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物价

物价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法原则分析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自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国家干预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法的实质就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调节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便是:注重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也可以更简要地表述为: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

国家对物价的控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即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信贷量,减少货币的流通,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这和政府调控房价是一个道理,都是需要提高银行利率,从而让更少的钱在市面流通。这与经济法的适度干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是相吻合的。多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政府担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最近两年,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持续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大幅波动,造成了国内产品(首先是农产品)价格的飞涨,更有少数投机倒把的行为加剧了通胀压力。政府为了营造稳定的经济和生活环境,果断的采取了这一金融措施,体现

了经济法维护平衡和谐环境的原则,也保证了经济结构性调整期经济秩序的稳定。为了应对楼市的疯狂高价,央行在去年就加息5次。

在金融调控的基础上,国家同样重视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经济法的另一个原则就是社会本位、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如若市场需求大于供应,那产品价格则存在上涨的空间,所以政府需要注重发展生产,鼓励农产品的种植和流动,重视科技创新以提高生产力,从总量上满足大众的需要。把这个目标一级一级下放到省、市,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能听任市场来决定粮食和副食品的生产供应,或者以为可以依赖外地供应,必须要落实一把手的责任制,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来调剂余缺、稳定价格。国家把握好调控时机,注重区域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协调使用。

第三个调控措施,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打击炒作行为,国家提高对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以防出现突如其来的供应短缺,如刚刚出现的“抢盐”,去年的“蒜你狠”、“糖高宗”等等。一些投机分子总想利用这些机会大发“国难财”,国家的干预是要从机制体制上建立打击这种行为的规则,这也正是经济法的重要部分——反垄断和哄抬物价,遏制低价倾销、不合法的有奖销售行为,避免物价出现不合理的上涨,危及国家经济秩序和百姓生活。

第四,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健全的福利与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政府的医疗改革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力度的加大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影响国家运行和公共生活安全的企业,如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采取补贴的制度,保障企业产能的供应。这既是遵循了资源优化配置,优先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正常运行的原则,也符合从全局考虑,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博登海默说:“在孩提时代,自我主张趋于压倒无私行为。„„随着个人的成熟,‘个人倾向的侧重和强度都会渐趋渐小,而尊重他人的情感则会

不断增长和扩展’这种心理现象可以反映出自然的智慧。” 这种自然的智慧同样在人类社会的成熟过程中得以体现。自由的资本主义在成长中逐渐成熟,但是它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长久的存在着。经济法的角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代替私人意志,以法律的形式来执行国家意志,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我国,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失控的某些部分悬崖勒马,当前的物价调控,还有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新政,正是在履行这个义务。以求不脱离市场规律,更不能任其发展,出现“硬着陆”等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无奈结局。使物价始终处在合理的上涨水平,在面对通胀压力的同时保障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

张平: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告日期 2011-08-26

作者 --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5日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下半年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受国务院委托,张平当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张平说,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刺激经济复苏政策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主权债务问题日趋严重。

从国内来看,影响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有: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实现农业稳定增产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

困难。

为此,下半年将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稳物价仍为首要任务。“要毫不放松加强价格管理,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张平说。

据张平介绍,下半年稳物价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组织好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植物油收购,充实短缺品种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与物价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被放在了第二的重要位置。张平表示,要立足抗灾救灾,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当前秋粮丰收的最大威胁是旱灾,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受旱地区抗旱力度。

房地产调控为下半年第三大重点工作。张平强调,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此外,扩内需尤其是促消费,推进结构调整,抓好节能减排,深化改革,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被列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物价仍处高位 第四季宏观调控将以“稳”为主

2011年10月17日 01: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19) 【字体:↑大 ↓小】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虽然回落但是环比加速增长;15日多位经济学家聚首清华,研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是否会面临类似2008年那样的冲击。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四季度中国经济情况面临双重考验,形势不容过度乐观,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涨势

CPI仍在高位运行

9月CPI同比上升6.1%,与上月相比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下降,但是环比上升了0.5%,高于上月的0.3%。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点评认为,这说明中国的物价涨势仍在高位运行。

刘利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通胀分类数据来看,9月推动通胀上升的仍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由于通胀预期仍然较高,短期来看,这两项推动因素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失。与此同时,通胀环比加速上升表明通胀的惯性上涨趋势尚未消失。总体来看,由于CPI仍然维持在6%的水平上,中国面临的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尚未缓解。

刘利刚表示,尽管未来数月由于基数原因,同比通胀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但由于环比数据仍然保持在高位,中国的通胀率将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再度出现明显上升。一旦欧洲能够避免“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中国的通胀警报将更难缓解。中国对抗通胀的努力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也认为,尽管CPI涨势未来很可能会继续沿着下行通道回落,但会下降得较慢,也不能排除反弹的可能,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很大,而随着气候的转凉,农产品的供应可能会发生相对不足。

“总的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包括明年在内,CPI都将一直停留在较高位置。”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物价走势稳中有降,但压力不小,现在还有不少新涨价因素。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特别需要重视新出现的各方面成本推动因素形成的价格水平上涨,包括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保持农产品价格适度提高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影响

