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Concept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ChineseCampusPIanningandDesign

■何镜堂

HeJingtang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领域做出的实践探索,从高等教育理念、校园布局的规划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新特点。

中国大学校园在过去短短几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建设大潮。这种校园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国内社会的急速变迁,如滞后的校园现状与中国经济

变为重视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3.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从过去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教育的地点也从过去的课堂扩展到校园和社会等真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同时大学也开始注重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与社会各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大学教育理念校园规划校园设计实践

快速发展的矛盾、高教产业化大潮对校园的冲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变化等等,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自身也面临着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办学模式.密切大学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对大学校园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应始终密切关注影响大学校园规划的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并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正确回应。

[Abstract】Based

on

china。spracticeandexplorationinth。

recent

neldofcampusplanningaIlddesignindjscusses

thenewcharactenstics

years,thispaper

ofcontemporaryc锄pusplan—

ninganddesigninthefollowingaspects:conceptofhighereducation,pattemsofcampuslayoutplanni“g,etc

【Keywords】

university,conceptofeducation,campus

planning,Campusdesjgn,Practice

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使得知识的创新和扩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些知识的创新和扩散取决于人的素质。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这使得现代大学强调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教育方针。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高等教育理念在如下方面发生变化:

1.大学职能

大学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的综合体.大学已经由过去封闭的“象牙塔”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心机构之一,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时期我国大学职能变化具体表现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为社会服务;密切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总而言之,大学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需求。

2.教育内涵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帅|.510640

4.办学方式

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式趋向多元自主,教育的大众化、终生化以及结构的多样化成为21世纪大学的发展方向。较之过去.大学普遍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二级学院、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社区学校等形式已将大学教育推广到更大范围。同时,大学也广泛出现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比如以校方为主体的“工、学交替”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硕士”模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校、企双方为共同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以产学研联合体为主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大学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与社会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

切。

二、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

由于发展需要和办学背景不同.高校办学类型趋向多元化。针对不同的办学模式,校园规划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原地扩建校区,规划时应优

收稿日期2005彤12

教育内涵由过去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训转

城市建筑l主题专栏luR队NI绷^NDAKHⅡEcnJ旺IFEATu睢THEME

先尊重老校区,使新区有机纳入旧区肌理中,作到新、旧相融,使校园文脉得以延伸.而异地建设分校所受约束较少,校园规划的重点在于架构良好的、既满足现今需要又适于长远发展的结构框架.同时合理安排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并利用基地的特殊条件创造出新区的特色大学城内的新校区规划应注重校园与城市,校园与校园之间的融合、互动.将校园纳入大学城整体结构之中.同时还应着重于共享区域的设计,产、学园区的规划应注重其特有的“产学研~体化”的功能要求,作好分区设置与流线组织。总而言之,每个大学校园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类型与问题探索相应的规划模式.切忌照搬照抄。

2.整体化

所谓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

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f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交叉渗透与相互促进。

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廓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八手进行规划(图1,图2,

图3)。

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绿色校园.还要注重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营造为例,一方面要对基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乌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图4.

图5)。

4.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

3.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

江南大学规划鸟瞰图江南大学规划总平面图

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总体规划中沿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形成线形发展轴线,并沿轴线布置中心生态公园、各教学区与生活区.各功能区彼此以绿带相隔并与各自中部的河流结合设计形成了与太湖长广溪风景区融合渗透的指状布局。

三峡学院总平面图

2重庆三峡学院。校园规划结合三峡库区山丘地形,组成一个绿带连珠.山水相拥+。的整体校园布局。

峡学院乌瞰图

r“^}Ⅶ^≠№2镕mⅫ自^{#E{±§镕B÷・u☆**¥E=十日EⅢmⅡ#∞≈#aⅫ镕自E*#M**#¥E女i*∞mRmⅫne

城市t筑I主题专栏IuR队NI洲^NDA虻H爪cⅢ旺lFEATuRE—THEM

划应要充分考虑基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重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建筑文化在校园中的延续.把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模式、环境景观特征加以总结、抽象、借鉴并运用到校园中来。再次.规划还应吸纳老校园的传统文化精粹.创造充满人文和学术氛围的现代校园文化环境(图6,

