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强化训练19 压强
一、选择题
(第1题)
1.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将手指移开同时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则乒乓球(B)
A.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解析】 乒乓球上方因空气流速加快而气压减小,其下方空气流速不变,气压不变,则其上下方的压力差向上。
2.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0.5厘米,当盲人走在上面时(B)
A. 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 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 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 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解析】 压强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盲人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重力引起的,重力不变,所以压力不变;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0.5厘米,使受力面积变小,所以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3.下列图示中,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B
)
【解析】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向两纸片的中间吹气,此时纸片中间的气体流速较大,压强较小,而纸片两侧的气体流速较小,压强较大,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使纸片靠拢,这说明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是由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用吸盘搬运玻璃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4.小华制作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如图所示。瓶内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D
)
,(第4题))
A.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 瓶的重力作用
C. 水的浮力作用 D. 大气压的作用
【解析】 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10米高的水柱。瓶内水面高于盆内水面是大气压的作用。
(第5题)
5.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杯里的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B)
A.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探究的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解析】 根据实验演示,该实验探究大气的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第6题)
6.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B. 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 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解析】 自行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在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把手的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以下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C)
,(第7题))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解析】 A.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B.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C.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
F面积S,大气压强p=;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S
水的沸点降低。
8.密度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
L4
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D)
A. p、F、f均不变
4B. p大小由ρdg增大为ρdg,F不变,f变大 3
4C. F大小由ρL2dgL2dg,p不变,f变小 3
4D. p大小由ρdg增大为ρdg,F、f不变 3
【解析】 F=G=mg=ρgL2d,压力不变,摩擦力因压力F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而不
22FρgLdFρgLd4变,p1==ρgd,p2=gd,即压强增大。 S1LS23234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容器底部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填“>”“=”或“<”
)
,(第9题))
,(解图1))
【解析】 ①当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时,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甲=p乙),解图1中,阴影部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1>p乙1,pA=p甲-p甲1,pB=p乙-p乙1,则pA
pA=pB,则ρ甲>ρ乙,即p甲1>p乙1,又p甲-p甲1=p乙-p乙1,则p甲>p乙。
10.用科学知识解释科技或生活现象。
(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能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粗糙,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11.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请回答:
,(第11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则应通过比较图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解析】 (1)物体作用在泡沫上,泡沫发生凹陷,通过泡沫的凹陷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甲、乙实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越大,是用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据此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3)甲、丙实验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泡沫凹陷越大,是用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据此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12.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第12题))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同学所做的实验。
(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牛。(g取10牛/千克)
【解析】 (1)从小到大加砝码,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减小误差。
(2)丙同学加细沙,质量慢慢增加,实验误差更小,实验结论更精确。
(3)由F=G=mg得F=4牛。
13.2014年5月17日,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最先进的“翼龙”无人机出口沙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无人机的关注。翼龙无人机机身质量1.1吨,翼展14米,机长9米,最大升空高度5300
(1)减小阻力。
(2)翼龙无人机满载燃油,并以最大载荷量停在水平跑道上蓄势待发,此时无人机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4米2。无人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强多大?
(3)翼龙无人机若以正常巡航速度从某机场飞往相距2000千米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需飞行多少小时?
【解】 (2)m总=1.1×103千克+300千克+200千克
=1.6×103千克,F=G
1.6×104牛5=4×10帕。 0.04米
s2000千米(3)t=12.5小时。 160千米/时
总=m总Fg=1.6×103千克×10牛/千克=1.6×104牛,p==S
课后强化训练19 压强
一、选择题
(第1题)
1.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将手指移开同时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则乒乓球(B)
A.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解析】 乒乓球上方因空气流速加快而气压减小,其下方空气流速不变,气压不变,则其上下方的压力差向上。
2.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0.5厘米,当盲人走在上面时(B)
A. 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 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 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 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解析】 压强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盲人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重力引起的,重力不变,所以压力不变;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0.5厘米,使受力面积变小,所以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3.下列图示中,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B
)
【解析】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向两纸片的中间吹气,此时纸片中间的气体流速较大,压强较小,而纸片两侧的气体流速较小,压强较大,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使纸片靠拢,这说明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是由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用吸盘搬运玻璃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4.小华制作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如图所示。瓶内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D
)
,(第4题))
A. 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 瓶的重力作用
C. 水的浮力作用 D. 大气压的作用
【解析】 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10米高的水柱。瓶内水面高于盆内水面是大气压的作用。
(第5题)
5.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杯里的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B)
A.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探究的假设: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解析】 根据实验演示,该实验探究大气的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第6题)
6.丽水市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增大坐垫面积能减小对人的压强
B. 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下坡时自行车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惯性越来越大
D. 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解析】 自行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在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把手的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以下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C)
,(第7题))
A.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解析】 A.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B.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C.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
F面积S,大气压强p=;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S
水的沸点降低。
8.密度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
L4
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D)
A. p、F、f均不变
4B. p大小由ρdg增大为ρdg,F不变,f变大 3
4C. F大小由ρL2dgL2dg,p不变,f变小 3
4D. p大小由ρdg增大为ρdg,F、f不变 3
【解析】 F=G=mg=ρgL2d,压力不变,摩擦力因压力F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而不
22FρgLdFρgLd4变,p1==ρgd,p2=gd,即压强增大。 S1LS23234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容器底部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填“>”“=”或“<”
)
,(第9题))
,(解图1))
【解析】 ①当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时,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甲=p乙),解图1中,阴影部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1>p乙1,pA=p甲-p甲1,pB=p乙-p乙1,则pA
pA=pB,则ρ甲>ρ乙,即p甲1>p乙1,又p甲-p甲1=p乙-p乙1,则p甲>p乙。
10.用科学知识解释科技或生活现象。
(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展示了一个近乎正球形的大水球,而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水珠一般都是扁球形的,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水珠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玉兔”月球车的轮子做得宽大,能不使用充气轮胎是因为月球表面粗糙,充气轮胎容易爆胎。
11.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请回答:
,(第11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则应通过比较图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解析】 (1)物体作用在泡沫上,泡沫发生凹陷,通过泡沫的凹陷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甲、乙实验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越大,是用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据此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3)甲、丙实验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小,泡沫凹陷越大,是用来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据此得出结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4)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12.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第12题))
②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 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
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同学所做的实验。
(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牛。(g取10牛/千克)
【解析】 (1)从小到大加砝码,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减小误差。
(2)丙同学加细沙,质量慢慢增加,实验误差更小,实验结论更精确。
(3)由F=G=mg得F=4牛。
13.2014年5月17日,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最先进的“翼龙”无人机出口沙特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无人机的关注。翼龙无人机机身质量1.1吨,翼展14米,机长9米,最大升空高度5300
(1)减小阻力。
(2)翼龙无人机满载燃油,并以最大载荷量停在水平跑道上蓄势待发,此时无人机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4米2。无人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强多大?
(3)翼龙无人机若以正常巡航速度从某机场飞往相距2000千米的目的地执行任务,需飞行多少小时?
【解】 (2)m总=1.1×103千克+300千克+200千克
=1.6×103千克,F=G
1.6×104牛5=4×10帕。 0.04米
s2000千米(3)t=12.5小时。 160千米/时
总=m总Fg=1.6×103千克×10牛/千克=1.6×104牛,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