欧债冲击中国增长

在物价上涨压力不减的同时,近来欧洲债务危机再起,市场对这一危机到底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十分关注。从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来看,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从国别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国以及欧盟出口的同比增幅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下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点评称,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响;二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导致外部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环境恶化。

陆志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意大利债务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欧债危机持续深化,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放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当前中国机电商品的出口增速已经出现下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则在价格提高的同时销量增长放缓。

在15日举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学者认为欧债问题十分严重,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表示对欧洲前景悲观,认为希腊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预测,未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不可避免。基于这样的判断,李稻葵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则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危险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9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环比略微有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很小,表明经济没有摆脱衰退的压力。

当前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逐季回落,明年情况更差于今年。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将达到9.4%左右,2012年增长

9.2%;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1年增长9.4%,2012年8.7%;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3%,2011年全年为9.2%,2012年全年为8.5%。

调控

当前政策以稳为主

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当前来自各方的学者普遍认为,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首先,货币政策不应继续加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四季度一方面是高企的价格因素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稳健,信贷政策从严把握,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持续增长对流动性扩张提出要求。两难处境提高了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技术的要求。鉴于未来几个月经济景气和物价出现“双降”,预计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也表示,由于通胀只是趋于缓和,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并且央行已经开始实施选择性的宽松措施,例如其对微小公司的措施。随着中国信贷增长的持续正常化,央行将维持货币政策稳定。

其次,财政政策方面不应推出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样的“4万亿”财政扩张计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这一轮应对国际形势,中国需不需要再推出类似“4万亿”那样的计划,要看国际形势而定。不过中国“十二五”规划确定了要转变发展方式,最大一个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如果能实现这个转变,中国就可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主要依靠13亿人消费拉动增长,现在已经有了这个条件。

主线

加速结构调整

在短期,经济学家们建议出台政策以稳为主,但是他们同时呼吁政府在未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波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即结构调整和消费改革。在这方面,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主动调整。不过预计当前的危机会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都陷入低速增长,甚至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都要调整,在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倒逼下,中国可能能够在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迈出实质步伐。

范剑平强调,今年国内很多人对这场危机认识不全面,如果这是一次长期的调整,那么发达国家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解决,中国也一样,甚至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李稻葵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缺乏而是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土地财政、融资方式和银行的盈利模式上。当前经济减速难以避免,所以在减速中要寻找增长的平衡点。在减速中完成经济结构转型,改变以往那种依赖外需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宏观调控不应走回头路,也不应该在放松和收紧上来回打转转,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一些基础性体制改革,如财税体制、中央和地方关系,官员评价体系、融资结构等方面,改革势在必行。”李稻葵说。

李稻葵同时指出,为了避免经济在转型期过度地下滑,应该密切观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政策预案,加快推出当前必需的水利和公共住房等大项目,促进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在这些大项目的融资方式上,应该以财政投入为主。

郑新立也表示,在转变经济方式方面,特别扩大消费这方面,今年中国政府的举措不够有力,也没有看到好的效果,希望第四个季度或者明年一定要把“十二五”规划中讲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实摆到主线地位。记者 方烨

稳定物价:宏观调控主基调

2011-01-04 07:05:45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元旦假期结束,2011年新的一页正式掀开,中国经济的巨轮随之启航。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着哪些新的考验?

货币政策加快稳健回归

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是否还会受到通胀压力?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表示,2011年即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留下一个通货膨胀的年代。

而从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各项经济政策中,可以看出,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2010年11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加大抛储等手段后,12月,发改委等部门再次下发有关元旦、春节期间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政策文件,以管好米袋子、菜篮子为直接着眼点,力保短期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回归的脚步也开始加速。

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央行宣布2010年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胀的政策路线已经十分明显。

同时,随着20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同样成为2011年需要倍加关注的重点。

“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楼市调控再出新政预期强烈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2010年中国经济当中最受关注的部分。面对高速上涨的房价,从2010年1月起,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始终在加力。“国11条”、“国10条”、9月多部委联合出台措施调控房地产„„楼市成为政策和资本角力的舞台。

进入年末,调控重压下的房地产市场突现反弹态势,与此同时,多个部委也再次高调出台相应的调控和监管措施。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随后,在2010年的最后几天,国土资源部披露全国26宗住宅闲置土地情况,

并强调要对住宅闲置土地的开发企业“严肃追究责任”。

除此之外,此前备受关注的房产税试点改革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策出台的预期已经十分强烈。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房产税试点已是箭在弦上,目前只是引而不发,在2011年正式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重庆、上海已经明确表示做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同样在2010年年末的最后几天里,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住建部年终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另外,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

2010年年末各部委的表态和举措传达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政府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由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经济矛盾的汇集点,因此,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肯定将在整个宏观调控的总体背景下继续深入进行。由此带来的投资结构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要任务:增强内需拉动力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根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很可能在2011年形成。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继续实施和停止执行的部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另外,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011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实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统计局:下半年要把物价调控放宏观调控首位

2011年07月13日11:03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网7月13日电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回答记者有关“加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的问题时,他表示,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答记者有关“加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的问题时,盛来运表示,关于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肯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收缩流动性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会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因为加息,包括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收缩流动性、控制物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盛来运认为,关于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如何更好的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以及更好的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由于多种情况的影响,物价水平还是在不断创新高,还是在高位运行。从影响的因素来看,包括国外流动性仍然还非常充裕,国内也面临着成本长期上升的压力,物价调控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另外,从结构调整来讲,难度也还是比较大的,传统的结构调整,包括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应该说是根深蒂固。

