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罗 朝 良

摘 要 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创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必须把握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规律,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精神文明 文明城市 和谐社会

作者罗朝良,福建省三明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三明 365000)。

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时代主题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二者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规律,从而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对于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

号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任务后,中央文明委对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进行修改完善,增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8年版) 对文明城市的定义修改为: 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反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其核心内容就是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由 基本指标 和 特色指标 两部分组成,基本指标设置了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等七个方面的测评项目。这七个方面的测评项目,除了 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一项是对创建活动的要求以外, 六大环境 与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在内涵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 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与 民主法治 、 公平正义 相对应, 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与 诚信友爱 、 充满活力 相对应, 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与 安定有序 相对应,

一、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

两者能够有机结合

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概括: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什么是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2004年9月,中央文明委首次颁发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对文明城市所下的定义是: 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文明城市(城区)称号是反

科学社会主义 2009年第4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对应。当然,由于这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工作领域提出的要求,其内涵和文字表述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划等号。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央文明委下达的对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项目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推进、相得益彰。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995年,张家港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引起轰动,全国各地掀起向张家港学习的热潮。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把文明城市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并称为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此成为全国各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1997-199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先后在全国集中宣传了10个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经验,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掀起新高潮。1999年9月和2002年10月,中央文明委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121个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深入发展。2003年9月,在经过近8年探索、试点和论证的基础上,中央文明委正式公布了 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标准,决定在开展两届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评比表彰工作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开展首届 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表彰活动。2004年9月14日,中央文明委颁发了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指导。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央文明委于2005年9月和2009年1月先后表彰了两批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如何开拓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成为创建文明

城市的重要内容

首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三位一体 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和总体布局的谋划更加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分别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而社会建设则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明城市 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理所当然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科学、更完整的目标。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建设应该成为新的历史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其次,这也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也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形势的变化来确定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实现创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建文明城市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十年来,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正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从大规模治理脏乱差入手,以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为载体,争创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调整战略部署,全面开展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集体、文明片区和军民共建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重在建设,讲求实效,逐步形成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开创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发展,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出发,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就有多长。胡锦涛同志指

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有效的领

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活动载体来承载它。由于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测评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文明城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也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有利于把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到实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创建文明城市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其次,这是由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状态,又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条件。 文明城市 作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又是以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 为重要条件的;同时,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本身也是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载体,有利于通过

三、创建文明城市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首先,这是由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最高目标的和谐社会。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了共产主义阶段,消除了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才能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有多长,构建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2009年第4期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念、载体、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一要创新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要创新载体。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活动载体,开创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善于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以往探索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活动载体注入新内容,赋予新内涵,展现新活力,实现新突破。三要创新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群众参与机制、指挥协调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依法整治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形成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 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构建和谐城市,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政府和市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要积极为市民的广泛参与创造机会与条件,过去的一些优良传统要发扬,如义务劳动、志愿者奉献等等,同时也要创新活动载体,翻新活动形式,使广大市民能够主动地置身其中,并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城市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注释:

胡锦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 ,2005年6月27日。

许德明、朱匡宇主编: 文明与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184页。

转引自郭艳飞主编: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四、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积极推进

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调整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前面已经说过,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任务后,中央文明委在修订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时,已经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的布局调整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了新的测评体系。各地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从本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实际出发修订创建规划,积极主动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去。

其次,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拓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思路。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要有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增强经济实力。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来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把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创新创建文明城市的体制机制。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创新,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发展要求,在观(责任编辑 青连斌)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罗 朝 良

摘 要 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创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必须把握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规律,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精神文明 文明城市 和谐社会

作者罗朝良,福建省三明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三明 365000)。

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一时代主题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二者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规律,从而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对于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落到实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

号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任务后,中央文明委对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进行修改完善,增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8年版) 对文明城市的定义修改为: 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反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其核心内容就是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由 基本指标 和 特色指标 两部分组成,基本指标设置了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等七个方面的测评项目。这七个方面的测评项目,除了 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一项是对创建活动的要求以外, 六大环境 与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在内涵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 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与 民主法治 、 公平正义 相对应, 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与 诚信友爱 、 充满活力 相对应, 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与 安定有序 相对应,

