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教学案例
保康县实验小学 刘万萍
【教材分析及处理】
观察蚂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值得提倡。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只能选择在课堂上观察蚂蚁。课堂上观察蚂蚁,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爬,设计把蚂蚁放昆虫盒里观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在教学时还选用了一些蚂蚁生活的场景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弥补不能到室外观察的缺憾。安排环节让学生感受蚂蚁的神奇、有趣和可爱,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室外观察蚂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蚂蚁的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老师除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汇报蚂蚁的觅食、搬运、排队等活动,还选择组织学生看教科书第35页下面的图,让学生弄清两只蚂蚁在干什么?它们在怎样交流信息?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老师相机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怎样找到行进路线的?这样帮助学生解疑,加深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蚂蚁是昆虫的代表,作为一种生命体,大家想弄清楚它哪些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 观察蚂蚁)
学生:想弄清楚蚂蚁为什么力大无穷?想弄清楚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教师:(学生发言:力大无穷、怎样觅食) 蚂蚁力大无穷跟它的身体结构有关。(板书 身体结构) 蚂蚁怎样觅食属于它的生活习性。(板书 生活习性)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引出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评析】导入环节紧扣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两条主线。
二、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身体
教师:因为蚂蚁的身体非常弱小,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了不伤害蚂蚁,观察前请大家注意观察要求。谁想读观察要求?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身体
要求: 1。蚂蚁的身体非常弱小,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不要直接用手指接触它的身体;观察时不要打开昆虫盒的封口,以免蚂蚁跑走;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家。
2.边观察边画一画,看看蚂蚁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观察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同学结合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教师:读得真好听。下面请组长到老师这来领昆虫盒和放大镜。请大家安静仔细地观察昆虫盒里蚂蚁的身体,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观察完了就按要求画蚂蚁的身体,看哪一组画得最好。
学生:(边观察边画蚂蚁的身体)
教师:画完没有?画完了请组长把昆虫盒和放大镜收起来交给老师。
教师: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这位同学。到前面来说。
学生:我观察的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教师:说得真好。掌声鼓励。还有没有想说的?
教师:(图片:蚂蚁的身体结构)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评析】观察蚂蚁过程中要求学生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师:这段视频讲了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
学生:(讨论回答)讲了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教师:(板书 搬运食物)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学生:蚂蚁用夹子搬运食物,是个大力士。
教师:(师相机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先后顺序可变)除了讲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还讲了什么?
学生:还讲了蚂蚁喜欢排队行进。
教师:(板书 排队行进)蚂蚁为什么喜欢排队行进?
学生: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教师:视频还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还讲了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师:(板书 传递信息) 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用什么来传递信息? 学生:蚂蚁用触角来传递信息。
教师:他们的回答对吗?我们再来看视频。这里讲的是搬运食物。这里讲的是排队行进。这里讲的是传递信息。
【评析】重放视频是为了让学生看得更仔细,对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得更清楚。
四、进一步观察蚂蚁,弄清蚂蚁究竟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评析】之所以要对蚂蚁作进一步的研究,是因为蚂蚁怎样交流信息是一个难点,这样做是为了突破难点。
教师:这里两只蚂蚁在用触角交换信息。为什么蚂蚁碰一碰触角就能交换信息?想不想知道答案。
学生:想。
教师:答案是这样的。蚂蚁的头上都长有一对触角,触角里有专门闻气味的细胞组织。另外,蚂蚁的身体能分泌一种有特殊气味的“信息素” 。蚂蚁走一段路就把自己从身体里分泌的“信息素”遗留在路上,作为路标,一旦找到食物,便通过触角嗅闻气味,找到原路回去,蚂蚁触碰触角是为了识别气味,传递信息。 教师:关于蚂蚁交流信息,书上也有介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35页最后一段。一起来读这一段。
学生: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 ,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教师:蚂蚁就是这样传递信息的。这节课一直都是老师在向大家介绍蚂蚁。现在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同学有关于蚂蚁的介绍想告诉大家?这位同学,你来。 学生:蚂蚁为什么力大无穷 蚂蚁的神奇力量来自它的腿。当蚂蚁走动的时候,它腿部的肌肉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使身体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支持下,蚂蚁便可以将比它身体重几倍的东西举起来了。 教师:你真棒。还有没有想介绍的?
学生:为什么不同窝的蚂蚁会打架 昆虫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同窝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不同窝的蚂蚁由于每一个窝的建材、储存的食物,以及本身的分泌物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气味。每只蚂蚁都能分辨自己窝里的气味,所以,一旦遇上别窝的蚂蚁,气味不对,马上就会展开决斗。
五、课外延伸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对照板书)弄清了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教师:蚂蚁有哪些生活习性?
