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制度下的牺牲者

专制制度下的牺牲者

——论《悲惨世界》沙威之死

汉语言文学0806 曾晓燕 [1**********]

《悲惨世界》这本书在塑造人物角色方面非常出色,它除了成功塑造出苦役犯冉阿让这个让人深深敬佩的正面人物之外,还有一个人物是大家都不能遗忘的,他就是贯穿全书,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威胁到冉阿让的自由幸福生活的“坏人”——专制统治者的鹰爪沙威。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结为一个“坏人”,我们要结合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分析沙威的性格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没有人天生就是坏的。而且,沙威这个人物角色其实背负着两重身份象征,他既是专制统治的捍卫者,是读者眼中的“恶人”,却同时又是专制统治的牺牲者,是悲剧中的可怜人。尽管他之前对冉阿让的无止尽的纠缠使读者对他痛恨无比,但是当他最后放弃了对冉阿让的抓捕,跳河自杀时,又引发了读者对他的同情之心,并为之落泪。可以说,沙威之死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去分析讨论。

很多人把沙威定位成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冷酷残忍的爪牙。这个铁石心肠的宪警机关的鹰犬,不断地迫害那些贫穷饥饿无家可归的人,凡是一切对专制社会的“社会秩序”构成危险的人,他都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投进监狱。他残酷迫害冉阿让多年,就像影子一样追踪着他。他也是造成芳汀悲惨死亡的直接罪人。然而,这样一个人居然也受到道德的感化。他被起义战士捉住了,但冉阿让在执行枪决时把他放走了。这时,他发现被他迫害多年的苦役犯原来是个高尚的人,于是,他从前的思想基础动摇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此时他内心在高尚道义和法律正义之间摇摆,最终在内心矛盾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他跳河自杀了。人们会认为沙威之死象征着善对恶的胜利。但是,我觉得上面的说法虽然有其合理之处,却过于武断,对沙威的评价欠缺公正全面。沙威其实在《悲惨世界》中,是用来反衬完人冉阿让的. 可是沙威之所以变成一个“坏人”,源于他有个很不幸的身世,而这一生又从未像冉阿让般经历被饶恕被接纳。沙威接受了专制统治思想的洗脑,同时也把被社会遗弃的成长背景转化了,成为不肯饶恕接纳被社会遗弃者的人。说到底,沙威也是一个深受专制制度荼毒的可怜人。

沙威可以说既是“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生平第一次他对他一直坚信不移的法律“正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冉阿让身上闪耀的高尚道义让他深受震撼,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吕斯的冉阿让之后,由于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一途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他的自杀,让人动容落泪。珂赛特出嫁后,冉阿让的哑巴仆人也离开了。他临走前在镜子上留下了几行话,其中写着:“沙威的死,很可惜。”连哑巴仆人也为沙威扼腕,说明这个人的死是有力量的,这力量让人震撼,继而在震撼后反思。

沙威的思想在全书的发展中也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把他的变化划分成两个时期。在《悲惨世界》的前半段,沙威一直被描写成一个鹰犬样令人胆寒的角色。他嗅觉敏锐,心肠冷硬。他是谨慎而坚定的追踪者,对于已经逃出生天的冉阿让,沙威就是他在自由世界的监狱。然而“沙威决不同于德纳第一家那样

可憎,他不是一个小人,因为他不为着自私的目的。他有自己对公平和秩序的信奉,因此他认为所做的只不过是坚守职责,而这职责对他来说是神圣不可苟且的。除了法律赋予他的权力,他从不滥用权力”。

对于沙威这个人物,我对他的感情随着小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经历了欣赏——厌恶——同情这些变化过程。沙威这个角色,我最初还是很欣赏的,他的英勇和正直在当时杂乱的社会显得别致而充满安全感。只是这样一个顽固不懂得变通的人物越来越让人提不起同情。沙威的弱点,在于他的盲从。他对于公务人员、上层社会、统治者有天生的信任,但对像冉阿让这样的苦役犯就完全相反。在沙威眼中,犯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犯罪的缘由也无需关心,他要做的,只是依据法律逮捕他们。沙威首次出场,他的这种性格就暴露无疑。他不理会出身卑微的芳丁合理的解释,一味认为一个婊子扑倒了绅士选民即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纵使当市长出面提出释放芳丁,他的态度也不为所动。