此外,重工业的增速还是偏快,节能减排的任务形势比较严峻。

盛来运表示,所以下一阶段还是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好地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一个好的条件,特别是机制和体制的条件,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但是也要利用好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导致物价不断上涨最根本的因素

第一,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石油到了87美元,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第二,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第三,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的减少,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给你3块钱。

第四,热钱炒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万3,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的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总而言之,这四种原因导致了今年的物价上涨过快。

熟是熟非,百姓无法预料,关键是不知国家会采取何种措施抑制飞涨的物价。

温J宝表示政府采取四项措施稳定物价

来源:四川在线2011年02月28日08:07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活发展的一件大事。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但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过快而得不到遏制的。

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还要可怕。我希望全体人民和政府配合,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物价这个重大问题。

温J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中,网友“逻辑帝”问:政府一直在稳定物价,可总觉得

效果不明显。新年前后,您连续多次谈物价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件“头等大事”?

对此,温J宝回答:我是个每天要看物价指标的人,我熟悉粮食、油料、肉类、禽蛋、蔬菜的价格。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过快而得不到遏制的。

温J宝表示,稳定物价包括四个最重要的措施:

一是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第二是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今年我们遇到北方特大干旱,而且旱区主要是在小麦产区。我心里非常着急。我们连续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若干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央花了129亿来支持农民抗旱浇水。现在看来,我们还是有信心抗旱保丰收。

第三,要搞好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环节最薄弱的,我原只以为流通环节搞得不好会使物价上涨,现在我又知道了,流通环节过多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比如蔬菜,因为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损失量高达1/3。

第四,我们要管好市场。管理市场当然主要是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但也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人民日报关于物价调控的评论,22日~26日(五篇)

《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发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的评论,现整理、转帖在此(为便于大家参考,重点句已标红)。个人认为,若真的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抛弃试题材料,直接按重点句的套路来。 之一

我国有能力保持价格总体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平稳运行。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祖国山河一片红、国内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类似套话(蓝色标注),大家务必准备几句,不然没法开题。正是有了这些“好”打基础、作铺垫,所以才“有能力”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物质基础较为雄厚。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持续增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等产品产量增加。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

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

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7.1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万亿元,同比增长55%;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截至10月底达到2.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可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支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发展,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

调控手段日趋完善。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形成,价格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通过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综合施策、重点治理,既能够扶持生产、增加储备、促进流通,又能够引导经营者价格自律、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还能够在必要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调控经验更加丰富。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曾多次成功实施应对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有效地应对了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有效地抵御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对国内价格的冲击,也有效地平抑了粮食减产、生猪疫情引发的价格大幅波动,积累了价格调控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措施得力,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就一定能够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增加补贴、安定民生等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把做好稳定价格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作出新的成绩。

之二

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

根据这次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和特点,《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要求,强调要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把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一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产、保供、稳价,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势头,继续把价格涨幅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要加大政府储备粮油投放力度,稳定农副产品供应,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安排好化肥淡季储备和生产计划,做好煤电油气协调工作;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要健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安定群众生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优化消费、投资、进出口结构,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就是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蔬菜、化肥、煤炭、柴油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经济手段上,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储备品种和数量,发挥好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价格补贴等手段的作用。在法律手段上,要抓紧修订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在行政手段上,必要时依法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就是要继续把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继续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体生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稳定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加强正面宣传和价格政策的解读,及时澄清不实报道,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引导社会各方面正确认识当前价格形势,增强对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信心。

价格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稳定价格、保障民生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精神,把《通知》确定的原则要求落实到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中去,努力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之三

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要求。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当前价格形势和物价上涨原因的基础上,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定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这句话给目前的“物价上涨原因”定性了,不管真假与否、无论舆论如何„„如果你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一定要明确这一点。)上半年绿豆价格快速上涨的背后,就有多家绿豆经营企业串通涨价的魅影;目前柴油供应偏紧,经营者违规突破政府定价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经营者甚至采取不开票、不做账、不结算等手段规避监管;棉花收购也遭游资恶性炒作,无照收购、无证加工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收购企业不具备相关准入资格,却大肆抢购哄抬价格。其他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也呈多发态势。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背离价值规律和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任其发展必将危害相关行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破坏市场机制运行,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为了整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国务院《通知》要求,一方面要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

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各地方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故意夸大供需矛盾,捏造、散布农产品受灾减产等虚假信息,制造市场紧张气氛的行为;自买自卖、内部倒手,制造交易假象的行为;大量囤积供应紧张的商品拒不销售,造成市场脱销恶意推高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操纵电子交易市场价格,推动现货价格上涨的行为;利用工作会、联谊会召集同行合谋集体涨价的行为;经营者之间互相通报涨价信息,并采取默认一致的方式实施价格卡特尔的行为;以及行业协会以信息服务为名,组织协调经营者集体涨价的行为,等等。同时,要加大制裁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法惩处,绝不让违法经营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除给予经济处罚之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以儆效尤,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刹住这股恶性炒作和乱涨价之风,向全社会表明各级政府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的恶性炒作、操纵价格行为可能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给价格监管设置新的障碍,提出新的挑战。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价格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监管方式,切实履行好监管市场价格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责。对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态度要更坚决,行动要更果断,措施要更得力,让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无处藏身,为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之四

