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液保存抗凝剂对采集红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设计添加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抗凝剂及探讨对红细胞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抗凝剂为标准枸橼酸钠溶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B组抗凝剂为标准枸橼酸钠液,比较两组标本在采血后第3、6、9、12d的血K+检测结果,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标本第3、6、9、12d血K+均高于正常值,A与B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血液;抗凝剂;丙氨酰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为常用的血液抗凝剂,枸橼酸钠、枸橼酸、无水葡萄糖可制成常用的ACD配方血液保存液。血液抗凝剂是影响采集存储红细胞的主要因素[1-2],为提高血液抗凝及红细胞保存效果,笔者选择添加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方式制成新型血液保存抗凝剂,并通过采集存储血液中血K+指标研究不同抗凝剂对采集红细胞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新型抗凝剂制备 由于Gln较难溶于水,且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血液中可迅速分解为丙氨酸和Gln,故添加Gln方式选取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四川科伦,50ml:1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稀释。

  按丙氨酰谷氨酰胺使用时其在与载体溶液混合液中最大浓度不能超过3.5%的要求,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按1:2比例加入标准枸橼酸钠溶液制成新型血液保存抗凝剂。新型抗凝剂按其中标准枸橼酸钠溶液与全血1:9体积比进行采血,4℃~6℃条件下保存。

  1.2新型抗凝剂评价

  1.2.1方法 选择添加与未添加Gln的血液保存抗凝剂采集血液并进行对照比较。

  选20只试管均分为A、B组。A组为实验组,1~10管中分别加入3.8%枸橼酸钠溶液0.2ml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0.1ml;B组为对照组,1~10管分别加入3.8%枸橼酸钠溶液0.2ml。采集10名男性无偿献血官兵未抗凝静脉血,分别对应加入A、B两组1~10试管中,均加入1.8ml,充分摇匀并放置到4℃~6℃冰箱中保存待检。

  采血后第3、6、9、12d,应用OlympusPu-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按操作规程进行标本血K+测定,正常范围3.5~5.5mmol/L。

  1.2.2统计学方法 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择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P  2 结果

  采血后第3、6、9、12d检测血K+,A、B两组标本血K+均高于正常范围。

  A、B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检测数据均分为①~④组,以(x±s)表示。组内均按时间进行①②、②③、③④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A、B两组组间均按①~④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见表1):①t=3.088、P  A、B两组红细胞外观检测:采血后第16dB组发生肉眼可见溶血,第19dA组发生肉眼可见溶血。见表1。

  3 讨论

  枸橼酸钠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抗凝剂,是血液保存液中基本抗凝物质,具有抗凝及阻止溶血发生作用,应用十分广泛[3-4]。科学改良现有血液保存抗凝剂,提高临床输血及检验工作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课题[1,5]。

  Gln可减少和对抗自由基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提高血浆中谷胱甘肽水平及机体抗氧化水平[6,7],其被酶解产生NH4增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对机械压的抗性,减少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损伤而产生保护作用。为此,本文设计添加Gln的新型抗凝剂并选择红细胞外血K+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抗凝剂对采集存储红细胞的影响。

  血液保存液是影响血液采集存储的主要因素,红细胞膜是最易受自由基攻击的目标。随血液存储时间延长,血液中自由基明显增多,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显著增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8],使 Na+、Ca2+等转运失常,红细胞内Na+、Ca2+含量升高和钾离子外流,红细胞内钾离子降低,其膜上脂蛋白和脂质逐渐丧失,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也逐渐降低,红细胞逐渐变形且脆性增加易发生溶血[9-10],细胞外血K+成为反映红细胞膜稳定及代谢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A、B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检测血K+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血液采集3d内A、B2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戴小辉.两种抗凝剂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结果对比[J].华西医学,2009,24(11):3024-3025.

  [2]彭春花,王秀华,陈元媛.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33-1735.

  [3]聂成,江榕,王联群,等.枸橼酸局部抗凝在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0,46(2):153-155.

  [4]张微,徐国美,刘青宁.不同配方洗涤液对浓缩血小板的洗涤效果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44-946.

  [5]陈云庆.血液保存液II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封管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2):6773-6774.

  [6]熊正英,程春凤,战旗.谷氨酰胺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48-50.

  [7]郭永军,孔媛媛,关永东,等.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危重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49,97.

  [8]王绎,张斌,李邦翅,等.间歇性低氧及运动队大鼠红细胞膜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597-600.

  [9]刘海波.游离血红蛋白指标在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39,2667.

  [10]王殿昌,王秀英,张秀俊.CPD血液保养液保存全血的生化指标动态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2):55-56.

  [11]崔莹,吴春雪,杨龙,等.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临床荟萃,2012,27(4):298-301.编辑/哈涛

  摘要:目的 设计添加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抗凝剂及探讨对红细胞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抗凝剂为标准枸橼酸钠溶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B组抗凝剂为标准枸橼酸钠液,比较两组标本在采血后第3、6、9、12d的血K+检测结果,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标本第3、6、9、12d血K+均高于正常值,A与B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血液;抗凝剂;丙氨酰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枸橼酸钠

  枸橼酸钠为常用的血液抗凝剂,枸橼酸钠、枸橼酸、无水葡萄糖可制成常用的ACD配方血液保存液。血液抗凝剂是影响采集存储红细胞的主要因素[1-2],为提高血液抗凝及红细胞保存效果,笔者选择添加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方式制成新型血液保存抗凝剂,并通过采集存储血液中血K+指标研究不同抗凝剂对采集红细胞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新型抗凝剂制备 由于Gln较难溶于水,且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血液中可迅速分解为丙氨酸和Gln,故添加Gln方式选取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四川科伦,50ml:1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稀释。