“这个疯女人侮辱了一位绅士”

“沙威探长,”马德兰市长声调委婉平和

沙威又说道“这个贱货又侮辱了市长先生”

“这是我的事儿,”马德兰市长答道,“对我的侮辱也许属于我的。我愿意怎么处理都行。”

“我请市长先生原谅。对市长的侮辱不属于市长,而属于法律。”

“沙威探长,”马德兰先生反驳,“首要的司法,是良心。我听了这个女人的陈述,我明白我所做的事。”

“可是,市长先生。我不明白我看到的事情。”

“那么,您只管服从就是了。”

“我服从自己的职责。我的职责就是要把这个女人关押六个月。”

马德兰先生和颜悦色地回答:“听清楚一点:她一天也不能关押。”

沙威听了这句坚决的话,还敢注视市长并申辩。但是声调始终恭恭敬敬: “我抵制市长先生,感到十分遗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不过,请市长先生允许我指出,我这是在职位范围之内行事。不管怎么说,市长先生,这件事发生在街上,关系到我,是警察的职责,因此,我要收押这个女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书中多次出现,正是从这些事情中让我们看清了沙威的顽固性格和对所谓的法律正义的坚定捍卫,以及对“罪犯”的无情抓捕和对待。正是因为这缘故,致使沙威完完全全沦为专制统治阶级的压迫下层劳苦人们的无情工具。

在故事的后半部,沙威变化了。他虽然仍然在履行专制统治鹰爪的职责,但他开始向我们显示出他作为“人”的一面。因为沙威仍在追踪冉阿让,这让他变成了最了解冉阿让的人之一,他看到的一切都动摇着他原本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苦刑犯,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好人么?他做的那些事,难道不是好事么?”

客观的讲,沙威的本质并不坏,他懂得分辨善恶,只不过前提是分辨的标准是法律条文,而冉阿让的出现,让这标准动摇了,使得沙威在高尚道义和法律正义之间不断摇摆,痛苦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了沙威之死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发生也许不是偶然的,而是高尚道义和专制制度下的所谓法律正义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悲剧的必然结局!在他自杀之前,他还写了一封针对他知道的一些问题弊端所作的建议的信给警察署署长,我们不得不说,沙威的这些意见,大多是中肯和善意的。他在临死前,想的仍是如何完善警署的工作,直言不讳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沙威仍然不放弃他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 他的这些

行为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在看到沙威的高礼帽漂在水面上时,我情难自禁地落下了心酸的眼泪。他是作为一个人死去的,一个宁愿苛责自己,既不愿背叛职责,也不愿扼杀善良的人。从他身上产生了悲剧,让人觉得“可惜”。而只有不该死去而死去的人,读者不愿他死去而死去的人,才成为悲剧,才让人“可惜”。沙威之死,是专制统治下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他的死也引起了读者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用心研究!

专制制度下的牺牲者

——论《悲惨世界》沙威之死

汉语言文学0806 曾晓燕 [1**********]

《悲惨世界》这本书在塑造人物角色方面非常出色,它除了成功塑造出苦役犯冉阿让这个让人深深敬佩的正面人物之外,还有一个人物是大家都不能遗忘的,他就是贯穿全书,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威胁到冉阿让的自由幸福生活的“坏人”——专制统治者的鹰爪沙威。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结为一个“坏人”,我们要结合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分析沙威的性格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没有人天生就是坏的。而且,沙威这个人物角色其实背负着两重身份象征,他既是专制统治的捍卫者,是读者眼中的“恶人”,却同时又是专制统治的牺牲者,是悲剧中的可怜人。尽管他之前对冉阿让的无止尽的纠缠使读者对他痛恨无比,但是当他最后放弃了对冉阿让的抓捕,跳河自杀时,又引发了读者对他的同情之心,并为之落泪。可以说,沙威之死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去分析讨论。