审慎出台调价方案

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十六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从安排好重要商品产销、增加对群众补贴、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政府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重点治理、保供稳价。这是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基础。当前,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一定要牢记“主要因素”和“直接推手”)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环节入手,做好重点商品生产和供应工作,加强冬季粮油田间管理,把握好储备粮油投放节奏和力度,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降低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切实保障粮油、蔬菜、食糖和化肥、柴油、煤炭、棉花等重要商品供应,稳定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完善补贴、改善民生。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近期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增加了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国务院《通知》强调,各级政府要及时采取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措施,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和食堂进行必要补贴,并安排好农村边远地区寄宿制学生生活。同时,要加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方、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把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各项安民、惠民政策尽快落到实处。

降价清费、让利于民。这是减轻群众负担、抑制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有力措施。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仍有少数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为此,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通知》精神,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并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涉及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和不合理的价格,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增支和群众生活费用增加的压力。

强化监管、维护秩序。这是稳定市场价格、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稳定市场物价,必须下决心整肃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落实好国务院《通知》精神,就是要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就是要规范粮食、棉花、糖料等农产品收购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同时,要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涨价行为;制定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审核工作,防止不合理涨价。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是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安定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要把国务院《通知》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必须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稳定市场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定群众生活放在优先地位,尤其是要进一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好应对预案,组织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分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平抑市场价格,安定群众生活。

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十六条措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增强主动性,提高预见性,发挥积极性,把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之五

稳定价格安定生活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国务院《通知》确定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现在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方向、措施都明确了,以下讲的是:目前要从哪些细节着手做起。)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优化消费、投资、进出口结构,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棉、糖等重要商品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抓紧修订出台规范市场价格监管的行政法规,为价格调控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整顿电子交易市场,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切实稳定市场预期;督导检查各地落实情况,确保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红色和蓝色标注的均为固定搭配,通常材料会给出相关文字,照抄的时候别搞错、别漏抄就OK了。) 切实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责任制。这是多年来我国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粮油肉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储备足够的小包装成品粮油,抓紧速生菜和越冬大棚菜的种植,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要以省为单位,尽快将国务院确定的对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兑现到位;市县人民政府要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要进一步整肃市场秩序,落实对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超市的进场费和农贸市场的摊位费,

依法打击恶意囤积、变相涨价、合谋涨价、发布虚假价格信息等价格违法行为;要抓紧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合理安排检修,确保成品油的供应;煤炭企业要加强价格自律,稳定煤炭特别是电煤价格;粮食企业要严格遵守粮食经营者最高库存的限定,自觉维护市场收购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管,做到不抢购、不抬价、不囤积;生产流通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趁物价上涨之机,投机炒作,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要准确、客观报道价格形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消费者要进一步增强信心,科学安排生产生活,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势头一定能得到有效抑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这些“××要怎样做”都是政府定好的调子,大家照做就是了。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让大家想办法、出对策,全社会上上下下应该怎么做?所有这些“××要怎样”都会在材料里给出,要找全了,千万别漏掉。抓好落实就是要上下联动,任何人不可置身事外,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是“要点概括不全”。)

物价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法原则分析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去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突破3%,达到3.3%;去年11月份涨幅达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今年1月份,涨幅依然有4.9%。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稳定物价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自去年底以来,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并把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回收流动性的力度,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国家干预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法的实质就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调节经济法论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便是:注重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这一经济法基本原则也可以更简要地表述为: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

国家对物价的控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即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信贷量,减少货币的流通,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这和政府调控房价是一个道理,都是需要提高银行利率,从而让更少的钱在市面流通。这与经济法的适度干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是相吻合的。多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政府担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最近两年,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持续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大幅波动,造成了国内产品(首先是农产品)价格的飞涨,更有少数投机倒把的行为加剧了通胀压力。政府为了营造稳定的经济和生活环境,果断的采取了这一金融措施,体现

了经济法维护平衡和谐环境的原则,也保证了经济结构性调整期经济秩序的稳定。为了应对楼市的疯狂高价,央行在去年就加息5次。

在金融调控的基础上,国家同样重视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经济法的另一个原则就是社会本位、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如若市场需求大于供应,那产品价格则存在上涨的空间,所以政府需要注重发展生产,鼓励农产品的种植和流动,重视科技创新以提高生产力,从总量上满足大众的需要。把这个目标一级一级下放到省、市,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能听任市场来决定粮食和副食品的生产供应,或者以为可以依赖外地供应,必须要落实一把手的责任制,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来调剂余缺、稳定价格。国家把握好调控时机,注重区域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协调使用。

第三个调控措施,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打击炒作行为,国家提高对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以防出现突如其来的供应短缺,如刚刚出现的“抢盐”,去年的“蒜你狠”、“糖高宗”等等。一些投机分子总想利用这些机会大发“国难财”,国家的干预是要从机制体制上建立打击这种行为的规则,这也正是经济法的重要部分——反垄断和哄抬物价,遏制低价倾销、不合法的有奖销售行为,避免物价出现不合理的上涨,危及国家经济秩序和百姓生活。

