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史学这一文化事物在世界范围内的
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三种形态:西方史学、中东伊斯兰史学和
中国史学。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整体运动开始之前,这三种
类型的史学几乎是独立发展的,并且以其各自的风格和精神,
影响着、哺育着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对各自文
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从比较的观点来看,史
学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与伊斯兰世界迥然
不同,而且也与西方世界大相径庭。这一点早已为中外学者所
注意。
历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基石,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
之一。任何一个传统的中国人,都要经过史学之风的吹拂,接
受史学之雨的沐浴。如果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
姓,他一定会听过用种种形式包装起来的历史故事、历史演义
或历史戏剧。如果他是一个文士,他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阅读
《史记》和《汉书》之类的史学著作,而且一定要在浩如烟海
的历史书籍中获得最起码的历史知识,以期能够对深奥、晦涩
的古代经典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可是他进入仕途的第一个需要
克服的知识难关。如果他由于种种机缘已经跃入龙门,在他漫
长的宦海生涯中,他也一定要在茶余饭后或官宦之暇阅览史
第 1 页
部,汲取营养,因为宦海生涯所必需的经验、智慧,差不多都
白纸黑字写在史部著作之中。如果他贵为人主,年复一年的
“日讲”和“经筵”,就是为他专门开设的知识大餐,而组成这
一道又一道大餐的基本原料,就是关涉兴亡之道和治乱之由的
历史知识。如果说以《圣经》和《古兰经》为核心的宗教读物
是生活在西方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人们的最主要精神食粮,那么
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基本的精神食粮则是
史学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
是中华智慧的活水源头。
说到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清
楚,这本薄薄的小书也只能从几个方面对这层关系加以粗略的
梳理。我们在梳理这层关系时,大致遵循如下的思路:
其一,中国史学之所以能够在传统文化舞台上扮演如此重
要的角色,既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有关,也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自身结构有关。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的相互渗透,才使
得史学这一文化中的文化不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而且也在
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广泛而又深刻地漫延开来。导致并持续
维系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相互渗透的中介机制,便是民族的心
理文化背景。在我们看来,中华民族由血缘根基演化而来的
祖
先崇拜、再由祖先崇拜而发展起来的宗庙祭祀文化,培育出举
世无双的尚史传统和尊史风尚。这一传统和风尚一方面导致了
后世政治生活中对“殷鉴”的重视,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中国文
化中独特的“前喻型”基调。两者的交汇,遂使得史学成为一
门特殊的知识门类,一门上可以关乎国家兴亡、下可以关乎个
第 2 页
人人生价值的学问。本书除在第一个专题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之外,其他专题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涉及到这一问题。
其二,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史学渊源于上古的巫
术文化。史官文化在与巫官文化的分离过程中,一方面剥离了
其原先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又无法从根本上割断其自身的文
化因缘。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精神,都可以或多或少、或明或
暗地从这一文化因缘中获得理解。本书第二个专题就是要重点
解读史官文化与巫官文化的这种风云际会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若
干重要的文化信息。
其三,在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领域,与史学关系最为密切
的就是经学。在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史学与经学不仅难分
难舍,而且时有交叉和重叠。本书的第三个专题就重点讨论这
个问题,以期从一个动态的角度给经史关系重新定位,并借以
阐述不同时期经史关系的演变对史学文化的影响。
其四,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显学”,之所以能
够成为一种特殊的知识门类,是与其自身的功能密切相关的。
大致而言,中国传统史学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功能
(包括政治借鉴和道德教化),另一个就是文化功能(既是民族
文化的主要载体,又是塑造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本书的四、
五、六各专题即围绕史学的这两大功能展开,其中既有宏观的
概述,也有微观的分析。
其五,中国传统史学门类众多,几乎涉及到不同时期社会
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影响着中
国人的生活态度、社会观念、价值理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
第 3 页
和人生境界。本书的第七至十四各专题,就是置身于中国传统
史学各个分支(如民族史、人物传记、地方志、家谱等)的发
展历程,具体而细微地分析传统史学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对中
国整个人文世界的深刻影响,并讨论了传统史学观察历史的各
种视野以及历史知识在民间的传播与普及之路。
最后,中国传统史学作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还深
刻地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史学及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代之
前,东亚的日本和朝鲜以及南亚的越南等国的史学,都在很大
的程度上受到中国史学的滋养和雨露。因此,可以毫不夸
张地
说,没有中国传统史学,也就没有东方史学。如果说中国传统
史学是东方史学的基本内核,那么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
本、朝鲜和越南的史学则是外缘。基于这个内核与外缘基础之
上的东方史学,不仅是古代灿烂的东方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鲜
艳夺目的奇葩,而且也是滋养和丰富东方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资
源。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传统、并发挥出如此重要作用的中国
史学,也一定会以其独到的人文价值,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本书的十五和十六两个专题的旨