图7)。

适合学科问交流、融合的教学建筑群体空间(图8,

图9)。

7.校园中心区营造

校园中心区是营造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重要载体。我们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心区设计中应强调以下特点与基地生态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将自然景观引入校园中心区.使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相互交融、渗透.创造独特的校园中心区形象;将传统校园的仪式性空间与自由的园林环境结合,营造理性与浪漫融合的中心区园林空间;空间环境与建筑可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营造轻松又不失庄重的校园中心区氛围;以人为本,创造适宜于步行和交往的中心区环境(图10,图11)。

8.大学园林

大学校园园林化是现时期大学校园建设活动中的~个创举.它将大学校园浓厚的人文气质与中国古典园林优雅的传统神韵创造性地结合.体现了新

6.弹性化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其规划不仅需要考虑现实要求.而且要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弹性化有两层含义:首先,校园规划应具有弹性,能够满足日后发展需要;其次,校园应具有清晰的规划结构,使其能够始终按照规划理念有序发展。具体运用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用地划分要充分考虑校园及学科的发展需求,留有足够余地;交通规划要形成可生长型路网,使流线结构与整体校园布局的发展前景相吻合.考虑到校园是城市的一分子.规划设计应将其纳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规划肌理。

除了上述普遍意义上的特征之外.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当代校园规划还应该注意以下若干方面问题:

5.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尊重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交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重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i依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交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创造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节点透视图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节点透视图2

6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各功能组团沿基地内原有水系展开.形成了极具江南水乡古镇韵味的校园空间。设计中研究了江南传统水乡街道的街河关系、街道尺度、街道界面、收放节奏等的特征.对沿河建筑间距、尺度、高度、位置加以控制,营造了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收放得体的区域中心空间.继承了江南地域传统文脉.也塑造了江南大学独特的空间环境。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山势形成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交往街区

凸显了重庆山城的地域特色。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学主楼透视图

7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结合当地山地自然条件.保留了三大山丘群,使建筑群体与山体咬台布置。不仅形成了”校园前广场——中心教学园区——后方山水公园的逐渐升起的中轴序列而且也在学院区顺应

t&^¥女HR#№自Ⅲ¥Ⅻ}E&”#}R目目n女∞{;Ⅱ*m∞镕

10}自%*^{自*{R十oE¥月m&m*E目%镕*&n&R∞m*目‰±目E*R&自^u‰∞口"}tR

城市默I主题专栏IuR队N6M州DARcHn删旺I

F队TuRE-THEME

美国耶鲁大学实景

11美国耶鲁大学。自然绿色、舒适的中心广场成为校园师生学习、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营造了活跃的校园氛围。

买国剑千夼大学买景

12英国剑桥大学。园林化的校园环境体现出剑桥独特的人文气息使校园远离现实的喧嚣和浮躁,为师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心区域形成第一层次园林.由各个组团围合而成第二层次园林.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园林。园林之间彼此相连,隔而不断,层层递进.构成有序而清晰的园林系统。第三.传达地域特色。从宏观层面看.大学园林可以将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征以现代手法演绎,形成整体的中国特色.从微观层面看.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传统园林特色来实现地域文脉的延伸再创。第四.以环境育人的理念为指引.强调校园文化氛围与交往环境的塑造,激发创造.陶冶性情。第五,提倡运用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法对园林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图12,图13)。

9.高效的交通组织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呈现出”巨型化”的发展趋势,占地规模巨大、功能日趋复杂、在校师生人数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13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设计首先在校园中心结台原有水面形成大型的自然生态园林.然后由两岸一曲一折的亲水系列广场将园林渗透到各组团间.最后再通过过街桥、廊道、街心公园等将其景观引人各建筑单体的内部庭院.形成园与园相连共生的景观系统。