第四,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健全的福利与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政府的医疗改革和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力度的加大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影响国家运行和公共生活安全的企业,如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采取补贴的制度,保障企业产能的供应。这既是遵循了资源优化配置,优先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正常运行的原则,也符合从全局考虑,保障社会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博登海默说:“在孩提时代,自我主张趋于压倒无私行为。„„随着个人的成熟,‘个人倾向的侧重和强度都会渐趋渐小,而尊重他人的情感则会

不断增长和扩展’这种心理现象可以反映出自然的智慧。” 这种自然的智慧同样在人类社会的成熟过程中得以体现。自由的资本主义在成长中逐渐成熟,但是它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长久的存在着。经济法的角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代替私人意志,以法律的形式来执行国家意志,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我国,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失控的某些部分悬崖勒马,当前的物价调控,还有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新政,正是在履行这个义务。以求不脱离市场规律,更不能任其发展,出现“硬着陆”等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的无奈结局。使物价始终处在合理的上涨水平,在面对通胀压力的同时保障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

张平: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公告日期 2011-08-26

作者 --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5日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下半年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受国务院委托,张平当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张平说,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刺激经济复苏政策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主权债务问题日趋严重。

从国内来看,影响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有: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实现农业稳定增产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

困难。

为此,下半年将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稳物价仍为首要任务。“要毫不放松加强价格管理,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张平说。

据张平介绍,下半年稳物价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组织好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植物油收购,充实短缺品种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抓紧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收费政策细则,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

与物价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被放在了第二的重要位置。张平表示,要立足抗灾救灾,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当前秋粮丰收的最大威胁是旱灾,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受旱地区抗旱力度。

房地产调控为下半年第三大重点工作。张平强调,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此外,扩内需尤其是促消费,推进结构调整,抓好节能减排,深化改革,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被列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物价仍处高位 第四季宏观调控将以“稳”为主

2011年10月17日 01: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19) 【字体:↑大 ↓小】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虽然回落但是环比加速增长;15日多位经济学家聚首清华,研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形势是否会面临类似2008年那样的冲击。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四季度中国经济情况面临双重考验,形势不容过度乐观,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涨势

CPI仍在高位运行

9月CPI同比上升6.1%,与上月相比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下降,但是环比上升了0.5%,高于上月的0.3%。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点评认为,这说明中国的物价涨势仍在高位运行。

刘利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通胀分类数据来看,9月推动通胀上升的仍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由于通胀预期仍然较高,短期来看,这两项推动因素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消失。与此同时,通胀环比加速上升表明通胀的惯性上涨趋势尚未消失。总体来看,由于CPI仍然维持在6%的水平上,中国面临的整体通胀压力仍然尚未缓解。

刘利刚表示,尽管未来数月由于基数原因,同比通胀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但由于环比数据仍然保持在高位,中国的通胀率将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再度出现明显上升。一旦欧洲能够避免“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中国的通胀警报将更难缓解。中国对抗通胀的努力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也认为,尽管CPI涨势未来很可能会继续沿着下行通道回落,但会下降得较慢,也不能排除反弹的可能,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很大,而随着气候的转凉,农产品的供应可能会发生相对不足。

“总的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包括明年在内,CPI都将一直停留在较高位置。”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物价走势稳中有降,但压力不小,现在还有不少新涨价因素。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特别需要重视新出现的各方面成本推动因素形成的价格水平上涨,包括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保持农产品价格适度提高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影响

欧债冲击中国增长

在物价上涨压力不减的同时,近来欧洲债务危机再起,市场对这一危机到底会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十分关注。从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来看,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从国别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国以及欧盟出口的同比增幅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下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点评称,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的影响;二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导致外部市场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环境恶化。

陆志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意大利债务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欧债危机持续深化,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放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海外需求。当前中国机电商品的出口增速已经出现下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则在价格提高的同时销量增长放缓。

在15日举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学者认为欧债问题十分严重,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表示对欧洲前景悲观,认为希腊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预测,未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欧洲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不可避免。基于这样的判断,李稻葵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则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的危险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9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环比略微有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很小,表明经济没有摆脱衰退的压力。

当前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逐季回落,明年情况更差于今年。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将达到9.4%左右,2012年增长

9.2%;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11年增长9.4%,2012年8.7%;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11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3%,2011年全年为9.2%,2012年全年为8.5%。

调控

当前政策以稳为主

一方面是物价涨势仍然迅猛,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增长面临多种困难,当前来自各方的学者普遍认为,第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

首先,货币政策不应继续加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四季度一方面是高企的价格因素要求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稳健,信贷政策从严把握,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持续增长对流动性扩张提出要求。两难处境提高了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技术的要求。鉴于未来几个月经济景气和物价出现“双降”,预计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也表示,由于通胀只是趋于缓和,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并且央行已经开始实施选择性的宽松措施,例如其对微小公司的措施。随着中国信贷增长的持续正常化,央行将维持货币政策稳定。

