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重点第三版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

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

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二次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工程”和“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二、问答

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2、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答: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宠大、开放的体系。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求上升。

4、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他们的主要论点有: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第三次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2、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生的波浪由中心

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即为点辐射。

3、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4、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5、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是其合理化的基础。

6、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二、问答:

1、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答: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长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庆、宜昌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为快。沿海的路地带是指与海洋相接触的海岸线形成的幅射线,如丹东、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北海等城市构成了中国的海岸线辐射区域这些地区辐射的特点不同于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地区的辐射。

2、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答:梯度推进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地区状况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中国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如下:

(1)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按照梯度推进理论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3)梯度推理理论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在很长时期内进一步扩大,这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花进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从理论上来看,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4、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才能够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答:1、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投资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影响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3、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区别不通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

(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

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规则有哪些?

1国民待遇2市场准人3取消关税4对进口和出口的限制5退税6海关手续费

5、阐述APEC制度创新的动力?

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APEC原则框架创新.(2).APEC协商机制创新.(3).APEC推进方式创新.(4).APEC运作机制创新.(5).APEC活动内容创新.

(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

第二次

一:名词解释

1、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2、城市经济: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又是国名经济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依托,是区域经济组织的节点和载体,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城市经济的研究。

3、科技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区具有人才.科技.知识优势,随着国家“211工程”和“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源有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部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它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产物。

5、经济效应: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通过价值链不同功能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结果。

6、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7、回程效应:是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作为扩展效应的对立物而起作用的。二、问答

1、经济特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经济特区的具体类型有以下七类: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

2、国内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6)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7)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总部经济现象?

答:1、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畴。2、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具有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和配置资源的功能。3、现代大型公司是一个宠大、开放的体系。4、现代大型公司内部组织层次结构有多种形态。5、“替代函数模型:的建立;6、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求上升。

4、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他们的主要论点有: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第三次

一:名词解释

1、辐射理论: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2、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生的波浪由中心

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即为点辐射。

3、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4、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5、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是其合理化的基础。

6、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二是从质上讲的,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企业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二、问答:

1、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线辐射的例子?

答: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长江下游的城市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就比上游的城市如重庆、宜昌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为快。沿海的路地带是指与海洋相接触的海岸线形成的幅射线,如丹东、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北海等城市构成了中国的海岸线辐射区域这些地区辐射的特点不同于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地区的辐射。

2、简述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

答:梯度推进理论对中国目前的地区状况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作为中国制度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如下:

(1)按照梯度推进理论把中国划分成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是比较粗略的一种划分方法。

(2)按照梯度推进理论划分方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3)梯度推理理论忽略了同一地区之内的经济互补性。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再得到推动力,那么,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在很长时期内进一步扩大,这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花进程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5)从理论上来看,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性。

3、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4、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才能够自觉地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关系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

答:1、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企业将成为投资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影响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3、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核算问题,以及与核算有关的检测机制与价格机制的建立。总之,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区别不通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21050140/32050700 总学时: 48学时,其中讲授/理论44学时,上机/课外实践4学时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 ...查看


  •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 第2013年第5期(总第422期) (2013)05-0011-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5,2013TotalNo.422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郝 丹 哈尔滨 1 ...查看


  • 区域经济发展如何定调
  •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直以来调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有利举措.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是盘活中国经济一盘棋的重要棋子.在产业递增升级过程中,它们起到承接传递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实现均衡及可持性发展的延续. 政策走向判断 200 ...查看


  • 从"五年计划"看中国的区域经济战略
  • 摘要: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实施的"五年计划"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变 ...查看


  • [瞭望]文章: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
  • 以已审批的区域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区域国土规划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政策意图落实到国土空间,并通过一系列刚性的土地管制手段予以实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敏 历经5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查看


  • 主体功能区与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 主体功能区与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范民英 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的任务: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q ...查看


  • 陕甘宁革命老区战略定位
  • 陕甘宁革命老区战略定位 陕甘宁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这里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 ...查看


  • "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决策思路
  •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优化国土空间开 ...查看


  •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沪奉府„2008‟116号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若干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查看


  • 新思维下_十三五_规划编制要点_吴君
  • 52 Cover and special 封面与专题 新思维下"十三五"规划编制要点 » 文/吴君 "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的指引和指导下,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也正处于经济增长 ...查看


热门内容