众多等因素给校园内部的交通组织带来了巨大困难。随着大学与社会间的互动不断加强,汽车也大量出现在校园内部.打破了过去宁静的校园环境,也给师生的活动带来了不便。

如何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将校园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在满足车行交通的基础上保持传统校

园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值

时代校园建设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交往场所的营造等思想。

大学园林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等特征的理想载体.它有别于普通园林,在功能、形式、尺度上更趋多样化,并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和

交往环境的塑造。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功能.因地制宜。首先明确园林在校园中的用途、性质.然后根据地形及生态环境条件.选定具体的设计手法与尺度等。第二,形成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园林系统。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

南京邮电大学规划总平面图

14南京邮电大学。通过环形路网组织校园交通.既保证了校园中心区的完整性.又方便联系校园其他功能区。

南京邮电大学规划鸟瞰图

华东师范大学规划总半面图

15华东师范大学。通过鱼骨状路网组织校园交通,使整个校园交通流线明确、简捷。

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成熟、合理的校园功能分区是成功组织校园交通的基础;其次,应形成主次分明、导向明确的校园整体交通骨架.以保证校园内各个组团的车行可达性;再次,采取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以保证校园组团内部宜人的步行环境.同时各个组团之间也通过步行网络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停车场设计应依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校园景观布置于校园的内部,尽量避

免过大、过于空旷的停车场成为校园环境的败笔

《图14,图15)。

的要求.这对于设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的探索、努力和思索.体会,希望能给其他规划人员和相关

三、结语

中国高校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最波澜壮阔的成长期.几乎每所大学都涉及到扩建或新建校园的建设活动。不可否认,快速的校园建设、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环境对新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提出了更高

专业学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使他们深化对于校园场所内涵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何镜堂, He Jingtang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0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05(9)16次

1.刘宇波.王静.邓剑虹 面向多重问题的可持续设计探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规划设计随笔[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0(5)

2.陈贵生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探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22)

3.陈贵生 略述大学校园科学整体规划建设的规划理念[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

4.陈贵生

6.王艳莉.赵小利 现代高校外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信息区景观设计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7.蔡小玲.李继明 义乌工商学院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建筑 2007(3)

8.陈文东.陈淑菲 文化·空间·模式——河源中学试验学校新校区规划方案介绍[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7(10)9.杨明.王国义 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浑南朝鲜族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10.黄骏 重庆三峡学院新校区坡地规划设计实践[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7(5)

11.窦建奇.王扬 从

14.陈德雄.曾福勇 热带旅游城市的大学校园规划——海南大学三亚学院B区规划设计[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12)15.何镜堂.窦建奇.王扬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期刊论文]-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16.卫英杰 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系统化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jz200509001.aspx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Concept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ChineseCampusPIanningandDesign

■何镜堂

HeJingtang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领域做出的实践探索,从高等教育理念、校园布局的规划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新特点。

中国大学校园在过去短短几年中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建设大潮。这种校园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国内社会的急速变迁,如滞后的校园现状与中国经济

变为重视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3.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从过去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教育的地点也从过去的课堂扩展到校园和社会等真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之中。同时大学也开始注重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与社会各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大学教育理念校园规划校园设计实践

快速发展的矛盾、高教产业化大潮对校园的冲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变化等等,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自身也面临着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办学模式.密切大学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对大学校园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应始终密切关注影响大学校园规划的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探索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并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正确回应。

[Abstract】Based

on

china。spracticeandexplorationinth。

recent

neldofcampusplanningaIlddesignindjscusses

thenewcharactenstics

years,thispaper

ofcontemporaryc锄pusplan—

ninganddesigninthefollowingaspects:conceptofhighereducation,pattemsofcampuslayoutplanni“g,etc