很多人把沙威定位成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冷酷残忍的爪牙。这个铁石心肠的宪警机关的鹰犬,不断地迫害那些贫穷饥饿无家可归的人,凡是一切对专制社会的“社会秩序”构成危险的人,他都会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投进监狱。他残酷迫害冉阿让多年,就像影子一样追踪着他。他也是造成芳汀悲惨死亡的直接罪人。然而,这样一个人居然也受到道德的感化。他被起义战士捉住了,但冉阿让在执行枪决时把他放走了。这时,他发现被他迫害多年的苦役犯原来是个高尚的人,于是,他从前的思想基础动摇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此时他内心在高尚道义和法律正义之间摇摆,最终在内心矛盾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他跳河自杀了。人们会认为沙威之死象征着善对恶的胜利。但是,我觉得上面的说法虽然有其合理之处,却过于武断,对沙威的评价欠缺公正全面。沙威其实在《悲惨世界》中,是用来反衬完人冉阿让的. 可是沙威之所以变成一个“坏人”,源于他有个很不幸的身世,而这一生又从未像冉阿让般经历被饶恕被接纳。沙威接受了专制统治思想的洗脑,同时也把被社会遗弃的成长背景转化了,成为不肯饶恕接纳被社会遗弃者的人。说到底,沙威也是一个深受专制制度荼毒的可怜人。

沙威可以说既是“正义”的坚持者,也是“正义”的顽固者,他相信慈悲是罪犯的根苗,特别是像冉阿让这样的人。所以穷其一生誓将他抓回牢狱,却发现冉阿让的本性是多么善良,这对一个抱持人性本恶论的警探而言,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生平第一次他对他一直坚信不移的法律“正义”产生了怀疑与动摇,冉阿让身上闪耀的高尚道义让他深受震撼,因此他在下水道放走背负马吕斯的冉阿让之后,由于无法再面对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选择跳河一途结束他充满殉道意味的一生。 他的自杀,让人动容落泪。珂赛特出嫁后,冉阿让的哑巴仆人也离开了。他临走前在镜子上留下了几行话,其中写着:“沙威的死,很可惜。”连哑巴仆人也为沙威扼腕,说明这个人的死是有力量的,这力量让人震撼,继而在震撼后反思。

沙威的思想在全书的发展中也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把他的变化划分成两个时期。在《悲惨世界》的前半段,沙威一直被描写成一个鹰犬样令人胆寒的角色。他嗅觉敏锐,心肠冷硬。他是谨慎而坚定的追踪者,对于已经逃出生天的冉阿让,沙威就是他在自由世界的监狱。然而“沙威决不同于德纳第一家那样

可憎,他不是一个小人,因为他不为着自私的目的。他有自己对公平和秩序的信奉,因此他认为所做的只不过是坚守职责,而这职责对他来说是神圣不可苟且的。除了法律赋予他的权力,他从不滥用权力”。

对于沙威这个人物,我对他的感情随着小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经历了欣赏——厌恶——同情这些变化过程。沙威这个角色,我最初还是很欣赏的,他的英勇和正直在当时杂乱的社会显得别致而充满安全感。只是这样一个顽固不懂得变通的人物越来越让人提不起同情。沙威的弱点,在于他的盲从。他对于公务人员、上层社会、统治者有天生的信任,但对像冉阿让这样的苦役犯就完全相反。在沙威眼中,犯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犯罪的缘由也无需关心,他要做的,只是依据法律逮捕他们。沙威首次出场,他的这种性格就暴露无疑。他不理会出身卑微的芳丁合理的解释,一味认为一个婊子扑倒了绅士选民即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纵使当市长出面提出释放芳丁,他的态度也不为所动。

“这个疯女人侮辱了一位绅士”

“沙威探长,”马德兰市长声调委婉平和

沙威又说道“这个贱货又侮辱了市长先生”

“这是我的事儿,”马德兰市长答道,“对我的侮辱也许属于我的。我愿意怎么处理都行。”