趣即在于此。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讲,史学这一文化事物在世界范围内的
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三种形态:西方史学、中东伊斯兰史学和
中国史学。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整体运动开始之前,这三种
类型的史学几乎是独立发展的,并且以其各自的风格和精神,
影响着、哺育着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对各自文
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从比较的观点来看,史
学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与伊斯兰世界迥然
不同,而且也与西方世界大相径庭。这一点早已为中外学者所
注意。
历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基石,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
之一。任何一个传统的中国人,都要经过史学之风的吹拂,接
受史学之雨的沐浴。如果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
姓,他一定会听过用种种形式包装起来的历史故事、历史演义
或历史戏剧。如果他是一个文士,他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阅读
《史记》和《汉书》之类的史学著作,而且一定要在浩如烟海
的历史书籍中获得最起码的历史知识,以期能够对深奥、晦涩
的古代经典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可是他进入仕途的第一个需要
克服的知识难关。如果他由于种种机缘已经跃入龙门,在他漫
长的宦海生涯中,他也一定要在茶余饭后或官宦之暇阅览史
第 1 页
部,汲取营养,因为宦海生涯所必需的经验、智慧,差不多都
白纸黑字写在史部著作之中。如果他贵为人主,年复一年的
“日讲”和“经筵”,就是为他专门开设的知识大餐,而组成这
一道又一道大餐的基本原料,就是关涉兴亡之道和治乱之由的
历史知识。如果说以《圣经》和《古兰经》为核心的宗教读物
是生活在西方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人们的最主要精神食粮,那么
对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基本的精神食粮则是
史学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
是中华智慧的活水源头。
说到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清
楚,这本薄薄的小书也只能从几个方面对这层关系加以粗略的
梳理。我们在梳理这层关系时,大致遵循如下的思路:
其一,中国史学之所以能够在传统文化舞台上扮演如此重
要的角色,既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有关,也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自身结构有关。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的相互渗透,才使
得史学这一文化中的文化不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而且也在
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广泛而又深刻地漫延开来。导致并持续
维系政治结构与文化结构相互渗透的中介机制,便是民族的心
理文化背景。在我们看来,中华民族由血缘根基演化而来的
祖
先崇拜、再由祖先崇拜而发展起来的宗庙祭祀文化,培育出举
世无双的尚史传统和尊史风尚。这一传统和风尚一方面导致了
后世政治生活中对“殷鉴”的重视,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中国文
化中独特的“前喻型”基调。两者的交汇,遂使得史学成为一
门特殊的知识门类,一门上可以关乎国家兴亡、下可以关乎个
第 2 页
人人生价值的学问。本书除在第一个专题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之外,其他专题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涉及到这一问题。
其二,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史学渊源于上古的巫
术文化。史官文化在与巫官文化的分离过程中,一方面剥离了
其原先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又无法从根本上割断其自身的文
化因缘。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精神,都可以或多或少、或明或
暗地从这一文化因缘中获得理解。本书第二个专题就是要重点
解读史官文化与巫官文化的这种风云际会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若
干重要的文化信息。
其三,在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领域,与史学关系最为密切
的就是经学。在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史学与经学不仅难分
难舍,而且时有交叉和重叠。本书的第三个专题就重点讨论这
个问题,以期从一个动态的角度给经史关系重新定位,并借以
阐述不同时期经史关系的演变对史学文化的影响。
其四,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显学”,之所以能
够成为一种特殊的知识门类,是与其自身的功能密切相关的。
大致而言,中国传统史学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功能
(包括政治借鉴和道德教化),另一个就是文化功能(既是民族
文化的主要载体,又是塑造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本书的四、
五、六各专题即围绕史学的这两大功能展开,其中既有宏观的
概述,也有微观的分析。
其五,中国传统史学门类众多,几乎涉及到不同时期社会
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影响着中
国人的生活态度、社会观念、价值理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
第 3 页
和人生境界。本书的第七至十四各专题,就是置身于中国传统
史学各个分支(如民族史、人物传记、地方志、家谱等)的发
展历程,具体而细微地分析传统史学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对中
国整个人文世界的深刻影响,并讨论了传统史学观察历史的各
种视野以及历史知识在民间的传播与普及之路。
最后,中国传统史学作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还深
刻地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史学及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代之
前,东亚的日本和朝鲜以及南亚的越南等国的史学,都在很大
的程度上受到中国史学的滋养和雨露。因此,可以毫不夸
张地
说,没有中国传统史学,也就没有东方史学。如果说中国传统
史学是东方史学的基本内核,那么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
本、朝鲜和越南的史学则是外缘。基于这个内核与外缘基础之
上的东方史学,不仅是古代灿烂的东方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鲜
艳夺目的奇葩,而且也是滋养和丰富东方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资
源。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传统、并发挥出如此重要作用的中国
史学,也一定会以其独到的人文价值,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本书的十五和十六两个专题的旨
趣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