一、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

两者能够有机结合

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概括: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什么是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2004年9月,中央文明委首次颁发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对文明城市所下的定义是: 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文明城市(城区)称号是反

科学社会主义 2009年第4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对应。当然,由于这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的工作领域提出的要求,其内涵和文字表述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划等号。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央文明委下达的对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项目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推进、相得益彰。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995年,张家港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引起轰动,全国各地掀起向张家港学习的热潮。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把文明城市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并称为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此成为全国各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1997-199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先后在全国集中宣传了10个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经验,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掀起新高潮。1999年9月和2002年10月,中央文明委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121个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深入发展。2003年9月,在经过近8年探索、试点和论证的基础上,中央文明委正式公布了 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标准,决定在开展两届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评比表彰工作的基础上,于2005年9月开展首届 全国文明城市 评选表彰活动。2004年9月14日,中央文明委颁发了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指导。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央文明委于2005年9月和2009年1月先后表彰了两批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如何开拓创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成为创建文明

城市的重要内容

首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三位一体 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和总体布局的谋划更加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分别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而社会建设则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明城市 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理所当然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更科学、更完整的目标。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建设应该成为新的历史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其次,这也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也必须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形势的变化来确定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实现创

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

建文明城市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十年来,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正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从大规模治理脏乱差入手,以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为载体,争创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调整战略部署,全面开展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集体、文明片区和军民共建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重在建设,讲求实效,逐步形成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开创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发展,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出发,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就有多长。胡锦涛同志指

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有效的领

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活动载体来承载它。由于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内涵相通,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测评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文明城市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也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载体,有利于把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到实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创建文明城市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其次,这是由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状态,又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条件。 文明城市 作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又是以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 为重要条件的;同时,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本身也是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载体,有利于通过

三、创建文明城市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首先,这是由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最高目标的和谐社会。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了共产主义阶段,消除了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度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才能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有多长,构建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2009年第4期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念、载体、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一要创新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要创新载体。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活动载体,开创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善于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以往探索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活动载体注入新内容,赋予新内涵,展现新活力,实现新突破。三要创新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群众参与机制、指挥协调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依法整治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形成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 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构建和谐城市,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政府和市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要积极为市民的广泛参与创造机会与条件,过去的一些优良传统要发扬,如义务劳动、志愿者奉献等等,同时也要创新活动载体,翻新活动形式,使广大市民能够主动地置身其中,并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城市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注释:

胡锦涛: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人民日报 ,2005年6月27日。

许德明、朱匡宇主编: 文明与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184页。

转引自郭艳飞主编: 中国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四、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积极推进

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调整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前面已经说过,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任务后,中央文明委在修订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时,已经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位一体 的布局调整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了新的测评体系。各地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从本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实际出发修订创建规划,积极主动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去。

其次,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拓展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思路。构建和谐社会,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要有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创建文明城市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增强经济实力。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来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把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创新创建文明城市的体制机制。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创新,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发展要求,在观(责任编辑 青连斌)


相关文章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宣传资料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宣传资料 1.2008年3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新一轮"五城联创"推进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掀新高潮.新"五城联创"是什么? 答:创建全国文明城 ...查看


  •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文明礼仪伴我行
  • 1.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 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傅立叶的 ...查看


  •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
  • 1.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共建文明城市 同享幸福生活 2.加速经济隆起 构建和谐城市 3.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为实现3至5年再造一个鞍山而努力奋斗 4.一言一行促文明城市创建 一心一意谋鞍山科学发展 5.以科学求发展 以发展促文明 6.讲 ...查看


  • 文明城市内容
  • 全国文明城市定义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 ...查看


  •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 在我国,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逐渐完善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回顾我国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可以知道: (1)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 ...查看


  • 社区志愿者在石家庄市文明城创建中的作用研究
  • 为构建和谐社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石家庄市文明城创建过程中各社区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 ...查看


  •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创建文明城市意义
  • 1.全国文明城市定义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 ...查看


  •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创建文明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
  • 1.全国文明城市定义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 ...查看


  • 创文明城市宣传口号
  • 1.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3.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4.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现代文明都会 5.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 6.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家庭,为创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