  按丙氨酰谷氨酰胺使用时其在与载体溶液混合液中最大浓度不能超过3.5%的要求,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按1:2比例加入标准枸橼酸钠溶液制成新型血液保存抗凝剂。新型抗凝剂按其中标准枸橼酸钠溶液与全血1:9体积比进行采血,4℃~6℃条件下保存。

  1.2新型抗凝剂评价

  1.2.1方法 选择添加与未添加Gln的血液保存抗凝剂采集血液并进行对照比较。

  选20只试管均分为A、B组。A组为实验组,1~10管中分别加入3.8%枸橼酸钠溶液0.2ml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稀释液0.1ml;B组为对照组,1~10管分别加入3.8%枸橼酸钠溶液0.2ml。采集10名男性无偿献血官兵未抗凝静脉血,分别对应加入A、B两组1~10试管中,均加入1.8ml,充分摇匀并放置到4℃~6℃冰箱中保存待检。

  采血后第3、6、9、12d,应用OlympusPu-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按操作规程进行标本血K+测定,正常范围3.5~5.5mmol/L。

  1.2.2统计学方法 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择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P  2 结果

  采血后第3、6、9、12d检测血K+,A、B两组标本血K+均高于正常范围。

  A、B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检测数据均分为①~④组,以(x±s)表示。组内均按时间进行①②、②③、③④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A、B两组组间均按①~④分别采用两样本t检验(见表1):①t=3.088、P  A、B两组红细胞外观检测:采血后第16dB组发生肉眼可见溶血,第19dA组发生肉眼可见溶血。见表1。

  3 讨论

  枸橼酸钠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抗凝剂,是血液保存液中基本抗凝物质,具有抗凝及阻止溶血发生作用,应用十分广泛[3-4]。科学改良现有血液保存抗凝剂,提高临床输血及检验工作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课题[1,5]。

  Gln可减少和对抗自由基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提高血浆中谷胱甘肽水平及机体抗氧化水平[6,7],其被酶解产生NH4增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对机械压的抗性,减少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损伤而产生保护作用。为此,本文设计添加Gln的新型抗凝剂并选择红细胞外血K+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抗凝剂对采集存储红细胞的影响。

  血液保存液是影响血液采集存储的主要因素,红细胞膜是最易受自由基攻击的目标。随血液存储时间延长,血液中自由基明显增多,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显著增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8],使 Na+、Ca2+等转运失常,红细胞内Na+、Ca2+含量升高和钾离子外流,红细胞内钾离子降低,其膜上脂蛋白和脂质逐渐丧失,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也逐渐降低,红细胞逐渐变形且脆性增加易发生溶血[9-10],细胞外血K+成为反映红细胞膜稳定及代谢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A、B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检测血K+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血液采集3d内A、B2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戴小辉.两种抗凝剂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结果对比[J].华西医学,2009,24(11):3024-3025.

  [2]彭春花,王秀华,陈元媛.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33-1735.

  [3]聂成,江榕,王联群,等.枸橼酸局部抗凝在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医药,2010,46(2):153-155.

  [4]张微,徐国美,刘青宁.不同配方洗涤液对浓缩血小板的洗涤效果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44-946.

  [5]陈云庆.血液保存液II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封管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2):6773-6774.

  [6]熊正英,程春凤,战旗.谷氨酰胺及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48-50.

  [7]郭永军,孔媛媛,关永东,等.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对危重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49,97.

  [8]王绎,张斌,李邦翅,等.间歇性低氧及运动队大鼠红细胞膜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7):597-600.

  [9]刘海波.游离血红蛋白指标在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39,2667.

  [10]王殿昌,王秀英,张秀俊.CPD血液保养液保存全血的生化指标动态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2):55-56.

  [11]崔莹,吴春雪,杨龙,等.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临床荟萃,2012,27(4):298-301.编辑/哈涛


相关文章

  • 上海生物样本库样本处理标准规范
  • 最佳实践规范及标准操作流程文件汇编 V2.01 上海生物样本库 最佳实践规范及标准操作流程 文件汇编 (第二版) 2010年5月 最佳实践规范及标准操作流程文件汇编 V2.01 样本库最佳实践规范 第2章 样本 目 录 2.样本...... ...查看


  • 血液标本采集程序
  • 血液标本采集程序 1. 目的 规范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各种临床生化标本来集.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各种体液等. 3. 职责 3.1 门诊和临床各科护士.门诊检验 ...查看


  • 中毒样品采样规范
  • 突发中毒事件样品采集.保存 和运输规范 目 录 1 适用范围.......................................................................................... ...查看


  • 临床输血检验 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
  • ①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 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②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 ...查看


  •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 摘要 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应用于疾病的筛查,发现,诊断以及监控.本文提供了在临床检验中制备及染色出优质血涂片的一种参考.虽然在如何人工制备血涂片上仍存在某些"工艺",但是已尽 ...查看


  • (第八册)微生物作业指导书
  • 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范本文件(第八册) 微生物室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PYYK-7-2014 第A 版 编制: 郭莎莎 审核: 杨到凤 批准: 张楠伟 生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 录 修 订 页 ...查看


  •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第一节 输血科行政管理制度 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 1.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 ...查看


  • 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 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作者:魏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巉口单采血浆站 743023 [摘要]在我们工作中, 采集血标本成了我们很大的问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据我分析原因主要是止血带使用,标本 ...查看


  • 输血与护理管理
  • 输血与护理管理 输血风险控制措施: 输血核对:每一环节均须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核对! 血标本采集: 1.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方法是给每位 患者佩戴识别带,识别带上有患者重要信息. 2.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申请单与患者识别带资料是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