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管理知识
村级组织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以下知识点即可。
一 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群团组织等.
二.村党组织的性质和地位。
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与村级其他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三 村党组织的设置与产生:
(一)村党组织的设置。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应当成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临近村联合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或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村办企业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村,因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因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受乡镇党委领导。
(二)村党组织成员职数。村党委成员一般不超过7职,村党总支成员一般不超过5职,村党支部成员一般不超过3职。
(三)村党组织委员会的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进行换届选举。届中调整村党组织班子,一般应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特殊情况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有条件的村可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由党员直选党组织书记
村党组织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决议,领导群众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
村党组织民主管理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建
此部分知识点主要掌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组织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在缔造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进行了卓越的党建理论创造。他们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1)无产阶级的解放及其历史使命的实现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
(2)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组织。
(3)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5)无产阶级政党要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
(6)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
二、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
列宁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卓有成效地探 索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创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其基本理论观点包括: (l)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2)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
(3)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
(4)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5)党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
(6)执政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者;
(7)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
(8)执政党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提高党员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
(9)执政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反对官僚主义和骄傲自大;
(10)执政党要有严格的纪律。
三、毛泽东党的学说主要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建党的基本原理,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艰巨任
务,并对其独特经验作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创立了中国的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一一毛泽东建党学说,其基本理论要点是:
(1)着重在从思想上建设党;
(2)密切联系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建设党;
(3)依靠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
(4)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5)坚持党的优良作风;
(6)创造整风形式,正确解决党内矛盾;
(7)加强和实现党的领导。
四、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科学社会主义
此部分相关知识点: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
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58年的理论体系
1、 1849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95年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科学
2、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11月25日苏联社会主义解体 理论->实践
3、20世纪70年代->对理论的创新
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多样化的模式
1927年“共产主义”一词,最早在英国出现,英国手工业开创了全国性的大会,创办的《合作社》杂志上
三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一)经典作家的理解
1 马克思:是一种经济形态,在现实社会财富公共占有的基础上,人性解放的社会。
两大特征:A:摆脱了对物的依赖B: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人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2 恩格斯:不同的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道路汇集到的地方
3 列宁 斯大林:单一所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4 毛泽东:……
5 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
1 牛津英语词典:一种学说,一种主张,社会财富被公共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谋求社会的利益。
2 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百科全书》:是一种制度建立在社会财富被工人阶级占有并加以管理的,谋求正义的一种制度。
四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影响
哲学 基础
政治经济学 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
为什么是核心地位呢?
1 使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理论上终结,找到了归宿。
A 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只是手段,而且目的在于为工业无产阶级提供新的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在理论上构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是整个哲学的重点所在,在回答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政治问题――工人阶级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只有明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并未回答这个政治使命(因为哲学的重点不在此)。
B 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
手段: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答100题
第一部分 新农村建设理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地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系?
“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这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容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加快推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使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长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它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
题的决心。
文件全文共分8个部分,32条,全文11000多字,其内容框架是: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可以分四个层次理解:首先,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指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第二部分从总的方面阐述了 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人力资源、体制保障、乡村治理机制。最后,文件论述了党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应发挥的领导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真正造福亿万农民。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国情国力
相关知识点
国情知识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
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四)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和谐社会
知识点学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畴的由来
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继此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二者的关系来说,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一思想,在此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2000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2、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条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即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更加和谐”,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事政治
2007年1月时事政治
1.美国东部时间2日9时30分(北京时间22时30分),潘基文正式以新任秘书长身份进驻联合国,开始为期5年的任期。 2.来自中国香港特区的陈冯富珍女士4日正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接替去年5月因病去世的前任总干事李钟郁博士。
3.美国国会众议院4日推选南希·佩洛西为众议院议长,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众议长。
4.日本防卫省9日上午举行一系列仪式,以纪念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
5.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勇11日说,越南当天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0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越南广泛、深入、全面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6.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
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7.美国驻希腊使馆当地时间12日早晨遭到火箭弹袭击,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警方将这次袭击形容为“恐怖主义行为”。
8.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下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9.经过数天的紧张谈判,俄罗斯与白俄罗斯12日晚在莫斯科就石油进出口合作问题达成一致,双方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从而结束了近来备受关注的两国“石油争端”。
10.为期两天的东盟系列峰会14日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结束,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11.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执行绞刑两周多后,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伊前情报部门负责人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15日黎明前也被送上绞架,与他一起被行刑的还有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阿瓦德·哈米德·班达尔。
12.___首个无人返回式太空舱当地时间22日上午成功返回地球,为该国实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重要数据。答:印度
13.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2006年我国GDP为
209407亿元,增长___%,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答:10.7
14.以色列内阁28日投票批准了工党议员马贾德莱为不管部长的提名,他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___的部长。答:阿拉伯裔
15.第八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29日上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会议的主题是“___”和“非洲气候变化”。答:以科技促发展
16.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关于“___”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___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答:三农 现代农业
17.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___、利比里亚、苏丹、___、纳米比亚、___、莫桑比克、塞舌尔等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
答:喀麦隆 赞比亚 南非
18.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中止“___”探月计划的决定提出报告,认可了该机构中止整体计划但继续开发___着陆器的决定。答:月球-A穿透式
19.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关于“___”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___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答:三农现代农业
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史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
四、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极为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阐明了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为
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六、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语文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 时 期 ;神话传说 ~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期:词 ~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
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村级组织管理知识
村级组织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以下知识点即可。
一 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群团组织等.