“我请市长先生原谅。对市长的侮辱不属于市长,而属于法律。”

“沙威探长,”马德兰先生反驳,“首要的司法,是良心。我听了这个女人的陈述,我明白我所做的事。”

“可是,市长先生。我不明白我看到的事情。”

“那么,您只管服从就是了。”

“我服从自己的职责。我的职责就是要把这个女人关押六个月。”

马德兰先生和颜悦色地回答:“听清楚一点:她一天也不能关押。”

沙威听了这句坚决的话,还敢注视市长并申辩。但是声调始终恭恭敬敬: “我抵制市长先生,感到十分遗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不过,请市长先生允许我指出,我这是在职位范围之内行事。不管怎么说,市长先生,这件事发生在街上,关系到我,是警察的职责,因此,我要收押这个女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书中多次出现,正是从这些事情中让我们看清了沙威的顽固性格和对所谓的法律正义的坚定捍卫,以及对“罪犯”的无情抓捕和对待。正是因为这缘故,致使沙威完完全全沦为专制统治阶级的压迫下层劳苦人们的无情工具。

在故事的后半部,沙威变化了。他虽然仍然在履行专制统治鹰爪的职责,但他开始向我们显示出他作为“人”的一面。因为沙威仍在追踪冉阿让,这让他变成了最了解冉阿让的人之一,他看到的一切都动摇着他原本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苦刑犯,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好人么?他做的那些事,难道不是好事么?”

客观的讲,沙威的本质并不坏,他懂得分辨善恶,只不过前提是分辨的标准是法律条文,而冉阿让的出现,让这标准动摇了,使得沙威在高尚道义和法律正义之间不断摇摆,痛苦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了沙威之死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发生也许不是偶然的,而是高尚道义和专制制度下的所谓法律正义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悲剧的必然结局!在他自杀之前,他还写了一封针对他知道的一些问题弊端所作的建议的信给警察署署长,我们不得不说,沙威的这些意见,大多是中肯和善意的。他在临死前,想的仍是如何完善警署的工作,直言不讳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沙威仍然不放弃他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 他的这些

行为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感动。在看到沙威的高礼帽漂在水面上时,我情难自禁地落下了心酸的眼泪。他是作为一个人死去的,一个宁愿苛责自己,既不愿背叛职责,也不愿扼杀善良的人。从他身上产生了悲剧,让人觉得“可惜”。而只有不该死去而死去的人,读者不愿他死去而死去的人,才成为悲剧,才让人“可惜”。沙威之死,是专制统治下的必然结果,这一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他的死也引起了读者的深刻思考,值得我们用心研究!


相关文章

  • 五四运动的法理反思
  • 五四运动的法理反思 张耀杰 背后风景 从更高层次来反思五四运动中的暴力事件,青年学生的放火和打人,无论如何都不符合"用正当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主张"的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常识 90年前的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 ...查看


  •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 毕业 题 目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巴金<家>中觉新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 要]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与反抗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作品中作者 ...查看


  •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A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 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2014·广东卷]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 ...查看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
  •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上)模考试卷(高一历史)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连战先生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查看


  • 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
  • 主义与问题: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这是关于个人主义最为重要的观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类的分别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利己主义之间的分别就不是都能清楚.何况总有一些人,要用个人主义的羊头卖利己主义的狗肉,给我们分别个人主 ...查看


  • 辛亥革命 社会实践
  • 关于纪念辛亥革命的实践报告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指由由孙中山领导的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而它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查看


  •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探析
  • 2011年7月第13卷第4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July2011Vol.13No.4 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探析 王 摘 敬华 (聊城大 ...查看


  • 巴金的家读后感
  • 巴金的家读后感(一) 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马观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读完了,在读这部名着时,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即使现在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 ...查看


  • 辛亥革命百年给我们的启示
  • 辛亥革命百年给我们的启示 明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大陆和台湾都将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庆祝典礼.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将各自举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政治活动.实事求是地讲,中国不是一党专制,而是多党分制.中国何时能够做到中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