其次,财政政策方面不应推出类似2008年下半年那样的“4万亿”财政扩张计划。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这一轮应对国际形势,中国需不需要再推出类似“4万亿”那样的计划,要看国际形势而定。不过中国“十二五”规划确定了要转变发展方式,最大一个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如果能实现这个转变,中国就可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主要依靠13亿人消费拉动增长,现在已经有了这个条件。

主线

加速结构调整

在短期,经济学家们建议出台政策以稳为主,但是他们同时呼吁政府在未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波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即结构调整和消费改革。在这方面,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主动调整。不过预计当前的危机会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都陷入低速增长,甚至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都要调整,在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倒逼下,中国可能能够在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方面迈出实质步伐。

范剑平强调,今年国内很多人对这场危机认识不全面,如果这是一次长期的调整,那么发达国家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解决,中国也一样,甚至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才能走出困境。

李稻葵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缺乏而是在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土地财政、融资方式和银行的盈利模式上。当前经济减速难以避免,所以在减速中要寻找增长的平衡点。在减速中完成经济结构转型,改变以往那种依赖外需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宏观调控不应走回头路,也不应该在放松和收紧上来回打转转,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一些基础性体制改革,如财税体制、中央和地方关系,官员评价体系、融资结构等方面,改革势在必行。”李稻葵说。

李稻葵同时指出,为了避免经济在转型期过度地下滑,应该密切观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政策预案,加快推出当前必需的水利和公共住房等大项目,促进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在这些大项目的融资方式上,应该以财政投入为主。

郑新立也表示,在转变经济方式方面,特别扩大消费这方面,今年中国政府的举措不够有力,也没有看到好的效果,希望第四个季度或者明年一定要把“十二五”规划中讲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实摆到主线地位。记者 方烨

稳定物价:宏观调控主基调

2011-01-04 07:05:45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元旦假期结束,2011年新的一页正式掀开,中国经济的巨轮随之启航。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着哪些新的考验?

货币政策加快稳健回归

2010年以来,食品接力涨价的现象令普通百姓印象深刻: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油你涨”到“苹什么”,新词层出不穷。201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1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创下年内新高。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是否还会受到通胀压力?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表示,2011年即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留下一个通货膨胀的年代。

而从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各项经济政策中,可以看出,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2010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2010年11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加大抛储等手段后,12月,发改委等部门再次下发有关元旦、春节期间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政策文件,以管好米袋子、菜篮子为直接着眼点,力保短期内市场价格的稳定。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回归的脚步也开始加速。

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央行宣布2010年年内的第二次加息。不久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题为《“十一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就》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2011年的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遏制通胀的政策路线已经十分明显。

同时,随着2010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启,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防止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同样成为2011年需要倍加关注的重点。

“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楼市调控再出新政预期强烈

房地产市场无疑是2010年中国经济当中最受关注的部分。面对高速上涨的房价,从2010年1月起,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始终在加力。“国11条”、“国10条”、9月多部委联合出台措施调控房地产„„楼市成为政策和资本角力的舞台。

进入年末,调控重压下的房地产市场突现反弹态势,与此同时,多个部委也再次高调出台相应的调控和监管措施。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随后,在2010年的最后几天,国土资源部披露全国26宗住宅闲置土地情况,

并强调要对住宅闲置土地的开发企业“严肃追究责任”。

除此之外,此前备受关注的房产税试点改革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策出台的预期已经十分强烈。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房产税试点已是箭在弦上,目前只是引而不发,在2011年正式推出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目前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重庆、上海已经明确表示做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同样在2010年年末的最后几天里,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住建部年终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另外,明年还将进一步细化已经有的调控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储备调控政策。

2010年年末各部委的表态和举措传达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政府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由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诸多经济矛盾的汇集点,因此,2011年的房地产调控肯定将在整个宏观调控的总体背景下继续深入进行。由此带来的投资结构变化,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要任务:增强内需拉动力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根据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部署,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很可能在2011年形成。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继续实施和停止执行的部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是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另外,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2011年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全面推广节能汽车和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继续实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统计局:下半年要把物价调控放宏观调控首位

2011年07月13日11:03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网7月13日电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回答记者有关“加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的问题时,他表示,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答记者有关“加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的问题时,盛来运表示,关于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肯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收缩流动性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会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因为加息,包括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收缩流动性、控制物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盛来运认为,关于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如何更好的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以及更好的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由于多种情况的影响,物价水平还是在不断创新高,还是在高位运行。从影响的因素来看,包括国外流动性仍然还非常充裕,国内也面临着成本长期上升的压力,物价调控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另外,从结构调整来讲,难度也还是比较大的,传统的结构调整,包括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应该说是根深蒂固。

此外,重工业的增速还是偏快,节能减排的任务形势比较严峻。

盛来运表示,所以下一阶段还是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好地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一个好的条件,特别是机制和体制的条件,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但是也要利用好经济走稳的时机,利用好价格上涨的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导致物价不断上涨最根本的因素

第一,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石油到了87美元,棉花、糖涨得很厉害。

第二,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第三,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的减少,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给你3块钱。

第四,热钱炒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万3,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大大的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换手率很高。上半年绿豆和大蒜也出现了囤积居奇、恶意炒作的企业,总而言之,这四种原因导致了今年的物价上涨过快。

熟是熟非,百姓无法预料,关键是不知国家会采取何种措施抑制飞涨的物价。

温J宝表示政府采取四项措施稳定物价

来源:四川在线2011年02月28日08:07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活发展的一件大事。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但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过快而得不到遏制的。

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还要可怕。我希望全体人民和政府配合,我们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物价这个重大问题。

温J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中,网友“逻辑帝”问:政府一直在稳定物价,可总觉得

效果不明显。新年前后,您连续多次谈物价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件“头等大事”?

