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因为: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 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 统一。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从资本主义 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 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 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 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 逾越的发展阶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运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 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列宁认为,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

(2)列宁认为,民主革命的终结,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 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

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

(3)毛泽东指出: “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 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来创 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 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 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 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毛泽东还指出:之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 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 向前发展,才利于„„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 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 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 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 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到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 质)再到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过渡形式。

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一,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P7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p7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p75-76;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P76;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形式包括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其

中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具有半社会主义因素,全行业的公私 合营具备完全的社会主义因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基本完成。(P77)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78-79)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放松经济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设了156个重点工程,从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存在的问题:1、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明显地过急过快,不仅广大农村由初级合作社向高级合作社的转变动之以情,而且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

间也过于短促。2、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3、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P80-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整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确 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包括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3、关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

化、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P85-8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①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格局;

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因为: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 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 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 统一。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从资本主义 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 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 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 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 逾越的发展阶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运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 变革所有制的问题列宁认为,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

(2)列宁认为,民主革命的终结,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 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

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

(3)毛泽东指出: “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 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来创 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 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大 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 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毛泽东还指出:之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 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 向前发展,才利于„„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 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 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 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 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到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 质)再到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逐步过渡形式。

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一,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P7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p7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p75-76;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P76;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形式包括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其

中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具有半社会主义因素,全行业的公私 合营具备完全的社会主义因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基本完成。(P77)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78-79)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放松经济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设了156个重点工程,从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存在的问题:1、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明显地过急过快,不仅广大农村由初级合作社向高级合作社的转变动之以情,而且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

间也过于短促。2、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3、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P80-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整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确 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包括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3、关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

化、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P85-8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①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格局;

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相关文章

  • 2015年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1
  • 2015年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上一周,我们进行了模拟考试,从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然后依照计划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进行有效的复习.要避免复习的盲目性,造成知识点 ...查看


  • 北大靳村小学教师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 2016北大靳村小学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5年4月29日: 活动地点:四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1--6年级数学教师: 主持:徐永光: 记录:李瑞霞: 活动过程::一.课堂教学:第二节课:校长吴月玲执教<三角形整理和复习&g ...查看


  • 2014-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经过上学期的工作,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学期打算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解决与改进.并且认真全面地 ...查看


  • 2017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 前言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 ...查看


  •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查看


  •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园本教研计划
  •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园本教研计划 青岛市胶州教工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观察活动是一种发乎自然的认识儿童的方法.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 ...查看


  •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讲故事比赛 1.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q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初二政治期末复习计划
  • 初二政治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备考阶段是本学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两次月考.期中考试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期末复习计划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完课程的首轮复习,本册书分三个单元, 初二政治(上册)的内容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