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画像砖3_ 汉画像的拓印技巧

汉画像的拓印技巧

常任在汉画像石研究中,汉画像的拓印是一件必不可少、极富普遍性的工作。正因其方便易学,人们往往忽视了拓印工作中的严谨性、复杂性和科学性,从而将其看作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在此,笔者以多年的汉画像石拓印实践求教于方家。

常任一、目前汉画像石拓印工作的状况

常任从山东、江苏、河南几大地区看,汉画像石拓印呈现以下几种特征:

常任1.方法多样,工具不一。单从拓包包裹的内容看就有秕谷、沙子、棉花、小米、橡皮泥、头发、蓬胶棉近十种之多。从操作过程上看,山东、河南以传统的方法即先将宣纸折叠成多层放入稀释后的胶水中浸泡,待完全湿透后捞出,再将其拧干或挤干后取开,贴在石头上用平刷刷平,再用打刷打实;江苏徐州地区则大多以干上为主,即先将石头喷湿,再将整张宣纸铺上,用湿毛巾压紧后再用打刷打实。

常任2.对汉画像石损伤严重。从很多地区看,凡是经捶拓过的汉画像石大都残留有无法清除的墨迹或朱砂。勿需多言,如果这种带有腐蚀性的墨迹或朱砂长期附着在石头上,不光是暂时改变了文物的原状,即便是清除后对文物中的精美纹饰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这种情况是由于不成熟的拓工过度用胶,以及操作过程中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 这说明拓工队伍应加强管理,专业水平不过关的拓工不应去从事这种工作,否则即使捶拓一次,也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不能拿文物做实验,做练习。对汉画像石损伤严重的另一因素,是在捶拓过程中,拓工用打刷过于用力捶打,造成石头表面震荡脱落,残缺的石头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此外, 个别地区用吹风机进行烘干,使石头反复经受冷热干湿的刺激,也是造成对文物损伤的重要因素。

常任3.拓片的艺术层次不高。如果从服务于研究和发表资料的角度看,拓片的艺术层次仍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甚至对某些不同雕刻技法的画面理解不够,有的进行了错误处理,例如阴线刻的画面只拓印带有线条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将画面打黑,以至于造成视觉上的错误,从而完全改变了画面的表现力及艺术效果。有些发表的图集中,应该表现的重要边框纹没有表现出来,更不要说讲究整个画面内容的虚实层次了。有的拓片破损、画面粗糙。有的过于重浓黑而细微处表现不出来,有其形而乏其神韵,审美效果差。

常任4.滥拓现象严重,拓片疏于管理。虽然不少地区都制定了法规条例明令禁止,但滥拓私拓现象仍屡禁不止,个别单位以增加收入为名不间断地对汉画像石进行捶拓,或者有的作为礼品出售及馈赠,再加之所用拓工方法简单,不懂如何保护文物,造成了珍贵的汉画像石受损。

常任二、如何提高拓印水平

常任笔者认为,拓印是一种要求极高、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艺术再现的艺术,也是一门艺术创造的学问,不同的拓工如果艺术修养不同,所用方法不同,操作过程不同,所做出的拓片是完全不同的,对文物的损伤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拓印水平。

常任1.选用合适的拓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选用拓包时,一定要实用、科学。拓包应因人而异,内装何物,以个人感觉易于发挥为好。如用沙子,须将粗沙和细沙同时筛出,经过冲洗后挑选大小均匀、颗粒圆滑的沙子,这种拓包用起来手感好,对拓印铭文及细微处的纹饰比较合适。选用橡皮泥做拓包,须将橡皮泥用棉布扎紧,以防橡皮泥水分散失,这种拓包适合做浮雕类的画面,但着墨时切忌过于用力回带,以免将宣纸带起。用秕谷或海绵作拓包,建议外裹一层薄的塑料纸,再用白棉布包裹,这种拓包可以作大一些,在做比较大的画面或阴线刻的画面时,要求在纸未完全变干之前着墨,因此必须要着墨多而且快。不论哪种拓包,都应及时清洗或更换,一旦有墨汁板结或棉布破损,必须重新制作,因此,在进行大量拓印时,应多做几个拓包以便备用。如清洗,须将拓包晒干,以免影响着墨后的干湿度。