【Keywords】

university,conceptofeducation,campus

planning,Campusdesjgn,Practice

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使得知识的创新和扩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些知识的创新和扩散取决于人的素质。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开拓型.复合型的人才,这使得现代大学强调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教育方针。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高等教育理念在如下方面发生变化:

1.大学职能

大学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的综合体.大学已经由过去封闭的“象牙塔”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心机构之一,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时期我国大学职能变化具体表现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的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为社会服务;密切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总而言之,大学应该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需求。

2.教育内涵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帅|.510640

4.办学方式

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式趋向多元自主,教育的大众化、终生化以及结构的多样化成为21世纪大学的发展方向。较之过去.大学普遍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二级学院、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社区学校等形式已将大学教育推广到更大范围。同时,大学也广泛出现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比如以校方为主体的“工、学交替”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硕士”模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模式,校、企双方为共同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以产学研联合体为主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大学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与社会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

切。

二、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

由于发展需要和办学背景不同.高校办学类型趋向多元化。针对不同的办学模式,校园规划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原地扩建校区,规划时应优

收稿日期2005彤12

教育内涵由过去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训转

城市建筑l主题专栏luR队NI绷^NDAKHⅡEcnJ旺IFEATu睢THEME

先尊重老校区,使新区有机纳入旧区肌理中,作到新、旧相融,使校园文脉得以延伸.而异地建设分校所受约束较少,校园规划的重点在于架构良好的、既满足现今需要又适于长远发展的结构框架.同时合理安排功能分区与交通组织,并利用基地的特殊条件创造出新区的特色大学城内的新校区规划应注重校园与城市,校园与校园之间的融合、互动.将校园纳入大学城整体结构之中.同时还应着重于共享区域的设计,产、学园区的规划应注重其特有的“产学研~体化”的功能要求,作好分区设置与流线组织。总而言之,每个大学校园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类型与问题探索相应的规划模式.切忌照搬照抄。

2.整体化

所谓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

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f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交叉渗透与相互促进。

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廓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富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八手进行规划(图1,图2,

图3)。

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绿色校园.还要注重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营造为例,一方面要对基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乌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图4.

图5)。

4.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

3.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

江南大学规划鸟瞰图江南大学规划总平面图

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总体规划中沿一条贯穿南北的河流形成线形发展轴线,并沿轴线布置中心生态公园、各教学区与生活区.各功能区彼此以绿带相隔并与各自中部的河流结合设计形成了与太湖长广溪风景区融合渗透的指状布局。

三峡学院总平面图

2重庆三峡学院。校园规划结合三峡库区山丘地形,组成一个绿带连珠.山水相拥+。的整体校园布局。

峡学院乌瞰图

r“^}Ⅶ^≠№2镕mⅫ自^{#E{±§镕B÷・u☆**¥E=十日EⅢmⅡ#∞≈#aⅫ镕自E*#M**#¥E女i*∞mRmⅫne

城市t筑I主题专栏IuR队NI洲^NDA虻H爪cⅢ旺lFEATuRE—THEM

划应要充分考虑基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重地域文化.特别是地域建筑文化在校园中的延续.把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模式、环境景观特征加以总结、抽象、借鉴并运用到校园中来。再次.规划还应吸纳老校园的传统文化精粹.创造充满人文和学术氛围的现代校园文化环境(图6,

图7)。

适合学科问交流、融合的教学建筑群体空间(图8,

图9)。

7.校园中心区营造

校园中心区是营造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重要载体。我们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心区设计中应强调以下特点与基地生态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将自然景观引入校园中心区.使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相互交融、渗透.创造独特的校园中心区形象;将传统校园的仪式性空间与自由的园林环境结合,营造理性与浪漫融合的中心区园林空间;空间环境与建筑可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手法.营造轻松又不失庄重的校园中心区氛围;以人为本,创造适宜于步行和交往的中心区环境(图10,图11)。

