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养老待遇不降低

  人社部:养老金并轨会努力保证现行养老待遇不降低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最近下发。这意味着,以后所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都将与企业职工执行一样的养老制度,实行多年的“养老双轨制”终于要成为历史。

  今年68岁的罗大爷,是石家庄某工厂的退休工人。有着大学文凭的他,在当年算得上“稀缺人才”,一路干到正处级。然而,如今他点着手里的退休金,时常有种失落感。因为当年跟他一同毕业去到机关单位的同学,也按正处级退休,拿的钱却比他多不少:

  罗大爷:企业上1400多块钱。感觉着退休,虽然我也是企业干部,但总感觉跟国家行政干部相差太悬殊。人家现在是公务员了,他挣5700。我感觉有点委屈。

  罗大爷委屈的根源,来自于1995年开始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制度。本次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终结双轨制,让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

  首先,在缴费方面,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将变从前的“不缴费”为与企业职工完全相同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原来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都按照同样标准交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

  再来看看改革后养老金怎么发。此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是根据本人退休时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按照70%到90%的比例发放。胡晓义表示,改革之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领到手的钱,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胡晓义:改了待遇确定机制或者叫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的。缴费越长肯定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那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养老待遇,究竟会不会降低?胡晓义强调,本着增量改革的原则,会努力保证现行养老待遇“不降低”:

  胡晓义: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这不是我们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的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属于“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来到手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还将改革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调节,以保证待遇水平不至于降低。

  这么听下来,您肯定会有点晕。这样,根据《决定》的计算方法,在不考虑收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的前提下,我们来算笔帐:

  本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改革界限,区分“老人、新人、中人”,按不同方式发放养老金。首先来算算“老人”的养老金。

  比如公务员老周,在2014年10月1日前就已经退休,属于“老人”,不受改革影响。老周的退休工资为4000元,按规定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比例的70%—90%,那么老周每个月能拿到的退休金,大概在2800到3600之间。

  就是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

  如果是2014年10月1日以后才参加工作,那就属于“新人”,比如24岁的小明,他怎么算呢?

  “新人”完全按照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方式进行。小明距离60岁退休还有36年,假设小明的月缴费工资为5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也为 5000元,且36年保持不变。那么按照规定,小明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36%=1800元,这是他养老金的第一部分; 36年后他的个人账户,按照每月400块钱的标准,积累了17.2万元,再除以139个计发月数,他养老金的第二部分,个人账户每月有1243元。两项合计,小明退休后实际拿到的钱,是3043元。

  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至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换句话说,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就相对复杂些。

  今年40岁的在职公务员老李,他在2014年10月1日前,有16年工龄,还有20年退休,每年都是按照上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来缴费。那么到退休,他的缴费年限是36年。按退休前老李工资5000元算,他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元×36%=1800元。假如他退休时个人账户里面9.6万元,用来除以139个计发月数,那个人账户部分可发约690元。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1800元+690元=2490元,便是他退休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不过,除每月2490元外,老李还能领过渡性养老金。但是能领到多少,由于具体办法还未出台,所以无法计算。

  存在了将近20年的养老双轨制,拉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退休待遇,带来不公平,这些年没少受到诟病。如今改革在即,社会上对于改革还存在一些疑问。比如,改革造成的转制成本如何消化?企业已积累的养老基金会不会被吃掉?