二.村党组织的性质和地位。
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与村级其他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三 村党组织的设置与产生:
(一)村党组织的设置。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应当成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临近村联合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村,或党员人数虽不足50名,但村办企业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村,因工作需要,可以成立党的总支部。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村,因工作需要,经县级地方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受乡镇党委领导。
(二)村党组织成员职数。村党委成员一般不超过7职,村党总支成员一般不超过5职,村党支部成员一般不超过3职。
(三)村党组织委员会的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要求进行换届选举。届中调整村党组织班子,一般应实行“两推一选”的办法,特殊情况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任命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有条件的村可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由党员直选党组织书记
村党组织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决议,领导群众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3.....................................
村党组织民主管理制度:
中国共产党----党建
此部分知识点主要掌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亲自组织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在缔造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进行了卓越的党建理论创造。他们党的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1)无产阶级的解放及其历史使命的实现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
(2)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组织。
(3)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5)无产阶级政党要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
(6)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
二、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
列宁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卓有成效地探 索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创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其基本理论观点包括: (l)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2)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
(3)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
(4)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5)党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
(6)执政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者;
(7)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领导经济建设;
(8)执政党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提高党员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
(9)执政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反对官僚主义和骄傲自大;
(10)执政党要有严格的纪律。
三、毛泽东党的学说主要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建党的基本原理,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艰巨任
务,并对其独特经验作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创立了中国的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一一毛泽东建党学说,其基本理论要点是:
(1)着重在从思想上建设党;
(2)密切联系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建设党;
(3)依靠实行民主集中制,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
(4)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5)坚持党的优良作风;
(6)创造整风形式,正确解决党内矛盾;
(7)加强和实现党的领导。
四、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主要科学社会主义
此部分相关知识点: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
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58年的理论体系
1、 1849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95年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科学
2、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11月25日苏联社会主义解体 理论->实践
3、20世纪70年代->对理论的创新
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多样化的模式
1927年“共产主义”一词,最早在英国出现,英国手工业开创了全国性的大会,创办的《合作社》杂志上
三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一)经典作家的理解
1 马克思:是一种经济形态,在现实社会财富公共占有的基础上,人性解放的社会。
两大特征:A:摆脱了对物的依赖B:个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人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2 恩格斯:不同的民族经过不同的发展道路汇集到的地方
3 列宁 斯大林:单一所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4 毛泽东:……
5 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二)资本主义社会中
1 牛津英语词典:一种学说,一种主张,社会财富被公共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谋求社会的利益。
2 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百科全书》:是一种制度建立在社会财富被工人阶级占有并加以管理的,谋求正义的一种制度。
四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影响
哲学 基础
政治经济学 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
为什么是核心地位呢?
1 使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理论上终结,找到了归宿。
A 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只是手段,而且目的在于为工业无产阶级提供新的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在理论上构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是整个哲学的重点所在,在回答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政治问题――工人阶级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只有明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并未回答这个政治使命(因为哲学的重点不在此)。
B 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
手段: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答100题
第一部分 新农村建设理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此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地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系?
“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这是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近年来,中央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容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加快推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使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3.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长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它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
题的决心。
文件全文共分8个部分,32条,全文11000多字,其内容框架是: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七、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八、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可以分四个层次理解:首先,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指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第二部分从总的方面阐述了 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人力资源、体制保障、乡村治理机制。最后,文件论述了党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应发挥的领导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真正造福亿万农民。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国情国力
相关知识点
国情知识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
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四)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和谐社会
知识点学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畴的由来
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继此之后,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二者的关系来说,既可以说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这一思想,在此前的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其中有两处比较明显: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2000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2、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条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即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一个重大推进。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更加和谐”,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事政治
2007年1月时事政治
1.美国东部时间2日9时30分(北京时间22时30分),潘基文正式以新任秘书长身份进驻联合国,开始为期5年的任期。 2.来自中国香港特区的陈冯富珍女士4日正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接替去年5月因病去世的前任总干事李钟郁博士。
3.美国国会众议院4日推选南希·佩洛西为众议院议长,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众议长。
4.日本防卫省9日上午举行一系列仪式,以纪念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
5.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勇11日说,越南当天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0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越南广泛、深入、全面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6.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
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7.美国驻希腊使馆当地时间12日早晨遭到火箭弹袭击,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警方将这次袭击形容为“恐怖主义行为”。
8.联合国安理会12日下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9.经过数天的紧张谈判,俄罗斯与白俄罗斯12日晚在莫斯科就石油进出口合作问题达成一致,双方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从而结束了近来备受关注的两国“石油争端”。
10.为期两天的东盟系列峰会14日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结束,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会议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11.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执行绞刑两周多后,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伊前情报部门负责人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15日黎明前也被送上绞架,与他一起被行刑的还有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阿瓦德·哈米德·班达尔。
12.___首个无人返回式太空舱当地时间22日上午成功返回地球,为该国实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重要数据。答:印度
13.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2006年我国GDP为
209407亿元,增长___%,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答:10.7
14.以色列内阁28日投票批准了工党议员马贾德莱为不管部长的提名,他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___的部长。答:阿拉伯裔
15.第八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29日上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幕,会议的主题是“___”和“非洲气候变化”。答:以科技促发展
16.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关于“___”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___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答:三农 现代农业
17.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___、利比里亚、苏丹、___、纳米比亚、___、莫桑比克、塞舌尔等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
答:喀麦隆 赞比亚 南非
18.3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宇宙开发委员会就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中止“___”探月计划的决定提出报告,认可了该机构中止整体计划但继续开发___着陆器的决定。答:月球-A穿透式
19.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关于“___”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___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答:三农现代农业
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史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
四、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极为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阐明了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为
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六、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
语文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 时 期 ;神话传说 ~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期:词 ~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期:小说,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
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