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学案

8 铁骑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精讲点拨:1. 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2.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 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 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合作探究:

1. 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3. 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4. 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 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管仲 B. 齐桓公 C. 孙膑 D. 商鞅 2.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3.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 铁农具 B. 选种 C. 牛耕 D. 治虫害 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力图称雄天下的 C. 周王室日渐衰微 D. 阶级斗争的尖锐 5. 战国时期是( )

A. 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 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 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 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7. 秦国蜀郡太守 8.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起变法。

9. 公元前国家。

10.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提高训练(每课精选一题)

第一节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知识梳理:

图说历史:

徙木示信

第9课 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 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欢扁鹊?

.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 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 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 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 “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扁鹊 D. 李时珍

4.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马王堆帛画 C. 秦兵马俑 D. 湖北随州编钟 5.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6. 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7.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 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B.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 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 D.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每课精选一题) 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第二节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图说历史

日食

屈原 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 末期楚国人。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强,重振楚国

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后来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ì) 罗 江自尽。

8 铁骑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精讲点拨:1. 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2.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_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 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 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合作探究:

1. 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

3. 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

4. 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 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管仲 B. 齐桓公 C. 孙膑 D. 商鞅 2.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3.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

A. 铁农具 B. 选种 C. 牛耕 D. 治虫害 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力图称雄天下的 C. 周王室日渐衰微 D. 阶级斗争的尖锐 5. 战国时期是( )

A. 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 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 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 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7. 秦国蜀郡太守 8.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起变法。

9. 公元前国家。

10.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提高训练(每课精选一题)

第一节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知识梳理:

图说历史:

徙木示信

第9课 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

3.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 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欢扁鹊?

.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 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其中主要的一点,便是把文献资料的真伪可以通过考古成果来证明。到目前为止,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料。

2. 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和医学,处于当时先进水平,古书上关于夏朝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的最早的记录。

3.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楚辞”,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大诗人,后跳汨罗江自杀。相传,他在五月五日投江,当地人民驾舟前往救援,终于不及。但这一举动在后来却变成为一种风俗,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这个风俗已发展得规模宏大,非常壮观。另外,汨罗江人每年五月五日都要用箸叶包了粟(黍)米做成“角黍”投入水中,使屈原死后免于饥饿。这一举动在后世也发展成为全国性风俗,就是端午节要包粽子。粽子便是古代所说的“角黍”。 达标训练: 巩固基础: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 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 “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扁鹊 D. 李时珍

4.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马王堆帛画 C. 秦兵马俑 D. 湖北随州编钟 5.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6. 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7.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 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 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9.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骨文已相当成熟 B.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 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 D.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能力提升:(每课精选一题) 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第二节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图说历史

日食

屈原 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战国 末期楚国人。屈原面对日益衰落的楚国,希望革新图强,重振楚国

的往日雄风,但是却受到当权者的谗害,被楚王放逐。后来由于楚国政治腐败,国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投入汨(mì) 罗 江自尽。


相关文章

  •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设计 韩林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取分组合作.模拟法庭辩护,及探究式学 ...查看


  •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1
  •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 ...查看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二中 孙爱艇 七年级上册共25课,分为四个单元,其中,21课为常规课,4课为学习与探究课.内容涉及自远古到南北朝的历史,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的基本线索,力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一 ...查看


  • 7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 ...查看


  • 7.大变革的时代
  • 课题: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序号:8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都江堰的兴修的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2.探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学习中国古人改革创新的精神. 3.通过分析商鞅 ...查看


  • 人类面临第三次大变革
  • 大变革前的紊乱 新世纪伊始,随"9·11"双子座崩塌的一声轰响,恐怖.混乱的幽灵,就此形影不离.从伊拉克到阿富汗,战火连绵,生灵涂炭.本·拉登刚除,阿拉伯又闹起广场革命,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再到叙利亚,几十年的 ...查看


  •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姓名:刘克习 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新的制度的建立,在经济.制度方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的特 ...查看


  •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稿)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 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 ...查看


  • 如何认识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共存
  • 作者:刘金祥李纯英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0年09期 [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2000)04-0028-03 考察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前后相继的两种社会制度曾经长期共存过.如何认识这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