对此,温J宝回答:我是个每天要看物价指标的人,我熟悉粮食、油料、肉类、禽蛋、蔬菜的价格。我知道物价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深知它的极端重要性。请大家相信,一个每天关注物价、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会允许物价上涨过快而得不到遏制的。

温J宝表示,稳定物价包括四个最重要的措施:

一是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第二是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今年我们遇到北方特大干旱,而且旱区主要是在小麦产区。我心里非常着急。我们连续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若干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央花了129亿来支持农民抗旱浇水。现在看来,我们还是有信心抗旱保丰收。

第三,要搞好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环节最薄弱的,我原只以为流通环节搞得不好会使物价上涨,现在我又知道了,流通环节过多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比如蔬菜,因为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损失量高达1/3。

第四,我们要管好市场。管理市场当然主要是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但也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人民日报关于物价调控的评论,22日~26日(五篇)

《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发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的评论,现整理、转帖在此(为便于大家参考,重点句已标红)。个人认为,若真的遇到类似问题,可以抛弃试题材料,直接按重点句的套路来。 之一

我国有能力保持价格总体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平稳运行。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祖国山河一片红、国内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类似套话(蓝色标注),大家务必准备几句,不然没法开题。正是有了这些“好”打基础、作铺垫,所以才“有能力”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物质基础较为雄厚。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粮食持续增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肉禽蛋奶等产品产量增加。目前我国的粮食、生猪、蔬菜、水果、鸡蛋、水产品等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的,即使大豆和食用油,也有充足的政府储备,全国粮食库存占消费的比重超

过4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更不存在涨价的基础。

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7.1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万亿元,同比增长55%;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截至10月底达到2.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国家财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可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支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发展,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

调控手段日趋完善。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形成,价格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通过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综合施策、重点治理,既能够扶持生产、增加储备、促进流通,又能够引导经营者价格自律、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还能够在必要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调控经验更加丰富。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曾多次成功实施应对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有效地应对了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的价格异常波动,有效地抵御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对国内价格的冲击,也有效地平抑了粮食减产、生猪疫情引发的价格大幅波动,积累了价格调控的丰富经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措施得力,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就一定能够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完善法制、加强监管,增加补贴、安定民生等16条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把做好稳定价格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作出新的成绩。

之二

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

根据这次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和特点,《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要求,强调要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把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一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产、保供、稳价,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势头,继续把价格涨幅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要加大政府储备粮油投放力度,稳定农副产品供应,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安排好化肥淡季储备和生产计划,做好煤电油气协调工作;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要健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安定群众生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优化消费、投资、进出口结构,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就是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蔬菜、化肥、煤炭、柴油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经济手段上,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储备品种和数量,发挥好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价格补贴等手段的作用。在法律手段上,要抓紧修订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在行政手段上,必要时依法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就是要继续把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继续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体生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稳定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加强正面宣传和价格政策的解读,及时澄清不实报道,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引导社会各方面正确认识当前价格形势,增强对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信心。

价格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稳定价格、保障民生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精神,把《通知》确定的原则要求落实到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中去,努力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之三

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要求。这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当前价格形势和物价上涨原因的基础上,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定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这句话给目前的“物价上涨原因”定性了,不管真假与否、无论舆论如何„„如果你想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一定要明确这一点。)上半年绿豆价格快速上涨的背后,就有多家绿豆经营企业串通涨价的魅影;目前柴油供应偏紧,经营者违规突破政府定价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经营者甚至采取不开票、不做账、不结算等手段规避监管;棉花收购也遭游资恶性炒作,无照收购、无证加工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收购企业不具备相关准入资格,却大肆抢购哄抬价格。其他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也呈多发态势。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背离价值规律和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任其发展必将危害相关行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破坏市场机制运行,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为了整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国务院《通知》要求,一方面要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

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各地方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故意夸大供需矛盾,捏造、散布农产品受灾减产等虚假信息,制造市场紧张气氛的行为;自买自卖、内部倒手,制造交易假象的行为;大量囤积供应紧张的商品拒不销售,造成市场脱销恶意推高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操纵电子交易市场价格,推动现货价格上涨的行为;利用工作会、联谊会召集同行合谋集体涨价的行为;经营者之间互相通报涨价信息,并采取默认一致的方式实施价格卡特尔的行为;以及行业协会以信息服务为名,组织协调经营者集体涨价的行为,等等。同时,要加大制裁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法惩处,绝不让违法经营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对性质恶劣、问题严重、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除给予经济处罚之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以儆效尤,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刹住这股恶性炒作和乱涨价之风,向全社会表明各级政府依法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随着各项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的恶性炒作、操纵价格行为可能更加隐蔽化和多样化,给价格监管设置新的障碍,提出新的挑战。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价格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监管方式,切实履行好监管市场价格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责。对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态度要更坚决,行动要更果断,措施要更得力,让恶性炒作和价格违法行为无处藏身,为保持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之四