8.大学园林

大学校园园林化是现时期大学校园建设活动中的~个创举.它将大学校园浓厚的人文气质与中国古典园林优雅的传统神韵创造性地结合.体现了新

6.弹性化

校园建设是百年大计,其规划不仅需要考虑现实要求.而且要兼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弹性化有两层含义:首先,校园规划应具有弹性,能够满足日后发展需要;其次,校园应具有清晰的规划结构,使其能够始终按照规划理念有序发展。具体运用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用地划分要充分考虑校园及学科的发展需求,留有足够余地;交通规划要形成可生长型路网,使流线结构与整体校园布局的发展前景相吻合.考虑到校园是城市的一分子.规划设计应将其纳入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规划肌理。

除了上述普遍意义上的特征之外.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当代校园规划还应该注意以下若干方面问题:

5.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尊重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交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重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i依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交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创造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节点透视图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节点透视图2

6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各功能组团沿基地内原有水系展开.形成了极具江南水乡古镇韵味的校园空间。设计中研究了江南传统水乡街道的街河关系、街道尺度、街道界面、收放节奏等的特征.对沿河建筑间距、尺度、高度、位置加以控制,营造了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收放得体的区域中心空间.继承了江南地域传统文脉.也塑造了江南大学独特的空间环境。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山势形成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交往街区

凸显了重庆山城的地域特色。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学主楼透视图

7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结合当地山地自然条件.保留了三大山丘群,使建筑群体与山体咬台布置。不仅形成了”校园前广场——中心教学园区——后方山水公园的逐渐升起的中轴序列而且也在学院区顺应

t&^¥女HR#№自Ⅲ¥Ⅻ}E&”#}R目目n女∞{;Ⅱ*m∞镕

10}自%*^{自*{R十oE¥月m&m*E目%镕*&n&R∞m*目‰±目E*R&自^u‰∞口"}tR

城市默I主题专栏IuR队N6M州DARcHn删旺I

F队TuRE-THEME

美国耶鲁大学实景

11美国耶鲁大学。自然绿色、舒适的中心广场成为校园师生学习、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营造了活跃的校园氛围。

买国剑千夼大学买景

12英国剑桥大学。园林化的校园环境体现出剑桥独特的人文气息使校园远离现实的喧嚣和浮躁,为师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心区域形成第一层次园林.由各个组团围合而成第二层次园林.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园林。园林之间彼此相连,隔而不断,层层递进.构成有序而清晰的园林系统。第三.传达地域特色。从宏观层面看.大学园林可以将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特征以现代手法演绎,形成整体的中国特色.从微观层面看.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传统园林特色来实现地域文脉的延伸再创。第四.以环境育人的理念为指引.强调校园文化氛围与交往环境的塑造,激发创造.陶冶性情。第五,提倡运用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法对园林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图12,图13)。

9.高效的交通组织

当代大学校园建设呈现出”巨型化”的发展趋势,占地规模巨大、功能日趋复杂、在校师生人数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规划总平面图

13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设计首先在校园中心结台原有水面形成大型的自然生态园林.然后由两岸一曲一折的亲水系列广场将园林渗透到各组团间.最后再通过过街桥、廊道、街心公园等将其景观引人各建筑单体的内部庭院.形成园与园相连共生的景观系统。

众多等因素给校园内部的交通组织带来了巨大困难。随着大学与社会间的互动不断加强,汽车也大量出现在校园内部.打破了过去宁静的校园环境,也给师生的活动带来了不便。

如何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将校园各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在满足车行交通的基础上保持传统校

园舒适宜人的步行环境,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值

时代校园建设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交往场所的营造等思想。

大学园林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等特征的理想载体.它有别于普通园林,在功能、形式、尺度上更趋多样化,并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和

交往环境的塑造。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功能.因地制宜。首先明确园林在校园中的用途、性质.然后根据地形及生态环境条件.选定具体的设计手法与尺度等。第二,形成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园林系统。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