  在某外企工作的网友@爱丽斯旺提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将近20年,目前基金账户积累超过3万亿,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刚刚开始,账上没钱,我们企业职工的钱会不会被“吃掉”?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解释说,《决定》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使用,因此不必担心:

  胡晓义:改革之后,在制度模式和基本规则是和企业统一、一致的。但是基金单独统筹,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还是要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的资金渠道。

  既然改革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由此触发第二个担忧——有专家提出,如果并轨后将大家“没缴费”的年限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高额转制成本会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

  胡晓义: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就是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看上去那样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最后一个担忧,是来自公务员群体的。秦女士今年29岁,在北京某机关单位工作4年。她捏着工资条合计4000刚出头的总数,忧愁的问:

  秦女士:如果在4月的工资的基础上如果再扣除一块儿养老保险的话,确实就会形成一定的这个负担。

  此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提到,本次改革将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胡晓义确认,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文件已发到各单位:

  胡晓义: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表示,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基于工资,而当前部分基层地区公务员收入比较低,一旦开始缴费,难免负担困难。调整工资,有利于消减改革初期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褚福灵:既然要缴费,缴费来自工资,工资又成天不提。因此,对工资我们要建立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和养老保险缴费同步改革,实现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形成一种基于缴费的、能够共担风险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人社部:养老金并轨会努力保证现行养老待遇不降低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最近下发。这意味着,以后所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都将与企业职工执行一样的养老制度,实行多年的“养老双轨制”终于要成为历史。

  今年68岁的罗大爷,是石家庄某工厂的退休工人。有着大学文凭的他,在当年算得上“稀缺人才”,一路干到正处级。然而,如今他点着手里的退休金,时常有种失落感。因为当年跟他一同毕业去到机关单位的同学,也按正处级退休,拿的钱却比他多不少:

  罗大爷:企业上1400多块钱。感觉着退休,虽然我也是企业干部,但总感觉跟国家行政干部相差太悬殊。人家现在是公务员了,他挣5700。我感觉有点委屈。

  罗大爷委屈的根源,来自于1995年开始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制度。本次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终结双轨制,让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

  首先,在缴费方面,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将变从前的“不缴费”为与企业职工完全相同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原来单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员,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每个单位都按照同样标准交钱,然后形成一个基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待遇。

  再来看看改革后养老金怎么发。此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是根据本人退休时工资水平和工作年限,按照70%到90%的比例发放。胡晓义表示,改革之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领到手的钱,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胡晓义:改了待遇确定机制或者叫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的。缴费越长肯定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那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养老待遇,究竟会不会降低?胡晓义强调,本着增量改革的原则,会努力保证现行养老待遇“不降低”:

  胡晓义: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这不是我们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不断的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属于“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来到手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还将改革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调节,以保证待遇水平不至于降低。

  这么听下来,您肯定会有点晕。这样,根据《决定》的计算方法,在不考虑收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等的前提下,我们来算笔帐:

  本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改革界限,区分“老人、新人、中人”,按不同方式发放养老金。首先来算算“老人”的养老金。

  比如公务员老周,在2014年10月1日前就已经退休,属于“老人”,不受改革影响。老周的退休工资为4000元,按规定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比例的70%—90%,那么老周每个月能拿到的退休金,大概在2800到3600之间。

  就是说改革之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待遇不变。

  如果是2014年10月1日以后才参加工作,那就属于“新人”,比如24岁的小明,他怎么算呢?

  “新人”完全按照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方式进行。小明距离60岁退休还有36年,假设小明的月缴费工资为5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也为 5000元,且36年保持不变。那么按照规定,小明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36%=1800元,这是他养老金的第一部分; 36年后他的个人账户,按照每月400块钱的标准,积累了17.2万元,再除以139个计发月数,他养老金的第二部分,个人账户每月有1243元。两项合计,小明退休后实际拿到的钱,是3043元。

  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待遇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之和,计发方式与企业职工一致。

  至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换句话说,也就是目前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就相对复杂些。

  今年40岁的在职公务员老李,他在2014年10月1日前,有16年工龄,还有20年退休,每年都是按照上一年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来缴费。那么到退休,他的缴费年限是36年。按退休前老李工资5000元算,他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元×36%=1800元。假如他退休时个人账户里面9.6万元,用来除以139个计发月数,那个人账户部分可发约690元。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1800元+690元=2490元,便是他退休后拿到的基本养老金。不过,除每月2490元外,老李还能领过渡性养老金。但是能领到多少,由于具体办法还未出台,所以无法计算。

  存在了将近20年的养老双轨制,拉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退休待遇,带来不公平,这些年没少受到诟病。如今改革在即,社会上对于改革还存在一些疑问。比如,改革造成的转制成本如何消化?企业已积累的养老基金会不会被吃掉?

