍这三首诗词,通过查字典、读资料、结合课文注释等方式,

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三首诗词大体写了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二、合作交流

(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谈一谈古诗词三首的题目和作者,老师再补充介绍。

2.指名读诗词,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乐、媪”的读音。

3.再读古诗词,想想每句诗词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词的意思。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牧童》,体会情感。

1.《牧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

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读相关诗句。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诗吗?

4.透过诗句,你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吗?(师补充资料引导理解)

5.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时

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6.全班齐读此诗。

(二)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

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清平乐·村

居》。

2.自由读诗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三)集体交流,领悟诗情。

1.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2.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

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四)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四、巩固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推荐背诵杨万里的《池上》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板书设计:

草葱笛悠

寄情于景

牧童

情景交融

晚归休憩

天真可爱

舟过安仁 :江上所见 稚趣横生

景物 世外桃源乡村景

清平乐·村居

人物 悠然自得农家情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2017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教案
  • 课题 8 静 夜思1 认. 识10个生字 ,写会 4个 字生认识一个偏.- "反旁文旁. 教"学 标目 2.感受 歌所描绘的诗美好意,产境对生中传统华文化的爱之热情.3. 读朗.背这首诵诗古. 1.读.朗诵背首古诗这.2 ...查看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 课 题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园地一>习作二 朱文条 副备教师 上课班级 上课时间 四年级 1 班 2015 年 3 月 25 日星期三 主备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乡愁]教案
  • 乡愁 教案 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②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去理解诗歌;③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情理,即两岸沟通.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重点:①学会抓住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②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情理, ...查看


  • 初中七年级下教学计划&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 一.看拼音写词 cónɡ qián kōnɡ qì tiān kōnɡ ɡuān bì sònɡ huā ( ) ( ) ( ) ( ) ( ) lín yè tóng huà ér tong t ...查看


  •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上至六下册教材建
  •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上至六下册教材建议背诵篇目 2010.3 三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四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五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1.教材中已确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内容. 2.每个单元中的"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建 ...查看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 第8单元(课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教学本单元内容,可引导学生发现造字规律,既创造性的自主学习生字,又能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的去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课程目录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课文 9 影子 课文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