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例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是一种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笔者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一次课例研究展示活动,课程研究以“如何让数学学习迁移更有效”为主题,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教学内容展开研讨,现就课例研究流程和个人反思进行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一、课例研究的过程

  1.确立主题,学习理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新授课刚结束,一些教师就要求学生解难题,不仅课后作业有难题,而且课堂练习中也出现难题,成绩一般的学生解决不了,只好用强行记忆来弥补,强记忆弱迁移和强记忆副迁移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被迫机械记忆,思维能力无法提高。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影响成功迁移的第一个因素是最初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初始学习达不到一定的理解水平迁移就不会发生,这是显而易见但又经常被忽视的事实。刚学完某个知识就急于解决难题,便属于这个范畴。

  2.围绕主题,精心设计

  在围绕主题展开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迁移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画函数图像方法的迁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积累了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迁移到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二是如何实现迁移?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画法以后,先让学生尝试画反比例函数,画的过程就是尝试迁移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过程就是引导迁移的过程,再请画得准确的学生进行画法展示与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促进迁移的过程,最后进行错例辨析,辨析的过程就是转化负迁移的过程。迁移完成后,安排学生分组画反比例函数图像,并通过分类形成规律性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经验。

  经过集体备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3个环节:

  环节一:类比一次函数图像的画图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环节二:让学生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环节三:研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中心对称性。

  3.课堂实践,组织研讨

  (1)第一次教学实践活动

  在第一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后,执教教师第一次上课,全体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参与课堂观察,将教师分为两个观察小组,第一小组的观察重点是学生对学习迁移的达成情况,第二小组的听课任务是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迁移的指导情况。通过分组加强课堂观察的针对性,听课教师围绕主题进行详细记录,为集中研讨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2)第二次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上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再次进行课堂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并与第一次上课的环节进行细致对比,重点是观察修改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落实到位。通过二次课堂观察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不与坐标轴相交时也能认识到位。另外,大部分学生能画出函数的图像,说明有效地实现了二次迁移。

  4.对二次迁移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函数图象画法的迁移,二次迁移时画的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置上是平移关系,如果让学生画一次函数y=2x+1的同时画出y=2(x+1)的图像,比较二者在位置上的联系,可为二次迁移引入更多精彩。

  二、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

  课例研究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其价值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学实效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的研究方式,变研究教师为研究学生,重点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切从学情出发。全体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搜寻有关学生学习动机与行为的各种信息,充分关注、尊重学生,保障他们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反思何种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激活和防止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思考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提高了教学实效,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2.促进教师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学习型”教研组织

  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参与本次课例研究,为每位教师提供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他们提供原有经验又获得新经验。这种新的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为教师创设了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使教师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教研组织。

  三、课例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课例研究不仅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本身也要求我们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

  1.研究主题的切入点应更小些

  刚开始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学生数学经验的获得”,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教师认为这个切入点太大,不易操作与呈现,经组内研究与讨论后改为“如何让数学迁移更有效”。但经过二次课堂实践与研讨,我们发现选题还是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教学过程体现了“迁移”的教学思想,在课例研讨活动中又经过集体讨论,突出了“让数学迁移更有效”的主题。第二次课堂实践让学生实现了二次迁移,突出了研究主题。

  2.弱化传统教研模式对主题的冲淡

  本次课例研究以“如何让学习迁移更有效”为主题,但由于受理论学习时间的限制,且受“就课论课”的传统教研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在研讨过程中有时会偏离“如何让迁移更有效”的主题,而更多地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以后应注意侧重研究的主题。

  四、结束语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历了两轮课例研究,既有课堂实践的直接经验,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整个研究过程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教学,自觉改变教学行为。可以说,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它能改进课堂研究的方法,形成学校全新的学习文化与教研文化,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相信,这种研究方式将会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责任编辑:徐晓卿)

  “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是一种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笔者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一次课例研究展示活动,课程研究以“如何让数学学习迁移更有效”为主题,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教学内容展开研讨,现就课例研究流程和个人反思进行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一、课例研究的过程

  1.确立主题,学习理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新授课刚结束,一些教师就要求学生解难题,不仅课后作业有难题,而且课堂练习中也出现难题,成绩一般的学生解决不了,只好用强行记忆来弥补,强记忆弱迁移和强记忆副迁移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被迫机械记忆,思维能力无法提高。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影响成功迁移的第一个因素是最初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初始学习达不到一定的理解水平迁移就不会发生,这是显而易见但又经常被忽视的事实。刚学完某个知识就急于解决难题,便属于这个范畴。

