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1

2

3

4

5

6

1(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7

(2)利用背斜找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4)利用断层找水。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7)地质构造与采石点的选择:开采石方,如果选址于向斜部位,因为石质坚固结实,所以施工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如果选择背斜部位作为采石点,这样施工容易,可节约施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开采成本。 考例探究2 (1)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谷 (2)不可逆

8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1

2

3

4

5

6

1(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7

(2)利用背斜找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4)利用断层找水。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7)地质构造与采石点的选择:开采石方,如果选址于向斜部位,因为石质坚固结实,所以施工难度大,开采成本高;如果选择背斜部位作为采石点,这样施工容易,可节约施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开采成本。 考例探究2 (1)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谷 (2)不可逆

8


相关文章

  •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 高三地理学案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与地貌 [学习目标]: 1. 明确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理构造的特征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学说. [主干知识]: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 ...查看


  • 2016年高考专题: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 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3.对地表的影响:总趋势: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两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 ...查看


  • 考点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例1] 右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砂岩 页岩 ...查看


  • 岩石圈(成因类)
  • 简答题模板(二) 成因类简答――岩石圈 常规设问归纳: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岩石. 地貌成因 解题关键: 1. 地质作用角度:逆向全面分析地貌.岩石 形成过程: 2. 外力角度:先确定什么外力什么作用, 再依题意分值发散思考 {例1} ...查看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 ...查看


  • 河流侵蚀地貌说课
  • <河流侵蚀地貌> 说课 班级:城环学院0902班 学号:0955010241 姓名:胡文烨 <河流侵蚀地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河流地貌的发育属于外力因素的范 ...查看


  • 兰州国芳大酒店筒中筒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 兰州国芳大酒店筒中筒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黄锐 金建民 毛华业 冯立平 王毓麟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兰州 730030 ) [ 摘 要 ] 本文重点介绍了兰州国芳大酒店现浇钢筋砼筒中筒超限高层的结构布置,抗震计算分析,主要抗震措施及有关的结 ...查看


  • 知识点1:力和运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 力和运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的种类:(9个性质力)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学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N A 案 ...查看


  • 专题4考查点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 考查点一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向1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 (2015·天津文综)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 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