审慎出台调价方案

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十六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从安排好重要商品产销、增加对群众补贴、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政府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重点治理、保供稳价。这是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基础。当前,以农产品为主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一定要牢记“主要因素”和“直接推手”)各地区、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环节入手,做好重点商品生产和供应工作,加强冬季粮油田间管理,把握好储备粮油投放节奏和力度,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降低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切实保障粮油、蔬菜、食糖和化肥、柴油、煤炭、棉花等重要商品供应,稳定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 完善补贴、改善民生。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近期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增加了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国务院《通知》强调,各级政府要及时采取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措施,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和食堂进行必要补贴,并安排好农村边远地区寄宿制学生生活。同时,要加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方、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把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各项安民、惠民政策尽快落到实处。

降价清费、让利于民。这是减轻群众负担、抑制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有力措施。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仍有少数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为此,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通知》精神,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并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涉及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和不合理的价格,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增支和群众生活费用增加的压力。

强化监管、维护秩序。这是稳定市场价格、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稳定市场物价,必须下决心整肃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落实好国务院《通知》精神,就是要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就是要规范粮食、棉花、糖料等农产品收购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同时,要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涨价行为;制定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审核工作,防止不合理涨价。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是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安定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要把国务院《通知》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必须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稳定市场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定群众生活放在优先地位,尤其是要进一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制定好应对预案,组织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充分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平抑市场价格,安定群众生活。

国务院《通知》确定的十六条措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进一步增强主动性,提高预见性,发挥积极性,把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之五

稳定价格安定生活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国务院《通知》确定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现在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方向、措施都明确了,以下讲的是:目前要从哪些细节着手做起。)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优化消费、投资、进出口结构,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棉、糖等重要商品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抓紧修订出台规范市场价格监管的行政法规,为价格调控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整顿电子交易市场,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准确阐释价格政策,切实稳定市场预期;督导检查各地落实情况,确保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红色和蓝色标注的均为固定搭配,通常材料会给出相关文字,照抄的时候别搞错、别漏抄就OK了。) 切实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责任制。这是多年来我国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粮油肉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储备足够的小包装成品粮油,抓紧速生菜和越冬大棚菜的种植,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受大的影响;要以省为单位,尽快将国务院确定的对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兑现到位;市县人民政府要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要进一步整肃市场秩序,落实对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超市的进场费和农贸市场的摊位费,

依法打击恶意囤积、变相涨价、合谋涨价、发布虚假价格信息等价格违法行为;要抓紧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储备,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合理安排检修,确保成品油的供应;煤炭企业要加强价格自律,稳定煤炭特别是电煤价格;粮食企业要严格遵守粮食经营者最高库存的限定,自觉维护市场收购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管,做到不抢购、不抬价、不囤积;生产流通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趁物价上涨之机,投机炒作,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要准确、客观报道价格形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消费者要进一步增强信心,科学安排生产生活,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的势头一定能得到有效抑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这些“××要怎样做”都是政府定好的调子,大家照做就是了。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让大家想办法、出对策,全社会上上下下应该怎么做?所有这些“××要怎样”都会在材料里给出,要找全了,千万别漏掉。抓好落实就是要上下联动,任何人不可置身事外,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是“要点概括不全”。)


相关文章

  • 物价满意度为何最低是因调控具有两面性
  •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1.8,这是1999年央行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调查显示,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4.8%,较上个季度提高6.8个百分 ...查看


  • 稳定物价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 按: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CPI同比涨6.4%,创36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同一天,温家宝总理在咸阳调研生猪市场时明确表示,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理两周三问猪价 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7月1 ...查看


  • 从历次通货膨胀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 摘要:目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各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已经初露端倪.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会带来较大隐患,货币政策只有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组合政策配合,减少自身数量指标控制,加大其结构指标调整,才能 ...查看


  •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点体会 96分院07经济管理专科 郑德裕 2008年上半年,在分院张暄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西方经济学,是指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查看


  • 中国经济朝"一保一控"的宏观调控目标前进
  • 2008-09-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 刘铮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10日集中发布了一系列8月份宏观数据.数据显示,下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也得到了明显控制,"一保 ...查看


  • 物价问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
  • 物价问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 物价问题,是每个居民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即是一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安定,非常需要当代大学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讨.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知:物价上涨问题已经成为了居民 ...查看


  • 物价上涨的影响2500字
  •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1-2-13 10:39 | 提问者:匿名最佳答案在沈阳受小麦等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影响,酱油价格普遍上涨20%左右,原来4元的拓东一级咸酱油,现在已经卖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 ...查看


  •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
  • 物价上涨的调查报告今年以来,物价飞速上涨,猪肉涨价了,方便面.快餐.洗涤用品也涨价了.随着越来越多 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就连学生餐也是一次一次涨价,才发现基础生活物质价 格上涨给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压力,也是突然不能够适应 ...查看


  • 从金融宏观调控看我国经济发展论文
  • 从金融宏观调控看我国经济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的.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设定是货币币值和物价稳定,手段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供应速度.调整准备金率.存贷利率等,目标是影响利率.汇率.物价.投资和就业等. 今年我国社会经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