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等三个点)地处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的平阳县西部山门镇、凤卧镇镜内。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县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
区内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曾山、刘英、粟裕同志办公室及住所旧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等二十多处。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岗坪上的山门小学内,前身为山门畴溪小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我党为了加强抗战力量,迎接将来斗争的需要,解决骨干不足的问题,于1938年1月15日,以刘英、粟裕同志为首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山门镇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招收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生、工人、教师等学员200多人,开设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经济学、群众工作等课程。1938年1月开学,3月间结束。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的干部学校,办学为期虽然短暂,但收效甚大。
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这些学员南征北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成为党政军及各条战线的骨干,对此后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北侧半山腰大屯村,海拔400米,该村东邻凤卧镇,西北与文成县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条盘山公路通向山门街,间距约5公里。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家的九间平房里。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的周围群众家里。革命前辈曾山、粟裕也曾在大屯村工作、生活过。曾山在此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批示,详细听取了刘英、粟裕的工作汇报,具体询问部队供给和地方组织等情况,并就全国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组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及浙南根据地的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温州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含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等三个点)地处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的平阳县西部山门镇、凤卧镇镜内。
平阳是老革命根据地县,县内现存革命遗迹众多,与南雁荡山和南麂列岛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红军革命史迹、闽浙边根据地史迹、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迹、烈士纪念史迹和粟裕大将骨灰敬撒处等五大板块的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和自然景观相辅的革命圣迹景观群。
区内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曾山、刘英、粟裕同志办公室及住所旧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馆等二十多处。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一。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岗坪上的山门小学内,前身为山门畴溪小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我党为了加强抗战力量,迎接将来斗争的需要,解决骨干不足的问题,于1938年1月15日,以刘英、粟裕同志为首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山门镇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招收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生、工人、教师等学员200多人,开设游击战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经济学、群众工作等课程。1938年1月开学,3月间结束。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的干部学校,办学为期虽然短暂,但收效甚大。
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这些学员南征北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成为党政军及各条战线的骨干,对此后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北侧半山腰大屯村,海拔400米,该村东邻凤卧镇,西北与文成县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条盘山公路通向山门街,间距约5公里。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家的九间平房里。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的周围群众家里。革命前辈曾山、粟裕也曾在大屯村工作、生活过。曾山在此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批示,详细听取了刘英、粟裕的工作汇报,具体询问部队供给和地方组织等情况,并就全国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组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及浙南根据地的工作作了重要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