常任2.根据不同的画面选用不同的宣纸。浮雕类特别是高浮雕的画面必须选用纤维多、拉力大的皮宣,上纸时应以光滑面朝里。浅浮雕或阴线刻的画面以及榜题铭文可以选用着墨好、拉力及纤维要求不高的宣纸,以增加拓印效果。当然,不同宣纸有不同的特点,应在实践中摸索,因石而异。

常任3.重视过程,强调细节。一张拓片的完成,除了选用合适的宣纸,合适的工具外,还要求拓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应熟知春夏秋冬、阴雨天和晴干天、室内和室外等不同情况下对拓印的不同要求。再者,从准备工作到清洗石头、上纸、捶打再到上墨、揭纸一系列的过程中,都要求拓工全神贯注,不可浮躁,不可懈怠;要求拓工应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创作的灵感去创作一张拓片。再者,就是要把握好每个环节,例如上纸时宜以干上为好,并且尽量不要用胶,只要先用清水将石头喷湿,将平整的宣纸敷上,再用清水喷洒(可用喷水壶),然后用毛巾轻轻垂直按压,由上至下或由内向外,一方面使宣纸贴合在石头上,另一方面使里面的空气挤出, 直到画面的轮廓显露出来,宣纸和石头基本吻合,没有虚起的气泡为止。然后,再用打刷轻轻捶打,捶打时须用细布包裹上棕毛, 以免棕毛刺破宣纸,使墨汁污染到石面上,并且使做成的拓片粗糙、不光洁。另外,棕毛刺破宣纸后, 墨汁中的胶附着在石头上,将宣纸和石头粘合在一起,造成最后难揭,拓片破损。因此,用打刷捶打是整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捶打不可用力但要全面,以将画面细微处显露出来为宜。在上墨时,不可等宣纸全干,因为这种上纸方法不用胶,必须赶在宣纸未脱离石头之前着墨,再者纸全干后,墨汁就不会走动,画面就没有一定的浸润感和灵气,要求以宣纸七八成干为好,上墨时应先轻上、少上,以试探纸张上墨后的效果,宣纸一般由上到下逐渐变干,应按照这一顺序上墨,使上墨时始终在同一干湿度中操作,从而使墨汁均匀,画面浓淡一致。在用墨时,尽量不要用调墨板,应以小瓶墨汁随用随倒为好,拓工须用两个拓包,一大一小,墨汁倒在大拓包上,然后用小拓包进行研磨后使用。这样可避免墨汁板结,从而使墨汁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的黏稠和干湿度,不会出现调墨板上时浓时淡、时湿时干的状况。在对一幅拓片进行创作之前,还应熟悉画面内容,研究其雕刻风格,观察其细微处的特征,从而在拓印时做到一气呵成,讲究整体的虚实、浓淡搭配,突出层次感。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后, 上墨时就可以区别用力和着墨的多少,使整个画面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整个拓片完成后,应立即揭下,如果确实按照上述要求去做,不难发现,拓片很容易揭下,而且毫不破损,宣纸向里的一面还保持着微湿的状态,而且,石头表面无任何墨汁残留或宣纸粘连。

(朱绍鸿) [转自:中国汉画像石网 http://www.hhxs.com.cn]

汉画像的拓印技巧

常任在汉画像石研究中,汉画像的拓印是一件必不可少、极富普遍性的工作。正因其方便易学,人们往往忽视了拓印工作中的严谨性、复杂性和科学性,从而将其看作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在此,笔者以多年的汉画像石拓印实践求教于方家。

常任一、目前汉画像石拓印工作的状况

常任从山东、江苏、河南几大地区看,汉画像石拓印呈现以下几种特征:

常任1.方法多样,工具不一。单从拓包包裹的内容看就有秕谷、沙子、棉花、小米、橡皮泥、头发、蓬胶棉近十种之多。从操作过程上看,山东、河南以传统的方法即先将宣纸折叠成多层放入稀释后的胶水中浸泡,待完全湿透后捞出,再将其拧干或挤干后取开,贴在石头上用平刷刷平,再用打刷打实;江苏徐州地区则大多以干上为主,即先将石头喷湿,再将整张宣纸铺上,用湿毛巾压紧后再用打刷打实。

