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教案

A.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 ,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4.其他:

C.过程:

一.导入  :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东方雪)

[1]

A.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 ,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4.其他:

C.过程:

一.导入  :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东方雪)

[1]


相关文章

  • [孟子](九年级教案设计)
  •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 ...查看


  •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 ...查看


  • 鱼我所欲也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教案   何小宇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 ...查看


  • 孟子两章教案
  • <孟子>两章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3.多种形式朗读, 体会孟子散文论辩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读 ...查看


  • 1孟子三则教案
  • <孟子三则>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暴.非.居.由.放.及"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了解孟子"仁"的思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查看


  • [孟子]二章教案示例二
  • 教案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 ...查看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精品教案
  •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中部历史备课教案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 ...查看


  • 孟子两章教案 1
  •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 ...查看


  • [孟子]两章教案.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 [导学目标]1.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并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3.掌握两篇短文的论辩语言.[导学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并能从中受到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