南京邮电大学规划总平面图

14南京邮电大学。通过环形路网组织校园交通.既保证了校园中心区的完整性.又方便联系校园其他功能区。

南京邮电大学规划鸟瞰图

华东师范大学规划总半面图

15华东师范大学。通过鱼骨状路网组织校园交通,使整个校园交通流线明确、简捷。

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成熟、合理的校园功能分区是成功组织校园交通的基础;其次,应形成主次分明、导向明确的校园整体交通骨架.以保证校园内各个组团的车行可达性;再次,采取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以保证校园组团内部宜人的步行环境.同时各个组团之间也通过步行网络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停车场设计应依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校园景观布置于校园的内部,尽量避

免过大、过于空旷的停车场成为校园环境的败笔

《图14,图15)。

的要求.这对于设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的探索、努力和思索.体会,希望能给其他规划人员和相关

三、结语

中国高校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最波澜壮阔的成长期.几乎每所大学都涉及到扩建或新建校园的建设活动。不可否认,快速的校园建设、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环境对新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提出了更高

专业学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使他们深化对于校园场所内涵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何镜堂, He Jingtang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0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05(9)16次

1.刘宇波.王静.邓剑虹 面向多重问题的可持续设计探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规划设计随笔[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0(5)

2.陈贵生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探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22)

3.陈贵生 略述大学校园科学整体规划建设的规划理念[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

4.陈贵生

6.王艳莉.赵小利 现代高校外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信息区景观设计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7.蔡小玲.李继明 义乌工商学院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建筑 2007(3)

8.陈文东.陈淑菲 文化·空间·模式——河源中学试验学校新校区规划方案介绍[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7(10)9.杨明.王国义 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浑南朝鲜族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10.黄骏 重庆三峡学院新校区坡地规划设计实践[期刊论文]-建筑学报 2007(5)

11.窦建奇.王扬 从

14.陈德雄.曾福勇 热带旅游城市的大学校园规划——海南大学三亚学院B区规划设计[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12)15.何镜堂.窦建奇.王扬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期刊论文]-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16.卫英杰 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系统化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jz200509001.aspx


相关文章

  • 2014文献检索第一次作业
  • 1. 王兵主编的<知识产权基础教程>一书的第五章第一段内容. 知识产权的获得,亦称知识产权的取得,通常是指人们所完成的智力成果哪些可以获得知识产权,以及需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方能获得知识产权.按照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规定, ...查看


  • 大学规划理念与校园建设
  • 第32卷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Y旦!:i:堕旦:!墨Q旦垦塑垒坠!塑望垦塑垒塑塑!丝!丛垒坠旦塑!∑垦堕!!!墨!旦::!Q! 大学规划理念与校园建设 吴 澎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 ...查看


  • 当代大学生如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为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作贡献 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我国,大学生历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是青年中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优秀 ...查看


  • 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定义
  • 一.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定义 学生会自我服务职能旨在引领组织广大同学开展相关自我服务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权益维护.职业规划)及学生会内部的自我服务工作(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交流). 学生会的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 ...查看


  • 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
  • 教育研究·辅导员工作专栏 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 徐 盼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务流通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22)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未来适 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大学生自我 ...查看


  •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行政及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一定专业技能的高 ...查看


  • 2014大学校园美食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 2014大学校园美食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校园美食文化节 二.活动主题: 健康美食 开心校园 三.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信心和勇气,彰显个性风采,由我院后勤集团.后勤管理处.伙食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quo ...查看


  •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浅析
  •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浅析 班 级: 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 号: [1**********] 姓 名: 刘丽红 指导老师: 邬晓晔 日 期:2013年 05 月18日 目 录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 ...查看


  • 中国当代十大知名景观设计师
  • 中国当代十大知名景观设计师 园景人网编者注:景观设计师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随着各地在举办园林博览会,园艺博览会,及国家"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景观设计师的责任越来越重,本文搜集中国当代十大景观设计师,供大家学习. 1.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