  在某外企工作的网友@爱丽斯旺提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将近20年,目前基金账户积累超过3万亿,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刚刚开始,账上没钱,我们企业职工的钱会不会被“吃掉”?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解释说,《决定》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使用,因此不必担心:

  胡晓义:改革之后,在制度模式和基本规则是和企业统一、一致的。但是基金单独统筹,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还是要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的资金渠道。

  既然改革坚持以财政供款为主,由此触发第二个担忧——有专家提出,如果并轨后将大家“没缴费”的年限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过渡性养老金,高额转制成本会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

  胡晓义: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就是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看上去那样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最后一个担忧,是来自公务员群体的。秦女士今年29岁,在北京某机关单位工作4年。她捏着工资条合计4000刚出头的总数,忧愁的问:

  秦女士:如果在4月的工资的基础上如果再扣除一块儿养老保险的话,确实就会形成一定的这个负担。

  此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曾提到,本次改革将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胡晓义确认,公务员工资调整方案文件已发到各单位:

  胡晓义: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表示,由于养老保险缴费基于工资,而当前部分基层地区公务员收入比较低,一旦开始缴费,难免负担困难。调整工资,有利于消减改革初期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褚福灵:既然要缴费,缴费来自工资,工资又成天不提。因此,对工资我们要建立一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和养老保险缴费同步改革,实现利益的平衡。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形成一种基于缴费的、能够共担风险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关文章

  • 盐城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影响
  • 江苏公务员网:http://js.offcn.com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影响 "2014 年,养老金方面的改革不少,但最大的动作就是养老金并轨,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 ...查看


  • 安徽养老金并轨方案上半年出台 将加大基本工资比例
  • 备受社会关注的"养老金并轨",无疑是今年政协分组讨论的热点话题.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分组讨论现场,省人社厅厅长刘莉一进会场,就引起一阵"骚动".刘莉透露,我省细则出台需要一个过程,"还 ...查看


  • 企退人员养老金上调10%
  •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上调10%,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将增加15元.昨日,国务院发布消息称,将再次提高多项社保待遇标准.此次国务院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将实现养老金的"11连涨". 企退人员养老金提高10% 专家:基本养老 ...查看


  • 2016年企事业退休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
  • "养老金并轨"是对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一项改革措施."养老金双轨制"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享受不同水平养老金待遇的养老 ...查看


  • 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6:各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
  • 养老金待遇提高了,缴费率会不会跟着一块儿涨?这是本次网友调查中最受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对此,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判断:"今年,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工资保持不变,今 ...查看


  • [保险]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方案将印发(3)
  •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方案将印发(3) 2014-12-30 14:24 南方财富网 www.southmoney.com 社保基金贬值严重投资渠道狭窄 建议改革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机制 调研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保基金贬值严重. ...查看


  • 13省份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 多地确保待遇不降|养老金|退休
  • 13省份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 多地确保待遇不降 2015年10月28日 0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4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养老金"并轨"加速落地 13省份公布实施意见 中新网北 ...查看


  • 中央在京公务员有望入北京医保
  • 中央在京公务员有望入北京医保 北京有关部门今年做好接轨准备工作 包括中央院校及市属高校学生估计约百万人 中央在京公务员.中央在京院校及市属高校享受公费医疗的大学生等3类人,有望加入北京医保.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有关部门获悉,在该部门的全年工作 ...查看


  • 事业编制养老金调整 (10)
  • 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公告丨2015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丨公务员丨教师丨养老金丨退休职工丨工资待遇 汇总整理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甘肃事业单位招聘网收集了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并整理汇总,帮助大家更好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