学生:蚂蚁用夹子搬运食物,是个大力士;蚂蚁喜欢排队行进,不会迷失回家的路;蚂蚁用触角来传递信息。
【评析】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师:说得真好。因为蚂蚁有趣可爱,充满神奇,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和蚂蚁交朋友。希望大家课下多去看看这个朋友,多去观察观察蚂蚁。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作业。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课下去完成。课外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蚂蚁的身体和生活。
注意:1、观察时不要碰到蚂蚁的身体,别伤着它。2、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它们的家。
【评析】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所以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观察蚂蚁。
【教学反思】
教学中所有问题老师都不给出答案。通过提问,观察,探究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答案。并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摸索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听,让学生看,让学生说,让学生画,让学生想,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实现课堂为学生服务。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观察蚂蚁》教学案例
保康县实验小学 刘万萍
【教材分析及处理】
观察蚂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上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更值得提倡。但由于本课的特殊性,只能选择在课堂上观察蚂蚁。课堂上观察蚂蚁,为了不让蚂蚁到处乱爬,设计把蚂蚁放昆虫盒里观察。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在教学时还选用了一些蚂蚁生活的场景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弥补不能到室外观察的缺憾。安排环节让学生感受蚂蚁的神奇、有趣和可爱,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室外观察蚂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在自然状态下的蚂蚁的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老师除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汇报蚂蚁的觅食、搬运、排队等活动,还选择组织学生看教科书第35页下面的图,让学生弄清两只蚂蚁在干什么?它们在怎样交流信息?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老师相机提出一些问题,如蚂蚁是怎样找到行进路线的?这样帮助学生解疑,加深学生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蚂蚁是昆虫的代表,作为一种生命体,大家想弄清楚它哪些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 观察蚂蚁)
学生:想弄清楚蚂蚁为什么力大无穷?想弄清楚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教师:(学生发言:力大无穷、怎样觅食) 蚂蚁力大无穷跟它的身体结构有关。(板书 身体结构) 蚂蚁怎样觅食属于它的生活习性。(板书 生活习性)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引出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
【评析】导入环节紧扣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两条主线。
二、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身体
教师:因为蚂蚁的身体非常弱小,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了不伤害蚂蚁,观察前请大家注意观察要求。谁想读观察要求?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身体
要求: 1。蚂蚁的身体非常弱小,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不要直接用手指接触它的身体;观察时不要打开昆虫盒的封口,以免蚂蚁跑走;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家。
2.边观察边画一画,看看蚂蚁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观察结束后每组派一名同学结合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教师:读得真好听。下面请组长到老师这来领昆虫盒和放大镜。请大家安静仔细地观察昆虫盒里蚂蚁的身体,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观察完了就按要求画蚂蚁的身体,看哪一组画得最好。
学生:(边观察边画蚂蚁的身体)
教师:画完没有?画完了请组长把昆虫盒和放大镜收起来交给老师。
教师: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观察到的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这位同学。到前面来说。
学生:我观察的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教师:说得真好。掌声鼓励。还有没有想说的?
教师:(图片:蚂蚁的身体结构)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评析】观察蚂蚁过程中要求学生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师:这段视频讲了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
学生:(讨论回答)讲了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教师:(板书 搬运食物)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学生:蚂蚁用夹子搬运食物,是个大力士。
教师:(师相机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先后顺序可变)除了讲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还讲了什么?
学生:还讲了蚂蚁喜欢排队行进。
教师:(板书 排队行进)蚂蚁为什么喜欢排队行进?
学生: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教师:视频还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还讲了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师:(板书 传递信息) 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用什么来传递信息? 学生:蚂蚁用触角来传递信息。
教师:他们的回答对吗?我们再来看视频。这里讲的是搬运食物。这里讲的是排队行进。这里讲的是传递信息。
【评析】重放视频是为了让学生看得更仔细,对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得更清楚。
四、进一步观察蚂蚁,弄清蚂蚁究竟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评析】之所以要对蚂蚁作进一步的研究,是因为蚂蚁怎样交流信息是一个难点,这样做是为了突破难点。
教师:这里两只蚂蚁在用触角交换信息。为什么蚂蚁碰一碰触角就能交换信息?想不想知道答案。
学生:想。
教师:答案是这样的。蚂蚁的头上都长有一对触角,触角里有专门闻气味的细胞组织。另外,蚂蚁的身体能分泌一种有特殊气味的“信息素” 。蚂蚁走一段路就把自己从身体里分泌的“信息素”遗留在路上,作为路标,一旦找到食物,便通过触角嗅闻气味,找到原路回去,蚂蚁触碰触角是为了识别气味,传递信息。 教师:关于蚂蚁交流信息,书上也有介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35页最后一段。一起来读这一段。
学生: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 ,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教师:蚂蚁就是这样传递信息的。这节课一直都是老师在向大家介绍蚂蚁。现在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同学有关于蚂蚁的介绍想告诉大家?这位同学,你来。 学生:蚂蚁为什么力大无穷 蚂蚁的神奇力量来自它的腿。当蚂蚁走动的时候,它腿部的肌肉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使身体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支持下,蚂蚁便可以将比它身体重几倍的东西举起来了。 教师:你真棒。还有没有想介绍的?
学生:为什么不同窝的蚂蚁会打架 昆虫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同窝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不同窝的蚂蚁由于每一个窝的建材、储存的食物,以及本身的分泌物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气味。每只蚂蚁都能分辨自己窝里的气味,所以,一旦遇上别窝的蚂蚁,气味不对,马上就会展开决斗。
五、课外延伸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对照板书)弄清了蚂蚁的身体结构,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教师:蚂蚁有哪些生活习性?
学生:蚂蚁用夹子搬运食物,是个大力士;蚂蚁喜欢排队行进,不会迷失回家的路;蚂蚁用触角来传递信息。
【评析】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师:说得真好。因为蚂蚁有趣可爱,充满神奇,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和蚂蚁交朋友。希望大家课下多去看看这个朋友,多去观察观察蚂蚁。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作业。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课下去完成。课外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蚂蚁的身体和生活。
注意:1、观察时不要碰到蚂蚁的身体,别伤着它。2、观察结束后,请把蚂蚁送回它们的家。
【评析】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所以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观察蚂蚁。
【教学反思】
教学中所有问题老师都不给出答案。通过提问,观察,探究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答案。并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摸索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听,让学生看,让学生说,让学生画,让学生想,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实现课堂为学生服务。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
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