  2.围绕主题,精心设计

  在围绕主题展开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迁移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画函数图像方法的迁移。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积累了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迁移到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二是如何实现迁移?在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画法以后,先让学生尝试画反比例函数,画的过程就是尝试迁移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过程就是引导迁移的过程,再请画得准确的学生进行画法展示与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促进迁移的过程,最后进行错例辨析,辨析的过程就是转化负迁移的过程。迁移完成后,安排学生分组画反比例函数图像,并通过分类形成规律性认识,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经验。

  经过集体备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3个环节:

  环节一:类比一次函数图像的画图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环节二:让学生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环节三:研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中心对称性。

  3.课堂实践,组织研讨

  (1)第一次教学实践活动

  在第一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后,执教教师第一次上课,全体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参与课堂观察,将教师分为两个观察小组,第一小组的观察重点是学生对学习迁移的达成情况,第二小组的听课任务是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迁移的指导情况。通过分组加强课堂观察的针对性,听课教师围绕主题进行详细记录,为集中研讨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2)第二次教学实践活动

  执教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上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再次进行课堂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并与第一次上课的环节进行细致对比,重点是观察修改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落实到位。通过二次课堂观察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不与坐标轴相交时也能认识到位。另外,大部分学生能画出函数的图像,说明有效地实现了二次迁移。

  4.对二次迁移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函数图象画法的迁移,二次迁移时画的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置上是平移关系,如果让学生画一次函数y=2x+1的同时画出y=2(x+1)的图像,比较二者在位置上的联系,可为二次迁移引入更多精彩。

  二、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

  课例研究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其价值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学实效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的研究方式,变研究教师为研究学生,重点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切从学情出发。全体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搜寻有关学生学习动机与行为的各种信息,充分关注、尊重学生,保障他们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反思何种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激活和防止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思考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提高了教学实效,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2.促进教师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学习型”教研组织

  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参与本次课例研究,为每位教师提供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每位教师都是活动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他们提供原有经验又获得新经验。这种新的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为教师创设了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使教师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教研组织。

  三、课例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课例研究不仅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还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本身也要求我们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

  1.研究主题的切入点应更小些

  刚开始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学生数学经验的获得”,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教师认为这个切入点太大,不易操作与呈现,经组内研究与讨论后改为“如何让数学迁移更有效”。但经过二次课堂实践与研讨,我们发现选题还是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教学过程体现了“迁移”的教学思想,在课例研讨活动中又经过集体讨论,突出了“让数学迁移更有效”的主题。第二次课堂实践让学生实现了二次迁移,突出了研究主题。

  2.弱化传统教研模式对主题的冲淡

  本次课例研究以“如何让学习迁移更有效”为主题,但由于受理论学习时间的限制,且受“就课论课”的传统教研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在研讨过程中有时会偏离“如何让迁移更有效”的主题,而更多地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以后应注意侧重研究的主题。

  四、结束语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历了两轮课例研究,既有课堂实践的直接经验,又有专家的理论指导。整个研究过程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教学,自觉改变教学行为。可以说,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它能改进课堂研究的方法,形成学校全新的学习文化与教研文化,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相信,这种研究方式将会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责任编辑:徐晓卿)


相关文章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1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 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查看


  • 我的专业发展成长近三年规划(2009.12年--2012.12年)
  • 前言:在认真学习了温家宝在北京35中听课笔记后,对我感受的是总理对老师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二点是努力钻研.学位人师.特别提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quo ...查看


  • 新理念学习计划
  • 一.学习目标 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给自己充电.提升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跟上时代节拍,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教师.通过学习,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 创造高 效课堂,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继续研究和巩固培养学生的良好 ...查看


  • 爱民希望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 爱民希望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为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知名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帮助学校所有教师争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关系和谐,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社会满意"的名师,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 ...查看


  •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学养和业务专长
  • 一.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学养和业务专长? 答: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面对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莘莘学子,面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新课题„„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和专长呢? 1.丰厚的理论素养 首先,我们得注重量的积累 ...查看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 ...查看


  • 津北小学师训工作总结
  • 宁国市津北小学2012~2013学年度师训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宁国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师训工作安排,以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主线,以改善教师培 ...查看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2011-10-28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 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 ...查看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1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 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 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 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