常任2.对汉画像石损伤严重。从很多地区看,凡是经捶拓过的汉画像石大都残留有无法清除的墨迹或朱砂。勿需多言,如果这种带有腐蚀性的墨迹或朱砂长期附着在石头上,不光是暂时改变了文物的原状,即便是清除后对文物中的精美纹饰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这种情况是由于不成熟的拓工过度用胶,以及操作过程中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 这说明拓工队伍应加强管理,专业水平不过关的拓工不应去从事这种工作,否则即使捶拓一次,也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不能拿文物做实验,做练习。对汉画像石损伤严重的另一因素,是在捶拓过程中,拓工用打刷过于用力捶打,造成石头表面震荡脱落,残缺的石头遭到毁灭性的摧残。此外, 个别地区用吹风机进行烘干,使石头反复经受冷热干湿的刺激,也是造成对文物损伤的重要因素。

常任3.拓片的艺术层次不高。如果从服务于研究和发表资料的角度看,拓片的艺术层次仍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甚至对某些不同雕刻技法的画面理解不够,有的进行了错误处理,例如阴线刻的画面只拓印带有线条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将画面打黑,以至于造成视觉上的错误,从而完全改变了画面的表现力及艺术效果。有些发表的图集中,应该表现的重要边框纹没有表现出来,更不要说讲究整个画面内容的虚实层次了。有的拓片破损、画面粗糙。有的过于重浓黑而细微处表现不出来,有其形而乏其神韵,审美效果差。

常任4.滥拓现象严重,拓片疏于管理。虽然不少地区都制定了法规条例明令禁止,但滥拓私拓现象仍屡禁不止,个别单位以增加收入为名不间断地对汉画像石进行捶拓,或者有的作为礼品出售及馈赠,再加之所用拓工方法简单,不懂如何保护文物,造成了珍贵的汉画像石受损。

常任二、如何提高拓印水平

常任笔者认为,拓印是一种要求极高、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艺术再现的艺术,也是一门艺术创造的学问,不同的拓工如果艺术修养不同,所用方法不同,操作过程不同,所做出的拓片是完全不同的,对文物的损伤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拓印水平。

常任1.选用合适的拓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选用拓包时,一定要实用、科学。拓包应因人而异,内装何物,以个人感觉易于发挥为好。如用沙子,须将粗沙和细沙同时筛出,经过冲洗后挑选大小均匀、颗粒圆滑的沙子,这种拓包用起来手感好,对拓印铭文及细微处的纹饰比较合适。选用橡皮泥做拓包,须将橡皮泥用棉布扎紧,以防橡皮泥水分散失,这种拓包适合做浮雕类的画面,但着墨时切忌过于用力回带,以免将宣纸带起。用秕谷或海绵作拓包,建议外裹一层薄的塑料纸,再用白棉布包裹,这种拓包可以作大一些,在做比较大的画面或阴线刻的画面时,要求在纸未完全变干之前着墨,因此必须要着墨多而且快。不论哪种拓包,都应及时清洗或更换,一旦有墨汁板结或棉布破损,必须重新制作,因此,在进行大量拓印时,应多做几个拓包以便备用。如清洗,须将拓包晒干,以免影响着墨后的干湿度。

常任2.根据不同的画面选用不同的宣纸。浮雕类特别是高浮雕的画面必须选用纤维多、拉力大的皮宣,上纸时应以光滑面朝里。浅浮雕或阴线刻的画面以及榜题铭文可以选用着墨好、拉力及纤维要求不高的宣纸,以增加拓印效果。当然,不同宣纸有不同的特点,应在实践中摸索,因石而异。

常任3.重视过程,强调细节。一张拓片的完成,除了选用合适的宣纸,合适的工具外,还要求拓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应熟知春夏秋冬、阴雨天和晴干天、室内和室外等不同情况下对拓印的不同要求。再者,从准备工作到清洗石头、上纸、捶打再到上墨、揭纸一系列的过程中,都要求拓工全神贯注,不可浮躁,不可懈怠;要求拓工应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创作的灵感去创作一张拓片。再者,就是要把握好每个环节,例如上纸时宜以干上为好,并且尽量不要用胶,只要先用清水将石头喷湿,将平整的宣纸敷上,再用清水喷洒(可用喷水壶),然后用毛巾轻轻垂直按压,由上至下或由内向外,一方面使宣纸贴合在石头上,另一方面使里面的空气挤出, 直到画面的轮廓显露出来,宣纸和石头基本吻合,没有虚起的气泡为止。然后,再用打刷轻轻捶打,捶打时须用细布包裹上棕毛, 以免棕毛刺破宣纸,使墨汁污染到石面上,并且使做成的拓片粗糙、不光洁。另外,棕毛刺破宣纸后, 墨汁中的胶附着在石头上,将宣纸和石头粘合在一起,造成最后难揭,拓片破损。因此,用打刷捶打是整个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捶打不可用力但要全面,以将画面细微处显露出来为宜。在上墨时,不可等宣纸全干,因为这种上纸方法不用胶,必须赶在宣纸未脱离石头之前着墨,再者纸全干后,墨汁就不会走动,画面就没有一定的浸润感和灵气,要求以宣纸七八成干为好,上墨时应先轻上、少上,以试探纸张上墨后的效果,宣纸一般由上到下逐渐变干,应按照这一顺序上墨,使上墨时始终在同一干湿度中操作,从而使墨汁均匀,画面浓淡一致。在用墨时,尽量不要用调墨板,应以小瓶墨汁随用随倒为好,拓工须用两个拓包,一大一小,墨汁倒在大拓包上,然后用小拓包进行研磨后使用。这样可避免墨汁板结,从而使墨汁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的黏稠和干湿度,不会出现调墨板上时浓时淡、时湿时干的状况。在对一幅拓片进行创作之前,还应熟悉画面内容,研究其雕刻风格,观察其细微处的特征,从而在拓印时做到一气呵成,讲究整体的虚实、浓淡搭配,突出层次感。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后, 上墨时就可以区别用力和着墨的多少,使整个画面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整个拓片完成后,应立即揭下,如果确实按照上述要求去做,不难发现,拓片很容易揭下,而且毫不破损,宣纸向里的一面还保持着微湿的状态,而且,石头表面无任何墨汁残留或宣纸粘连。

(朱绍鸿) [转自:中国汉画像石网 http://www.hhxs.com.cn]


相关文章

  • 汉画像石画像砖16_ 战国秦汉画像砖文献简目
  • 王仲殊<空心砖汉墓><文物参考数据>1953,1期. 安金槐:<郑州二里岗空心砖墓介绍>,<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6期. 王寄生:<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清理简报>,<考 ...查看


  • 充内形外之谓美
  • 摘要:汉画像.汉俑是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社会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一者是二度空间的平面造型:另一者为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虽二者的造型方式绝然不同,但外形整体,以"势"充内却是二者共同 ...查看


  • 汉代乐舞百戏中的化妆表演形式
  • [摘要]在汉代乐舞百戏表演艺术中,常通过用道具假形装扮.用妆饰品修饰容貌.用服饰装扮形体等化装手段,帮助演艺人员塑造准确.生动.感人的角色,把艺人的外部形象与内心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汉代乐舞 化妆表演 ...查看


  • 汉代的冶铁技术与画像石_刘齐
  • 2011年3月第26卷第2期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1Vol .26No .2 [科技史与科技传播学研究] 汉代的冶铁技术与画像石 刘齐 (华中科技大学 ...查看


  • 石铭史诗--星河舞千帆的汉画像石(四)
  • 2017-04-13 韩丛耀 星河千帆 在世俗百态的人间与奇幻瑰丽的神界之间,只有时间和瑞应.时间穿越它们,令沧海桑田翻覆:瑞应连接它们,托天象祥瑞变幻.瑞应,又称符瑞.祥瑞.中国早有瑞应思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当 ...查看


  • [汉画像石]教案1
  • <汉画像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汉画像石艺术,了解相关知识及基本表现形式: 2.了解部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貌.历史价值,培养自主分析.探讨的能力 3.结合历史等学科,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 ...查看


  • 中学美术课心得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导入 欣赏:1.大师及师生的优秀作品. 2.播放牒片 三. 新授 1 教师结合人体比例.结构图和动态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人体结构与比例及动态规律: ①全身人物的结构: 全身人物的结构首先为各部分结构的组合,包括脊 ...查看


  • 徐州楚王陵之游
  • 徐州楚王陵之游 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这座楚王陵凿山为葬,结构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有金.银 ...查看


  • 沂南县简介
  • 沂南县简介 [简介]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全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辖17个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